1、地 理 必修 人教版新课标导学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 标 导 航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学 法 点 拨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重点是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学习时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身边的污染事件,如普遍关注的雾霾天气加以分析;注意区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重点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概念较难把握,要充分结
2、合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等新理论,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情 景 导 读学习目标 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从公元前几百年亚里士多德就提出的环境决定论,到工业革命以后风行一时的人类意志决定论,再到20世纪初由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提出的可能论,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经历漫长的上下求索,当代人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越来越趋向一个观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同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背景是什么?我们怎样辩证地认识不同时代的人地关系?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2掌握环境问题的
3、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分布。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 念、内 涵 和 基 本 原则。1 互动课堂 2 知识构建 3 巩固园地 4 课时作业 互 动 课 堂知识点一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具体体现采集渔猎时代依赖与崇拜自然两者之间保持原始的_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两者之间的对抗性增强,人类不能正确认识_的不协调,但已有了科学的萌芽工业革命以来_人类试图主宰自然,两者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平衡关系 人地关系 征服自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 人类与环境相处的演变图。某一地区气候十分干燥,除了紧靠河岸的地方和有泉水涌出的绿洲有人类定居外,其他地方大多人迹罕至,十分荒凉。后来人们学
4、会了开凿深井,加上开发自然资源,荒凉的土地有了生机。为了发展生产,人们又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坝,农业由此发达了,原来没有人烟的地方也兴旺起来了。继续发展下去,这个地区却因为人口膨胀,河水出现污染,水源严重不足,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居民纷纷外迁。人类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这里的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环境整治,家园又变得美丽了!(1)图中四个时期分别对应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哪个阶段?(2)图中四个时期的人地关系是怎样的?(3)与的环境问题有何不同?答案:(1)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2)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可持续发展。(3)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
5、表现为生态破坏,出现在局部地区;时期的环境问题既有生态破坏,又有环境污染,从局部逐步扩展到全球。在人类不同时期,人地关系各有特点,并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环境文明人地关系主旨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科 技 突 飞 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 生 产 力 继 续 以 惊人 的 速 度 向 前 发展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环境文明人类活动处于采集渔猎时期,以动植物为对象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以牺牲自然方式来积累财富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环境和
6、发展问题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严重 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并逐步解决环境问题 1(2019山东潍坊高一检测)读“古代农耕示意图”,完成(1)(2)题。(1)该图片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2)图示时期,农耕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A B C D【解析】第(1)题,该图反映的是,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耕作活动,这一时期人们通过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第(2)题,这一时期农耕活动产生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7、。B A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 类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要 占 据 一 定 环 境 空 间,从 环 境 中 获 取_。(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_中。(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知识点二 直面环境问题 物质和能量 环境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表现:(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_速度。表现资源短缺:主要有水资源、_、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_、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 土地资源 水土流失(2)环境污染。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_,导致环境质量下降。表现
8、大气污染_污染土壤污染_污染噪声污染_污染海洋污染环境的自净能力 水 固体废弃物 放射性 3环境问题的分布:区域环境问题全球全球气候_、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城市_乡村生态破坏发达国家_短缺和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很严重变暖 环境污染 资源 读“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示意图”,探究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差异是什么?(2)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的问题有哪些?答案:(1)发达国家多环境污染问题(如加利福尼亚的大气污染、欧洲东部和北亚的工业污染和核辐射污染、北海和地中海的工业和生活废物污染等)。发展中国家多生态破坏问题(如非洲森林的砍伐
9、、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南侵;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等)。(2)环境问题不只是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增温致使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和国家;南美洲和非洲森林遭大规模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可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等。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同时,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
10、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从而使人类与环境之间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误区警示 环境问题都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既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在采集渔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即自然灾害导致环境问题。而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3环境问题的分类、成因及表现不同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如下表所示:产生表现具体内容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固体废弃物污
11、染 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放海洋产生表现具体内容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产品的再生速度生态破坏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及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产生表现具体内容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及水污染和浪费土地资源短缺 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公共交通建设占用矿产资源短缺 人类对矿
12、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能源资源短缺 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资源浪费,能源资源的不可再生性4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表现分布成因危害对策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城市;使各地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增 加 森 林 覆 盖率;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酸雨(pH5.6)西欧、北欧、北美、日本、我国南方地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河湖水酸化、土壤酸 化、腐 蚀 建 筑物、危害人体健康对 燃 料 脱 硫 处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鼓励使用新能源表现分布成因危害对策臭氧层破坏 南极上空、北极和青藏高原等地上空人 类 大 量
13、 使 用氟 氯 烃 等 制 冷剂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致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危及海洋生物生存;导致全球变暖禁止或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使用和排放生物多样性减少 全球人 类 占 据 了 其他 生 物 的 生 存空 间;环 境 污染;生态退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建立自然保护区国际水域污染北 海、地 中海;国际河流上游工 业、生 活 废水 污 染 水 域;海 上 油 轮 石 油泄漏破坏海洋生态与海洋水产业;影响河流下游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对石油泄漏要及时治理2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
14、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气候变暖(2)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解析】从图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环境问题,可知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该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C A 知识点三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_问题。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_的需求,而又不危及_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_持续发展基础_持续发展条件_持续发展目的(3)基本原则:_原则、持续性原则、_原则。发展 当代人 后代人 生态 经济 社会 公平性 共同性 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探究下列问题。(1)可持续发展的基
15、础是_持续发展,条件是_持续发展,目的是_持续发展。(2)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_原则。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_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_原则。生态 经济 社会 公平性 共同性 持续性 1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别(1)发展目标:传统发展观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可持续发展观以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2)增长方式:传统发展观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可持续发展观是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3)消费模式:传统发展观提倡高消费;可持续发展观提倡适度消费。
16、(4)时空尺度:传统发展观考虑当代人的最大需求,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式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代际公平,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的发展方式。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强调共享权利核心内容有二:共享资源和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剖析,包括同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人(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其中任何一方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都不占绝对支配的地位。财富的分配也要公平合理。(2)持续性原则强调适度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离开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17、。(3)共同性原则强调共担义务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利益,可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读图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型;(2)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生态、经济、社会等);(3)总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前的决策不应当损害后代人维持和改善生活标准的能力,要符合环境的承载力);(4)人是发展的组织者和调控者,人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形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管理和调控、科学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人的管理调控”是该系统的中枢神经。3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
18、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价值的绿色食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慢生鸭”饲养者在有利于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公正性原则D公平性原则D(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 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ABCD【解析】第(1)题,这种做法既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又保障了鸭农的高利润,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公平性
19、原则。第(2)题,绿色食品指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机构认定,获取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使用剧毒农药防治病虫害,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对人体健康不利。C 污染的形成由图名“污染的形成”得知:此图表示环境污染是由哪些人类活动形成的。信息提取(1)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人类的生产活动形成的。(2)环境污染的类型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3)环境污染在不同类型国家、地区中的分布规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以环境污染为主,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以生态破坏为主。4气溶胶是大
20、气中悬浮的液态或固态微粒的总称,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人为气溶胶和自然气溶胶两种。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通常用以推算气溶胶含量。读中国多年平均气溶胶厚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地AOD数值的差值可能为()A0.1B0.3C0.5D0.9(2)图中A、B两地同在四川,但AOD值差别却很大,两地AOD值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A地地势高 B地植被覆盖率高 A地工农业活动多 B地人口密度大ABCDC D【解析】第(1)题,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等值线判读规律,可判读A数值为00.3,B数值为0.60.9,则两地差值大于0.3、小于0.9,故C项正确。第(2)题,图中A地位于横断山区,空气稀薄,气溶胶含量少;B地位于四川盆地,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因此气溶胶含量大。知 识 构 建巩 固 园 地课 时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