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素养评价: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849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素养评价: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素养评价: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素养评价: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素养评价: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素养评价: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素养评价: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素养评价: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素养评价: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素养评价: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素养评价: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专题素养评价: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专题素养评价(七)(专题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广东学业考)1922年,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这反映了当时苏俄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苏联模式【解析】选B。根据材料“1922年”“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2.列宁说:“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

2、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谁若不明白这一点就等于放弃或者类似放弃无产阶级专政。”后来针对改善农民生活状况采取的办法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固定粮食税C.实行大中企业国有化D.实行农业集体化【解析】选B。由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后期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于是后来的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选B。3.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B.福特为经济利益

3、放弃政治信仰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解析】选D。本题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中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A、B、C不符合史实。4.下图寓意是()美国1933年有关苏联的漫画A.西方遭到经济危机的破坏 B.苏联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C.经济领域的冷战对峙状态 D.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解析】选B。漫画表达的是美国起初认为苏联开展一五计划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后来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图中重工业建设),给美国以冲击(图中右下角美国人的沮丧),B正确。【补偿训练】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

4、计划的胜利实施并完成,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胜利完成,以及卫国战争前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军事和军备的全国总动员,这些都足以说明“苏联模式”()A.优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B.具有实用和高效的特色C.适应了苏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D.自身能克服各种弊端【解析】选B。材料表明,“苏联模式”不仅促进了苏联社会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发展,而且在保障卫国战争所需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B正确。5.(2020深圳高一检测)据统计,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俄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在小工业中达到75%;私人企业在苏俄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为:缝纫工业为70%,制鞋工业为70%,食

5、品加工业为34%,皮革工业为27%。材料表明苏俄私人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B.改变苏俄资产阶级构成C.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国家资本主义高度发达【解析】选A。根据材料“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俄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在小工业中达到75%”可知此时苏俄私人企业在消费资料工业中比重大,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故选A;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改变苏俄资产阶级构成,与私人企业经济结构构成无关,排除B;根据材料“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俄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可知此时苏俄国有大工业占主导,以国家干预为主,排除C;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6、D。6.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以指令性计划取代市场调节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C.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改善民生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解析】选C。注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之所以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由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强调高积累而忽视消费,并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低下。7.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

7、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析】选C。“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反映了苏联模式的初始目标,虽然这一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但毕竟达到了这一目标,故C符合题意。8.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C.巩固苏联模式的地位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

8、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可知,赫鲁晓夫对集体农庄绝对公有化制度进行改革,扩大农庄农民生产的自主权,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选A。9.赫鲁晓夫在改革中投入了大量精力来改善苏联的生活,他创造了生动形象的“土豆烧牛肉”一词来解释他要达到的目的。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A.完全否定了“苏联模式”B.扭转了苏联的发展方向C.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D.一定程度上关注了民生【解析】选D。赫鲁晓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力图改善人民的生活,但其改革是在坚持“苏联模式”下进行的,不可能扭转苏联的发展方向和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的经济结构。D正确。10.1964年苏联政府对重工业

9、企业只下达产量计划和盈利计划,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订。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此时的苏联政府()A.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B.试图突破所有制结构模式C.下放企业管理权给各地方D.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解析】选A。结合题中关键信息“企业自行制订”“奖励基金”等可知这一措施一定程度上使企业拥有了自主权,A正确。B、C言过其实,排除;D与题意无关,排除。11.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体现出()

10、A.指令性计划减少B.商品经济发展C.计划体制的弊端D.公有制被打破【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重视发展重工业,并未体现出指令性计划的减少,故A错误;材料中是计划经济,不是商品经济发展,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苏联的重工业发展而轻工业落后的局面,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失调问题,故C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仍实行公有制,故D错误。12.为维持苏联超级大国地位,戈尔巴乔夫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试图采取新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这种新的方式的实质在于强化()A.计划经济B.宏观管理C.市场经济D.自主管理【解析】选

11、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故答案为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13.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

12、谷物(万吨)1928年425.13 55118.217 3301940年1 831.716 592.327.159 564增幅(%)330.09367.2649.0930.48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陆南泉等苏联真相材料四(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

13、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4分)(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10分)(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10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即可;第(2)题根据材料二、三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积极作用”从促进经济发展和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等方面回答;第(3)题,“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即可,“认识”在回答时言之成理即可

14、。【易错点拨】(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粮食税)。(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3)因素: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计划经济的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市场需求。认识:重视工业化;工农业协调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赫鲁晓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东部大开发,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开垦处女地运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1964年赫鲁晓

15、夫下台,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材料二材料三下表为1981-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年份1981-19851986-19891990社会总产值3.31.8-2国民收入3.21.0-4劳动生产率3.1-3苏联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介(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10分)(2)材料二中图表反映的是哪一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期的什么历史信息?(8分)(3)材料三中,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10分)【解析

16、】第(1)题,“不良后果”从材料中得出,即“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而“评价”则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题,根据图表中的时间信息判断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由图表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工农业生产均呈现增长趋势。第(3)题,注意抓住时间“1990年”,此时为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改革要从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方面作答。【易错点拨】(1)不良后果:粮食生产没有增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冲破“苏联模式”的框架。(2)勃列日涅夫。历史信息: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工农业总产值都有大幅度增长。(3)主要原因:苏联模式的束缚,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启示: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要注意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