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习目标:1.联系中国水土流失概况,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水土流失的概念;学会运用材料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2.结合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重点)3.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重、难点)1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1)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2)水土流失概念:在水力、重
2、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我国分布: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2水土流失的原因(1)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少。(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致使黄土高原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掉,地表抗侵蚀性大大减弱。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特别提醒黄土高原的过渡性特征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种植业向畜
3、牧业过渡,这些过渡性特征使得该地区自然条件不稳定,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该地区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的另一个重要基础。3水土流失的危害4水土流失的治理治理水土流失,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对黄土高原人为的破坏。措施类型具体措施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地植树种草工程措施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特别提醒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而植被的破坏与当地人口的增长、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中一定要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当地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并通过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减少人口增长对植被的破
4、坏及对土地利用的压力。(1)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人口过度增长。()(2)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造成损失最大的地区。()(3)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4)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属于工程措施。()(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不包括 ()A使黄土高原上的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B使黄河下游河段更易发生洪涝灾害C使黄河中下游河段不能建设任何水利工程D使黄土高原自然灾害有加剧趋势提示:(1)人口过度增长,致使过度开荒、过度砍伐等,加剧了水土流失。(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造成损失最大的地区。(3)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形成“地上河”。(4
5、)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属于工程措施。(5)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会使黄土高原表层土壤中营养元素流失而日趋贫瘠;也会使下游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高,从而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水土流失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从而使自然灾害多发。但这并不能说明在黄河中下游河段就不能兴建水利设施,相反我们还应该通过兴建水利设施来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如位于河南的小浪底就是黄河中游河段大型的水利工程,它对黄河中游的水、沙有着极大的调节作用。 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材料一自2020年7月1日起,黄河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进行调水调沙,是小浪底最壮观的时刻,黄白交织的激流从洞群中喷涌而出,掀起排排巨浪。
6、(见下图)小浪底水利枢纽和调水调沙材料二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问题1(区域认知)结合材料,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提示: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等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问题2(综合思维)小浪底泄洪,黄白交织水流的成因是什么?提示:小浪底水库接纳黄河中游来水,泥沙含量大。问题3(人地协调观)小浪底为什么进行调水调沙?提示:为雨季蓄洪腾空库容;利用人造洪峰冲淤,降低库底和下游河床高度,利于防洪。归纳总结1水土流失原因分析的一般思路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指引起地表土壤
7、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具体分析如下: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其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也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土地荒漠化的成因1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1)(2)题。(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轮荒制度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过度樵采,破坏植被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ABCD(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AB CD(1)C
8、(2)A第(1)题,黄土土质疏松,易遭受流水侵蚀;该地区夏季多暴雨,对地表的冲刷力很强,同时又由于该地区地质灾害频繁,加剧了水土流失。第(2)题,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破坏植被,和属自然原因。水土流失的治理材料一下表是黄河入海口利津水文站1950年到2009年水文资料统计图。黄河利津站多年平均来水来沙量统计表时段19501959298.64181.82480.4662.1611.5221.84813.37086.1819601969291.47209.68501.1558.168.6612.18810.86929.8719701979187.33123.85311.18
9、60.207.5711.4078.97884.3219801989189.6996.25285.9466.345.7770.6186.39590.341990199986.0354.64140.6761.163.3700.5333.90386.342000200971.5969.25140.8450.830.9350.4351.37068.24材料二“黄土高坡”歌声里的大风,“白羊肚手巾”黄土地上的“兄妹开荒”,陕西红色革命圣地延安这些留在人们脑海里的记忆正在被满眼的绿色颠覆。从“兄妹开荒”到“兄妹造林”,革命圣地延安正在转变生产方式,全民动员在黄土高原上打造绿色新城,推动绿色产业。问题1(区
10、域认知)黄河利津站入海泥沙主要来源于哪个地区?提示: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问题2(人地协调观)黄河利津站入海泥沙有什么变化趋势?试分析原因。提示:减少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问题3(综合思维)结合材料二,列举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提示: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筑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农业技术措施沟垄种植,草粮间作、轮作等。归纳总结1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措施功能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生物措施植树种草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粮草间作、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分利用光热2.以小
11、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1)在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2)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针对不同的地貌(塬、沟、坡),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具体分析如下:2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3)题。(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减少径流沉积泥沙降低风速A. BC D(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
12、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1)A(2)D(3)C第(1)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第(2)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和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
13、水量集中释放,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而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正确,B错误。第(3)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治理【典例】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石羊河流域示意图(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思路点拨答案(1)温带大
14、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2)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1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维模板问题表现危害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产生效益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问题思考方向答题思路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
15、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3.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思考方向答题思路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
16、,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以淤地坝为龙头的“亮点工程”的建设,带动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开展。结合下图完成(1)(2)题。(1)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缓洪、淤地、增产、增收等综合功能,可谓一举多得。图中淤地坝应建在()A处B处C处D处(2)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平整土地”可以减小()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 C下渗量D蒸发量(1)C(2)B第(1)题,淤地坝应建在沟谷处。第(2)题,平整土地可使坡面
17、变缓,水流减慢,地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小。人地协调石漠化与人类活动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巫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陡崖上的植树人。重庆巫溪,有187万亩土地受石漠化侵害,大多分布在悬崖峭壁间,形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加剧了土地石漠化。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采、不合理耕作、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乱开矿和无序工程建设等。近几年在林业局的部署下,安排多支施工队攀岩造林,通过攀岩把每一斤泥土、每一斤水、每一斤沙、每一棵幼苗,一趟一趟运上去。在他们的努力
18、下,成果显著。“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图中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2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退牧还耕积极开发新能源控制人口增长严禁过度放牧防治水土流失ABC D1A2.B第1题,从结构图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形成的因素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高温多雨和水土流失),另一类是人为因素(
19、人口增加和滥伐森林),再结合结构图的关联性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色荒漠”的产生不是过度放牧造成的,故错。(教师独具)题组1水土流失的原因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2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1C2.A江西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水作用强。“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水土流失(水蚀作用);人为原因主要是滥伐森林、
20、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加剧了土壤侵蚀。 题组2水土流失的危害下图示意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完成34题。3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ABC D4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3D4.B第3题,根据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黄土高原的成因及产生的危害可分析回答。第4题,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影响内河航运。题组3水土流失的治理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56题。5两地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是()A土地的沙漠化 B水资源缺乏C水土流失严重
21、 D沙尘暴盛行6针对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治理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是()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营造速生薪炭林C进行炉灶革新技术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5C6.B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判断,左图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右图区域位于江南丘陵,都属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两地因地形、土壤、降水,人类开发破坏植被等原因,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严重。第6题,针对水土流失问题,人类所能做的就是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因为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所以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治理措施中,生态效益最好的是营造速生薪炭林。(教师用书独具)教材P34探索从图中的自然景观,可以清晰地看到植被稀少、沟壑纵横的黄土墚、黄土峁地貌,水
22、土流失严重。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当地的气候特征(夏季多暴雨或降水集中等);当地居民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开垦陡坡、过度放牧、开矿等)严重破坏了植被,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坡面的土质疏松,则极易受流水侵蚀和搬运。教材P41思考两个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主要方法有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生物措施主要是利用退耕大于25的陡坡耕地用以造林、种草。造林乔灌结合,讲求实效。在沿沟和沿坡上均采用工程措施与林草生物措施有机结合的方法。陕北韭园沟是以坝系建设为中心的三道防线综合治理模式。陕北高西沟的治理模式是坡沟兼治,以治坡为主。在坡度25以下的地段修水平梯田,作为粮食生产和发展经济林
23、果基地;坡度大于25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通过修水平沟、水平阶、梯田、鱼鳞坑等整地工程,营造乔灌林木,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等。教材P41复习题1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带。由于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主要是几次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使大面积的森林、草原逐渐消失,成为今日的荒山秃岭。在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诸多大规模破坏森林的方式中,以毁林开荒对森林的破坏最为严重和彻底。此外,历史上这里还经常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厮杀争夺的战场,焦土遍野。林草植被被大量破坏,使雨水和径流以及风力直接侵蚀黄土地面,必然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尤其是进入20世纪,伴随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黄土高原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压力很大。吃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由于依靠传统的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不可能获得增产增收,农民又没有或很少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于是就要开辟新地,向自然条件较差、生态脆弱的边际土地(如陡坡地或林地、草地)要粮,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2如下图:水平梯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坡地土地资源,同一水平梯田在同一等高线上,有利于水土保持。水平梯田的坡面保护是应注意的问题,应采用植树种草为主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