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815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银川三沙源上游学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一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5小题,共70分)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风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后完成下面小题。1. 甲图中、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 B. C. D. 2. 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A. 16时至次日8时B. 8时至16时C. 18时至次日6时D. 6时至18时3. 甲图中四地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 B. C

2、. D. B. C. D. 【答案】1. D 2. B 3. A【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海陆风的形成。由图可知,处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处气流冷却收缩下沉,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进行判断,处气温高于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处气温最高。D项正确。【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海陆风的判断。由材料可知,女主角面朝大海,且头发向后飞舞,即此时风应由海洋吹向陆地,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结合乙图可知,应选择8至16时完成拍摄。B项正确。【3题详解】考查热力环流图中气压高低的判断,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

3、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据图可知,处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处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因此近地面处是高压,处是低压,高空中处高压,处是低压压,根据同一水平面高压大于低压,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可知,图中气压大小为:。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

4、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4. 下列城市最适宜发展太阳能的是( )A. 北京B. 重庆C. 上海D. 拉萨【答案】D【解析】【详解】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最适宜发展太阳能,D正确,ABC错误。故选D。5. 太阳辐射( )A. 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释放能量B. 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光波段C. 也被称为长波辐射D. 为地球上的生物活动、大气运动、地壳运动等提供能量【答案】A【解析】【详解】太阳辐射

5、是太阳以各种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释放能量,A正确;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约占50%),红外光波段仅占太阳辐射的43%,B错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C错误;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生物活动、大气运动提供能量,但地壳运动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A。2018年5月4日,美国夏威夷岛发生6.9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附近地面出现多处裂缝,火山熔岩从裂缝中喷射出来,喷出的火山灰柱最高达9100多米。据此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 该地的火山熔岩来源于( )A. 外核B. 地壳C. 地幔D. 内核7. 大量火山灰弥漫大气中,将会导致( )A. 增强

6、B. 不变C. 增强D. 减弱【答案】6. C 7. C【解析】【分析】【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山熔岩应来自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所以该地的火山熔岩来源于地幔,而非地壳和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故选C。【7题详解】大量的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导致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降低,地面辐射减小。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增强。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增强,为大气逆辐射。故选C。【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

7、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栽培作物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 我国华北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的季节( )A. 春B. 夏C. 秋D. 冬9. 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 吸收太

8、阳辐射,保持地温【答案】8. A 9. C【解析】【8题详解】地膜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我国华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春播季节气温较低、雨水少、蒸发强,为减少水分蒸发和保温保湿,使用地膜覆盖, A选项正确。夏秋季节降水多,气温相对较高,并不需要保温保湿作用,B、C选项错误。冬季华北地区室外的温度已低于0,此时热量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地膜覆盖作用有限,D选项错误。故选A。【9题详解】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并非要降低地温,C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夏季热量丰富并不需要保持地温,A、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地膜覆盖栽培的

9、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春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白天受阳光照射后,010厘米深的土层内可提高温度16,最高可达8以上。进入高温期,若无遮阴,地膜下土壤表层的温度可达5060,土壤干旱时,地表温度会更高。美国空军试飞员基汀格曾在1960年乘坐氮气球飞到了31千米的高空,然后乘降落伞跳回了地面,创下的高空跳伞纪录。半个多世纪后奥地利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上空,乘气球升至约39千米的高空后,带着降落伞跳下并成功落地,打破了基汀格的高空跳伞世界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基汀格和鲍姆加特纳跳伞的位置分别位于地球大气的( )A. 对流层-对流层B. 平流层-平流层C. 对流层-平流层D

10、. 平流层-高层大气11. 基汀格在跳伞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大气温度( )A. 先降低后升高B. 一直降低C. 先升高后降低D. 一直升高12. 鲍姆加特纳跳伞的位置所在大气层的主要特点是( )A. 水汽、杂质含量大B. 能反射无线电波C. 吸收红外线D. 大气能见度较高【答案】10. B 11. A 12. D【解析】【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基汀格由31千米的高空呈降落伞跳回了地面,平流层大约在对流层(平均约12km)之上至60千米左右,此时高度是31千米的高空,应位于平流层,A、C选项错误。鲍姆加特纳跳伞的高度是39千米的高空,39千米的高空也处于平流层,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B。【

11、11题详解】基汀格由31千米的高空呈降落伞跳回了地面,31千米的高空应位于平流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所以基汀格在跳伞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大气温度在平流层先降低,进入对流层后升高,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12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鲍姆加特纳跳伞的高度是39千米的高空,39千米的高空位于平流层,平流层水汽杂质少、大气能见度较高,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高层大气能反射无线电波,B选项错误。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够有效的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平流层:大约在7-12千米至50-65千米左右(赤道、极地和中纬度的下界都

12、是不同的),也叫同温层。这层含有臭氧,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使得地球上的生物不会被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直射。对流层:大约在0至7-12千米以内,是最接近地面的的大气层。空气上下对流剧烈,风向和风速经常变化。大气中80的水汽存在于这层,因此最常云雨出现的区域,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这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近地面的大气层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下部热,上部冷,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厚度因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热带较厚,寒带较薄;夏季较厚,冬季较薄。赤道地区对流层厚度可达16至18千米,中纬度地区约10至12千米,两极地区约7至8千米。13. 下列四种局部环流形式

13、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由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高空相反。图A中环流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白天时,谷地因地形阻挡,获得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谷地中心气流下沉,山顶和山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流由山谷吹向山坡,高空相反,图B中环流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由于裸地与林地热力性质不同,白天时,裸地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林地升温慢

14、,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风应由林地吹向裸地,高空相反,图C中环流与之不同,环流方向不正确,C符合题意;由于城市人口产业集中,排放的废热较多,气温高于郊区,城区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郊区气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区,高空相反,图D中环流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点睛】14. 下列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读图A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致由南指向北,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风向明显向左偏转与等

15、压线斜交,应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A不符合题意;图B中风向与等压线垂直,与当地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致,应是不考虑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风向,理论上只在赤道存在,不是北半球近地面风向,B不符合题意;图C中风向与当地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当地等压线垂直,大致由东指向西)相比,明显左偏,应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C不符合题意;图D中风向大致当地等压线斜交,且相对当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致由东指向西)明显右偏,符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特征,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15. 下图为某地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 气压:B. 气温:甲地乙地C. 气流

16、:乙地流向甲D. 天气: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气【答案】C【解析】【详解】气压和位于同一等值面上,气压相等,处等压线向高空凸出,气压值大于和,A错误;根据等压线的弯曲状况可以判断,近地面甲处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乙处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B错误;近地面甲处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乙处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气流从乙处流向甲处,C正确;近地面甲处温度高,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乙处温度低,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D错误。故选C。下图是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形成受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b是使风向向左偏转的地转

17、偏向力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A. B. C. D. 17. 近地面的风向( )A. 与等压线平行B. 与等压线垂直C.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D. 无规律可寻【答案】16. C 17. C【解析】【16题详解】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风向总与等压线斜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水平面上的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图中a是从气压1005百帕的高压区流向1000百帕的低压区,且和等压线垂直,故正确;b与风向方向相反,应为摩擦力,错误;c与风向垂直,应是地转偏向力,错误,正确。故选C。【17题详解】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

18、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斜穿过等压线。C正确,D错误;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A错误;不会出现风向与等压线垂直现象,B错误,故选C。【点睛】近地面风最终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地面风最终风向是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一方。高空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高空风最终与等压线平行。18. 为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在城区扩大( )A. 工业区B. 商业区C. 住宅区D. 公共绿地【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在城区扩大公共绿地的面积,绿地的面积扩大调节气温能力越强,且可以增加蒸发

19、量,增加降水量,有效降低城市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正确,ABC错误。【点睛】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面积1060平方千米,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被称为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19. 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地壳B. 上地幔C. 下地幔D. 地核20. 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 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C. 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 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

20、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21. 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影响当地乃至全球气温,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表气压升高B. 地表气压降低C. 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D. 地表大气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答案】19. B 20. D 21. C【解析】【分析】【19题详解】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不是来源于地売、不是来源于下地幔、不是来源于地核,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五大莲池景观的形成,先是岩浆喷出形成火山口,后火山口积水形成湖,其形成把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联系起来,其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各圈层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

21、换,D正确。图中各圈层,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B错。各圈层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C错。故选D。【21题详解】地表气压升高和降低不是导致气温下降的原因,气温变化有可能导致气压高低变化,AB错误;由于火山灰滞留在大气中,对太阳辐射具有很强的反射作用,削弱了进入大气层的太阳辐射,使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地面辐射减弱,导致气温下降,C正确;地表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导致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D错误。故选C。【点睛】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

22、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2021年最值得关注的天象可能是月全食(红月亮)巧遇超级月亮。2021年5月26日10时,月亮运行到距离地球的最近点,是名副其实的超级月亮;当天19时14分,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一条直线而发生月全食。下图为“月全食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 “月全食”天文景观涉及的三个天体,太阳、地球、月球分别属于( )A. 恒星、行星、行星B. 恒星、行星、卫星C. 卫星、行星、行星D. 恒星、卫星、行星23. 图示天体( )A. 均位于地月系B. 均位于太阳系C. 地球质量最大D. 自身发光的是太阳和月球【答案】2

23、2. B 23. B【解析】【分析】【22题详解】恒星是自身会发光发热的天体,太阳属于恒星;行星围绕恒星公转,地球为行星;卫星围绕行星公转,月球属于卫星,所以太阳、地球、月球分别属于恒星、行星和卫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23题详解】图示天体系统主要涉及到太阳系和地月系,均位于太阳系,A错误,B正确。太阳属于恒星,质量最大,C错误;自身会发光的是太阳,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D错误。故选B。【点睛】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4. 太阳( )A. 主要成分为氢和氧B. 表面温

24、度约1500万KC. 为地球提供光热D. 能量来源于耀斑爆发【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主要成分为氢和氦,氧不是主要成分,A错误;太阳表面光球层的温度约6000K,太阳内部的温度可达到1500万K,B错误;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C正确;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耀斑爆发是太阳释放能量的方式之一,D错误。故选C。【点睛】25. 太阳辐射能可以转化为( )A. 石油和地热能B. 石油和煤炭C. 煤炭和潮汐能D. 地热能和潮汐能【答案】B【解析】【详解】潮汐能是由于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因此太阳辐射无关

25、,排除C、D选项。地热能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因此与太阳辐射无关,排除A选项。煤、石油是来自由地质时期的生物能转化而来,而生物能是植被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因此太阳辐射能可以转化为石油、煤炭,B选项正确。故选B。26. 下列四幅图中,我国各地区白昼最长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我国各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夏至日时全国各地白昼最长。读图A可知,北极圈出现极夜、南极圈出现极昼,应为冬至日,是我国各地白昼最短的日期,A不符合题意; 读图B可知,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应为春分日和秋分日,不是我国各地白

26、昼最长的日期,B不符合题意;读图C可知,箭头表示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图中显示北极圈出现极夜,应为冬至日,是我国各地白昼最短的日期,C不符合题意;读图D可知,北极圈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应为夏至日,是我国各地白昼最长的日期,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27. 下列河岸中,冲刷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图中河段均为平直河段,河水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发生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顺着流向左岸附近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冲刷严重,北半球相反,顺着流向右岸冲刷严重。图中岸为南半球顺着流向的右岸,冲刷不严重,A不符合题

27、意;图中岸为北半球顺着流向的右岸,冲刷严重,B符合题意;图中岸为北半球顺着流向的左岸,冲刷不严重,C不符合题意;图中岸为南半球顺着流向的右岸,冲刷不严重,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28. 读“地球公转速度随月份变化图”和“二分二至日图”,完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左图中N点时,地球接近右图公转轨道的(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解析】【详解】左图中横坐标代表月份,纵坐标代表速度,图中N点对应的公转速度最慢,意味着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远日点日期为7月初,与夏至日期最接近,即对应图中的丙,甲代表冬至,乙丁为二分日,C项正确。故选C。2020年3月23日,在我国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28、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完成下面小题。29. 此次地震震源在( )A. 地壳B. 软流层C. 上地幔D. 下地幔30. 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B.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C. 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D. 从观测点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31. 减轻地震灾害的工程性措施包括( )A. 加大地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B. 制定应急预案C. 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D. 模拟地震来临时的应急演习训练32. 受地震波的影响,地震时该地空中飞行的小鸟会感受到( )A. 只上下颠簸B. 只左右晃动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D. 先左右晃动,后上下颠簸

29、【答案】29. A 30. C 31. C 32. A【解析】【2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941千米,因此此次新疆阿克苏地区地震的震源应位于地壳, A选项正确。软流层、上地幔、下地幔均位于地幔中,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排除B、C、D选项。故选A。【30题详解】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A、B选项错误。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分为纵波和横波,C选项正确。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D选项错误。故选C。【31题详解】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其中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属于工程措施,C选项正确。加大地震知识的宣

30、传和普及、制定应急预案、模拟地震来临时的应急演习训练都属于非工程措施,A、B、D选项错误。故选C。【32题详解】地震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传播,引起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引起左右晃动。因此地震时该地空中飞行的小鸟只会受到纵波影响,感受到上下颠簸,A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A。【点睛】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越高,地震越大。地震发生后,地震波传播到地面,会给地面各种物体造成不同的破坏现象。通常把地震对地面所造成的破坏或影响的程度叫烈度。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是根据各地遭受破坏的程度和人为感觉

31、的不同而不同。下图为“风形成示意图”和“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3. 关于左图中a、b、c、d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表示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B. b表示摩擦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C. c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D. 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34. 右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33. D 34. C【解析】【分析】【33题详解】读图判断,根据气压值可知,该图表示近地面风的形成,其中d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既能改变风向,也能改变风速,D正确;

32、近地面的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偏转一定角度,与等压线斜交,因此c表示风向,其向右偏,因此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C错误;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因此a表示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A错误;b与风向相反,表示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B错误。故选D。【3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右图表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的等压线分布,图中某点的风向可用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致向右偏转45角表示,图中A点的风向向左偏转,A错误;B点和D点的风向都是由低压指向高压,B、D错误;C点的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向右偏转,C正确。故选C。【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

33、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不一定是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如图所示(北半球):35. 下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结构图”,下列关于岩石圈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圈的上部B. 圈的顶部和圈下部C. 圈的顶部和圈D. 圈的全部【答案】C【解析】【详解】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根据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球圈层结构可知,圈层应为地壳,圈层应为地幔,圈层应为地核。岩石圈包括上地幔的顶部及整个地

34、壳,即圈的顶部和圈全部,C选项正确,排除ABD。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有3大题,共30分)36.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高空C比D的气压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_(高或低);受图示气压影响,地面A易发_天气(阴雨或晴朗)。(2)A比B的温度_(高或低)。(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风。【答案】(1) . 高 . 低 . 阴雨 (2)高 (3)顺 (4) . 夜晚 . 西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与应用的基本知识

35、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等压线弯曲形状可以判断,C处等压面向高处凸出,气压高,D处等压面向低出凹,气压低;所以高空C比D的气压高;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地面A比B气压低;结合图示可知,地面A处为上升气流,易形成阴雨天气。【小问2详解】根据题干“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可知,A处气压比B处低,是因为A处气温相对较高,大气受热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的低压,B处气温相对较低,大气遇冷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所以A处比B处气温高。【小问3详解】在ABCD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为顺时针方向【小问4详解】如果A是海洋,B

36、地是陆地,则此时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温度,(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应该是夜晚时,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由B指向A,再结合北半球(我国东部沿海)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则形成西北风。【点睛】37. 下图为昼夜太阳辐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C是_辐射,D是_辐射。(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是_。A. 地面辐射B. 太阳辐射C. 大气辐射D. 大气逆辐射(3)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_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_(填强或弱),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_(填高或低)。(4)夜间多云时,由于大气_(填吸收或反射)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气的_(填图中字母)

37、作用增强,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_(填高或低)。(5)若北京某月5日一天24小时多雾霾,4日一天24小时晴朗,则全天温差小的是_日。【答案】(1) . 地面 . 大气逆 (2)A (3) . 反射(削弱) . 弱 . 低 (4) . 吸收 . D . 高 (5)5【解析】【分析】本题以昼夜太阳辐射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C辐射其辐射方向为地面向高空传播,应为地面辐射;D辐射从云层向近地面传播,应为大气逆辐射。【小问2详解】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根本热源为太阳辐射, A

38、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近地面大气的热源是指给大气提供热量的辐射,并非由大气发出的辐射,C、D选项错误。故选A。【小问3详解】当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较厚,使得太阳辐射在穿过云层时被云层大量反射,大气削弱作用增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明显减弱,此时,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增温减少,故地面温度要比晴天时偏低。【小问4详解】当夜间多云时,由于大气中的云可有效的吸收地面辐射,产生更多的大气逆辐射(图中D),大气逆辐射是大气把热量还给地面,使得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天气晴朗时,大量的地面辐射逃逸,故夜间多云时,其地面温度比晴天偏高。【小问5详解】雾霾天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39、,故雾霾天气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白天气温更低;雾霾天气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晴朗天气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故雾霾天气使得夜晚气温更高。雾霾天气白天气温低,夜晚气温高,昼夜温差更小,故温差更小的应为5日。38. 读图,回答问题。(1)左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左图中以上地壳,_部分地壳比较厚,平均厚度为_千米,_部分地壳比较薄,平均厚度为_千米。不连续面名称叫_界面,大约在地下平均_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另一个不连续面叫_界面,大约在地下平均_千米处。(3)填出下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E_,G_。【答案】(1) . 大气圈 . 水圈 . 生

40、物圈 (2) . 陆地 . 39-41 . 海洋 . 6 . 莫霍 . 33 . 古登堡 . 2900 (3) 下地幔 . 内核【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从图中可以看到海洋分布,此为水圈;陆地之上植被较为丰富,此为生物圈;海洋和陆地之上为大气圈。【小问2详解】题干提及以上为地壳。地壳的陆地部分相对比较厚,其平均厚度可达3941千米;海洋部分的地壳相对比较薄,其平均厚度仅有6千米左右,地壳在陆地和海洋上的平均厚度是不相同的。由于不连续面以上为地壳,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界面,故不连续面应为莫霍界面,位于大陆部分地下平均33千米处。地球内部除地壳和地幔外,还有地核,地幔与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叫做古登堡界面,其深度大约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左右。【小问3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E圈层位于地下9002900千米处,2900千米处大约为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从图中可以看到,D+E为地幔,E为地幔中的下部,故应为下地幔;2900千米处的B为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以下应为地核,F+G为地核,G位于地核中的下部,应为内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