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三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纸上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兔子的卷毛和细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一对相对性状必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性状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性状一定相同D.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要实现
2、3 : 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F1形成的雌、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各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等位基因间是完全的显隐性关系A. B. C. D.3.枫糖尿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氨基酸代谢异常,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下图是某患者家系中部分成员的该基因带谱,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2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C.-3号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00%D.-1和-2再生患此病孩子的概率为1/44.某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豚鼠。其卵巢中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
3、裂产生了4个子细胞,已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5.下列有关X染色体及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B.男性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祖母或外祖母C.男性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0条、1条或2条X染色体D.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疾病具有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的特点6.果蝇的眼色为伴性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在下列交配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
4、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7.正常情况下,下列各项中,基因型不同但表现型相同的组合是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8.要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的DNA复制,必需的条件是酶类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ATP DNA 分子 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pHA. B. C. D.9.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b为mRNA的两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肽链合成终止的原因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没有对应的tRNAB.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的三个过程C.蛋白质的合成需要三类RNA的参与D.为了提高效率,真核生物的一条mRNA上
5、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10.图甲、乙均表示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甲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并会消耗ATPB.过程甲能发生在叶肉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过程乙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D.过程乙中会发生mRNA和tRNA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11.果蝇灰体(E)对黄体(e)为显性,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辐射处理一只灰体雄果蝇,再将其与黄体雌果蝇杂交,数千只F1中有一只灰体雄果蝇,检查发现该雄果蝇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结果表明突变具有低频性B.F1灰体雄果蝇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F1灰体雄果蝇的精巢中可能存在含
6、两个E基因的细胞D.F1灰体雄果蝇与某灰体雌果蝇杂交,后代可能出现黄体雌果蝇12.为了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将大肠杆菌置于含15NH4Cl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DNA的两条单链均含15N,再将其转移到含14NH4Cl的新培养基中培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在复制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本实验的培养基除含以上氮源外,不含其他氮源C.大肠杆菌细胞内的15N仅分布在DNA分子的4种碱基中D.在新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后,子代大肠杆菌都含15N标记的DNA13.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基因用A、a表示,已知-5是纯合体,-9含有a基因。则-12与-13的基因型都为Aa的概率是A.2/9 B.
7、5/9 C.1/20 D.4/514.马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第-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DNA数和染色单体数之比为A.1:2:4 B.1:2:2 C.2:2:1 D.1:1:0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5.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B.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C.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该基因控制的
8、性状一定改变D.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突变,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产生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D.自然选择能够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17.某二倍体植物叶缘的锯齿状与非锯齿状受叶缘细胞中T蛋白含量的影响,T蛋白的合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T和t)控制,其中基因T表达的产物是T蛋白,基因A抑制基因T的表达。基因型为AaTt的锯齿状植株自交,F
9、1锯齿状植株与非锯齿状植株的比例为13:3。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是随机的B.叶缘细胞缺少T蛋白的植株,叶缘呈锯齿状C.F1锯齿状植株和非锯齿状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有2种和6种D.基因型为aaTT的植株其根尖细胞中没有T蛋白,原因是根细胞中没有T基因18.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中,有多个实验证明了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物的遗传物质。下列实验及实验结果,能作为直接证据证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的是A.利用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蛋白质分别感染烟草,仅有前者能使烟草出现病斑并获得完整的子代病毒B.在培养R型肺炎双球菌时分别添加S型的DNA、蛋白质等物质,仅有添加S型
10、的DNA时才能分离出S型活菌C.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核酸、蛋白质,仅在部分子代噬菌体的核酸中检测到放射性D.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F1全表现为红眼,F2出现3:1的分离比且白眼个体全为雄性19.下列有关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以及优生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选取某单基因遗传病的患者家系进行调查,以判断其遗传方式B.应随机取样进行发病率调查,调查中若某小组的数据偏差较大,汇总时应舍弃C.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是指调查中该遗传病的患病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D.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适龄生育和产前诊断等20.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
11、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的这种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B.交叉互换后存在于姐妹染色单体中的B、b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C.同源染色体上的B、b与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基因重组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21.(10分)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13种。下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 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
12、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 (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 的作用。(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 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了 隔离,最终形成地雀新种。(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 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内容还包括 。(5)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22.(11分)某动物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
13、示,其中基因B和b分别控制羽毛的黑色和白色,基因A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基因A存在时羽毛表现为白色。若利用纯合的白色羽毛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羽毛全部为白色,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羽毛白色:黑色=13 :3。请回答下列问题:(1)亲本的基因型为 。(2)在F2白色羽毛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 种,所占的比例为 。(3)欲鉴定F2黑色羽毛个体的基因型,最好选择基因型为 的白色羽毛个体与之进行杂交。若后代羽毛全部为黑色,则该黑色羽毛个体的基因型为 ;若后代羽毛 , 则该黑色羽毛个体的基因型为 。23.(10分)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图乙表示该动
14、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图丙中某细胞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与动物细胞分裂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 、 。(2)图甲中细胞B、E各含有 条、 条染色体,其中细胞E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乙中的阶段 (填数字序号)。(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是在图乙中的阶段_(填数字序号)。(4)图J对应图丙中的细胞 (填“”“”或“” );细胞的基因组成是 。(5)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除A外,还有 、 (填字母序号)。24.(11分)图甲中DNA分子有a、d两条链,将图甲中某一片段放
15、大后如图乙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甲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 。(2)图甲中,A、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 酶,B是 酶。(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 ,进行的时期为 。(4)图乙中是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 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 原则。25.(12分)某红花植株群体中出现了一株白花植株,经检测发现该白花植株的出现只涉及一对基因的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从而引起 的改变。红花基因可以突变
16、为白花基因或紫花基因等,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2)若该白花植株的突变只涉及一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则该突变为 突变(填“显性”或“隐性”)。若该白花植株的突变涉及两个基因同时突变,为突变纯合子,请阐述判断花色显隐性的方法: 。(3)经检测发现,红花基因突变为白花基因后,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但翻译合成的肽链缩短,其原因是 。仙桃、天门、潜江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D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兔子的卷毛和细毛不属于同一性状,A错误;一对相对性状可能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17、B错误;性状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基因型相同,性状也不一定相同,如受环境影响使性状发生了改变,C错误;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D正确。2.A 解析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能使实验结果更接近3:1的分离比,正确; F1形成的雌、雄配子数目一般不相等,错误;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实现3:1的分离比的必备条件,正确; 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是实现3:1的分离比的必备条件,正确; 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不会相等,与实现3:1的分离比无关,错误;等位基因间是完全的显隐性关系是实现3:1的分离比的必备条件,否则会出现三种表现型,
18、正确。正确,故选A。3.B 解析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 -1 和-2无病,但-4有病,根据“无中生有”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基因带谱可知,-4是隐性纯合体,-3是显性纯合体,-1和-5是杂合体。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由于-4是隐性纯合体,所以-2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B错误; -3 为显性纯合体,C正确;由于-1和-2无病,且都是杂合体,所以他们再生患此病孩子的概率为1/4,D正确。4.A 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4个子细胞,其中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另外3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B、
19、Ab、 Ab。 故选A.5.C 解析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男性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外祖母或外祖父,B错误;男性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0条、1条或2条X染色体,C正确: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于女性而言要两个致病基因同时存在才发病,对于男性而言只要有一个致病基因就会发病,因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D错误。6.B解析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后代中白眼都是雄性,红眼既有雌性也有雄性,所以通过眼色无法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A错误;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后代中白眼都是雄性,红眼都是雌性,所以通过眼色可以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B正确;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后代白眼和红眼在雌
20、、雄中均有分布,所以通过眼色无法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C错误;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后代不论雌、雄均为白眼,所以通过眼色无法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D错误。7.A 解析AABb表现为双显性性状,AaBB也表现为双显性性状,A正确; Aabb 表现为一显一隐,而AaBb表现为双显性性状,B错误;Aabb表现为一显一隐,而aaBb表现为一隐一显,C错误; AaBb 表现为双显性性状,而aaBb表现为一隐一显,D错误。8.D 解析DNA复制的原料是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产物是DNA。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的DNA复制,必需的条件是:解旋酶
21、、DNA 聚合酶;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ATP (供能);DNA分子(模板) ;适宜的温度;适宜的pH (保证酶的活性)。正确,故选D.9.D 解析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没有对应的tRNA, A正确;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的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过程,B正确;蛋白质的合成需要mRNA (翻译的模板)、rRNA (核糖体的重要成分)和tRNA (转运氨基酸)三类RNA的参与,C正确;为了提高效率,真核生物的一条mRNA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D错误。10.C 解析过程甲表示转录,转录需要RN
22、A聚合酶的参与,并会消耗ATP, A正确;叶肉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都能发生转录,B正确;由多肽链的长度可以看出,过程乙(翻译)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C错误;翻译过程中会发生mRNA和tRNA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11.B 解析数千只F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果蝇,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A正确; 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这是X染色体与Y染色体之间片段互换的结果,由于交换的部位属于非同源区段,因此其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F1灰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eYE,精巢中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所以染色体复制后的细胞中含两个E基因,C正确; F1
23、灰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eYE, 若灰体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EXe, 两者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基因型为XeXe的黄体雌果蝇,D正确。12.C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DNA 在复制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为了使标记的N参与DNA的复制,本实验的培养基除含以上氮源外,不含其他氮源,B正确; N在细胞中的作用多种多样,不只存在于DNA分子的4种碱基中,C错误;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始终存在于子代的两个DNA分子中,所以在新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后,子代大肠杆菌都含15N标记的DNA, D正确。13.A 解析分析系谱图:-1和-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7,说明该病
24、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AA、Aa,患病个体的基因型为aa。 -7患病,基因型为aa,则表现正常的双亲-1和-2的基因型均为Aa,-1和-2所生的-6的基因型为1/3AA、2/3Aa。-5 是纯合体,表现型正常,所以基因型为AA,-5 和-6所生的-12的基因型中Aa占1/22/3=1/3。-4 患病,基因型为aa,则-10的基因型为Aa,因为-9含有a基因,表现型正常,所以基因型为Aa,-9和-10所生后代-13的基因型为1/3AA、2/3Aa, 则-12与-13的基因型都为Aa的概率是号1/32/3=2/9。故选A。14.B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
25、,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2条染色单体,即细胞中的染色体数、DNA 数和染色单体数之比是1:2:2。故选B。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5.D解析密码子在mRNA上,A错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B错误;性状受基因的控制,但基因发生突变后,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改变,C错误;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D正确。16.BCD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就产生了抗药性突变,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三个基本环
26、节,B正确;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是生物的共同进化现象,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实现的,D正确。故选BCD。17.AB 解析根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A正确;由于F1锯齿状植株与非锯齿状植株的比例是13:3,故aaT_为非锯齿状,其余都是锯齿状,则叶缘细胞缺少T蛋白,呈锯齿状,B正确;分析题意可知,F1锯齿状植株的基因型有A_T_、A_tt、aatt、共7种基因型。F1非锯齿状植株的基因型为aaT_,共2种基因型,C错误; aaTT为非锯齿状,故体细胞中含有T蛋白,根尖细胞中不含T蛋白是由于
27、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T不能在根尖细胞中表达,D错误。故选AB。 18.BC 解析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A错误;在培养R型肺炎双球菌时分别添加S型的DNA、蛋白质等物质,仅有添加S型DNA时才能分离出S型活菌,这是艾弗里的实验,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其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正确;摩尔根通过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的杂交实验,最终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BC。19.ACD 解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
28、查,如调查其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A正确;应随机取样进行发病率调查,即使某小组的数据偏差较大,汇总时也不能舍弃,B错误;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是指调查中该遗传病的患病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C正确;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适龄生育和产前诊断等,D正确。故选ACD。20.BD 解析由图可知,基因b所在的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的这种变化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交叉互换后存在姐妹染色单体中的B、b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正确;基因B、b与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只是导
29、致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21. (10分) (1)南美洲地雀(1分)(2)食物(1分) (自然)选择(1分)(3)地理(1分) 生殖(1分)(4)物种(1分) 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分)(5)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2分)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南美洲地雀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2)不同的小岛上的地理环境不同,食物来源不同,对分布在不同小岛上地雀的突变进行了不同的选择,使得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 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该因素在地雀的
30、进化过程中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由于地理障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即存在地理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别,彼此之间逐渐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了新物种。(4) 生物的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5)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22. (11分) (1)AABB和
31、aabb (2分)(2)3(2分) 3/13(3分)(3)aabb (1分) aaBB (1分) 既有黑色又有白色(或出现白色) (1分)aaBb (1分)解析 (1)利用纯合的白色羽毛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羽毛全部为白色,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羽毛白色:黑色=13:3,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A_B_、A_bb和aabb表现为白色,所以两纯合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2)在F2白色羽毛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 共3种,所占的比例为(1/16+1/16+1/16)(13/16)=3/13。(3)F2黑色羽毛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
32、b,欲鉴别其基因型,最好选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羽毛个体与之进行杂交。若后代羽毛全部为黑色,说明亲本黑色个体只产生一种配子,则该黑色羽毛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羽毛既有黑色又有白色(或出现白色),则该黑色羽毛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23. (10分) (1)核糖体(1分) 中心体(1 分)(2)8(1分) 2(1分) (1分)(3)(1分)(4)(1分) aB (1分)(5)B(1分) D(1分)解析 (1)与动物细胞分裂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合成蛋白质)、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2)图甲中细胞B、E分别含有8条、2条染色体;其中细胞E处于减数第二次分
33、裂前期,对应图乙中的阶段。(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会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包括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别对应图乙中的阶段。(4)图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对应图丙中细胞;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第一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Abb,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因此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5)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和D。24. (11分) (1)半保留复制(1分)(2)解旋(1分) DNA聚合(1分)(3)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2分) 有丝分裂间期(2分)(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分) 脱氧核糖和磷酸(
34、1分) 氢键(1分)碱基互补配对(1 分)解析 (1)由图甲可知,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2)由图甲可知,A的作用是解旋,是解旋酶; B的作用是催化DNA单链形成,是DNA聚合酶。(3) 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DNA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因此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NA分子复制发生的时期是有丝分裂间期。(4)由图乙可知,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5. (12分) (1)增添、缺失和替换(2分
35、) 基因结构(2分) 不定向性 (2分)(2)显性(1分) 让该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杂交,若后代全开白花,则白花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开红花,则红花为显性性状(3分)(3)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2分)解析(1)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替换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红花基因可以突变为白花基因或紫花基因等,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2)若白花植株的突变只涉及一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则该突变为显性突变。若该白花植株的突变涉及两个基因同时突变,为突变纯合子,判断该花色显隐性的方法为:让该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杂交,若后代全开白花,则白花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开红花,则红花为显性性状。(3) 红花基因突变为白花基因后,DNA 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因此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但翻译合成的肽链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