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训练(五)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2019内江 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2.2019海淀一模 示意图中这一历史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是()A.设置三公,焚书坑儒B.实施“推恩令”,兴办太学C.开科取士,开凿大运河D.废宰相设内阁,八股取士3.2019大兴一模 对以下两幅地图解读正确的是()A.图一修建后使成都地区成为“天府之国”B.图二开通后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C.图一、图二都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水利工程D.图一、图二都开凿于春秋战国时期4.2019门头沟一模
2、 隋朝开始设置进士科,主要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而唐朝重视考诗赋。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唐朝()A.经济的繁荣 B.科技的发展C.市民文学的兴起 D.诗歌创作的繁荣5.2019苏州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6.2019朝阳一模 唐太宗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以上
3、材料说明唐太宗()A.以民为本,避免干扰生产B.虚心纳谏,变革礼仪制度C.善于谋略,选准作战时机D.提倡节俭,减轻人民负担7.2019东城一模 史书记载:“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为此“吾”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措施,最终出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8.2019恩施 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位列其中。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极盛。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A.姚崇、宋璟、杜如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能干廉洁、办事效率高B.全国各地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扩大C.召集县令
4、进行考试,结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D.倡导节俭,抑制奢侈风气9.2019海淀一模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能印证其言论的史实是()A.在北方边境修筑长城B.令卫青征伐匈奴C.派文成公主入藏通婚D.册封达赖和班禅10.2019通州一模 唐三彩在当时受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模仿,比如,在唐朝同时期出现了“新罗三彩”“波斯三彩”“奈良三彩”;等等。这种现象说明唐朝()A.中外交流频繁B.文化易于模仿C.民族关系和睦D.重视农业发展11.2019房山一模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传授佛经,传播中医和建筑技术B.翻译佛经,促进了中国佛教的
5、发展C.密切了唐朝和吐蕃的关系D.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12.2019怀柔一模 唐朝大诗人杜甫的诗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它反映的史实是()A.秦朝暴政B.赤壁之战C.贞观之治D.安史之乱13.2019大兴一模 与以下示意图中相关的史实是()A.统一南北,创立科举B.贞观之治,安史之乱C.黄袍加身,政权并立D.管理西藏,行省制度14.2019黄冈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
6、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材料二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
7、一册)(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和唐文化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3)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自中国历史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
8、)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16.曾经辉煌,令人神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李白在古风组诗中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材料二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命房玄龄等精简中央机构,将中央文武官员由2 000多人减为643人;把全国划分为10道,将州、县合并为358个和1 551个。杜甫忆昔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材料三材料四唐朝中晚
9、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1)材料一李白诗中赞颂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表明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2)材料二所述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何目的?材料二杜甫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盛世状况?(3)材料三图一、图二的事件有什么共同意义?(4)结合材料四,概括当时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参考答案】1.B2.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所处的阶段是隋朝,A、B、
10、C、D四项中的事件分别发生于秦朝时期、汉朝时期、隋朝时期和明朝时期,故选C项。3.A解析 根据所学可判断出图一是都江堰,图二是隋朝大运河。都江堰建成后使成都地区成为了“天府之国”,故选A项。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故B项错误;都江堰不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水利工程,故C项错误;大运河开凿于隋朝时期,故D项错误。4.D解析 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唐朝科举重视考诗赋,因此这一时期诗歌创作非常繁荣,故选D项。5.C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科举制从隋朝创立到清末废除,一直是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故选C项。6.A解析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
11、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将太子成年礼和进攻突厥的战争的时间定在农闲的时候,可以说明唐太宗以民为本,避免干扰生产。故选A项。7.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吾”指的是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故选C项。8.A9.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在位时,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这一史实可印证其言论。其他三项与唐太宗无关。10.A解析 唐朝时期很多国家和地区模仿唐三彩,说明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比较频繁,故选A项。11.B12.D13.B解析 根据示意图中的时间信息可以判
12、断为唐朝,贞观之治与安史之乱都发生于唐朝,故选B项。14.(1)盛唐气象: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文化特点: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2)从“胡风盛行”、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中任举出一个即可。(3)如:许多诗歌爱好者喜好唐诗,写作古诗;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唐代书画家的作品;一些文艺工作者表演唐朝时期的乐舞;唐朝时期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今天旅游生活中的重要项目;唐朝时期的服饰影响至今,如唐装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服饰之一。15.(1)门第(或出身):才能(或学识)。(2)有利于打破门第限制;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16.(1)统一全国。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形制和统一文字。(2)加强君主专制,提高行政效率。开元盛世。(3)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4)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战乱较少,相对稳定;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的自然条件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