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548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39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谷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是()A. 自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B. 自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C. 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D. 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答案】C【解析】【分析】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要进行杂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据此答题。【详解】AB、自交时,不能去除雌蕊和雄蕊,否则无法自交,AB错误;CD、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

2、的雄蕊,防止自花传粉,C正确,D错误。故选C。2.下列能正确表示DNA片段的示意图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有氢键连接。【详解】A、DNA分子中不存在碱基U,U只存在于RNA中,A错误;B、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图中是同向平行的,B错误;C、DNA分子中碱基之间A与T配对,C和G配对,C错误;D、DNA分子中两条链反向平行,且碱基之间的配对遵

3、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C和G配对,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内容及其应用。3.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B. 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相等C.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 细胞中由A、G、C、T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化学组成,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

4、判断各选项。【详解】A、一般情况下,每个DNA分子中都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A正确;B、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且每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都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因此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基团、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都相等,B正确;C、在DNA分子中,绝大多数脱氧核糖都连着2个磷酸基团,脱氧核苷酸链的最末端脱氧核糖仅连接一个磷酸基团,C错误;D、细胞中由A、G、C、T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4种脱氧核苷酸、3种核桃核苷酸,最多有7种,D正确。故选C。4.下图是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一些物质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中与两过程不能同时进行,所需原料、

5、条件也不相同B. 同一细胞不同时期,细胞中b的种类有的相同,有的不同C. 图中a代表DNA,d可能是具有催化作用的酶D. b与c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但是空间结构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是DNA(基因),b是mRNA,c是tRNA,RNA是由DNA转录而来,是转录,是翻译,据此答题。【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具膜的细胞核,转录、翻译可以同时进行,A错误;B.b是mRNA,同一细胞不同时期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细胞中b的种类有的相同,有的不同,B正确;C.图中a代表DNA,d是RNA,可能是具有催化作用的酶,C正确;D.b是mRNA一般是单链,c是tRNA折叠成三叶草形,两者的组成单

6、位都是四种核糖核苷酸,D正确;故选A。【点睛】解题关键是对题图的解读:根据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图中各物质和过程,注意比较各种RNA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5.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也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下列所举实例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 控制生成黑色素的基因异常黑色素结构异常白化病B. 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异常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运输氧的能力下降贫血症C. 控制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降低产生皱粒豌豆D. 控制跨膜蛋白基因异常跨膜蛋白结构异常转运氯离子功能异常囊性纤维病【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

7、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导致不能合成酪氨酸酶,则不能合成黑色素;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而使豌豆皱缩;基因也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异常血红蛋白基因编码的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而引起的贫血症;编码跨膜蛋白基因异常,影响了跨膜蛋白结构而引起的囊性纤维病。【详解】A、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引起的,A符合题意;B、异常血红蛋白基因编码的血红蛋白结构异常,使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下降而引起贫血症,B不符合题意;C、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使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豌豆因失水而显得皱缩,

8、C不符合题意;D、编码跨膜蛋白基因异常,影响了跨膜蛋白结构,使跨膜蛋白结构转运氯离子功能异常而引起囊性纤维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两种途径,解题关键是识记教材中的相关事例,了解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6.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精氨酸的密码子是( )DNA双链GAGTmRNAtRNA反密码子A氨基酸精氨酸A. GCAB. GCUC. CGUD. CGT【答案】C【解析】【分析】密码子是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其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tRNA上含有反密码子,能与相应的密码子互

9、补配对。【详解】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相应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根据tRNA反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可知精氨酸的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是U,再由表中显示的DNA链模板链,可知密码子的第2个碱基为G,第一个碱基为C,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精氨酸的密码子是CGU。故选C。7.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某基因的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患者模板链的互补链碱基发生改变。据图可推测患者模板链上发生的碱基改变是()A. GCB. UTC. GAD. CT【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所示为正常人和患者的模板链的互补链的碱基变化。模板链与互补链具有碱基互补配对关系,据此可判断患者模板链上发生的碱基改变。【详解】根据试题分析可知

10、:正常人模板链部分碱基为GGC,患者模板链对应碱基为GAC,患者模板链上发生的碱基GA的改变。 故选C。【点睛】本题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审题不细。图中所示为模板链的互补链的碱基变化,而不是模板链上发生的碱基改变。8.图中在造血干细胞和高度分化的肌肉细胞内能发生的过程是( )A. 前者有,后者有B. 两者都有C. 两者都有D. 两者都只有【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表示逆转录。【详解】造血干细胞可以进行细胞分裂(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即;肌肉细胞属于高度分化了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DNA分子的复制),可以进

11、行转录和翻译,即。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进而判断造血干细胞内能发生的过程。9.如图中碱基序列1是某基因片段中的部分序列,序列2由序列1变异而来,这种变异类型称为()A. 染色体数目变异B. 染色体结构变异C. 基因重组D. 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详解】图中碱基序列1是某基因片段中的部分序列,序列2由序列1变异而

12、来,可以看出图中碱基序列缺失了一个AT碱基对,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形的分析。10.某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且男患者不育,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该病发病率男女相当B. 女患者所生儿子不育的概率为1C. 男患者的双亲均表现为正常D. 男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答案】B【解析】分析】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男患者的比例高于女患者的比例,隔代遗传,交叉遗传等特征。【详解】A、伴X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男高于女,A错误;B、女患者的两条X染色体上都含有致病基因,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方,故女患者所生儿子不育的概率为1,B正确;C、

13、男患者的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说明父亲可育是正常的。由于男患者不育,其X来自母方,则母亲的染色体组成由两种(XBXb或者XbXb),母亲可能正常,可能患病,C错误;D、男患者不育,致病基因不能遗传给下一代,D错误。故选B。11.下图是人体正常精细胞中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形态,那么产生该精细胞的精原细胞中可能的染色体形态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

14、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精原细胞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精细胞数目的两倍,同时精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故选C。12.下列各项中,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独立性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体细胞中成对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

15、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以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详解】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体现在: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均成对存在,配子中基因和染色均成单存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和染色体均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16、非同源染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3.一种链异常的血红蛋白叫做HbWa,其第137位以后的密码子顺序及其氨基酸序列与正常血红蛋白(HbA)的差异如下,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是血红蛋白部分链血红蛋白的密码子及其氨基酸的顺序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HbAACC苏氨酸UCC丝氨酸AAA赖氨酸UAC酪氨酸CGU精氨酸UAA终止HbwaACC苏氨酸UCA丝氨酸AAU天冬酰胺ACC苏氨

17、酸GUU缬氨酸AAG赖氨酸CCU脯氨酸CGU精氨酸UAG终止A. 基因突变,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B. 基因突变,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C. 基因突变,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D. 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是Hbwa和HbA在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密码子,Hbwa138位氨基酸之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比较密码子可知,发生改变的原因是链第138位的丝氨酸对应的密码子缺失了一个碱基。【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HbWa的第137位以后的密码子顺序及其氨基酸序列与正常血红蛋白(HbA)的差异发生的原因是链第138位的丝氨酸对应的密码子缺失了一个碱基,则对应的基因中应该缺失了一个碱基

18、对,而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故选B。14.如图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和分裂的相关图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正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图B. 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 图中存在等位基因Bb,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D. 可以来自同一个生物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图。【详解】A、根据分析可

19、知,图甲中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A正确;B、只有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正确;C、图甲中存在等位基因Bb,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C错误;D. 可以来自同一个生物体,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15.如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的X、Y染色体的比较,其中A、C表示同源区段,B、D表示非同源区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X与Y两条

20、性染色体的基因存在差异,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若某基因在B区段上,则在该种动物种群中不存在含有该等位基因的个体C. 若在A区段上有一基因“F”,则在C区段同一位点可能找到基因F或fD. 该动物的一对性染色体一般不发生交叉互换,倘若发生只能在A、C区段【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区段(图中A和C),该部分存在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B和D区段),该部分不存在等位基因,其中B区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病,而D区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属于伴Y染色体遗传。【详解】A、X与Y两条性染色体的基因存在差异,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1、A正确;B、若某基因在B区段上,表现为伴X遗传,则在果蝇群体中的雌性个体的两条X染色体上可存在该等位基因,B错误;C、由于A、C表示同源区段,因此若在A区段上有一基因“F”,则在C区段同一位点可能找到相同的基因F或F的等位基因f,C正确;D、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其形态、大小却不完全相同,存在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因此交叉互换只能发生在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即A、C区段,而不能发生在非同源区段B、D区段,D正确。故选B。16.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

22、题孟德尔提出的假设是A. F1表现显性性状,F2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B.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 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D. 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假说的核心)。这样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有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他

23、们之间的数量比是9:3:3:1。【详解】据分析知:A、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F1表现显性性状,F2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非假设内容,A错误;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为假说内容,B正确;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故F2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非假设内容,C错误;D、由于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故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非假说内容,D错误。故选B。【点睛】紧扣课本内容展开学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下列有关双链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双螺旋结构使DNA分子具有较

24、强的特异性B. DNA聚合酶催化碱基对之间氢键的连接C. 每个 DNA分子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 DNA的一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详解】A.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使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A错误;B.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DNA链上的脱氧核苷

25、酸之间的连接,B错误;C.根据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可知,每个DNA分子中均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错误;D.DNA分子两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氢键连接,DNA一条链上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D正确。故选D。18.如图为某家族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A. 此病为显性遗传病B. 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 1号为纯合子,4号为杂合子D. 1号和4号必有一方为杂合子【答案】D【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

26、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该遗传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A错误;B、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CD、假设1号为隐性纯合子,3号、4号必为杂合子;假设2号表现隐性性状,3号、4号必表现隐性性状,此时

27、1号不可能为显性纯合子,只能是杂合子,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该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同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9.将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枝条嫁接在基因型为aabb的另一种豆科植物植株上,一段时间后嫁接的枝条开花结果,将果实中的种子播种长成新植株,新植株的基因型为A. AABBB. AaBbC. AABb或aaBbD. aabb【答案】A【解析】【分析】豌豆是自花闭花传粉植物,含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详解】自然状态下,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故嫁接的枝条自交的结果产生的种子的基因

28、型仍为AABB,将该种子种下后长成的新植株基因型为AABB。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20.经测定,某基因中含有碱基A有12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0。则该基因片段中碱基C所占比例和由其转录的RNA中密码子的数量分别是A. 20%,300B. 20,100C. 30,300D. 30,100【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利用环境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翻译以mRNA为模板,利用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或蛋白质。【详解】该基因中含有的碱基总数为12020%=600个,则A=T=120,C=G=30

29、0-120=180个。C占比例为180600=30%;转录出的RNA中最多含有的碱基数目为300,故密码子的数目最多为3003=100个。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1.如图表示人体基因Y的表达过程,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代表转录过程,需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B. 代表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C. 代表加工过程,在甲状腺细胞中进行D. 代表中心法则,生物普遍遵循【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基因Y的表达过程,其中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为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中进行;代表促甲状腺激素的加工;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详解】A.代表转录过程

30、,需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A错误;B.代表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B正确;C.合成的是促甲状腺激素,其加工过程在垂体细胞中进行,C错误;D.根据分析是蛋白质的加工,不属于中心法则,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基因Y的表达过程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2.有些品系的果蝇对二氧化碳非常敏感,容易受到二氧化碳的麻醉而死亡,后来发现这些品系有的果蝇对二氧化碳具有抗性。研究结果表明,果蝇对二氧化碳敏感与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内的线粒体中。下表是果蝇抗二氧化碳品系和敏感品系的

31、部分DNA模板链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下列有关果蝇抗二氧化碳品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抗性品系CGT丙氨酸GGT脯氨酸AAG苯丙氨酸TTA天冬酰胺敏感品系CGA丙氨酸AGT丝氨酸AAG苯丙氨酸TTA天冬酰胺氨基酸位置150151152153A. 果蝇之所以具有抗性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第151号位的丝氨酸被脯氨酸取代B. 果蝇抗二氧化碳品系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 果蝇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第151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A被G替换D. 果蝇抗性产生的原因是决定第151号位氨基酸的密码子由AGT变为GGT【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知识。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

32、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可以是显性突变,也可以是隐性突变。【详解】A、果蝇之所以具有抗性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第151号位的丝氨酸被脯氨酸取代,A正确;B、果蝇抗二氧化碳品系基因位于线粒体中,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C、据图表分析可知,果蝇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第151号位氨基酸的碱基A被G替换,C正确;D、密码子位于RNA上,应该是决定第151号位氨基酸的密码子由UCA变为CCA,D错误。故选D。23.H2O2 能将鸟嘌呤(G)

33、氧化损伤为 8-oxodG,8-oxodG 可与腺嘌呤(A)互补配对。若图中所示 DNA 片段 中有两个鸟嘌呤发生上述氧化损伤后,再正常复制多次形成大量的子代 DN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子代 DNA 分子都有可能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B. 部分子代 DNA 中嘧啶碱基的比例可能会增加C. 子代 DNA 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发生改变D. 氧化损伤可能诱发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DNA分子两条链上共含有三个G,如果发生氧化的G在同一条链上,则DNA分子复制2次后,以氧化后的单链为模板形成的DNA碱基序列都发生变化,以没有氧化的DNA单链为

34、模板形成的DNA的碱基序列都不发生变化;如果发生氧化的G在两一条链上则,DNA分子复制2次后形成的DNA碱基序列都发生变化。【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子代 DNA 分子都有可能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子代 DNA 分子有可能部分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但是由于嘌呤只能与嘧啶配对,所以DNA 中嘧啶碱基的比例不可能增加,B错误;C.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序列改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发生改变,C正确;D.氧化损伤可能诱发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D正确。故选B。24.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

35、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昆虫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A. 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D或abdB. 控制长翅和残翅、有刺刚毛和无刺刚毛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该个体与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型4种,基因型9种D. 该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细胞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由于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4个精子,两种精子。【详解】A. 有丝分裂后

36、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AabbDd,A错误;B. 长翅和残翅、有刺刚毛和无刺刚毛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 该个体与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类似于AaDd自交,其后代表现型4种,基因型9种,C正确;D.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另一亲本的配子为abd,则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D正确。故选A。25.图为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及染色体的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是成对存在的B. 位于区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雄性个体多于雌性个体C. 位于区和区上的等位基因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D. 图中为X、Y染

37、色体的同源区段,上面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也会和性别相关联【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如图为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及染色体的放大图,为性染色体,其中为X染色体,为染色体,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详解】A、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是成对存在的,如X和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A正确;B、位于区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为伴X隐性遗传,雄性个体多于雌性个体,B正确;C、位于区和区上的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不属于等位基因,C错误;D、图中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面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D正确。故选C。26.

38、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原核生物只有拟核才有基因B. 过程中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过程中特有的碱基配对U-AC. 在性腺中相关基因表达,可以直接控制性激素合成来维持生物体的第二性征D. 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录过程中是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由于DNA中含有碱基T,RNA中没有碱基T而含有碱基U,因此转录过程中的配对方式是A-U、T-A、G-C、C-G;DNA复制过程中是以DNA为模板合成

39、DNA,其配对方式是A-T、T-A、G-C、C-G; 2、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性状受多个基因的控制,一个基因也可能影响多个性状。【详解】A.原核生物质粒DNA中也有基因,A错误;B. 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过程中特有的碱基配对U-A,B正确;C. 在性腺中相关基因表达,先控制性激素合成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性激素的含量,维持生物体的第二性征,C错误;D. 翻译过程中除了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外,还需要tRNA,D错误。故选B27.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进行了以下 3 个实验: 用未

40、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 标记的细菌;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H 标记的细菌 , 经过段时间后离心 ,检测到以上 3 个实验中放射性的主要位置依次是( )A. 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B. 沉淀物 、上清液、沉淀物C. 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D. 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答案】D【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

41、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5S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3H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故选D。28.如图甲、乙是有关人体细胞内基因复制和表达的相关过程,甲中表示生理过程,、表示结构或

42、物质,乙图是某RNA结构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和是不同的生理过程,为同一生理过程,共用一套密码子B. 若用某药物抑制图甲过程,该细胞的有氧呼吸可能将受影响C. 图甲中过程产生的RNA需要穿2层膜结构,进入细胞质参与翻译D. 图乙代表的RNA是tRNA,部分区域含有氢键,具有识别并运输氨基酸的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图甲中为DNA的复制过程,为转录过程,为翻译过程,为转录过程,为翻译过程。为核膜,为环状DNA分子。分析乙图:乙图为tRNA结构示意图。【详解】A、图甲中和是不同的生理过程,其解旋时应用的不是同一种酶,前者是解旋酶,后者是RNA聚合酶;为同一生理过程

43、,共用一套密码子,A正确;B、有氧呼吸过程需要酶的催化,而酶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的,因此若用某药物抑制图甲过程,该细胞的有氧呼吸可能将受影响,B正确;C、图甲中过程产生的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出来,不需要穿膜,C错误;D、图乙代表的RNA是的tRNA,部分区域含有氢键,具有识别并运输氨基酸的作用,D正确。故选C。29.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C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染色体复制B. 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C. CD与DH对应的时间段

44、,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 CD段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实线甲表示减数分裂

45、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虚线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A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H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BC过程减数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出现DNA加倍,A正确;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B正确;C、CD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FG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它们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DF和GH段只含一个染色体组,C错误;D、CD段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所以在四分体时期,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D正确。故选C。30.为研究 R 型肺炎双

46、球菌转化为 S 型的转化因子是 DNA 还是蛋白质,进行了下图所示的转化实验。对本实验作出 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本实验通过酶解去除单一成分进行研究B. 甲、乙组培养基中只有 S 型菌落出现C. 蛋白酶处理结果显示提取物仍有转化活性D. 本实验结果表明 DNA 使 R 型菌发生转化【答案】B【解析】【分析】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在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是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详解】A、

47、本实验通过加蛋白酶和DNA酶解去相应的物质,将DNA、蛋白质分开,用单一成分进行研究,A正确;B、甲组是混合培养,乙组是出去蛋白质后再混合培养,均能发生转化,但转化率低,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B错误; C、乙组实验中加蛋白酶处理后,培养皿中有S型菌落,则说明提取物仍有转化活性,C正确;D、丙组实验中加入DNA酶后,没有S型菌落,说明DNA的结构被破坏了,若是结构完整,则有S型菌落,进一步对照说明DNA 使 R 型菌发生转化,D正确; 故选B。31.图为原核细胞中某个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中是RNA聚合酶,能解开DNA双螺旋B. 图示中是核糖体,能认读RNA上

48、的遗传密码C. 图示中两条RNA以该基因的同一条链为模板链D. 图示转录过程中,解开的碱基对有A-T,没有A-U【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表示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形成;表示核糖体。【详解】图示中是RNA聚合酶,能解开DNA双螺旋,催化RNA的形成,A正确;图示中是核糖体,能认读RNA上决定氨基酸种类的遗传密码,B正确;一个基因只有一条链具有转录功能,图示中两条RNA以该基因的同一条链为模板链,C正确;图示转录过程中,DNA双链打开时,解开的碱基对有A-T,当RNA与DNA的杂合区域打开时,会解开A-U,D错误。故选D。32.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生物产

49、生生殖细胞的部分过程,图是受精作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中的甲称为初级性母细胞,则乙称为次级性母细胞B. 图、都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C. 图中的两细胞来自图和图,则图中乙细胞基因组成为aabbD. 从图可以看出,母方提供的遗传物质更多【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中甲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中甲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处

50、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表示受精作用。【详解】A.图、中的甲称为初级性母细胞即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则乙称为次级性母细胞即次级精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A正确; B.图、中的甲都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图中的两细胞来自图和图,卵细胞为AB,精子为ab,则图中乙细胞基因组成为aabb,C正确; D.从图可以看出,线粒体来自母方,含有少量DNA,所以母方提供的遗传物质更多,D正确。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异同,能结合题图推断出图示表

51、示精子形成过程,进而判断出图中各过程和各细胞的名称,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33.科研人员将感染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烟草叶片的提取液分成甲、乙、丙、丁四组,甲组不做处理,乙组加入蛋白酶,丙组加入RNA酶,丁组加入DNA酶。然后分别接种到正常烟草叶片上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烟叶上病斑的数量。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感染了烟草花叶病毒的提取液中含有烟草花叶病毒,此后四组不同处理结果如下:甲组不做处理故含有该病毒的遗传物质RNA;乙组加入蛋白酶只是破坏了该病毒的蛋白质,但不影响RNA;丙组加入RNA酶,破坏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RNA;丁组加入DNA酶,对病毒的遗传物

52、质RNA无影响。【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在甲乙丙丁四组实验中,只有丙组加入了RNA酶,破坏了其遗传物质,故其接种后的子代病斑数量最少,甲、乙、丁三组实验均对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无影响,故三组实验病斑数量多且数量应一致,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1)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准确理解题干信息中加入的各种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4.图为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的“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T2 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所以沉淀物中完全没有放射性B. 若T2 噬菌

53、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后未经过搅拌,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下降C. 可用含35S 的小鼠细胞培养T2 噬菌体,从而实现对其蛋白质的标记D. 用1个含35S 标记的T2 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 个含35S【答案】B【解析】【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组装释放。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

54、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详解】由图可知,T2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但如果搅拌或离心不充分,有少量噬菌体仍吸附在细菌表面,则沉淀物中也可能有放射性,A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如果T2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后不经过搅拌,则多数噬菌体仍吸附在细菌表面,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下降,B正确;T2

55、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不能侵染小鼠细胞,C错误;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未进入大肠杆菌体内,不参与子代噬菌体的形成,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均不含35S,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流程,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对宿主细胞的要求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对放射性物质存在场所的分析。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迁移能力。35.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培育不同口感的鲜食玉米成为育种的新方向。若选择多对纯合的玉米亲本杂交(玉米中控制甜性状的基因用D或d表示,控制糯性 性状

56、的基因用E或e表示),让获得的F1自交,所得F2中非甜非糯:非甜糯:甜非糯= 9:3:4,则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d基因纯合时,籽粒不表现糯性性状B. F2的甜非糯种子中,纯合子占1/2C. 亲本的表现型为非甜非糯与甜糯或非甜糯与甜非糯D. 若探究F2中甜非糯种子的基因型,可与亲本中非甜糯植株杂交【答案】C【解析】【分析】由F1自交,F2中非甜非糯非甜糯甜非糯= 934可知,F1的基因型为DdEe。与F2的理论值非甜非糯(D_E_)非甜糯(D_ee)甜非糯(ddE_)甜糯(ddee)= 9331比较可知,当基因型为dd_时,籽粒表现为非糯性状。【详解】A、由分析可知,当基因型为dd_时,籽

57、粒表现为非糯性状,即d基因纯合时,籽粒不表现糯性性状,表现非糯性状,A正确;B、F2的甜非糯种子中,基因型为ddEE和ddee均为纯合子,故纯合子占1/2,B正确;C、由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DdEe,则亲本为ddEE(甜非糯)DDee(非甜糯)或DDEE(非甜非糯)ddee(甜非糯),C错误;D、甜非糯种子的基因型有ddEE、ddEe、ddee,要探究F2中甜非糯种子的基因型,可用一部分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分别与亲本中非甜糯植株(DDee)杂交,通过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得出结论。若子代出现非甜非糯,则种子的基因型为ddEE;若子代种子为非甜非糯非甜糯=11,则种子的基因型为ddEe;若子代种

58、子全部为非甜糯,则种子的基因型为ddee,D正确。故选C。【点睛】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准确推断F1的基因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6.图中a、b、c、d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a、b过程中B. 基因重组主要是通过c和d来实现的C. b和a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D. d和b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分裂、分化形成性原细胞;b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c表示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d表示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个体的过程。【详解】AB.a、b、c、d中只有a、b、d发生核内DNA的复制,发

59、生基因突变,只有b能够发生基因重组,A、B错误;C.b进行减数分裂,a进行有丝分裂,b和a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正确;D.d和b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它们在分裂过程中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D错误。故选C。37.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蝗虫性染色体组成为X0。雄蝗虫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雄蝗虫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B. 在有丝分裂后期,雌蝗虫细胞的染色体数比雄蝗虫多l条C. 雌蝗虫的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可观察到11个四分体D. 由于雌、雄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同,每代蝗虫的雌雄比不为1:1【答案】A【解析】

60、【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雄蝗虫性染色体组成为X0,只有一条X染色体,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3条,说明其含有11对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而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说明其含有11对常染色体和1对X染色体,共含有12对同源染色体。【详解】A、雄蝗虫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是23条,A正确;B、在有丝分裂后期,雌蝗虫细胞的染色体数比雄蝗虫多2条,B错误;C、雌蝗虫的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可观察到12个四分体,C错误;D、由于雄蝗虫产生含有X的配子与包含X的配子的比例为1:1,所以每代蝗虫的雌雄比例应该为1:1,D错误。故选A。38.人类秃顶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

61、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男性有a即表现为秃顶,女性有A即表现为不秃顶。下图是某家族秃顶、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秃顶性状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B. 6号基因型为aaXBYC. 7号个体既患秃顶又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3/8D. 若5号和6号夫妇再生育,后代男女患秃顶概率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而人类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它们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干信息可知,AA为正常,Aa在女性正常而男性中秃顶,aa为秃顶。【详解】A、控制秃顶的基因在常染

62、色体上,不属于伴性遗传,A错误; B、由于4号不秃顶,基因型AAXBY,所以6号秃顶的基因型为AaXBY,B错误;C、5号基因型为AaXBXb,6号基因型为AaXBY,则既患秃顶又患红绿色盲的概率=3/41/2=3/8,C正确;D、由于Aa在男女中表现性不同,因此若5号和6号夫妇再生育,后代男女患秃顶概率不同,分别为3/4和1/4,D错误。故选C。39.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能抵抗真菌侵染的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b基因没有。下面是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试验的结果: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无

63、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实验二:野生型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让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全部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3/13B. 据实验二,可判定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 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D. 实验一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2种,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2/3【答案】A【解析】【分析】已知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而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因此能够产生豌豆素的基因型为A_bb。根据实验二,F1自交F2中有豌

64、豆素:无豌豆素=3:13,是9:3:3:1的变形,所以F1为AaBb,甲、乙是纯系品种,再结合实验一可知品系甲为AABB,乙为aaBB,野生型为AAbb。【详解】A. 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_,aabb,单株收获F2植株上的种子并进行统计,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为A_Bb,占6/13,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7/13,A错误;B. 根据实验二,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是9:3:3:1的变形,所以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 由分析可知,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C正确;D

65、. 实验一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_,共2种,其中杂合子AABb占2/3,D正确。故选A。40.某野生型雌果蝇偶然发生基因突变,变为突变型果蝇,让该突变型雌果蝇和野生型雄果蝇杂交,F1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2: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野生型为显性性状,突变型为隐性性状B. 含有突变基因的雌雄果蝇均死亡C. F1的雌雄果蝇中,突变型:野生型=2:1D. 若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则F2中雄果蝇有1种表现型【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F1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2:1,可判断出:(1)一半的雄性死亡;(2)母本产生两种雌配子,则母本为杂合子。据此可根据亲

66、代表现型判断野生型为隐性性状,突变型为显性性状和基因在X染色体上。【详解】A、正常情况下,果蝇杂交后代雌雄比例相等,根据F1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2:1,可判断一半的雄性死亡,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本产生两种雌配子,则母本为杂合子,野生型为隐性性状,突变型为显性性状,A错误;B、父本为野生型雄性,则只含有突变基因的雄果蝇致死,B错误;C、F1的雌雄果蝇中,雄性均为野生型,雌性突变型:野生型=2:1,C错误;D、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则F2中雄果蝇有1种表现型,D正确;故选D。二、判断题41.明辨是非(1)基因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 ) (2)DNA连接酶,DNA聚合酶、限制酶

67、和RNA聚合酶均能形成磷酸二酯键。 ( ) (3)若DNA分子中(A+G)/(T+C)和(A+T)/(G+C)两比值相等,则一定是双链DNA。 ( ) (4)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那么,控制果蝇性状的所有基因应该平均分布在这8条染色体上。( ) (5)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 ( ) (6)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浆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条,染色单体0、46、23条。 ( ) (7)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思路相同,方法相同。( ) (8)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能是基因重组。 ( )

68、 (9)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有更大的变异性,根本原因是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 ) (10)基因组成为XbXbY的色盲患者甲,其父患色盲,其母表现正常,可能是母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条X染色体未分开。 ( )【答案】 (1). 错 (2). 错 (3). 错 (4). 错 (5). 对 (6). 错 (7). 错 (8). 对 (9). 对 (10). 对【解析】【详解】(1)基因是由4种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故错误。 (2)DNA连接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均能形成磷酸二酯键,而限制酶破坏磷酸二脂键,故错误。 (3)若DNA分子中(A+G)/(

69、T+C)和(A+T)/(G+C)两比值相等,说明四种碱基的比例相等,但是不一定是双链DNA,故错误。 (4)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此外其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因此控制果蝇性状的所有基因应该分布在8条染色体的DNA上和线粒体的DNA上,且8条染色体上的DNA上的基因数目也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5)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因此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故正确。 (6)人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染色单体92条,卵细胞中有染色体23条、没有染色单体,故错误。 (7)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思路是一致的,但是方法

70、不同,故错误。 (8)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能是基因重组,故正确。 (9)有性生殖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会发生基因重组,形成多种类型的生殖细胞,因此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有更大的变异性,根本原因是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故正确。 (10)基因组成为XbXbY的色盲患者甲,其父患色盲基因型为XbY,其母表现正常基因型可能为XBXb或XBXB,若该色盲男孩的两条X染色体都来自于母亲,则可能是母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条X染色体未分开,故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难度虽然不大,但是很容易出错,需要考生加强基础知识的

71、记忆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对于DNA分子中的相关计算、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伴性遗传规律的掌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非选择题42.一些RNA病毒以自己的RNA为模板直接进行RNA的复制;一些RNA病毒以自己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再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即逆转录病毒。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某RNA病毒是否为逆转录病,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小组向甲、乙试管中分别加入该病毒的核酸,以及其他必要的物质和条件。其中,甲中加入带放射性的四种核糖核苷酸的缓冲溶液,乙中加入的物质X是_。一段时间后,将试管中的各物质分离后检测_。若检测结果为_,则说明该RNA病毒为逆转录病毒;

72、反之,则说明该RNA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2)实验过程中,最终甲、乙两支试管均无法检测到子代病毒,其原因是_。【答案】 (1). 带放射性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缓冲溶液 (2). 合成的核酸是否有放射性 (3). 甲试管中合成的核酸无放射性,乙试管中合成的核酸具有放射性 (4).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解析】【分析】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详解】(1)若该病毒是逆转录病毒,则能合成DN

73、A;若不是逆转录病毒,则能合成RNA可以取甲、乙两支试管,其中甲试管中加入带放射性的四种核糖核苷酸的缓冲溶液,乙试管中加入带放射性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缓冲溶液,然后向甲、乙两试管中加人等量的病毒核酸,一段时间后检测甲、乙两支试管中合成的核酸是否有放射性。若甲试管中合成的核酸无放射性,乙试管中合在的核酸具有放射性,则可以说明该RNA病毒为逆转录病毒;反之,则说明该RNA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2)由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能繁殖,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最终甲、乙两支试管均无法检测到子代病毒。【点睛】本题结合资料,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资料中

74、的信息准确答题。43.女娄菜(2N46)为XY型性别决定植物,其高茎与矮茎受基因E、e控制,叶片的颜色绿色与金黄色受基因F、f控制。某研究小组用一对表现型均为绿色高茎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培养子代,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项目绿色高茎绿色矮茎金黄色高茎金黄色矮茎雄3131雌5200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可知,基因E、e和F、f遵循_定律,判断依据是_。(2)据表可知,E、e位于_(常/X)染色体上;F、f位于_ (常/X)染色体上,后者的判断理由是_ 。(3)F1的雌雄绿色女娄菜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表现比例不同,根据实验数据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特定的实验环境导致基因

75、型为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为了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请你设计最简便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中有各种表现型的纯合子、杂合子可供选择)。实验思路:用_(写表现型)植株进行杂交,将子代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培养。预测结果与结论:若子代中有雌植株,则基因型为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若子代中无雌植株,则基因型为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答案】 (1). (分离和)自由组合 (2). E、e位于常染色体上,F、f位于X染色体上(或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 常 (4). X (5). 叶片颜色遗传跟性别相关联(后代雌性中全为绿色,雄性中既有绿色还有金黄色) (6).

76、EEXFXF或EEXFXf (7). 纯合的金黄色高茎雌株和纯合的绿色高茎雄株 (8). EEXFXF (9). EEXFXf【解析】【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子代雄性中高茎:矮茎=3:1,雌性中高茎:矮茎=5:23:1,没有性别差异,说明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高茎为显性性状,亲本相关基因型为Ee、Ee;子代雄性中绿色:金黄色-1:1,但雌性均为绿色,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F、f)位于X染色体上,且绿色对金黄色为显性,亲本相关基因型为XFXf、XFY。综上所述,亲本的基因型为Ee XFXf、Ee XFY。【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E、e位

77、于常染色体上,F、f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E、e位于常染色体上,F、f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F、f位于X染色体上的原因是因为后代雌性中全为绿色,雄性中既有绿色还有金黄色,表现出了与性别相关联。(3)F1雌性中高茎:矮茎的理论比为3:1(=6:2),而实际上是5:2,说明F1雌性中基因型为EE的个体中50%致死,即特定的实验环境导致基因型为EEXFXF或EEXFXf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为了获得更明确的结论,可设计如下实验:用纯合的金黄色高茎雌株(EEXfXf)和纯合的绿色高茎雄株(EEXFY)个体进行杂交,将子代在特定的实验环

78、境中培养;若子代中有雌植株(EEXFXf),则基因型为EEXFXF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若子代中无雌植株,则基因型为EEXFXf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基因组测序、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等知识,要求考生理解不同类型的生物基因组测序的差异,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出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绿色对金黄色为显性,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能根据子代雌性中高茎:矮茎=5:23:1,判断出F1雌性中基因型为EE的个体中50%致死,进而判断出致死个体的基因型为EEXFXF或EEXFXf,再设计简单实验进一步确定致死个体的基因型。44.如图为人体某

79、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过程是_,此过程既需要_ 为原料,还需要_酶进行催化。(2)图中过程运输原料的工具是_,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 (左右,右左)。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3)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4)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_。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所得物质b的长度一般是_的。在细胞中由少量物质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_。【答案】 (1). 转录 (2). 核糖

80、核苷酸 (3). RNA聚合 (4). tRNA (5). 右左 (6). AGACTT (7).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8). 等位基因 (9). 相同 (10). 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a表示DNA分子,b表示mRNA分子。【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以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RNA聚合酶进行催化。(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的原料氨基酸是通过tRNA来运输的;根据两个

81、核糖体上肽链的长度分析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已知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UCU、GAA,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3)图中揭示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4)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的长度是相等的,因此其转录形成的mRNA的长度一般也是相等的;由于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所以在细胞中由少量mRNA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点睛】本题结合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

82、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45.下列是有关某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分析问答:(1)由图甲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_性,图甲细胞含_ 个染色体组,其子细胞名称是_;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细胞(填标号)。(2)如果图乙中完成了图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_。图甲中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_。(3)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4)若某二倍体生物的卵细胞中含有36条染色体,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条;在减数分裂过

83、程中可形成_个四分体。【答案】 (1). 雌 (2). 2 (3).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4). (5). a (6). 2,0,2 (7).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8). 144 (9). 36【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细胞中存在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细胞质分裂也不均等,因此为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乙中,经过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a表示染色体数目;经过复制后DNA数目加倍,因此c表示DNA数;而染色单体在复制后由0增加为

84、8,因此b表示染色单体。图丙中,AB段表示间期DNA的复制,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1变2;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二后期。【详解】(1)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由于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是雌性的,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则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图甲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2)如果图乙中完成了图丙中AB段的变化,即完成了DNA的复制(或染色体的复制),结果是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出现了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图中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图甲中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都是2,但是不包含染色单体。(3)图丙中CD段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半。(4)已知某二倍体生物的卵细胞中含有36条染色体,则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72条,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为144条;由于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72条,说明其含有36对同源染色体,因此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36个四分体。【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图象辨别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