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水市一中高一级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漫说姓名文化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我们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姓名文化。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而且辐射至周边地区。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籍贯、家乡不能替代的。我们的5000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
2、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千里之外的人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在浓浓的姓氏文化熏陶下,不管走到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就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就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
3、悠久,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期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不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的官风民俗。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和旨趣。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
4、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笔、换音。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1. 下列对“姓名文化”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姓名文化是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演变,蕴含着丰富的内容。B. 几乎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C.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
5、姓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D. 每个人都是姓名文化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负责。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我们源于上古的5000多个姓氏,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B. 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C. 绵延不断的谱牒上的文字记录的是人们的原始之根,文化之根,它能给人一种宗亲归属感。D. 人名文化中的避讳包括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显示了民族伦理精髓。3. 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今社会,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的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慰藉,这
6、在一定程度上正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人们对自己的原始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B. 人名的走向转变正显示了我国历代的官风民俗,从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可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C. 春秋战国前,有“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如今这种禁忌在人名文化中消失。D. 姓名文化之所以是我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
7、的差别。题中A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第二段中说的是“我们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C项,“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于文无据。D项,根据倒数第二段“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可知,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是“家讳”,不包括“社会避讳”。【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偷换概念。引用句表述的是“人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姓名文化”,事实上姓是可以相同的。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
8、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无中生有。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这一结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
9、?”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
10、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
11、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
12、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赫。B. 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肃清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C. 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D. 王涣政绩卓著,
13、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俊,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答案】4. B 5. D 6. D 7. (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解析】文言文阅读文一般选择人物传记类文本,主要从断句、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解并翻译文句这四方面设题。这类阅读题,必须要先整体阅读,掌
14、握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再讲究做题的技巧和遵循的原则。【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前四个断句相同,四个选项的第一个区别在“涣少好侠”,翻译为“王涣年少时喜好游侠”更为通顺,排除C、D。根据对仗的原则,“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形成动宾结构,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点。“师”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军队。【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D项,原文说“元兴元年,病卒”, 未点明是“死
15、于洛阳令任上”。【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重点关注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一定要有语境意识,根据上下文确定词句意义。采分点:(1)“为立祠安阳亭西”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安阳亭西为之立祠”;“弦”为名词作动词,弹奏、奏乐;“荐”,根据上下文意推断为“祭祀、进献”。(2)“一岁”译为“一年”;“狱”为案件;“不过”古今异义,不超过;“文理”为条理。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父亲名顺,安定太守。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
16、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高兴。王涣从此后开始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外面停宿。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
17、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严格地纠察鄙州所属郡县,声名大震。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死。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
18、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延熹年间,桓帝喜好黄老之术,将各种祭祀的处所全部毁掉,只特别留下诏密县保存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自从王涣死了以后,皇帝连续下诏给三公令他们挑选洛阳令,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急切下令勃海任峻补任洛阳令。任峻提拔任用文武官吏,都各尽所能,纠察捉拿奸盗,一刻也没有空闲,一年
19、断案,不过数十件,威风远超王涣,但条理不如他。任峻字叔高,在太山太守任上去世。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下列小题。乱后还三首(其一)辛愿兵戈为客苦思乡,春暮还乡却自伤。典籍散亡山阁冷,松筠憔悴野园荒。莺衔晚色啼深树,燕掠春阴入短墙。邻里也知归自远,竞将言语慰凄凉。(注)这首诗写于金室将亡时,作者在一次战乱后,从流亡途中回到故乡。辛愿,字敬之,生卒年不详,金末福昌县(今河南宜阳)人。松筠,松树和竹子。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颔联写家园被毁的情景,生动而直接地表现出了战争的无情、金室的衰弱和作者流亡的苦楚。B. 邻里的同情和宽慰,源于作者流亡的遭遇和眼下的处境,也是他们善良
20、和淳朴的体现。C. 全诗紧紧围绕“乱后还”这一主题,写归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强烈的忧伤之情。D. 全诗对“乱”及“后”在词语上多有照应,如“兵戈”“散亡”“憔悴“凄凉”等。9. 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答案】8. A 9. 描绘了作者在蓦春时节、傍晚时分看到的冷落景象;诗人借助听觉和视觉描绘出流莺在深树间啼鸣,春燕在寒意中掠过短墙的景象;烘托了作者因战争未息、故园残破和生活苦难而无奈、感伤与凄凉的心境【解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A项,“表达了近乡情更怯的感受”说法错误,“近
21、乡情更怯”表现的是一种因极度思念家人,在将要回到家时反而担心家人命运的矛盾心理,与本诗首联表现的回乡后内心感伤的心情不符。B项,颔联借助景物描写,从侧面(间接)表现了作者回乡后目睹家园荒芜凄冷的感伤,不能直接表现“金室的衰弱”,还有,不表达“作者流亡的苦楚”,这“苦楚”应该是流亡后归来的感受。故选A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方法如下:(1)把握诗歌内容。通过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析诗歌类别(如咏物诗、送别诗、田园诗、怀古诗、闺怨诗等),联想作者的处境,把握诗歌要素,全面理解诗歌。(2)强化修辞意识。注意分析修辞手法,在古诗中,比喻、比拟、夸张、对偶、用典、双关等考查较多。(3)关注表现手法。高考中考查
22、较多的表现手法有侧面描写、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哀乐结合以及今昔对比等。(4)关注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比较复杂,首先要注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其次要考虑“情景交融”的手法。【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景象及其作用能力。答题时,点出景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得出该景象特点的,如果有表现手法,也同时点出。最后点出诗歌通过该景象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作用)。本诗颈联“莺衔晚色啼深树,燕掠春阴入短墙”,通过“莺”“晚色”“深树”“燕”“春阴”“短墙”这些意象描绘了作者在暮春时节、傍晚时分看
23、到的冷落景象。诗人在一次战乱后,从流亡途中回到故乡,暮春的傍晚听见流莺在深树间啼鸣,看到春燕在寒意中掠过短墙,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烘托了诗人因战争未息、故园残破和生活苦难而无奈、感伤与凄凉的心境。点睛:鉴赏诗歌景象题的答题步骤:点出特点。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景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概括分析。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景物形象特点”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概括情感。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10.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登高中“_,_”抒发了诗人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24、表达诗人释然而旷达情怀的诗句是_,_。(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劝谏当朝统治者要慎重出兵的句子是_,_,_。【答案】 (1). (1)无边落木萧萧下,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2)人生如梦, (4). 一尊还酹江月。 (5). (3)元嘉草草, (6). 封狼居胥, (7). 赢得仓皇北顾。【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抒发了诗人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第二句中“表达诗人释然而旷达情怀
25、的诗句”,第三句中“借古讽今,劝谏当朝统治者要慎重出兵的句子”,考生可以借助这些提示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萧萧”“尊”“酹”“嘉”“胥”“赢”“仓皇”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上任之前午菲立成今早要回城,老村长史水南再次语重心长地对立成说:“儿子,我还是担心你能否胜任那审判庭长。”“我知道。”立成从父亲的目光里看出父亲的忧虑。他一个从小在山乡里长大的野孩子,是赶上机遇靠读书考进政法大学的。毕业后分配在县人民法院工作。先是在刑事庭干审讯,在审理重大疑难案子中显示出能力和才干,不久被提升为副庭长,此后又屡立新功。这次回村之前,他刚被提拔为正庭长。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很是惊喜。但
26、惊喜之余是担忧,儿子能当好这个正庭长吗?儿子太年轻了!短短几年里,儿子“一升到总兵”,让他忧虑重重。因此他一再嘱咐儿子判案要细心加细心。儿子也一再点头说会记住父亲的嘱咐。临别,他再次对儿子说:“正庭长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抓错了人,断错了案,杀错了人,那可是人命关天啊!”立成望着父亲说:“爸,你放心吧,既然上边看上我这个农家儿子,把这人命关天的重任委托给我,我一定要干好。”“能这样就好了。”父亲还是一脸担忧。“爸爸,你看着吧,这么些年,我多少还是学了一点东西。”父子俩说着,走到大厅头。这时,立成妈提着儿子那只胀鼓鼓的黑色提包,走到他们跟前,乐呵呵地说:“都打理好了。”她仿佛又想起什么似的,亮起嗓
27、门对着厨房嚷道:“立花,把餐桌上那四个米糕给我拿出来,让你哥带回城里给你嫂子吃。”米糕是为立成回来特意做的。十八岁的立花从厨房端着一只青色大碟子走到母亲面前说:“妈,怎么?米糕只有三块?”“哪能的?”立成妈双眼落在碟上,颇觉意外地说,“是四块。我放的。”这里的乡俗送外出人的东西忌讳单数那不吉利。立成妈拉着脸,转身进厨房,在橱柜、灶台四处再寻找一番,出来时却仍两手空空。她生气地对女儿说:“一定是你刚才一个人吃了。”“我没吃。”立花眨着眼。立成妈说:“你没吃,那还有一块米糕呢?”“我真没吃!”立花跺着脚。立成妈见了,真想上前给女儿一个巴掌,说:“吃了就要敢于承认。平时你吃十块,妈也不会责怪你。可这
28、次是要送你哥回城的。”母女俩当场瞪起了眼。立成见状,赶紧圆场说:“少带一块没关系的。”“不是这个意思。”立成妈一脸不高兴。“她没吃,难道这米糕还会走路?”她转对立成爸说,“那就是你刚才进了厨房,嘴馋,给吃了一块。”立成爸说:“你别冤枉我,我七老八十,会去吃下这块米糕!”一家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面面相觑,然后在大厅里争辩起来。立成皱了一下眉头,沉思了一下,说:“妈说得也对,这米糕都没吃,总不会长腿跑掉的。”说完,立成突地走进厨房,随之一手一个脸盆,一手一碗清水走了出来,对着一家人说:“妹妹,你先喝一口水,再漱一下口,啐在脸盆里。”立花有点惊异地说:“哥,你这要干吗呀?”嘴上这么说,但还是遵照立
29、成的话做了。立成看了看脸盆里的清水说:“哥给你正名,妹妹,你没吃米糕。”立成转对母亲说:“你也要依样喝口水。”母亲不知儿子这是什么意思,半嗔着说:“妈能自己吃了,再赖你们。”说完也喝了一口水,啐在脸盆上,水清澄透明。“她们都没吃,”立成说着,转对父亲说,“你呢?”史水南对儿子说:“我可是你老爸,难道我也要像她们喝清水,给你断明?立成说:“那当然。在这个时候,你是我爸但也要喝,不喝,怎么能自证你的清白呢?”老村长拗不过儿子,只能喝了一大口清水,还真的在嘴里漱了起来,继而把水重重地啐在脸盆里吐出的水全是金黄色的米糕屑。他先是半红着脸,然后放声地笑出声来:“儿子!你断案真是有两下子,这下,老爸就放心
30、了!你上任审判庭长去吧” (2017年第6期小小说选刊有删节)1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史水南对儿子的担忧,到结尾担忧解除,史水南的担忧心情,是小说叙事的线索之一。B. 在史水南看来,儿子太年轻,几年来一路升迁,法庭庭长的位置关系着案情、人命,因此,他担心儿子不能胜任。C. 米糕被偷吃一块这个情节里,立成母亲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她身上有些迷信色彩,同时,吝啬而多疑。D. 小说叙述故事、描写人物特色鲜明,重视用对话表现人物心理、推动故事发展,人物动作、神情的描写生动。12. 小说中四块米糕被偷吃一块这个情节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13.
31、小说结尾,史水南说“儿子!你断案真是有两下子,这下,老爸就放心了!你上任审判庭长去吧”,试联系立成审理的“米糕案”说说史水南这样说的理由。【答案】11. C 12. (1)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立成“断案”的情节。(2)从人物的角度看,表达史水南爱子心切、担忧之深、用心之苦。(3)从表达上看,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欲读下文的兴趣。 13. 史水南这样说是因为他看到儿子立成具备了庭长的素养:(1)办案公平,不徇私情。(2)重视物证,结论有据。(3)头脑机敏,善想方法。【解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32、,不正确的一项”,C项,“她身上有些迷信色彩,同时,吝啬而多疑”说法错误,文中的“不吉利”是乡俗,突出了立成母亲焦急的原因,表现她对儿子的深爱,与“吝啬”“多疑”无关。故选C。【1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中四块米糕被偷吃一块这个情节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小说重要情节作用能力。小说情节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场所;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其他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使小说内容丰富、结构波澜曲折富艺术性。结合具体情节,可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写四块米糕被偷吃一块这个情节,设置了悬念为什么米糕会少了
33、一块,引起了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因为米糕少了一块,引出了下文立成“断案”的情节,推动了情节继续发展。还有根据文章最后史水南所说的话,可知史水南有意偷吃了这块米糕来考验儿子的断案能力,表达史水南爱子心切、担忧之深、用心之苦,刻画了史水南爱子心切、担忧之深、用心之苦的性格特征。【1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结尾,史水南说儿子!你断案真是有两下子,这下,老爸就放心了!你上任审判庭长去吧,试联系立成审理的米糕案说说史水南这样说的理由。”是考查学生梳理小说情节结构,概括小说的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梳理小说情节,把握概括小说内容要点。史水南说“儿子!
34、你断案真是有两下子,这下,老爸就放心了!你上任审判庭长去吧”史水南的意思是说史立成具备了做审判庭庭长的素养,他可以放心儿子去上任了。史水南这么判断的理由主要是史立成在判“米糕案”所表现出来的素养能力。在妹妹和爸爸都不承认吃了米糕在大厅里争辩起来时,史立成想起一个办法,去厨房端来一个脸盆,一杯清水,让妹妹漱口,根据妹妹吐出的漱口水是清的,说“哥给你正名,妹妹,你没吃米糕。”要求母亲漱口,母亲虽然嗔怪儿子说“妈能自己吃了,再赖你们”,可是母亲还是依着儿子漱了口,母亲的漱口水也是清的,断定母亲没有吃米糕。然后要求父亲也漱口,父亲说:“我可是你老爸,难道我也要像她们喝清水,给你断明?”史立成说:“那当
35、然。在这个时候,你是我爸但也要喝,不喝,怎么能自证你的清白呢?”最后“老村长拗不过儿子,只能喝了一大口清水,还真的在嘴里漱了起来,继而把水重重地啐在脸盆里吐出的水全是金黄色的米糕屑。”由此断定是父亲吃了米糕。在大家都不承认吃了米糕争论不休时,史立成马上想到用清水漱口进行断案的办法,说明史立成头脑机敏,善于想方法。在断“米糕案”的过程中,没有因为母亲生气米糕丢失,是自己的母亲,父亲是一家之长,一村之长,更是自己的父亲,就徇私情,不进行漱口,而是坚持让母亲,特别是父亲进行漱口证明清白,说明史立成办案公平,不徇私情。还有在断“米糕案”时,史立成断案的依据是漱口水里是否有米糕屑,最后父亲的漱口水里游米
36、糕屑,断定父亲吃了米糕,说明史立成断案重视物证,结论有根据。14.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期刊编辑审核把关不合格,集团理应对此承担责任。B. 中国电科团队自主研制了大批航天用国产器件,消除了一系列安全隐患,确保军工、载人航天等任务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C. 韩国首尔市立大学大气环境工程系教授金信道说,韩国政府曾称可吸入颗粒物的85%来自汽车尾气,今年却说来自中国。D. 城市管理方面专家提出,共享自行车的发展空间要与市民短途出行需求、城市空间承受能力、道路资源和停放设施承载能力相匹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37、: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否定不当,“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应该改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B项,成分残缺,应该是“为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D项,搭配不当,“空间”与其以下内容不相配,应该将其改为“规模”。15.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网红这一职业在当前的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乱象,仍然有人以骇人听闻的言辞吸引眼球,甚至以负面营销赚流量。不敢在法治范围以内重典治乱,而希冀以这种隐性的成人霸凌来解决防范显性的校园霸凌,这又何异于抱薪救火?2017
38、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正在无锡举行,在刚结束的男团半决赛中,中国队兵不血刃,以3:0轻松战胜中国台北队,晋级男团决赛。“自由散漫”的人一味主张张扬个性,强调活出自我,往往天马行空、目无纲纪,这种人大多组织观念淡薄,集体意识淡化。记者跟随物业管理人员来到天鸿小区,大门内的宣传栏内的大红题字十分醒目:外出时要锁好门窗,以防不法分子登堂入室行窃。读书使富者慈悲,令贫者坚毅,给美者锦上添花,为丑者雪中送炭;读书使人见贤闻圣,是求索者的通天路,是迷失者的指路标。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这里应该用“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抱
39、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当,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这里误用词义。天马行空,形容说话办事不着边际。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此处望文生义。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6.16.加点字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
40、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臣请完璧归赵 B. 吾得兄事之C. 且庸人尚羞之 D. 宁许以负秦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例句和C项为意动用法,奇:认为奇特;羞:认为羞耻。A项,名词动用,拄着;B项,游泳;D项,使动用法,使背负。17.17.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 皆为陛下所成就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
41、求人可使报秦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思考时,可根据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类型及用法,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D项是定语后置句,其他是被动句。故选D。【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例如,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判断句可以分为有标记的判断句和无标记的判断句这么两大类。1有动词做判断词的判断句 。在古代
42、,在一般情况下,“是”是代词“这”,不表示判断。但是,“是”也偶尔相当于现在的“是”,成了判断句的标记。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的标志还有“为”、“乃”等。2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被动句,可根据标志性词判断,例如,见、被、为等。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比较多,有定中倒装句、动宾倒装句、介词短语倒装句、主谓倒装句等。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短语的省略。18.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约三千年的历史。B. 汉书在体例上承袭史记,是一部
43、纪传体通史。记述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约230年的历史。C. 后汉书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是南朝宋史学家范晔根据前人撰述编写而成的。D.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的前四部史书,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分类识记。B项,“汉书在体例上承袭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中“通史”一说错误,应是“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44、。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19.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A. 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B. 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
45、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C. 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D. 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该段材料谈论的是油品质量的问题,紧接说举例说明,一些城市空气中 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说明油品不合格造成的严重后果,“而”后说只要使用合格的油,后面自然应该接良好的效应,因此选A【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
46、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5
47、)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串读检查。如本题,经比较,AB意思一样,但表达效果不一样,A表达效果更明显。20.20.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答案】(1)“府上”(修改为)“寒舍” (2)“令尊”(修改为)“家父”(3)“抛砖引玉”(修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或删掉) (4)“务必”(修改为)删掉 (5)“恭候”(修改
48、为)“等候”【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应注意说话的对象及场合,题干中说“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故说到自己的时候应使用谦辞,说到对方应使用敬辞。“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此处是说自己家,故不能使用“府上”,因为府上是敬辞;“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此处是说自己的父亲,而“令尊”是指对方的父亲;“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抛砖引玉”的意思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是谦辞,不能说对方;“务必”语气太强硬;“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应该用“等候”。 21.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9、。2018年1月9日,一男孩站在教室里,头发和眉毛被风霜粘成雪白,脸蛋通红的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男孩名叫王福满,今年8岁,是云南省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学生,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离家出走,他和58岁的奶奶、10岁的姐姐住在一起。他家离学校4.5公里,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拍照当天气温零下9,他来到学校后,头发和眉毛都沾满了冰霜。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冰花男孩”的故事里写满庆幸与后怕近日,一男孩在教室中头发和眉毛被风霜粘成雪白的照片引发关注。男孩王富满是
50、云南鲁甸县转山包小学三年级学生,父母在外务工,孩子家离学校4.5公里,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当天气温零下9,孩子走路上学,头发和眉毛都沾满冰霜。被网友称为“冰花男孩”的王富满,迅速刷屏网络。目前,孩子父亲已赶回家中,他常年在外打工,每月赚3千块钱,几个月才能回一次家。2018年1月9日,云南昭通一名头顶风霜上学的孩子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照片中的孩子站在教室里,头发和眉毛已经被风霜粘成雪白,脸蛋通红,穿着并不厚实的衣服,身后的同学看着他的“冰花”造型大笑。文字人民日报 图片视觉中国2018年1月9日,云南昭通一名头顶风霜上学的孩子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照片中的孩子站在教室里,头发和眉毛已经被
51、风霜粘成雪白,脸蛋通红,穿着并不厚实的衣服,身后的同学看着他的“冰花”造型大笑。文字人民日报 图片视觉中国一图胜过千言,但照片背后的故事,往往更加催泪。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曝出,“冰花男孩”王富满的形象也正变得越发清晰。只不过,当我们知道得越多,内心便也越是沉重。王富满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部分时间,就是两个孩子在家。他们自己做饭,菜就是家里种的洋芋。”并且,还说“不希望儿子学会不劳而获”。话里话外,尽是一个寒门家庭的辛酸与倔强。“冰花男孩”的故事里,透着无奈,透着希望每天4.5公里的苦寒之路,没有吓退这位坚强少年的求学意愿,也并没有让他放弃憧憬梦想;对于“读书改变命运”的执着信念,支撑
52、着王富满穿过冰霜风雪,走向更值得期待的明天。“你吃的苦将会照亮你未来的路”,对于冰花男孩,人们发自内心地送上最真诚的祝福但愿所有的努力都不被辜负,但愿所有认真生活的人都能如愿以偿。冰花男孩的进击人生,必将获得应得的回报。确实,据本报今日报道,对口帮扶昭通的东莞工作队已经采取行动。的确,“冰花男孩”让人动容。可终究,这份艰辛,本不该被这位稚嫩的少年过早担起才是。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农村学校学生中,因父母均外出而无人照料的留守状态学生占近三成。为此,民政部专门强调,“无监护儿童父母外出务工责令返回。”既然如此,王富满家“大部分时间,就是两个孩子在家”的状态显然是极不正常的。
53、其所在学校、所在村庄,本应更早介入、更早有所作为才是。从“冰花男孩”身上,有人看到了满满的感动,有人则看到了重重的风险。常态化处于无监护状态的王富满,自始至终都被置于一种危险的状态之中。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每日涉险的冰花男孩,并没有遭遇什么严重的伤害或意外。可即便如此,那一头冰霜、那满手冻伤,已经足以让善良的人们心碎。事后回看此事,除了感慨,想必更多还是一份后怕。在刷屏、被围观之后,“冰花男孩”很大可能会迎来命运的转折。可是,这种偶然性的个体救赎故事,远远不能打消公众的焦虑。试问,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地方,还有多少孩子处于危境而不自知、历经艰险而惶惶不安。在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中,冰花男孩是特殊的一个
54、,又是普通的一个。他的遭遇很有代表性,而他的结局却不是。在情绪飓风刮过之后,能留下些什么?关于留守儿童的一系列政策与制度,又该如何更好落地兑现?关注“冰花男孩”,最终还是要关注这些【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一个事件,事件的内容是“冰花男孩”头发和眉毛被风霜粘成雪白,脸蛋通红的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然后介绍了男孩的处境,由此可以从“男孩”本身的角度立意,分析引起关注的一个原因是其坚持求学的精神;可从社会的角度立意为,贫困还应重点关注;还可从媒体的角度分析,关注但不要炒作。行文时注意选准角度,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证,论证中体现自己的思考,如从“不要炒作”的角度分析,可以分析媒体的目的和孩子的需要之间的距离,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从男孩、社会或媒体中选取角度立意行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