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431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测试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易中天说:“从_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_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_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_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横线处依次应为(B)A孔子墨子孟子韩非 B孔子孟子墨子韩非C墨子韩非孔子孟子 D墨子孔子韩非孟子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强调无等级差别的爱;法家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坚持以法治国。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2在对待天人关系的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

2、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C)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解析:题干中的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等都没有提及唯物主义,相反孟子、荀子、墨子还提到了“天命”,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在战国时期,孔子主要生活在春秋时期,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中孔子的“重人事”、孟子、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墨子的“人定胜天”可以看出他们都重视人的作用,即人的主体作用被重视,故C项正确;对于儒家、法家、墨家在“人的主体作用”方面有相似的观点,但这不等于其思想逐渐合流而趋一,故D项错误。3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晋殷

3、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由此推断出(B)A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 B儒家思想遭到冲击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解析:材料反映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但不能推断与社会动荡的关系,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道教流行,儒家思想遭到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没有反映出信仰多元化倾向,故C项错误;道家思想受到重视,但并没有成为正统,故D项错误。4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C)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解析:

4、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这是董仲舒在借天意来构建君权理论,为君权寻找一个至高无上的、不可辩驳的理由,这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故选C。5“仁政”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D)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解析:“天人感应”体现在两个方面:君主的权力是天赐予的,具有合法的统治天下的权力;天授予君主的权力并不是让君主滥用,必须代天管理天下,实行仁政,故D

5、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思想领域的大一统,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B项是“君权神授”,只是“天人感应”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仁政”的方面,排除;C项体现的是孔子政治观点,排除。6著名学者余英时曾指出:“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此说的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A)A格物致知 B先理后气C存天理,灭人欲 D理气同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科学是唯物主义,格物致知也是体现唯物主义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属于唯物主义,排除。7朱子语类载:“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

6、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C)A“知行合一” 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 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知行合一”属于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不符合题干朱子语类,故A项错误;“发明本心”属于陆九渊的思想,不符合题干意思,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格物须是到处求”可得出是朱熹修养论中的“格物致知”,故C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8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D)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陆九渊解析:根据材

7、料“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可以确定与宋明理学有关,据此可排除A、B两项。朱熹的理学主张是通过“格物致知”来贯通明理,而题干材料主张人性存在于人心之中,即心外无物,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选D项,排除C项。9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尔无天理!”乙骂甲:“尔欺心!”王阳明听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王阳明解释说: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A)A追求理论的大众化B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C提倡“知行合一”D赞成穿衣吃饭等“人伦物理”解析:从“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反映了宋明理学已

8、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了理论大众化,故选A项。10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恶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说明(D)A强调伦理道德 B重视“知行合一”C宣扬“格物致知” D求理应在吾心中解析:根据“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理岂外于吾心哉”可知注重内心的反省,属于王阳明心学,故D项正确;伦理道德更应该围绕人与人的关系,材料围绕忠君阐述心与理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是王阳明的思想,但材料没体现出,排除;C项是程朱理学,排除。11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9、(C)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宋明理学家提倡的修养论在于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最终达到维护封建秩序、封建制度的目的。12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A)A李贽 B黄宗羲C顾炎武 D王夫之解析: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与戴震的“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一致,故选A项。B、C、D三项的思想与戴震思想无相似之处。13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B)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

10、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D认为“天下之所是未必是”解析:D项不是黄宗羲的思想;C项是经济主张,不符合“民主性”;A项强调反对君主专制;B项符合要求。1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C)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解析:顾炎武的意思是要安定百姓,改变其行为,必须先使人民“甘其食”(吃饱)、“美其服”(穿好),然后进行教化以改善习俗,故C项正确。15王夫之认为“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

11、,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不同”。这一主张(D)A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B反对“天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C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解析:王夫之强调“理”“欲”的一致性,明确反对将“天理”与“人欲”对立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故选D项。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说法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8分,第17题22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

12、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张子语录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惟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朱文公文集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

13、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请回答:(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三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3分)(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6分)(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3分)答案:(1)思想:为政以德。发展:提倡大一统;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3)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原因:魏晋南

14、北朝以来社会矛盾尖锐,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解析:本题考查儒学演变历程。第(1)问,材料一体现孔子德治思想,到汉代儒学经董仲舒改造后适应了当时大一统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求,并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第(2)问,从材料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魏晋南北朝至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为维护封建统治,张载在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驱使下复兴儒学。第(3)问,“态度”根据材料归纳即可,“原因”从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角度思考。第(4)问,儒学经历先秦的冷遇、汉时的独尊及之后

15、的挑战、复兴等,说明儒学在不断地发展以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17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

16、,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这句话的含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分析所带来的影响。(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17、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答案:(1)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的需求,影响力较小。但儒家主张“仁”“礼”,有利于社会稳定。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2)“二程”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创立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又称新儒学;朱熹总结了北宋以来的儒学成就,建立儒学体系,是儒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创立“心学”,推动了儒学的新发展。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有力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同时对中国的文化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3)变化: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开始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时代特征: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如答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亦可)解析:第(1)问,“微不足道”是因为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的需求,影响力较小。“最终还是流行开来”是因为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第(2)问,宋代儒学代表人物“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指程朱理学及心学的创立及发展,影响从积极、消极两方面来回答即可。第(3)问,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开始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体现了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