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沙田山居【学习目标】1、理解散文景与情的关系,进一步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能。2、体会作者含蓄的情感、传神的文字,充分理解作者笔下神妙的山水之美和字里行间淡淡的乡愁。3、学会鉴赏、评价同类题材或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学习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揣摩、分析文章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含蓄的情感、传神的文字,充分理解作者的乡愁情结。【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XXX页内容,阅读XXX资料XXX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XXX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
2、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3、熟记、XXX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预习案一、 问题导学1、全文整篇写景,山居所见到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景物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形式是中”散”的,可凝聚其中的却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悠悠情思.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答:是一种思乡之情,是一种对故土、对祖国的眷恋之情。2、本文以哪两种顺序把各种景物组织到一起?以哪一种顺序为主? 答: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以时间顺序为主3、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这篇散文写景手法多种多样,曲尽其姓,但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法是什么? 答案:(1)青绿(青翠、青碧)(2)神秘(深沉)(3)雄伟(巍然、磅礴
3、) ;拟人手法的运用。二、知识梳理1、【走进作者】 余光中(1928),男,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曾入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学习。1949年到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在军中服役数年。1958年赴美国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1973年任政大西语系主任。1974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75年,兼任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1985年,任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在厦门大学时开始发表诗作。1953年,与覃子豪等组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诗刊。2、【基本解读】 散文是作家心灵的告白,诗人用诗化的语言去展示自己心灵感悟和生命体
4、验,本文正是作者平素返归山林,抱朴守真思想的一个“具体的展示”。诗人素来爱山,爱海,爱美妙绮丽的大自然,以陶冶、启迪、升华自己的灵魂。作者在文中把个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幻觉等交糅并用,而且运用拟人、夸张、通感等修辞手法,以强化诗人感觉中的山居生活,着力描绘个人自由生命对高山、对大海的感应与体验,获得了诗意和空灵的色彩。三、预习自测1.下列每组加点字的注音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蜚声fi 绸缪mu 嗤笑ch 滂沱大雨png B. 浩淼mio 衣袂mi 戏谑xu 一语破的d C. 未泯mn 氤氲yn 刹那ch 人才济济j D. 樯桅wi 笼罩zo 纤毫qang 奇拔峭峻qio 2.下列词语中没
5、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惦念 水泻不通 打搅 苍桑B. 烦燥 一翻好意 不祥 抉择C. 纯碎 迫不急待 滞留 敷衍D. 时辰 生死攸关 推销 驰骋3. 填入下面空格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这一点切身的体会使我感受很深。它是一种失败, 从这种失败中我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教训。我觉得 在文艺方面, 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 想要有大成就,就必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A.然而 既 也 倘若 B. 因此 不是 而是 只有C.因此 不单 反而 如果 D. 然而 不单 就是 要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积极 新政,孙中山对他极为 。每逢遇到
6、 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在那里,我有几位 的老师,照理说,应该在数学方面得到深造。A. 推行 推崇 怠慢 卓越 B. 推崇 推行 冷漠 卓越C. 推崇 推行 怠慢 卓著 D. 推行 推崇 冷漠 卓著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三岁的孙子抓起笔在画布上一通乱画,爷爷即将完成的作品顷刻间变得面目全非。B. 这所中学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大家互相帮助,相濡以沫,相处愉快。C. 大概是星期天玩得太过火了吧,周一上课时大家一个个暮气沉沉,提不起精神来。 D. 走进园林,只见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鬼斧神工,令人不禁啧啧称奇,大加赞叹。6. 下列各
7、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一天,清华大学的教授们聚到一起能不能破格把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的问题。B. 我打这个电话,是因为我们决心联名给巴老拍一个有趣的能逗他发笑,哪怕让他只笑一秒钟。C.如果认为用强制的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实在是一种严重的错误。D. 我无法否认,这种习惯没有给我的生活和学业带来很大的促进,可它同时也带给我巨大的压力。解析:1.B 2.D 3. D 4. A 5.B 6.C我的疑惑: 我的收获: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1、课文中说:“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找出课文中将山比作僧人的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山比作高僧。解析:本题意在体会作
8、者于精妙的比喻中隐藏的深意。答案:因为“我成了山人”,远离了俗世的纷扰,所以我眼里的山也就象看透世间变化的高僧一样,只静观而不语,有一种超然的神韵,又有一种与我两相知的。探究2、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1)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2)突出主题(或衬托、照应) 理由:“成了主人”,说明自己如在仙境中生活,按常理应希望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可作者却有更高远的追求,“下楼去”维护祖国统一。探究3、文章结尾的诗句“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湘云
9、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解析:本题意在领会文章在写景背后深藏的思乡之情。答案:以一首诗收尾,照应开头,使含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探究4、文中有两句话,如下,各运用了什么手法?请请大家分析其表达效果。 (1)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2) 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答案:(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暗喻和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海风吹拂下的大海蔚蓝宽阔,浪花此起彼伏的壮观景象。(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大山的静谧和“鸟鸣山更幽”
10、的意境。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2、典型方法:3、重点问题解决: 训练案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1、在下面句子内填上适当的量词。海是碧湛湛的一 ,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 青烟。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的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 耀眼的洁白。把鱼网愈收愈小,围成一 灿灿的金莲。偶尔云开一 ,当头的鹿山似从天隙中隐隐相窥。2、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个语句是( ) 阳光融化了河水,细雨润泽了山色,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A春风吹绿了柳枝B春风把柳枝吹绿了 C柳枝被春风吹绿了D柳枝在春风中染绿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
11、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欢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叠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解析:1、弯、袅、影、丛、线2、A 3、“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以抒写诗人的情怀作结。”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了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漠(孤寂)的心情 ,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2、完成作业:请同学们抓住意象、披情入文、含英咀华课后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把你读后的感受和理解写在作业本上。3、温故知新:阅读课本Px-x页,并完成新发的预习案;探讨随堂优化训练Px-x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