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 专题14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 第27讲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302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 专题14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 第27讲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 专题14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 第27讲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 专题14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 第27讲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 专题14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 第27讲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 专题14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 第27讲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 专题14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 第27讲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 专题14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 第27讲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 专题14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 第27讲课后达标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南开封模拟)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根本原因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解析:选C。材料中林则徐认为清政府战败主要是军事落后,没有看到更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差距,故C项正确;材料中林则徐强调剿匪成功要“器良技熟”“大炮得用”。材料没有涉及他军事剿匪的目的,故A项错误;林则徐强调打败外敌除了提高军备外,还

2、要“胆壮心齐”,故B项错误;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改变了“鄙夷”的传统夷狄观念,故D项错误。2(2016广东佛山质检)近代以来不同中国人对美国的政治看法不一。以下文字来源于某一著作,“美国人来华者,皆言其国议院公举之弊,下扶私,上偏徇,深以为患。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这一著作是()A孔子改制考B张之洞劝学篇C胡适文集 D孙中山全集解析:选B。张之洞劝学篇认为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与材料“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相符,故B项正确;1898年,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

3、;C、D项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3(2016江西上饶模拟)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在这里,郑观应最想表达的观点是()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D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制度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和“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可知,郑观应主张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故B项正确。4(2016福建宁德质检)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1902年)中写道:“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必要

4、顺应著那时势的,才能够生存。”在梁启超看来,“物竞天择”说()A验证了晚清社会革新趋势B肯定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C扭转了晚清社会发展进程D改变了中国社会落后面貌解析:选A。结合题意可知梁启超认同“物竞天择”说,应该顺应时势加以变革,才能够生存,故A项正确;结合梁启超主张政治变革挽救民族危亡的活动,可知B项“肯定”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的救亡改革活动没有扭转晚清社会的局势,故C项错误;改变中国社会落后面貌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题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5(2016陕西宝鸡质检)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Edward AKracke)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

5、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以下各项中,属于“在传统外变”的代表性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解析:选C。兴民权体现了作者主张学习西方从制度上改造中国,这明显说明了对传统的挑战,故C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军事,维护清政府统治,属于“在传统中变”,故A项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但也是固守传统中国文化制度,故B项错误;“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但未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没有

6、体现“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故D项错误。6(2016湖南株洲质检)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只许订岁月交好之和约而已,行之六十年,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矣。全世界之人既无家,则去国而至大同易易矣。”在这里,康有为所要表达的思想主张是()A消灭家庭私有制实现人人平等B和约婚姻是实现人类平等的基础C婚姻与家庭革命是实现人类大同的重要途径D男女独立式的婚姻制度将导致全世界的人无家可归解析:选C。材料主张通过和约婚姻导致无家,从而实现大同,故C项正确;材料最后强调“去国而至大同易易矣”,可知其主张大同社会。“实现人人平等”材料体现不明确,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讲和约婚

7、姻导致无家,故B项错误;男女独立式的婚姻制度与材料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7(2016湖南岳阳模拟)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解析:选A。材料“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说明他的思想冲击了正统派学术文化,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故A项正确;维新派主张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上进

8、行政治改革,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是一场不成功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群众基础有限,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改革,没有动摇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故D项错误。8(2016福建厦门模拟)鲁迅曾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下列史实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A朱熹撰写四书集注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运动C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D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解析:选B。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遭到举国唾骂,故B项正确;朱熹不是权势者,与材料“种种的权势者”不符,故A项错误;康有为托古改制,利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宣传变法,但并没有“抬到吓人

9、的高度”,故C项错误;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是批判传统儒家思想,并不是抬高,故D项错误。9(2016湖北荆门高三调研)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A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B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C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D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解析:选D。据材料“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和“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可知文学革命推动思想领域的

10、反封建斗争,故D项正确。A、C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主要涉及“文学革命”,不足以说明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故B项错误。10(2016南昌调研)如图是著名画家沈嘉蔚著名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中的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以北大为活动基地,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促进新旧思想的自由发展,故D项正确。从油画的名称可知反映的是新旧思想兼容和宽容,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强调的是传统文化,故A项错误;B、C两项与材料主旨“宽容”主题不符,排除。11(2016天津滨海新区五校高三联考)1895

11、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B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C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D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解析:选D。“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中的“各阶级”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由制度向思想层面变化,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陈独秀认为改变中国要从思想改进入手,故C项错误;从严复宣扬进化论到陈独秀“适今世之生存”说明救亡图存成

12、为当时中国关注的主要问题,故D项正确。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A从实业救国到宣传民主科学B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习思想文化C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解析:选D。从实业救国到宣传民主科学发生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时,故A项错误;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习思想文化发生在1895年维新派兴起时,故B项错误;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在一战后即1918年底发生;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俄国的革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从学习西方民主科学转为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C、D两项比较D项符合题干要求“最突出的转变”,故D项正确。二、

13、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6山东淄博模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道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517年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期间,举办社学,要求有关人员“务遵本院原定教条尽心训导,视童蒙如己子,以启迪为家事,不但训饬其子弟,亦复化喻其父兄;不但勤劳于诗礼章句之间,尤在致力于德行心术之本;务使礼让日新,风俗日美,庶不负有司作兴之意,与士民趋向之心”。引自王守仁全集卷二材料二(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该报)“取大学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

14、对此病以药治之,务采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事之本源”。梁启超新民丛报宗旨(1)归纳社学的职责。(4分)(2)指出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的目的及其积极意义。(8分)(3)王守仁办学与梁启超办报在宣传内容上有何不同?解释其原因。(10分)(4)从王守仁办学与梁启超办报的历史活动中,受到哪些启发? (4分)解析:第 (1)问,依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目的,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归纳。第二小问意义,从促进民族觉醒和思想启蒙的角度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不同,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二者在宣传内容上的不同,第二小问原因,从二者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文化状

15、况分析即可。第(4)问,紧扣主题:“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道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并综合以上材料,从王守仁办学与梁启超办报的历史活动中谈自己的启发即可。答案:(1)职责:既传播文化知识,也注重教化民众。(2)目的:“维新吾民”(即启发民众智慧、提高民众觉悟)和“维新吾国”(即变法立宪,救亡图存)。意义:梁启超认识到当时民众思想保守、对民权国事漠不关心的社会实际,而有针对性地展开救治,有利于促进民族觉醒。新民丛报宣传新思想,在社会上有思想启蒙的积极作用。(3)不同:王守仁宣传“诗礼章句”“德行心术”即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梁启超宣传“中西道德”“政学理论”即以西方人权学说为主的中

16、外先进思想。原因:政治环境不同明代君主专制统治加强,而清末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成为当务之急。经济基础不同明代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清末工业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社会思想不同明代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清末西方政治学说传入,提供了更科学的思想武器。个人经历不同王守仁是理学家,主张“致良知”,而梁启超是新式知识分子,接受西方思想,参与维新变法,积极主张改革社会。(4)启发:个人活动应有社会担当认识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考虑国家民族利益;注重宣传教化宣传先进理论,启发民众觉悟,保持正确舆论导向。14(2016河南洛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保守与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17、中的重要课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它开始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引起过很多争论。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始终都存在着“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二者长期处于矛盾对立状态,相互激荡。但也有人认为,“激进”与“保守”,其社会功能并非截然相反,往往具有不少相似性,与西方近现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不同,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都从属或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只是各自选择的方向和道路有所不同。还有人认为,“保守”与“激进”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时代变迁二者之间会发生转化,即前一时期的激进者,后一时期或许又成了保守者,反之亦然。摘编自第三届中国近

18、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综述评析材料中关于“保守与激进”的观点。(26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历史评价并分析试题类型,回答本题首先要先从所给材料中概括归纳出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所归纳出的观点进行论证并评析。本题可以依据材料中“始终都存在着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二者长期处于矛盾对立状态,相互激荡。但也有人认为,激进与保守,其社会功能并非截然相反,往往具有不少相似性保守与激进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时代变迁二者之间会发生转化”从“矛盾对立”“相似性”“相互转化”三个方面概括观点;观点一可以结合所学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9、”中出现主张对立的角度论述;观点二可以围绕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各个阶级派别总体思想以及实施结果角度进行论证评析;观点三可以从“思想守旧与激进随着时代变迁发展相互转化”的角度阐述。答案:观点一:认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始终相互矛盾对立。评析:洋务运动中,存在顽固派与洋务派之争。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而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主张原封不动地巩固清王朝封建统治。戊戌变法中,存在封建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之间的论争。前者固守“中体”思想,反对政治制度变革;后者倡导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中,存在保皇派与革命派之间的斗争。前者固守改良思想,反对实行民族革命;后者主

20、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主张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中,存在袁世凯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之间的斗争。前者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后者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将斗争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或答新文化运动后期自由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观点二:认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在文化功能上具有相似性。评析: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先后发起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以救亡图存为目的,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无论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引进西方机器与技术,还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或革命运动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推动了中国

21、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观点三:认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评析:洋务派在洋务运动时期,相对于顽固派而言,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是“激进”的,但到了维新变法时期,相对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他们反对变革封建制度,又转化为“保守”的,属于封建顽固势力。资产阶级维新派相对于封建顽固势力,主张制度变革是“激进”的,但相对于后来的革命派,他们反对革命,又成为了“保守”势力。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前期,是思想解放的引领者,但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反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又趋向保守。梁启超最初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后追随康有为成为维新运动骨干,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演变为保皇派,反对革命,但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他又予以强烈反对,体现了“保守”与“激进”的转化。说明:其他观点,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