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291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霎(sh)时 岑(cng)寂 自诩(y) 蕴藉(ji)B. 鬈(qun)发 纳罕(hn) 炙(zh)热 含混(hn)C. 水泵(bng) 趿(t)拉 懵(mng)懂 负荷(h)D. 脑髓(su) 间(jin)或 被褥(l) 忖(cn)度【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正确的字音为:A项,岑(cn)寂、自诩(x);C项,水泵(bng)、负荷

2、(h);D项,脑髓(su)、被褥(r)。故选B。【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

3、,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5.学会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独自一人漫步于幽僻的小道,只见淡淡的月光和委曲的溪流,没有簇拥的花朵、怡人的芳香,但柳树桩旁偶尔一两声蛙叫就能抚慰寂寥的身心。B. 虽然汉语对于外来语以义译为主,如“浏览器”“宠物”等,音译词(包括部分译音的)比重较小,但“巧克力”“沙发”等词也风糜汉语世界。C. 即便是人前模样标致、衣着雅致的可人,她背后可能是梳装台上瓶瓶罐罐的狼藉、衣帽

4、间里花花绿绿的庞杂,也可能是入不敷出的诘据、窘迫。D. 这位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该名职员工作上的拖踏敷衍、行事逻辑的矛盾混乱等问题,其目的在于警醒其他职工,让他们形成应有的担当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B项,义译(意)、风糜(靡);C项,梳装台(妆)台、诘据(拮);D项,拖踏(沓)。故选A。【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

5、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5.学会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

6、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即便面对由收入地位、学识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矛盾,这老两口仍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不即不离来渡过一个个婚姻难关。B. 秦朝统治者将自己的骄奢淫逸建立在百姓痛苦之上,以致当时民不聊生,人们心中沸反盈天,个个义愤填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各地就云集响应。C. 台上的演讲者正畅谈自己对“外太空”的认识和理解,言辞激昂、意气风发,但是台下的听者却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将其视作不经之谈。D. 武侠小说中的绿林好汉快意恩仇,总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一方面义薄云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方面睚眦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

7、的辨析和修改。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C项,“不经之谈”意为“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语境中“台下的听者”认为他讲的是没有根据的话,所以“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合乎语境,使用正确。A项,不合语境、相似成语混淆。“不即不离”意为“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多指与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此处适

8、用“不离不弃”。B项,望文生义、适用对象不当。“沸反盈天”指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吵闹,乱成一片。D项,混淆词义,感情色彩误用。“睚眦必报”指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贬义词。故选C。4.下列各句中,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 苏东坡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运用了联想 的手法,“天上小团月”就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B. 她一手提着一个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C. 字眼的变换有时候是因为觉得说出来难听,如“大便”“小便”“解手”“出恭

9、”。(明朝考场 里考生上厕所都要领块写着“出恭入敬”的小牌子。)D. 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文明而骄傲,但是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它是何等渺小。它会如何发展?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A项,表示并列关系的两个数字之间应用顿号,应改为“三、四两句”。C项,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需紧跟在被注释部分之后,应将括号部分放在“出恭”后面,再用

10、句号以示总结,同时删去括号内的句号。D项,“抑或”表示选择关系,应将“进步”“衰退”后面的问号都改为逗号。故选B。【点睛】此题重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难度适中,指向明确。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点号的用法如下:逗号:用于句子中需强调的部分、异动的部分。问号:用于有疑问语气的句子末尾。冒号:句子内部标点,用在句子内提示性话语后的停顿。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

11、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间接引用某人的话,不用加引号。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通过乱象整治工作倒逼保险机构加强内控管理,妥善处置 潜在风险,促进保险中介市场长期稳健发展,有效规范市场秩序。B. 包头市东河区为维护生态环境,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加强矿山的综合整治,真正践行“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让东河大地绿起来,美起来。C. 根据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将建立集中用餐制度,规定学 校的负责人每餐均应当与学

12、生共同用餐,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D. 采用国航最新引进的 A350 宽体机型的“多彩世园号”飞机,是由包括印有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的机头,载着丰富多彩的园艺之梦展翅翱翔的机翼在内的。【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A项,语序不当,错在“促进保险中介市场长期稳健发展,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应是“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保险中介市场长期稳健发展”。B项,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将“践行”改成“开展”;或在“建设”后面补上“理念”作为宾语。D项,句式杂糅,错在“由包括印有北

13、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的机头,载着丰富多彩的园艺之梦展翅翱翔的机翼在内的”。“由组成”和“包括在内”杂糅在一起,保留其中一个句式即可。故选C。【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

14、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张溥,字天如,清代文学家,有七录斋集,他的文章风格质朴,慷慨激昂。天启年间张溥曾在家乡组织“应社”,崇祯年间组织“复社”,批评朝政。B. 高尔斯华绥,德国作家,1932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写有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被认为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其作品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褒贬。C.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和孔乙己药祝福阿 Q 正传等都收入小说集呐喊。D. 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指南录后序属于书序。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序”,放在著作正文之前

15、。【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文学常识的记忆,古代作家要记住其姓名字号、作品、作品出处、朝代、风格流派及文学主张等,中国现代作家要记住他的主要作品、风格流派、包括代表作中的人物、主题等,外国作家要记住其国籍、作品、包括代表作中的人物、主题等,等等。A项,张溥是明代文学家。B项,高尔斯华绥的国籍是英国。C项,祝福选自彷徨。故选D。7.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句式整齐,逻辑 严密。爱给人带来愉悦,恨则让人产生不快。独享快乐应

16、该得到理解,独自承受不快却显然是艰 难的。因此,虽然我们希望朋友分享我们的快乐,_。当我们身处顺境时,即使朋友很少关心我们_;但是当我们受到伤害时,_,我们就难免愤愤不平。【答案】 (1). 但更渴望他们理解自己的不幸 (2). 我们也往往不会太计较 (3). 如果朋友们表现得无动于衷【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段结构和逻辑的把握能力。这道题考查上下文衔接。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文段中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从“独享快乐应该得到理解,独自承受不快却显然是艰难的”这一关键句可以得出,本段话的结构是总分的模式。所以先确定整体的核心话题词是:“分享快乐”、“承受不快”。第一空,根据前面一句“虽然我

17、们希望朋友分享我们的快乐”和“独自承受不快却显然是艰难的”等信息,可知要填的内容与前一句在结构上构成转折关系,内容上是说渴望分担不幸,即“更渴望他们理解自己的不幸”。第二空,据后面的“即使”,可知前后两句是条件关系,根据前面说的“身处顺境”“朋友很少关心”,还有后面说的“愤愤不平”,可知内容上可以要填的是“我们不会太计较”。第三个空,前句说“当我们受到伤害”可知要填的内容与后一句也是假设关系,根据后一句“我们就难免愤愤不平。”,可以推知第三空要填的内容应是说“如果朋友们表现得无动于衷”。同时应该注意控制每句字数不超过12个字。【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的一般要求“在下

18、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

19、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8.请根据下面这幅丰子恺的漫画(漫画中的题字为“今夜故人来不来 教人立尽梧桐影”),描写一个情境。要求:语言形象生动,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要有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不少于120 字。【答案】夜色悄无声息地推移,脚下的梧桐树影如浓墨一般,铺在地上,压在我心头。晚风轻拂,秋草摇曳,我恍惚看见了你若隐若现的身影;叶片沙沙作响,是否藏着你欢快的笑语?我抬头凝望,那一钩清冷的月亮,似笑非笑地端详着我的脸庞。明月啊,你莫笑我痴呆,请将我的思念传达给我的朋友吧。【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

20、换的能力。这是一道漫画题,解答漫画题,首先要在读懂漫画上下功夫。其次是根据题干的要求中在语言的表达上。读图,画面上有高大的梧桐树,梧桐叶落,树下有人,正遥望夜空的残月,月如钩,荒草萋萋。回答本题,首先要理解“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中的“夜”“来不来”“梧桐影”,表现的是孤寂的气氛。然后要结合标题“静候树下”以及“闲淡”“孤寂”的要求来描写。本题可以这样回答:静候树下,夜凉,风清,叶飘,周遭一片空寂;清寒四笼,树影婆娑。故人不来,丝丝挂念涌心头。在语言运用上,两种修辞要运用合理,心理描写要合理,情境描述要通顺合理且符合字数要求。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作文与运思朱光

21、潜元遗山与张仲杰论文诗说:“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大作家看重“苦心”,于此可见。就我个人所能看得到的来说,苦心从不会白费的,思路太畅时,我们信笔直书,少控制,常易流于浮滑;苦思才能拨茧抽丝,鞭辟入里,处处从深一层着想,才能沉着委婉,此其一。苦思在当时或许 无所得,但是在潜意识中它的工作仍在酝酿,到成熟时可以“一旦豁然贯通”,普通所谓“灵感” 大半都先经苦思的准备,到了适当时机便突然涌现,此其二。难关可以打通,平路便可驰骋自如。 苦思是打破难关的努力,经过一番苦思的训练之后,手腕便逐渐娴熟,思路便不易落平凡,纵遇极 难驾驭的情境也可以手挥目送,行所无事,此其三。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生

22、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就已成功的作品看,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入手即平 易者难免肤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大半深刻耐人寻味,这是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也是袁简斋 与陶渊明的分别。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倔,成如容易却艰辛”,是文章的胜境。作文运思有如抽丝,在一团乱丝中拣取一个丝头,要把它从错杂纠纷的关系中抽出,有时一抽 即出,有时须绕弯穿孔解结,没有耐心就会使紊乱的更加紊乱。运思又如射箭,目前悬有靶子,箭朝着靶子发,有时一发即中,也有因为瞄准不正确,用力不适中,箭落在离靶子很远的地方,习射者须不惜努力尝试,多发总有一中。这譬喻不但说明思路有畅通和艰涩的分别,还可说明

23、一个意思的涌现,固然大半凭人力,也有 时须碰机会。普通所谓“灵感”,虽然源于潜意识的酝酿,多少也含有机会的成分。大约文艺创作的起念不外两种。一种是本来无意要为文,适逢心中偶然有所感触,一种情境或思致,觉得值得写 一写,于是就援笔把它写下来。另一种是预定题目,立意要做一篇文章,于是抱着那题目想,想成 熟了然后把它写下。从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字样,“偶成”者触兴而发,随 时口占,“赋得”者定题分韵,拈得一字,就用它为韵做诗。我们可以借用这个术语,把文学作品 分为“偶成”和“赋得”两类。“偶成”的作品全凭作者自己髙兴,逼他写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现 的一个内心冲动,不假外力。“赋得”的

24、作品大半起于外力的催促,或是要满足一种实用的需要,如宣传、应酬、求名谋利、练习技巧之类。按理说,只有“偶成”作品才符合纯文学的理想;但是 在事实上现存的文学作品大半属于“赋得”的一类,细看任何大家的诗文集就可以知道。“赋得” 类也自有好文章,不但应酬唱和诗有好的,就是策论、奏疏、墓志铭之类也未可一概抹杀。一般作 家在练习写作时期常是做“赋得”的工作。“赋得”是一种训练,“偶成”是一种收获。一个作家如 果没有经过“赋得”的阶段,“偶成”的机会不一定有,纵有也不会多。“赋得”所训练的不仅是技巧,尤其是思想。一般人误信文学与科学不同,无须逻辑的思考。 其实文学只有逻辑的思考固然不够,没有逻辑的思考却

25、也决不行。诗人柯尔律治在他的文学传记 里眷念一位无名的老师,因为从这老师的教诲,他才深深地了解极放纵的诗还是有它的逻辑。我常 觉得,每一个大作家必同时是他自己的严厉的批评者。所谓“批评”就要根据逻辑的思想和文学的 修养。一件作品如果有毛病无论是在命意布局或是在造句用字仔细穷究,病源都在思想。 思想不清楚的人做出来的文章决不会清楚。思想的毛病除了精神失常以外,都起于懒惰,遇着应该 分析时不仔细分析,应该斟酌时不仔细斟酌,只图模糊敷衍,囫囵吞枣混将过去。练习写作第一件 要事就是克服这种心理的懒怠,随时彻底认真,一字不苟,肯朝深处想,肯向难处做。如果他养成 了这种谨严的思想习惯,始终不懈,他决不会做

26、不出好的文章。(本文有删改)9. 下列对材料中“大作家看重苦心”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深入思考,才能切中要害,发现内在逻辑,才能使文章不陷入泛泛而谈。B. 灵感是以苦思为前提的,在潜意识中继续苦思,终有“豁然开朗”之时。C. 每一次苦思都是对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后再遇到难关就能更加从容应对。D. 有无苦思不是文章能否平易的原因,却是决定文章深刻还是肤浅的关键。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把作文运思比作抽丝,说明作文运思需要有个头绪,以便从复杂的关系中理出头绪,也说明作文运思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耐心才行。B. 把作文运思比作射箭,说明运思的结果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7、,也有可能达不到目的,要想都能达到目的,就要加强作文运思训练。C. 文学创作的起念离不开机会,因为灵感的获得需要机会,创作据以展开的灵感就发生在作者心里有所感触,觉得值得写下来的时候。D. 本文善于通过比喻,把抽象的难以用语言直接描述的道理,形象生动地说给读者:作文运思可能得心应手,也可能要付出艰辛努力。11. 根据选文意思,概括作文运思需要通过外力强迫展开训练的原因。【答案】9. B 10. C 11. 作文运思是一种技巧,需要通过外力强迫展开训练,才能抓得住内心冲动带来的机会;作文运思是一种思想,需要通过外力强迫展开训练,才能养成谨严的思想习惯。【解析】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

28、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B项,原文是“灵感大半都先经苦思的准备”,选项无视“大半都”这个限制词,而使用全称判断,表述过于绝对。故选B。【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

29、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C项,混淆概念,选项中所说的“文学创作的起念的机会”应是指原文说的“两种”情况内心冲动和外部要求,而不是“获得灵感”也就是原文说的“意思的涌现”,所需要的那个机会。故选C。【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本题时原因概括题,要求概括作文运思需要通过外力强迫展开训练的原因。阅读原文,“偶成的作品全凭作者自己髙兴,逼他写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现 的一个内心冲动,不假外力。赋得的作品大半起于外力的催

30、促,或是要满足一种实用的需要,按理说,只有“偶成”作品才符合纯文学的理想”。这就表明作文运思是一种技巧,需要通过外力强迫展开训练,才能抓得住内心冲动带来的机会。“练习写作第一件要事就是克服这种心理的懒怠,随时彻底认真,一字不苟,肯朝深处想,肯向难处做。如果他养成了这种谨严的思想习惯,始终不懈,他决不会做不出好的文章。”这就表明作文运思是一种思想,需要通过外力强迫展开训练,才能养成谨严的思想习惯。综上分析,本题从抓得住内心冲动和养成谨严的思想习惯这两个方面回答。【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根据题干要求,确

31、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再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开始思念雪花胡容尔春天已至,春花妩媚,我却开始思念雪花。雪花是洁白的

32、信笺,上面写着天书。天气一冷,掌管信笺的上天便蓄势待发,准备将雪花配 发给人间。小雪节气动静不够,只配一点零星的雪屑,沉住气。大雪节气声势浩荡,是时候让铺天盖地的大雪出场了。天幕低垂,天地间的距离缩短。光线由明转暗,有些暧昧的混沌气氛浮动。新物登场,总是 需要旧物的铺垫和过渡,需要一种严密奇怪的衔接。大雪穿着白裙子,适时地现身,飘落而下。它 酝酿已久,就等着这样庄重的氛围衬托。缠绕着它的风有时大,有时小。风大的时候,雪被吹得摇 摇晃晃,东倒西歪。风小的时候,它就清楚地看到自己开放的六角花朵,撑着一顶降落伞。人只有等一朵雪花落下,才看得清它的面貌,标致,蓬松,像白梨花。小时候,我喜欢站在 雪地里

33、,仰面等待雪花滑落唇间,品尝它的滋味。舌尖有点凉,有点麻,萦绕淡淡的清香。那种清 香,与人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同。怎么会相同呢?地上的草木都沾了尘世气息,而它没有。它是 天外之花,那么新颖,那么清冽,不染凡尘。雪花开呀开,北风吹呀吹。挤在一起的雪花,队伍壮大,花片肥大,更像飞落的仙鹤和天鹅, 或者是一群从天空迁徙而来的绵羊,毛茸茸的。它有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与水类似,从上而下。这 种不思攀登的行动方式,与人多么不同。人的一生,总在算计着怎样从低处往高处走,总在谋划着 征服一个又一个高度。雪花不,它的眼里只有低处的事物,与低眉俯瞰众生的佛菩萨相似。就算被 风吹疼,保持倾斜的姿势,但它仍然是下沉的,

34、换个角度落下而已。但凡大地上的一山一水、一房 一舍、一草一木、一路一径,所有低处的事物,哪怕微小的尘埃,都是它亲近的目标,离哪里近就 落在哪里。一片一片的信笺,渐渐连接成一整块一整块的宣纸,很大,很白。没结冰的深邃的大海, 是流动的墨水,飞奔着变化莫测、多姿多彩的线条。人也是墨水,很小的一滴墨。在无垠的披着洁 白盛装的大雪面前,人只是一滴淡墨,微不足道。一场大雪的到来,掩埋了大地上辽阔的枯萎和绝望,一切回到了清白的原点,回到了同一起 跑线上。在原野上,白色的火焰,不动声色地点燃新的希望。在我们当地,有时也会下暴雪,雪流湍急,瀑布一样倾泄而下,大地被迅速淹没。到处弥漫 着燃放鞭炮一样迸裂开来的白

35、色烟雾,迷人眼。人们敬畏地躲进温室,劳作,或者喝茶,闲聊,把 舞台留给雪。这天地间唯一的舞者,穿着古老的舞鞋,载歌载舞,衣袂飘飘。江河湖泊结冰了,手脚冻得紧缩在一起,伸不开,但它们体内的血管潜伏在冰层下面,并没 有停止流淌。那些涌动的暗流,明显感到冰层肌肤在惊喜地颤动,一层温暖的厚厚的白雪,覆盖了 它们的身体。高处与低处的草木,长青的枯败的,挺拔的匍匐的,在雪中变换着琼枝的姿态。雪有 些重,压得枝条下垂,甚至断裂。但这是甜蜜的负担,它们更喜欢被雪滋养的感觉。它们借此在白 色的信笺上画下自己的形状,写上一些深情的话语。飞鸟呢,大部分藏到安全的巢里去了,从缝隙间露出个小脑袋,赏雪。偶尔低头啄一下羽

36、毛, 再啄一下。只有喜鹊依然欢呼雀跃,我常在大雪时看到两只或三只喜鹊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喳喳 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窗口。它们经过时,快如一道闪电,我只来得及看清它们白净的肚腹,像 雪那么白。我不知道,喜鹊为什么要费力地穿越风雪,觅食,还是只为展示一种力量?生命的力量。我外婆是这样形容大雪的:雪直堆直堆地下。没有“燕山雪花大如席”之类的比喻,很朴素, 却很形象。想一想,雪大了自然就成堆了,成堆的径直落下的雪,当然就是大雪。外婆说这话时,我年纪还小。记忆中那时的大雪,似乎都是在晚上蹑手蹑脚潜来的,选个月 黑风高夜。但我能敏锐捕捉到它们行走时细小微弱的声响,沙沙,簌簌。过一阵子,树枝、房顶和 院落

37、就都白了头,发出强烈的银白的光,反射入屋,使熄灭灯火的屋内亮如白昼。我和小弟,通常 会坐在热炕头上,借着白雪赐予的比月光更亮堂的光线,玩手影游戏。白墙成了幕布,我们的十指 弯曲和直立、合拢和拆分,变化出狗、兔、鹰、象、狼、羊等多种动物影像。我们为我们丰富的创 造力,兴奋不已。一夜大雪过后,乡村被深深地埋藏,静寂而深沉。打破这种静寂和深沉、唤醒一座村庄的, 先是鸡叫,接着是狗吠。醒来的狗,在雪地上团团转,拓下五瓣梅花蹄印。它饿了。可主人的家门 已被积雪封堵,狗用爪子东一下西一下胡乱地刨着,连滚带爬地蹭过去,索性直起身子将冰凉柔软 的蹄子搭上门板,上上下下地抓挠着。然后人的声音响起,好像一张充满生

38、气的大网,荡来荡去, 罩在村子的上空。柴火烧旺,炊烟升起,烟火让村庄在皑皑白雪中抬起头,重新热气腾腾起来。甜 得流油的地瓜、金黄的玉米饼子和大白菜、萝卜条被端上了炕桌,这是冬日养人的农家饭。雪霁天晴,明亮的阳光在田野上奔流。雪消融成润物无声的雨水,为丰收埋下伏笔。贴近地 面,你会听到葱绿的麦苗根部强健的奔跑声,但人们忘了表达对雪的感激。雪,是固态的雨,与雾、雹、露、霜等,同属雨族成员。说文解字曰:“雪,凝雨说物者。 从雨,彗声。”意思是说:雪,乃凝结雨水,带给天下万物喜悦的美丽冰晶。带给天下万物喜悦,我喜爱这种对雪的赞美。冬若失雪,犹如花无蝶、山无泉、石无苔、水 无藻、人无癖,未免单调无趣,少

39、了活泼的兴味。从雪的字源可辨出,先人造字充满智慧。甲骨文的雪,字形是“羽”的中间和两边有四滴水 环绕,这水滴应是雨点的象征。羽和水的组合,代表雨变成的飘落而下的纷纷扬扬的羽状物。金文 的雪,是上雨和下彗的组合,表示雪是可以清扫的凝固的冰晶。篆文继承了金文字形,笔画摇曳, 具有雪花飘逸的美感。我想,雪来自一个奇妙的世界。那个世界,我们虽无法涉足,但可以凭借想象,假设它就是 高高在上的天界,远远高出我们头顶的上天。雪是上天派来送鸡毛信鹅毛信羊毛信的信使,上天那 些高尚的神们,他们通过这种形式来表明善意和悲悯,来接济冬日贫瘠灰暗的人间,指派雪代替雨 行使职权,恩赐大地纯洁,润泽,收获,安详。下雪时,

40、喜欢煮杯热茶捧在手心。茶是经年发酵过的熟普洱,汤色深红,味道醇厚,有岁月 沉积的芳香。我的心中,也会悄然盛开清悠悠的雪花,一朵,两朵,三朵它们让我在世俗的热 情里,保持着必要的洁净、清醒和冷静。(选自 2019 年 03 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1版,有改动)12. 结合原文,从方式、目的和结果三个方面,概括第段中对雪和人的比较,并说说作者的用意。13. 根据第段内容,赏析作者是怎样描写雪后乡村被“白色的火焰,不动声色地点燃新的希望”的。14. 第段有关“雪”的字源分析,在文中插入这内容有哪些作用?15. 说说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作用有何异同之处。【答案】12. 方式:雪的行动方式是不思攀登

41、的,而人是总在算计着怎样从低处往高处走。目的:雪的目的是亲近低处、微小的事物,而人总在谋划着征服一个又一个高度。结果:雪会汇聚成很大很白的一整块,而人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作者的用意是通过这样的比较,批评了人的欠缺之处,指出了人改进自身的方向。 13. 整段话用“鸡叫”“狗吠”“人的声音”串起内容,一层层地展现了村庄焕发出活力,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简单到丰富,条理清楚。使用了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唤醒一座村庄”“村庄在皑皑白雪中抬起头”,赋予村庄以人格特征和生命特征,形象地写出村庄的活力。对狗的动作描写,使用了大量的动词,“团团转”“拓下蹄印”“东一下西一下胡乱地刨着”“连滚带爬地蹭过去

42、”“直起身子将冰蹄子搭上门板”“上上下下地抓挠着”,把雪后狗的神情写得惟妙惟肖,充满生活的情趣。从视觉和味觉上突出农家饭的养人,突出了生活的美好。 14. 插入关于“雪”的字源的内容,丰富了全文的文化内涵,表示本文对雪的认识是有历史文化依据的;通过对“雪”的字源的分析,展现了前人对雪的认识,也是对上文对雪的描写所蕴含的深意的揭示。 15. 相同点:两句都是用比喻的手法,揭示雪在文中的象征含义,有助于文章主旨的形象表达;在文中都有照应的作用,相互照应,使全文结构完整严谨。不同点:第一句语句较简单,处在文章开头,紧扣标题,引出下文;第二句内容较丰富,在文章结尾,概括全文,揭示主旨。【解析】【12题

43、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重要内容,并分析作者的用意。阅读第(5)段中对雪和人的比较的语句,先从方式、目的和结果这三个方面概括对比的表现,然后据此分析作者的用意。“它有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与水类似,从上而下。这种不思攀登的行动方式,与人多么不同。”这是从雪下的方式上和人比较,表明雪的行动方式是不思攀登的,而人是总在算计着怎样从低处往高处走。“人的一生,总在算计着怎样从低处往高处走,总在谋划着征服一个又一个高度。雪花不,它的眼里只有低处的事物,与低眉俯瞰众生的佛菩萨相似。就算被风吹疼,保持倾斜的姿势,但它仍然是下沉的,换个角度落下而已。但凡大地上的一山一水、一房一舍、一草一木、一路一径,所有

44、低处的事物,哪怕微小的尘埃,都是它亲近的目标,离哪里近就落在哪里。”这是从目的这一角度把雪和人进行比较:雪的目的是亲近低处、微小的事物,而人总在谋划着征服一个又一个高度。“一片一片的信笺,渐渐连接成一整块一整块的宣纸,很大,很白。没结冰的深邃的大海,是流动的墨水,飞奔着变化莫测、多姿多彩的线条。人也是墨水,很小的一滴墨。在无垠的披着洁白盛装的大雪面前,人只是一滴淡墨,微不足道。”这是从结果这一角度把雪和人进行比较:雪会汇聚成很大很白的一整块,而人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作者的用意是通过这样的比较,批评了人总在算计着怎样从低处往高处走,总在谋划着征服一个又一个高度,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这些都是人自身

45、的欠缺之处,作者通过把人与雪的比较,指出了人改进自身的方向。【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精彩语段的表现力的能力。赏析精彩语段的表现力要从手法、表现效果等方面着手。阅读第(12)段内容,本节描写了“鸡叫”“狗吠”“人的声音”,由此串起整段话的内容,写法上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简单到丰富,条理清楚展现了村庄焕发出活力。“醒来的狗”是怎样的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一系列的动词描写狗,“团团转”“拓下蹄印”“东一下西一下胡乱地刨着”“连滚带爬地蹭过去”“直起身子将冰蹄子搭上门板”“上上下下地抓挠着”,把雪后狗的神情写得惟妙惟肖,充满生活的情趣。此外,从修辞角度分析,如:“打破这种静寂和深沉、

46、唤醒一座村庄的,先是鸡叫,接着是狗吠。”这句使用拟人手法,通过“唤醒”“村庄抬起头”等描写,形象地写出村庄的活力。“五瓣梅花蹄印”运用比喻手法,把狗的“蹄印”比喻成“梅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狗的可爱。“人的声音响起,好像一张充满生气的大网,荡来荡去,罩在村子的上空。”运用比喻手法,把狗的“人的声音”比喻成“充满生气的大网”,表现了充满生活的热气腾腾。“甜得流油的地瓜、金黄的玉米饼子和大白菜、萝卜条被端上了炕桌,这是冬日养人的农家饭。”这又从视觉和味觉上突出农家饭的养人,突出了生活的美好。回答本题时,先答出表现手法,再结合语段中的句子具体分析该手法的表现及其表达效果。【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

47、题考查分析文章中插入段落的作用。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阅读第(16)段,该节插入了有关“雪”的字源分析的的内容,从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字源上分析“雪”字的字形和意义,这在内容上不仅仅展现了前人对雪的认识,表示本文对雪的认识是有历史文化依据的,也丰富了全文的文化内涵。结构上,联系上文的内容,上文是对雪的描写,所以,本节文字对“雪”字源的分析,也是对上文对雪的描写所蕴含的深意的揭示。【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题干是:说说文中两处的作用有何异同之处。画横线句子分别在文中的第(2)节和第(17)节,阅读这两节文字,先回答这两处划线句子的相同作用,然后回答其不同

48、作用。这两处句子都是描写雪花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雪花是洁白的信笺,上面写着天书。”该句把“雪花”比喻成“信笺”,“雪是上天派来送鸡毛信鹅毛信羊毛信的信使”中把“雪”比喻成“信使”。两句都揭示雪在文中的象征含义纯洁,润泽,收获,安详。这样的描写都有助于文章主旨的形象表达。这是这两处句子的相同点。而且,在结构上相互照应,使全文结构完整。第(2)节中的“雪花是洁白的信笺,上面写着天书。”这句话处于该段的开头位置,内容只一句话,较为简单,紧扣标题,引出下文。第(17)节中的“雪是上天派来送鸡毛信鹅毛信羊毛信的信使,上天那些高尚的神们,他们通过这种形式来表明善意和悲悯,来接济冬日贫瘠灰暗的人间

49、,指派雪代替雨行使职权,恩赐大地纯洁,润泽,收获,安详。”这句话较长,内容较丰富,在文章结尾,起到概括全文,揭示主旨的作用。本题在回答相同点时,可以从手法的角度分析;回答不相同点时,可以从句子所在的位置、内容的简繁、内容和结构等多角度分析。【点睛】解答赏析文中精彩语段表现力的试题,首先要分析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还要看看是否有其它的表现手法,如视听等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等。通过语句内容辨认表现手法,然后结合文段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结合文段中的具体句子,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效果首先答出一般效果,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具体的效果。如本题的第二题就是。三、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50、成下列小题。甲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 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选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乙盖丞相初起兵,仆尝赴其召,进狂言,有云:愿明公复毁家产,供给军饷,以倡士

51、民助义之心。丞相嘉纳,令何见山进之幕府,授职从戎。仆以身在大学,父沒未葬,母病危。以母老控辞,丞相怜而从之。奖拔之公,许养之私,丞相两尽之矣。仆于国恩为已负,于丞相之德则未报,遂作生祭丞相文,以速丞相之死。 丞相自叙几死者数矣,诚有不幸,则国事未定,臣节未明。今鞠躬尽瘁,则诸葛矣;保捍闽广,则田单即墨矣。虽举事卒无所成,而大节亦已无愧,所欠一死耳。奈何再执,涉月逾时,就义寂寥,闻者惊惜。岂丞相尚欲脱去耶?尚欲有所为耶?或以不屈为心,而以不死为事耶?抑旧主尚在,不忍弃捐耶?果欲脱去耶?尚欲有所为耶?识时务者在俊杰。今以亡国一夫而欲抗天下?今事势无可为,而国君大臣皆为执矣。臣子临大节,决大难,事可

52、为则屈意忍死以就义,必不幸则仗大节以明分。故 身执而勇于就义,当于杲卿、张巡诸子为上。李陵降矣,而曰欲有为,其言诚伪,既不可知。后 死他故,志何自而明哉?丞相之不为陵不待智者而信奈何慷慨迟回日久月积志消气馁不陵亦陵岂不 惜哉?欲望不屈而不死耶?惟苏子卿可。屈且不保,况不屈乎?丞相不死,当有死丞相者矣。虽汤镬刀锯,烈士不辞,苟可就义以全归,岂不因忠而成孝?事在目睫,丞相何所俟乎?(选自王炎午生祭文丞相文,有删改)【注】田单:战国将领,齐国危亡之际,曾坚守即墨城。杲卿、张巡:唐代将领颜杲卿、张巡均为战败被俘, 慷慨就义。李陵:汉代将领,战败,投降匈奴。苏子卿:即苏武,曾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后回国

53、。汤镬 刀锯:均为古代刑具。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修我戈矛 修:修理,整治B.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意:料想C. 以速丞相之死 速:招致D. 抑旧主尚在,不忍弃捐耶 捐:舍弃,抛弃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予之生也幸 令何见山进之幕府B. 所求乎为臣 而国君大臣皆为执矣C. 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供给军饷,以倡士民助义之心D. 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尚欲有所为耶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中,作者先以君臣父子伦理阐述自己的生死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是一种选择;忍 辱负重,鞠躬尽瘁,有为而死,也是值得

54、追求的境界。B. 乙文中,作者选取众多前代正面实例,从汉代苏武、李陵到唐代颜杲卿、张巡等人,宣扬节烈忠贞的观念,希望文天祥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C. 甲文以“呜呼”领起一连串“死”字,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再次回顾既往,表白自己屡次 身陷死地却艰难求生,就是要为国家雪耻,匡扶宋室。D. 乙文在肯定文天祥为人之后,一连设置几个疑问推测文天祥不死的意图,然后指出牺牲光荣、偷生可耻的看法,旨在打消文天祥求生的幻想。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丞 相 之 不 为 陵 不 待 智 者 而 信 奈 何 慷 慨 迟 回 日 久 月 积 志 消 气 馁 不 陵 亦 陵 岂 不 惜 哉20. 把文中画线

55、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2)虽汤镬刀锯,烈士不辞,苟可就义以全归,岂不因忠而成孝?事在目睫,丞相何所俟乎?【答案】16. C 17. C 18. B 19. 丞相之不为陵/不待智者而信/奈何慷慨迟回/日久月积/志消气馁/不陵亦陵/岂不惜哉 20. (1)以前,假使我把尸骨抛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又将会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2)即使(面对)严酷刑罚,坚贞不屈的人也不会推辞,如果可以为正义而死,就能获得全尸归葬,难道不会因为忠于朝廷,而能成就孝道了吗?事情就在眼

56、前,丞相等待的是什么呢?【解析】【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先了解实词所在的句子的意思,然后把选项中的词语代入句子,把该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C项,速:催促、敦促。“以速丞相之死”的意思是(于是写下这篇生祭文丞相的文章),来催促他早日赴死。故选C。【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项,“以”:连词,表目的,“用来”“以便”。A项,“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代自己。B项,“为”:动词,成为;介词,表被动。D项,“所”:名词,处所;结

57、构助词,与动词“为”构成名词性短语。故选C。【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文中举李陵是作为反面例子。故选B。【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

58、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先疏通句意为:丞相不做李陵那样的人,(这一点即便)不是聪明人都能相信。为什么意气激昂却迟疑徘徊,时间久了,意志消沉,不想做李陵那样的人也会变成李陵那样的人,难道不可惜吗?句中,主语有“丞相”“不待智者”,宾语“陵”,谓语“不为”“信”,故应在“丞相之不为陵”和“不待智者而信”之后停顿。“奈何”和“岂哉”是固定结构,应在其前面停顿。“日久月积”“志消气馁”是并列式短语,其中“日久月积”作状语,所以应在其前后停顿。【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

59、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向”:“以前”;“使”:“假使”;“委骨于草莽”:“把尸骨抛在荒野里”;“虽”:“虽然”;“微”:“不,没有”;“文”:“掩饰”。第二句关键点:“虽”:“即使”;“烈士”:“坚贞不屈的人”;“所俟”:“等待什么”。【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

60、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参考译文:甲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

61、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选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乙丞相刚起兵时,我曾响应他的征召,奔赴军中。我向他进言说:希望丞相您再次捐献家产,提供军需,来倡扬百姓帮助朝廷进行抗元斗争的思想。丞相赞许并采纳我的进言,让何见山推荐我进入他的帐下,授予我职务

62、,让我参与军务。我因为身在大学,父亲死后尚未安葬,母亲病危。以母亲年老请求辞免,丞相同情我的境遇,并同意了我辞免的请求。于公,文丞相赏识提拔我;于私,答应我归家奉养母亲,丞相两方面都照顾到了。我已经辜负了朝廷对我的恩情,对丞相的恩德也尚未报答,于是写下这篇生祭文丞相的文章,催促他早日赴死。丞相自叙曾屡次身陷死地,如果确实遭遇不幸,那么国事未定,为人臣的节操未能彰显。现在能鞠躬尽瘁,那就像诸葛一样了;能够守卫福建广东一带,那就像坚守即墨的田单了。即使事业最终没有成功,但在个人节操方面就没有什么愧疚了,只差一死而已。只是为何第二次被抓,过了好几个月,但并没有丞相就义的消息,使听者惊讶惋惜。难道丞相

63、还想着逃走么?还想着有所作为吗?或许还想着既不屈服而又不想死吗?还是因为旧主还在,不忍心抛弃他吗?果真想着逃跑吗?还想有所作为吗?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凭着自己一个亡国之人来与整个天下抗争?就现在的形势而言确实已经不能有什么作为了,国君和大臣们都已经被抓了。臣子面对关系存亡安危的大事,勇于排除困难,事情(如果)尚可以挽救,那迁就自己隐忍不死以成就大义;假如一定要赴死,那坚守节操来表明自己作为臣子的职分。因此被抓而勇于就义,当以颜杲卿张巡为正义的榜样。李陵投降了,却说想要借此有所为,且想着自杀表明心志。他的话的真假,已经不可知晓了。后来死于其他的原因,心志怎么能表明呢?丞相不做李陵那样的人,这一点

64、即便不是聪明人都能相信。为什么意气激昂却迟疑徘徊,时间久了,意志消沉,不想做李陵那样的人也会变成李陵那样的人,难道不可惜吗?想要不屈服而不死?只有苏武才可以。屈服尚且不能保全,更何况不屈服呢?丞相不死,一定会有让丞相死的人。即使(面对)严酷刑罚,坚贞不屈的人也不会推辞,如果可以为正义而死,就能获得全尸归葬,难道不会因为忠于朝廷,而能成就孝道了吗?事情就在眼前,丞相等待的是什么呢?(选自王炎午生祭文丞相文,有删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下列小题。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辛弃疾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

65、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着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注】比着:比不上。对床风雨:语出韦应物与元常全真二生诗,“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辛词用以 指深挚的手足之情。靴纹绉面:指为官多年,强笑多时,直笑得面绉似靴皮。21. 上阕戏解辛家姓氏的内涵来概括辛家人的两个特点,其中“艰辛”“悲辛”“辛酸辛苦”侧重概括辛家人的_,“辛辣”侧重概括辛家人的_。22. 结合全词,赏析下阕画线句。【答案】21. (1). 命运 (2). 性格 22. 运用借喻手法,以“芳甘浓美”比喻荣华富贵。运用对比手法,“世间应有,芳

66、甘浓美”说明有些家族享有荣华富贵,“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说明辛家命运“辛酸辛苦”,形成对比,强调了辛家的遭遇不幸,也暗含辛家决不附权媚势、贪慕荣华的意思,表现了词人对辛家这一族风的自豪感,为下文寄托光宗耀祖的希望和提醒官场不易做铺垫。【解析】【2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内容。这首词寓庄于谐,语句妙趣横生而又意味深长,着重于本门家世和个人感受的表白。上阙起笔八字,总括辛氏忠烈家风,并贯穿全篇。上片连用了五个“辛”字,就“辛”字内涵和外延巧做文章,既自然贴切扣了题,又淋漓尽致地渲染了词情。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辛”字的意思,明白词语的意思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下片头三句暗写辛家人刚

67、烈正直、不谄媚权贵,世间荣华富贵从不曾到辛氏家门,语含辛酸,也含有对钻营之徒的辛辣讽刺。其中“艰辛”“悲辛”“辛酸辛苦”侧重概括辛家人的命运,“辛辣”侧重概括辛家人的性格。结尾句劝诫茂嘉弟不要玷辱辛家刚直忠义的家风,其中包含对官场谄媚风气的辛辣讽刺。【2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立足划线句子结合下片内容赏析,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辛味”的意思,是“辛辣讽刺”的意思。明白词语的意思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句中所含“辛味”,也就是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句讽刺了什么

68、。“世间应有,芳甘浓美”因上片的“辛辣”而发,以“芳甘浓美”比喻荣华富贵。说明有些家族享有荣华富贵。运用对比手法,“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说明辛家命运“辛酸辛苦”,强调了辛家的遭遇不幸。“不到吾家门户”暗示了家族命运之迥异。看看别人世代显要、门第生辉,而这样的美事总轮不到辛家,自己就是一个仕途多舛的例证,所以希望就寄托在即将远行赴任的族弟身上了,为下文寄托光宗耀祖的希望和提醒官场不易做铺垫。回答本题从借喻、对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结合全词内容赏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点睛】简要诗歌中的某一句,要从分析该联的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着手,即结合诗句内容、手法来分析诗人的心境,就是理解

69、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回答时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古诗文默写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小题)(1)_,人亦念其家。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秦人不暇自哀,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

70、牧阿房宫赋)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人间如梦,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_,封狼居胥,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_,_。(张溥五人墓碑记)【答案】 (1). 秦爱纷奢 (2). 奈何取之尽锱铢 (3). 而后人哀之 (4).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5). 早生华发 (6). 一尊还酹江月 (7). 元嘉草草 (8). 赢得仓皇北顾 (9). 大阉亦逡巡畏义 (10).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

71、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纷奢”“锱铢”“鉴”“华”“尊”“酹”“元嘉”“赢”“仓皇”“顾”“”阉“逡巡”“猝”,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

72、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四、作文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音乐会开始时,乐队指挥脖子上套着一个硕大的美丽花环走上指挥台。音乐会进行中,随着指挥身体的运动,花环上的花朵不断掉落下来,落在了指挥台上。一位观众看着这个景象,感伤地说:等音乐会结束了,花也掉完了,光秃秃一个花环套在身上,真难看。另一位观众却说:音乐会结束的时候,指挥将站在花丛中,真好。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领悟,或有什么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中的我们,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困难,当

73、我们面对挑战的时候,我想多数人都会有点担心,不知所措吧!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待,勇敢地迎接并战胜它们,就会成功。雨果曾说过:“大胆是进步所付出的代价。”只有打胆去思考,大胆去实践,我们就容易战胜那些看似很难完成的事情,而逃避只会一事无成。就那一件小事来说吧!有的同学,在老师给他安排了几个卫生任务的时候,总是埋怨、叫苦,认为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去完成几件事情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在这个时候,如果换个角度去想想,这样不仅能使我们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还会使我们形成很强的时间观念,使我们能够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去做某件事或去学习,能够使我们在困难面前敢于挑战,不怕苦、不怕累,这对于我们以后会受益无穷。就像暴

74、风雨,它是可恶的,毁坏了设施,摧毁了民宅。但这以后,是艳阳天,庄稼因此更健壮,天空因此而更美丽,因为出现了五彩斑斓的彩虹。这不就是换角度看问题的好处吗?每一件事情都有两面性,只要我们往好的方面去想,就能冲破一切阻碍。古人曾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命有否泰变化,年有四季更替。”世间万物都有它的不足之处。当我们面对一件事,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看透问题的两面性,有的人不会从侧面看,有时会有好心办坏事,有可能害怕困难,永远不会成功。就好比那表的故事,从好的方面看待,会很容易达到,相反,却在问题面前退缩。这就是两种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所产生的不同结果,表只要每秒“滴答”就可以了

75、。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因为他有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独特见解,他能分析出平常人看不到的一面,能使人们少出错,可见换个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使我们能够完成艰巨的任务,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能发现“世界”与众不同的一面。【解析】【详解】命题方式:新材料作文审题要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具体过程:作文题的语料是有寓意的故事,第一位观众只看到美丽花朵的飘落、花环变成光秃秃的这一不好的一面,因而发出感伤的评判;第二位观众却换了一个角度,他看到了满地落花将指挥包围,指挥像是站在花丛中

76、这一唯美的画面,因而发出“真好”这样完全不同于第一位观众的评判。由此启示人们,生活是复杂的,有时候换一个角度,也许你就能发现生活的美。【立意】材料的寓意是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所以,参考立意: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素材】1、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一一鲁迅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一苏轼3、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 一一贝尔4、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燃烧起来,那你应该高兴,多亏你的口袋不是火药桶。要是你的手指扎了根刺,那你应该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你眼

77、睛里。要是你的妻子对你变了心那你应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国家。 一一契诃夫5、随着立场,就发生我们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所采取的具体态度。比如说,歌颂呢,还是身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 一一毛泽东6、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一别林斯基7、换个角度看问题,生命会展现出另一种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_ .8、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得很好:“纵声欢唱的人会把灾祸和不幸吓走。”也就是说,面对灾祸和不幸,你要乐观。如果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也就充满了希望和快乐。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不能够看到生活中积极和光明的一面,生活也因此暗淡无光。所以凡事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得到意

78、想不到的成功。9、中国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高兴地挂在客厅里。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牡丹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准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买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贵,那么缺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那人听了他的解释,觉得有理,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同一幅画,因为心态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凡事都应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往好处想,不要看什么都不顺眼,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样就会少些

79、烦恼、苦痛、牢骚,多些欢乐、平安。10、一群兴致勃勃的人在登山的路上,遇到了从山上下来的满身疲惫的人。于是,登山的人问下山的人说,怎么样?山上有什么好玩的吗?下山的人有些满脸失望地说,没有,什么也没有,只是一座破庙,也有些说山上的风景很不错,登高望远,远处风景无限!如果你是登山的,听到这些话,你是停滞不前,满心失望呢还是继续攀登?这个时候,你只有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每个人对同样的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要给自己一个微笑,给自己一次机会,自己爬上去看个究竟,其实,你看到的风景跟别人看到的风景虽然是一样的,但感觉并不一样。【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

80、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换个角度来看待,勇敢地迎接并战胜它们,就会成功”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论证“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方法,接着论证“换个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然后结合现实,重申中心论点。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

81、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