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根据材料中“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可知,此时苏俄正处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为保障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了余粮收集制。答案:B220世纪20年代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
2、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 ()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B自由贸易被取消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D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解析:材料中“20世纪20年代初期”“不愿意要卢布”表明,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自由贸易被取消所产生的影响。答案:B3. 有人认为苏俄发生的“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暴动,“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引发这场暴动的是 ()A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强化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解析:根据材料中“要苏维埃,不要布
3、尔什维克”“劳动居民的暴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在战争结束后,该政策没有及时得到调整,引发了农民的不满。答案:B4(2019宜宾市高一期末考试)布哈林是新经济政策最杰出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A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 B恢复商品货币关系C国家控制土地所有权 D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来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措施,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国家控
4、制土地所有权,且史实错误,土地应该是公有制而非国家控制,故C项错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新经济政策的分配制度,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5(2019汕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某西方学者指出:“当(俄国)几百万人在乡村挨饿时,年轻的共产主义者把苦难和恐惧的这些年当作英雄时期。这些年出生的婴儿许多都取了诸如小五年(为女孩)和计划(为男孩)这样的名字,以此反映他们父母的政治倾向。”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新生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困难B工业化建设激发民众生产生活热情C法西斯德国军队大举入侵苏联D农业改革失误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解析:根据“小五年”“计划”可以看出苏联实行了五年计划,开始了
5、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此时不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是苏联,故A项错误;根据“把苦难和恐惧的这些年当作英雄时期”可以看出年轻的共产主义者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热情,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众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热情,与德国入侵苏联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反映他们父母的政治倾向”可以看出民众对五年计划的支持,此时尚未进行农业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B6(2019厦门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耕地总面积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政府重点
6、发展重工业B国内外战争破坏农业生产C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D集体化政策挫伤生产积极性解析: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在处理农轻重的关系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是农业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苏联处于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故B项错误;斯大林实行农业集体化,挫伤农民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故C项错误;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国家为了累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是导致农业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答案:D7. 有研究者指出,苏联经济体制的神经中枢是国家计划委员会,它试图确定每年生产何种产品、生产多少,并为大约350 000家企业设
7、立长期目标。有一年,由于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疏忽,整个苏联没有生产一把牙刷。这表明苏联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忽视消费品生产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从材料“苏联经济体制的神经中枢是国家计划委员会”“确定每年生产何种产品、生产多少”“由于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疏忽,整个苏联没有生产一把牙刷”可以分析出,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依靠指令性的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苏联的工业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苏联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仅凭因疏忽而全年没有生产一把牙刷得不出苏联忽视消费品生产,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苏联的
8、所有制结构,排除D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8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食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列宁全集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1928年425.13 55118.217 3301940年1 831.716 592.327.159 564增幅(%)330.89367.2649.093
9、0.48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陆南泉等苏联真相(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余粮交给工人国家”“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等信息分析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表格的数据和材料三“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等信息分析回答;第二小问可从经济发展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分析回答。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粮食税)。(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积极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