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276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家国天下”观念滥觞于西周时期。西周从国家制度来看,施行的是分封制;从社会制度来看,施行的则是宗法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因而家国天下观念得以萌生。秦以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贵族制变为官僚制,但家国天下的观念经历代儒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人生信念与精神追求。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弘扬家国天下观念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具有重要意

2、义。首先,家国天下观念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这在今天仍不过时。孟子曰“天之本在家,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治家是治国的起点,家庭有序,国家才能稳固,家庭和睦,国家才能兴旺。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强势导致家庭私生活式微,家教逐渐被社会道德教化替代,家风也慢慢淡出现代社会文化评价视野。现代社会的秩序不单单靠宏观制度保障,也需要个人美德支撑,个人美德的养成关键在家庭,因此,在家庭与私人领域,仍需大力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其次,家国天下观念是现代中国社会伦理的重要维度。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儒家所追求的国家秩

3、序,实质上是家庭秩序的扩大反映,爱国和爱家有高度的一致性。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念不断碰撞,但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家国天下的教化塑造了中国人的人格精神,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这种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在今天常表现为个体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统一的追求,对国富民强的企盼。最后,家国天下观念有助于当下中国建构互助型社会。儒家主张把基于血缘关系的爱推及大众乃至万物,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践行“泛爱众”的理想。礼记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论语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视天下为一家,这让儒家的仁爱观念具有超越个人和家庭局限的可能,达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仁民爱物”的境界。当今中国经济腾飞,竞争加速,价值观冲突激烈,人们容易处于焦躁不安、互不信任乃至相互算计的人际危机之中。秉承儒家的家国天下观念,发扬儒家“仁民爱物”的精神有利于人们处世冷静达观,在竞争中存互利互惠之心,于合作中求共赢发展,从而助力当下建构互助型社会。世易时移,但家国天下观念仍然为我们的个体生命带来精神关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弘扬。(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经过儒家

5、思想的长期教化,家国天下观念不断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人的种品格。B. 儒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如今已然解体,但其思想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C. 家国天下观念有助于家庭伦理建设,但对处理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事务价值不大。D. 儒家注重家庭伦理秩序和家庭关系和睦,这种秩序与和睦通过“孝道”即可实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家国天下观念的当代价值,展开多角度论述,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B. 文章多处引用儒家经典言论,是为了更好地阐释家国天下观念的内涵及价值。C. 文章第二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突出家国观念对当代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性。D. 文章把回顾历史和关照现实统一起

6、来,既有历史的纵深感,也有现实针对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要注意对传统家庭伦理观批判性继承,使之对现庭建设有积极意义。B. 家国天下观念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格精神,明代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为佐证。C. 家国天下观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兴旺相关联,凝聚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让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完全一致。D. 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扩展为天下为公的意识,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答案】1. A 2. C 3. C【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

7、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B项,“儒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如今已然解体”分析错误,“儒家”指的是在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它从来都不是一种政治制度。原文的表述是“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说的是制度化的“儒家思想”已然解体。C项,“但对处理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事务价值不大”分析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秉承儒家的家国天下观念,发扬儒家仁民爱物的精神有利

8、于人们处世冷静达观,在竞争中存互利互惠之心,于合作中求共赢发展,从而助力当下建构互助型社会”。D项,“这种秩序与和睦通过孝道即可实现”分析错误,以偏概全。原文的表述是“在家庭与私人领域,仍需大力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弘扬孝悌之道”只是调整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文章第二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分析错误。第二段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家国观念对当代家庭伦理建设的

9、重要性,没有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故选C。【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C项,“让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完全一致”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念不断碰撞,但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此处指“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10、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疾病医疗是城乡居民最现实的后顾之忧,医疗保险是解除这种后顾之忧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陆续建立了面向城镇居民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制度和面向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制度,为解除人民的疾病医疗负担和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全面推行和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原有的由城镇单位与农村集体包办的医疗保障制度难以为

11、继。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全面推进适合市场经济改革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先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镇居民医保)等制度。2016 年,国务院决定逐步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当前,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同时,先后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等救助制度。除此之外,商业健康保险、职工互助保险等补充性保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有助于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当然,现今的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医保政策公平性和多样

12、性问题,不同群体保障的层次不一样;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一些地方医疗条件比较差;医疗保障缺口巨大,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商业保险发展迅速但整体覆盖面较低,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等等。(摘编自郑功成(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材料二:(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材料三: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方案明确规定,将根据医保基金支付能力适当扩大目最范围,优化药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基本医保药品保险水平,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在新增调入药品中,将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等。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医疗保险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重特大病、罕见病的

13、治疗费用来能列入医保范围,同时药品价格偏高,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多发,甚至出现病患因为得不到医保支持而放弃治疗的情况。近年来,国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推进了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体制的联动改革,逐步提高了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使医疗保险水平偏低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由于保险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需求不断释放,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逐年上升。此次调整医保目录,尤其是新增17种抗癌药并大幅降价,是一个重要举措,无疑是惠民利民深得民心之举。我国是一个癌症多发的国家,由于抗癌药品研发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从国外进口抗癌药,但过高的药价又制约了病患的

14、使用。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得越来越大,进口药的关税不断降低,降低药价也有了现实条件。正是基于此,此次17种抗癌新药不仅能够进入医保目录,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药价,使病患不仅能够用得到药,而且用得起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在医疗费用上昂貴的压力。(摘编自医保目录调整彰显深化医改新成就)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解除城乡居民的疾病医疗之忧,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医疗保险这项工作,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收到显著成效。B. 201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回落到1.3亿人,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到新农合的好处而失去了积极性。C. 2014年,我

15、国职工医保基金收入为8000亿元,而2018年已逾12000 亿元;与此同时,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支出也在持续稳步增长。D. 2018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累计结存超过18000亿元,而职工医保基金支出为0000多亿元,这说明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是充足的。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如今的医疗保障制度依然存在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等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B.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应因时而改,因时制宜,20世纪90年代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019年调整医保目录就是有力的证明。C. 随着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以及医疗保障工作的

16、推进,我国以前经常出现的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甚至放弃治疗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D.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没有把一些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纳入医保范围,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并不富裕。【答案】4. B 5. D【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做这种题,关键是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根据选项的表述,回归文本并仔细阅读,接着对选项进行深度思考并与文本细心比对。B项,“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到新农合的好处而失去了积极性”错误,从材料二的图表1中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是投保总人数在增长,新农合下降是因为参加城镇居民保险的人数在增多,而且材

17、料一“2016年,国务院决定逐步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从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可以获悉“当前,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同时,先后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等救助制度”“方案明确规定,将根据医保基金支付能力适当扩大目录范围,优化药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基本医保药品保险水平,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可见好处越来越多,并没有失去积极性。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

18、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D项,“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还比较薄弱,国家并不富裕”错误,原文材料三信息是“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医疗保险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未能列入医保范围,同时药品价格偏高”,可见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没有把一些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纳入医保范围,原因不仅是当时我国医疗保险处于较低水平、药品价格偏高等多种因素。故选D【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的一种集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于一体的大视野阅读形式。其考查的主要特点: (1)考查形式灵活多样。非连续

19、性文本蕴含丰富的信息资源,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等,皆可以点化入题。其话题鲜活,信息量大,概括性强,言语理解与表达问法新颖,题目设置机动灵便。 (2)具有较强的探究性。阅读材料有的内容相似但体裁不同,有的内容不同但体裁相同,有的题材、体裁都不相同,跨度较大。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考生要善于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快速梳理、汲取与阅读目的相关的有效信息。 (3)注重个性阅读体验。考生阅读材料时,要求具有一定的转换认知能力,即必须联系积累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去解释文本的意义,注重提高个性思考和判断能力,并提出自己对文本的形式和内容

20、进行反思与评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周以后,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现在作为地区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该城坐落在一个大川道里,被连绵的群山包围。黄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市区在黄原河上建有两桥,连结东西两岸。市中心的桥建于五十年代,称为老桥;桥面相当狭窄,勉强可以对行两辆汽车。上游还有一座新桥,桥面虽然宽阔,但已在城市外围,车辆和行人不像老桥这样拥挤。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

21、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各种杂七杂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东关大桥头也是出卖劳动力的市场,经常像集市一般涌满了各地漫流下来的匠人和小工,等待包工头们来“招工”。城市的主要部分在黄原河西岸。东关的街道通过老桥延伸过来,一直到西面的麻雀山下,和那条南北主街道交叉成丁字形。当孙少平背着破烂行李,从拥挤的汽车站走到街道上的时候,他便置身于这座群山包围的城市了。他恍惚地立在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一刹那间,他被庞大的城市震慑住了。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他在心里发出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

22、去呢?这一切他全然不知道。孙少平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到东关大桥的时候,他看见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衣衫不整、穿戴破烂的人。他们身边都放着一卷简单的行李;有的行李上还别着锤、钎、刨、錾、方尺、曲尺、墨斗。这些人有的心慌意乱地走来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干脆枕着行李睡在人行道上。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他自然地加入了这个杂乱的阵营,找了一块空地方把行李搁下。他不熟练地卷起一根旱烟棒,靠着铺盖卷抽起来。此时已经是下午,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大片的楼房已经沉浸在麻雀山的阴影中。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

23、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置身于荒无人烟的旷野。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现实的景象消失了。他通过心灵的视觉,却看见了炊烟袅袅的双水村,看见夕阳染红的东拉河边,饮饱水的黄牛抬起头来,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的山。“唔”他呻吟般地发出一声叹息。严酷的现实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他久久地闭着眼睛,内心痛苦而烦乱,感觉自己在这里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么,返回双水村吗?这很容易,明天早晨买一张汽车票,大半天就回去了回到他那另一种苦恼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不!”他喊叫说,睁开了眼睛。周围有几个

24、人在看他,脸上显出诧异的神色。孙少平尽量使自己振作起来。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过去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生活现在就从这大桥头开始了。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使孙少平的心平静了一些,他开始谋算自己眼下该怎么办。他没想到聚在东关“找工作”的人这么多。每当一个包工头,嘴里噙着黑棒烟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很快就被一群揽工汉包围了。包工头就像买牲畜一样打量着周围的一圈人,然后挑选几个人带走。带走的人就像参加了工作一样高兴;没被挑上的人,灰心地又回到自己的铺盖卷旁边。当又一位嘴噙黑捧烟的家伙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少平毫不犹豫地跟随众人,挤到了他的跟前,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选

25、拔。这人扫视了一下周围,说:要三个匠人!“要不要小工?”有人问。“不要!”那些匠人便带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把赤手空拳的小工攉在一边,纷纷问包工头:“一个工多少钱?“老行情!四块!”所有的匠人都争着要去,但包工头只挑了其中三个身体最好的带上走了。孙少平只好沮丧地退回到砖墙边上。麻雀山后面最后一缕太阳的光芒消失了。天色渐渐暗下来,路灯都亮了黑夜即将来临。孙少平仍然焦急地立在砖墙边上,看来这工不好上!至少今天是没有任何希望了!(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的景物描写映射了孙少平的心情: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对未来的

26、憧憬,也有初来乍到的孤单和恐慌。B. 小说中的心理独白,既揭示了孙少平初到黄原城时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又自然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C. 小说精于细节描写,令人如身临其境,如对嘴里噙着黑棒烟的包工头挑选揽工汉的描写,就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带给了读者逼真的感受。D. 小说在塑造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时没有回避现实,而是如实描写了孙少平揽工的艰难,体现了底层奋斗者的艰辛,具有现实主义特色。7. 小说前面三段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8. 平凡的世界曾获茅盾文学奖,有人评论说“孙少平对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孙少平的精神。【答案】6.

27、 A 7. 内容上写黄原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是一个热闹的集市,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待人物活动的场所。结构上为下文写人员集中熙来攘往的热闹场景做铺垫,并推动情节发展。形象塑造上,铺叙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置身繁闹中的孤独寂寞、恐慌不安。写作效果上,按照空间顺序介绍自然环境,交待具体细致,便于读者身临其境联想想象,感受具体形象,画面感强,印象深刻,增强吸引力可读性。 8. 要有自我觉醒意识,勇敢走出去,向前行就有可能摆脱原生态的贫穷。前途未卜的奋斗路上,不惧怕,莫恐慌,要坚定、自信、果敢。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能退缩,要坚忍不拔不屈不

28、挠,选择后就要坚持、尝试。孤独寂寞惶恐难安在所难免,要永葆初心矢志不渝,把命运握在掌心。怀疑否定自卑会伴随在奋斗的征途中,要学会自我调适,不断战胜怯懦和畏惧心理,带着梦想追求不止,终会有成功的一天。【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设题角度有:环境描写、心理独白、细节描写、情节发展、形象塑造、思想情感等等。做此题前先要通读文本,关注设题角度,在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些了解、判断后再仔细品味鉴赏选项,使用排除法,快速聚焦问题选项。把选项信息放回文段仔细琢磨掂量,直到发现问题为止,这类题一般出得比较隐秘,考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并灵活变通,力求准确迅速地解读。A项

29、,“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初来乍到的孤单和恐慌”错误,结合后文“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置身于荒无人烟的旷野。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可见,这景色并没有体现“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对未来的憧憬”,而是反映出他在陌生城市的孤单寂寞。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一般来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暗示社会环境;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情感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本题明确问了“前面三

30、段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应该从两方面解答,“请简要赏析”的意思是要结合文本前三段的环境描写分析,不能脱离课文信息只答相关术语。“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写出其历史悠久;“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体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各种杂七杂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东关大桥头也是出卖劳动力的市场,经常像集市一般涌满了各地漫流下来的匠人和小工”,可知结构上这个热闹的地方为孙少平在此等待揽工做了铺垫;从形象上看,这个热闹繁华的城市,为“他恍惚

31、地立在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一刹那间,他被庞大的城市震慑住了”,可知烘托出人物在陌生热闹城市的孤寂;表达效果上,有助于营造实际真切的环境,让读者体会到书中人物的感受。【8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精神的能力。分析人物精神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精神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他在心里发出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然而“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

32、,体现出尽管面对困难和未知,但仍旧要坚强地向前走去的精神,即要有自我觉醒意识,勇敢走出去,向前行就有可能摆脱原生态的贫穷;“严酷的现实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那么,返回双水村吗?这很容易,明天早晨买一张汽车票,大半天就回去了-回到他那另一种苦恼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可知即使内心有孤独、迷惘,也绝不能向生活认输回去,即前途未卜的奋斗路上,不惧怕,莫恐慌,要坚定、自信、果敢;“尽量使自己振作起来。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可知要有敢于面对困难拼搏的勇气,即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能退缩,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选择

33、后就要坚持、尝试;“看来这工不好上!至少今天是没有任何希望了”,然而他最终还是找到了机会,可见,要学会自我安慰,让自己为追求梦想而一直努力下去。【点睛】环境描写的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

34、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贾至幼邻,擢明经第,解褐单父尉。从玄宗幸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诰。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至顿首,鸣咽流涕。至德中,将军王去荣杀富平令杜徽,肃宗新得陕,且惜去荣材,诏贷死,以流人使自效。至谏曰“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不易之法也。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或曰去荣善守,陕新下,非去荣不可守,臣谓不然。李光弼守太原,程千里守上党,许叔冀守灵昌,初无去荣,未闻贼能下也。以一能而免死,彼弧矢绝伦、剑术无前者,恃能犯上,何以止之!彼

35、逆乱之人,有逆於此而顺於彼乎?乱富平而治於陕乎?悖县令,能不悖於君乎?律令者,太宗之律令,陛下不可以一士小材,废祖宗大法。”帝诏群臣议,太子太师韦见素、吏部郎中崔器等皆以为:“法者,天地大典,王者不敢专也。帝王不擅杀,而小人得擅杀者,是权过人主。开元以前,无敢专杀,尊朝廷也;今有之是弱国家也。太宗定天下,陛下复鸿业,则去荣非至德罪人,乃贞观罪人也。其罪祖宗所不赦,陛下可易之耶?”诏可。蒲州刺史以河东濒贼,毁庐舍五千室,不使贼得保聚,大扰。诏遣至慰安,官助营完,蒲人乃安。坐小法,贬岳州司马。宝应初,召复故官,迁尚书左丞。丞相杨绾请依古制,县令举孝廉于刺史,刺史升礼部。诏有司参议,多是绾言。至议以

36、为:“自晋后,衣冠迁徙人多侨处,因缘官族,所在占籍。今乡举取人未尽,请广学校,增国子博士员,十道大州得置大学馆诏博士领之,召置生徒。使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议者更附至议。转礼部侍郎,待制集贤院。大历初,徙兵部。累封信都县伯,进京兆尹。七年以右散骑常侍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节选自旧唐书贾至传)注:先天是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的第一个年号。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B. 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

37、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C. 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D. 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即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与进士二科是唐朝科举基本科目。B. 太子太师,西晋始置,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C. 举孝廉,汉朝开始实行,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唐朝。D. 赠

38、,文中指追赠,也叫追封、追晋,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加封官职、勋位,以示褒奖。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至才华卓著,文学才能突出。贾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曾随玄宗入蜀,担任起居舍人,为玄宗拟写传位诏书,得到玄宗认可,贾至非常感动。B. 贾至看重法令,分析事理透彻。贾至认为王去荣犯法当死,不能因为他有一点才能就宽恕,应严格执法,群臣与他意见一致,最终说服了皇帝。C. 贾至办事稳妥,能够安抚百姓。蒲州刺史为了讨伐河东贼寇,毁掉许多房屋,百姓不堪其扰,贾至前往安抚,官府帮助百姓建房,才平息了民怨。D. 贾至见解独到,得到朝廷认可。杨绾请求按照古代制度,选拔人才,得

39、到多数有关官员认可,贾至提出不同意见,谈论的人认为他说得对。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不易之法也。(2)诏遣至慰安,官助营完,蒲人乃安。坐小法,贬岳州司马。【答案】9. A 10. C 11. C 12. (1)圣人平定叛乱,一定先明示法律禁令推崇礼法道义。汉高祖刚进入函谷关,约定(制定)了三项法令,杀人要偿命,是不能改变的法令。(2)(朝廷)下诏书派遣贾至前往安抚,官府帮助百姓营建房屋完毕,蒲州百姓才安定下来。轻微触犯法律而获罪,被贬为岳州司马。【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

40、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本句句意为,玄宗传授帝王权位,贾至撰写传位册封的文书,文书献上之后,玄宗感叹说:“从前先天皇帝的诰命,是你父亲撰写的,今天这册文,又是你撰写的,两朝盛典,都出自你父子二人之手,可谓继承了美好的事业啊。” “撰册”意撰写册文,中间不可断开;“既”意为“已经

41、”“之后”,作为副词放在句首,排除B、C两项;与“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的意思相呼应,应该是“乃父为之辞”与“又尔为之”,排除D项。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一直延续到唐朝”错误,唐朝并未实行此制度,文中丞相杨绾请求恢复古制,贾至表示反对,得到朝廷认可。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鉴赏人物

42、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错误多集中在分析、印证环节。命题者一般采用曲解词义、改变时间地点、改变对象、改变原因条件等方式设置错误。此类题解决的方法就是“题文对照”,就是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认真比对,从而发现错误,确认答案。C项,“蒲州刺史为了讨伐河东贼寇”错误,蒲州刺史不是讨伐河东贼寇,而是因为河东靠近贼寇。故选C。【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

43、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诛”,平定;“示”,明示,给看;“易”,改变。(2)中“营”,营建;“乃”才;“坐”,因获罪。【点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参考译文: 贾至字幼邻,

44、考中明经科,出仕任单父县尉。跟随玄宗巡幸蜀地,被任命为起居舍人,掌管起草诰命。玄宗传授帝王权位,贾至撰写传位册封的文书,文书献上之后,玄宗感叹说:“从前先天皇帝的诰命,是你父亲撰写的,今天这册文,又是你撰写的,两朝盛典,都出自你父子二人之手,可谓继承了美好的事业啊。”贾至叩拜,呜咽着流下眼泪。肃宗至德年间,将军王去荣枉杀了富平县令杜徽,肃宗刚取得陕州,并且怜惜王去荣的才能,下诏免去死罪,作为流放的人使他立功赎罪。贾至进谏说:“圣人平定叛乱,必定首先明示法律禁令,推崇礼法道义。汉高祖刚进入函谷关,便约定(制定)了三项法令,杀人者要偿命,这是不变的法令。将军王去荣以偏将(副将)的身份率领几千士兵,

45、不能整顿好军队,却挟带私怨杀了县令,有犯上的叛逆行为。有人说王去荣善于守卫,陕州刚刚平定,除了王去荣没有人可以守卫,我认为不是这样。李光弼守卫太原,程千里守卫上党,许叔冀守卫灵昌,一开始没有王去荣,也没听说贼军能够攻下。因为他有一技之长就免于死罪,那些箭法绝伦的弓箭手、剑术超群的击剑者,如果也依仗技能犯上作乱,又怎样去阻止他们呢!那些叛乱的人,有背叛于此而归顺于彼的吗?有作乱于富平而治理于陕州的吗?触犯县令,能不冒犯君主吗?律令,是太宗制定的律令,陛下不能以一个将士的小才,就废弃祖宗的大法。”肃宗诏令群臣商议此事,太子太师韦见素、吏部郎中崔器等都认为:“法,是天地大典,王者不敢专断。帝王不能擅

46、自杀罚,而小人得以擅自杀罚的原因,是权力超过了人主。开元之前,没有人胆敢擅自杀人,是尊重朝廷;现在有这样的事,是轻视国家。太宗安定天下,陛下恢复大业,那么王去荣不是至德的罪人,便是贞观的罪人。他的罪祖宗都不能赦免,难道陛下可以随便赦免吗?”皇帝下诏许可。蒲州刺史认为河东地区靠近贼人,就拆毁靠近城垣的五千间房屋,以使贼军不得以此作为聚集之地,民众大为惊扰。朝廷下诏派贾至安抚,由官府帮助百姓营建修缮房屋完毕,蒲州的百姓才安定下来。贾至因犯小法获罪,被贬为岳州司马。宝应初年,朝廷征召他,恢复他原来的官职,升任尚书左丞。丞相杨绾请求按照古代制度,先由县令举荐孝廉给刺史,再由刺史将孝廉举荐给礼部。朝廷下

47、诏有关部门商议,多数人赞同杨绾的提议。贾至认为:“自从晋代以后,士大夫迁徙,人们大多寄居异地,依据以封邑、官职为姓的宗族,落籍到所在之处。如今乡里举荐取人制度不能完善,请求广设学校,增加国子博士人数,十道大州可以设置大学馆,诏令博士掌管,招收学生。让那些留在家乡的人,由乡里举荐;寄居在异地的人,由学校举荐。”议论者转而附和贾至的意思。贾至改任礼部侍郎,待制集贤院。代宗大历初年,贾至升任兵部侍郎。几次进封为信都县伯,进任京兆尹。大历七年,在右散骑常侍任上去世,终年五十五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

48、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注)茂嘉:辛弃疾族弟,这首词大约作于他闲居铅山期间。鹈鴂:离骚补注说:“鹈鴂、杜鹃实两种。”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13. 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B. 以啼鸟恨春归来反衬人间离别恨事

49、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C. 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D. 结尾点题,将上文中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14. 简要赏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答案】13. B 14. 此句化用了燕太子丹易水送别荆轲前往刺杀秦王的典故,渲染出一种慷慨激昂、沉重悲壮的氛围。借易水送别表达自己与族弟分别时内心的沉痛与不舍。借荆轲刺秦的失败,抒发自己对族弟因事贬官的同情与悲慨以及自身壮志难酬的愤慨。【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

50、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以啼鸟恨春归来反衬人间离别恨事的悲痛”错误,应该是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正面衬托人间恨事的悲痛。故选B。【14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译文: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

51、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52、此词为送别抒怀之作。首尾以啼鸟相呼应,描写暮春的凄厉暮色;中间引述历史故事,铺叙古代种种人间离情别恨,借送别族弟,抒发美人不遇、英雄名裂、壮士难酬的义愤。全词笔力雄健,沉郁苍凉。“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是化用燕太子丹易水送别荆轲前往刺杀秦王的典故,该典故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相传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荆轲临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上这些事都和远适异国、不得生还,以及身受幽禁或国破家亡之事有关,都是极悲痛的“别恨”。这些故事,写在与堂弟的一首送别词中,是词人借易水送别表达自己与族弟分别时内心的沉痛与不舍,同时也是借助荆

53、轲刺秦的失败,抒发自己对族弟因事贬官的同情与悲慨以及自身壮志难酬的愤慨。具体作答时,从化用(用典)这种手法入手,结合词人为因事贬官的族弟,以及词人自己壮志难酬两个方面分析词人运用此典抒发的情感。【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三、名著阅读(15分)15.填空。(1)雷雨反映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与以_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

54、们之间的矛盾,与以_为代表的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2)雷雨中的_既有封建旧式思想又有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式思潮,果敢而阴鸷,具有鲜明的“雷雨”性格。(3)茶馆以北京的_为中心场景,它实际是旧北平、旧中国的一个缩影。(4)茶馆的结尾是三个老头的自奠,一个一心想当良民的王利发,一个一心想“实业救国”的_,一个一心想自食其力的常四爷。【答案】 (1). 鲁侍萍 (2). 鲁大海 (3). 繁漪 (4). 裕泰大茶馆 (5). 秦仲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

55、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比如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

56、题。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点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

57、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16.雷雨中周萍的主要性格特点是矛盾、自私、懦弱。请概括他这些性格特点的具体表现。 【答案】(1)周萍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对于他的父亲有一种敬畏,不敢违背他的话,他在这个家庭中也是十分压抑的,否则不可能和自己的后母发生感情。他想摆脱繁漪对他的干扰,因此他决定离开这个家,由此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不敢面对问题,极力逃避困难的人。(2)周萍是一个自私的人。四凤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生气,青春他极力渴望的东西,但是他又改变不了四凤的生活,他只想着自己。(3)周萍是一个懦弱的人。他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单凭这一点,他就永

58、远不会配上蘩漪,到最后,摆在他眼前底一件件事实,却让他选择了死一个最好的逃避方式。【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周萍话剧雷雨中重要人物,28岁,周家大少爷,名义上为矿业公司董事长周朴园与前妻所生之长子,实为周朴园与丫鬟鲁侍萍的私生子,因其特殊的身世,素来不为周朴园所喜,周朴园每当面对他,就如同面对自己过往的罪恶,故年幼时就被寄送乡下,在既无父爱又无母爱的环境中孤独地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

59、华。直到25岁那年才从乡下回到周朴园身边。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他的身体逐渐成长起来,但他精神却没有成长起来。周萍是雷雨中最复杂的人物,他反抗,却不能像周冲一样彻底的反抗;他妥协,却又良知未泯,不会成为周朴园那样的人;他摇摆不定,希望坚持操守,但又无法抗拒诱惑,因此比别人更痛苦。17.茶馆表现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它分别展示了哪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请列举一个分别反映三个时代黑暗势力横行霸道、社会腐败混乱的事例。【答案】第一幕: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第二幕:民国初年。第三幕:抗战胜利以后。秦仲义办工厂。秦仲义是一个深受“维新”思想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他二十岁就主张实业救国,雄心勃勃地办起了

60、工厂,颇有作为地干过一番事业。但他的实业救国的道路,也像王利发的“改良维新”一样,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秦仲义的结局很凄惨,他的工厂财产已被国民党当做“逆产”没收拆卖。一个曾是财大气粗的资本家,变成了唯有牢骚满腹、一腔悲愤的穷光蛋。秦仲义的下场,是那个时代民族资本家的必然结果。他的失败有力地证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靠实业救国是行不通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第一幕: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第二幕:

61、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系军阀统治的民国初年。第三幕: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茶馆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期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出场人物近50人,人物性格鲜明。通过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秦仲义,老舍话剧茶馆中的人物。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第1幕登场的时候,只有二十几岁,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势衰落,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就主张实业救国,办工厂,开银号,惨淡经营几十年,最后还是彻底破产了。四、(10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2、(1)鹊桥仙纤云弄巧中_,_两句运用比喻形容牛郎织女久别重逢后两情缠绵、如梦似幻的心境。(2) 姜夔在扬州慢中运用视听结合,渲染遭受战争后的扬州城凄凉气氛的诗句是:_,_。(3)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词人用_,_两句大声疾呼有志之士不要做只知追求荣华富贵、空谈误国的雅士。(4)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含蓄表达国事家愁给自己带来的郁闷与惆怅,暗讽达官贵人的句子是_,_。(5)念奴娇过洞庭中表现词人心地纯洁、襟怀坦荡、忠心不为人所了解的句子是:_,_。【答案】 (1). 柔情似水 (2). 佳期如梦 (3). 渐黄昏 (4). 清角吹寒 (5). 快投笔 (6). 莫题柱 (7). 小楼一夜听春雨 (8

63、). 深巷明朝卖杏花 (9). 孤光自照 (10). 肝胆皆冰雪【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清”“肝胆”“皆”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

64、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五、语言文字应用(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 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李子柒的海外走红,( )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传播。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 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 ,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

65、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龙虾扔回池塘。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 ,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荣获 交融 自怨自艾 脱颖而出B. 荣获 交流 孤芳自赏 崭露头角C. 荣膺 交融 孤芳自赏 脱颖而出D 荣膺 交流 自怨自艾 崭露头角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B. 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C. 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D. 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21. 文

66、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B. 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C.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D. 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答案】19. C 20. B 21. D【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

67、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第一组,荣获:光荣地获得,多指竞赛优胜者得奖。荣膺:光荣接受或承当。根据语境,此处为接受某项称号,应选“荣膺”。第二组,交流:互相沟通。交融:形容事物的交汇融

68、合,也指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融合。此处形容不同文明之间,属于不同文化的交往、融合,应选“交融”。第三组,自怨自艾:悔恨自己的错误。孤芳自赏:泛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此处无悔恨之意,当选“孤芳自赏”。第四组,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脱颖而出:比喻在众多人中本领全部显露出来。此处前面有千军万马,当选“脱颖而出”故选C。【20题详解】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在这里所填的内容“文化内容”与“文

69、化输出”不存在递进关系,应是一种选择关系,排除CD。后文内容“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对文化输出有否定之意,排除A。故选B。【2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A项,“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

70、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错误,“这”指代不明,“广泛”语序不当;介词残缺,应在“勤劳”后加介词“和”。B项,“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错误,后句主语暗换,不是承前省略的李子柒的视频,而是价值理念,且“广泛”语序不当;介词残缺,应在“勤劳”后加介词“和”。C项,“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错误,“在”掩盖了后一句的主语,最后一句的主语也不明朗。故选D。【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六、作文(60分)

71、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材料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材料二: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习近平材料三:日本人宁愿喜欢黑人,也不喜欢我们,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了精神。浙江大学教授郑强针对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要求: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答案】【范文

72、】振奋民族精神孔子的“见贤思齐”,岳飞的“精忠报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古老的神话寓言,优良的革命传统,如今的航天精神;人们寻常生活里的信仰、风俗、规范、观念如此种种,都是对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然而,在“戏子”当道,娱乐至死的当下,民族精神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因此,振奋民族精神已经成为时代之需。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能让英雄的故事世代传颂,让优秀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让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有根可寻。因此,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用文化自信来振奋民族精神。振奋民族精神,须树立自信意识。早在上世

73、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针对一些人的民族自悲情绪,写下了著名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他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在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鲁迅先生尚能发出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的“呐喊”,今天,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理直气壮、满怀豪情地充满自信。用自信去提振我们的民族精神,用民族精神去凝聚力量,克服所有的艰难阻险。振奋民族精神,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当今世界

74、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待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创新思维,去提炼和升华民族精神,让其与时代“融合”,从而守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革命文化的“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就很好地践行了文化创新的理念,节目组通过邀请明星艺人演绎国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社会大众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感悟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节目一经推出,便了吸引力大批观众,实现了既有口碑又传播了民族文化的双赢效果。由

75、此可见,以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需具备创新思维。作家王蒙说道:“文化自信是我们根与魂,新时代呼唤文化自信”。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我们应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用改革创新的态度去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同时不断创造出能够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用文化自信去振奋民族精神,用民族精神去凝聚力量,实现梦想。【解析】【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

76、证、有理可议。【审题】材料一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强调“精神”对于人很重要。材料二各个诗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诗句中的民族精神和我们面对民族精神应该怎么做,“继承和发扬”。材料三浙江大学教授郑强说“日本人宁愿喜欢黑人,也不喜欢我们,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了精神”,日本人不喜欢我们的原因是“中国人没有了精神”,围绕“精神”来写,可以写“民族精神”“中华精神”,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角度论述。【立意】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指引我们前进;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等等。【结构】标题切合题意,振奋民族精神,首段引出观点“因此,振奋民族精神已经成为

77、时代之需”。第二段民族精神是什么,“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第三段怎么做,“振奋民族精神,须树立自信意识”;第四段“振奋民族精神,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最后强调“我们应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用改革创新的态度去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同时不断创造出能够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用文化自信去振奋民族精神,用民族精神去凝聚力量,实现梦想”。【素材】1.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漫长的时间哺育了大地生灵,同样也哺育了一些积极向上,一心向善的人,一个人是善是恶,这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而且还是立身处世的问题。善,利人利己利社会。恶,恶人恶己纷争不断。人人为善,就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地方安宁、

78、百业兴旺、国家强盛。2.对这种精神要崇尚和坚守。就一个人而言,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习惯。就一个班级而言,是一种健康向善的班风学风。就一所学校而言,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精神家园。修身利己,才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才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我们每个人心底要蕴藏着善良道德意愿,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广大青少年学生都应该自觉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良好社会道德风范的建设者,让我们满怀信心,奋发向上,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吧!3.象征着精神的乡土纽带,却在象征着物质的城市纽带前屡屡“败阵”,让我不得不担忧:唯物质主义正在毁掉乡土。当然,追求物质是无可非议,但若是把物质当成第一要义,政府为了

79、政绩不断扩建,企业为了利益铲平乡村,居民为了利益出走乡土这个社会长此以往,虽然富有了,但也不过是精致的空壳罢了。所以,守护好城乡纽带,在当下的要义,已成为了守护乡愁,守护乡土。而作为00后,要拥有守护乡愁的担当与勇气。如梁启超式的“少年中国”,鲁迅式的“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李贺式的“少年心事当拏云”。我们不应把乡愁看成是上一代人的责任,而应把握住此般难得的年轻,为我们的社会留住根,守好根。【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