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十一常见地貌类型基础性训练 (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小题,共50分)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具有可溶性2.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堆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解析】1选D,2选B。第1题,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岩石有风化裂隙有利于加快喀斯特地貌发育;岩石中含有化石和具有
2、层理构造对喀斯特地貌发育没有影响。第2题,图中a、b、c地貌分别是石钟乳、石笋、石柱,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甲地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准噶尔盆地4.图中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 D.风力沉积【解析】3选B,4选A。图中表示的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形成的。(2020浙江联考)受流水作用影响,河床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下图为我国某河床的横截面示意图,甲
3、、乙、丙表示不同时期的河床横截面线。完成5、6题。5.符合该地河床一般发展过程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丙、甲、乙6.这种河床演变现象一般发生在()A.山谷B.冲积平原C.三角洲D.冲积扇【解析】5选C,6选B。第5题,读图可知,该河床两侧水深明显不同,就该图而言,“右侧”河床较浅,堆积作用较为明显,应为河流凸岸,“左侧”河床较深,侵蚀作用较为明显,应为河流凹岸。河流凸岸泥沙堆积,河床逐渐变浅,凹岸流水侵蚀,河床不断加深,河床坡度不断变陡,所以符合该河床一般发展过程的顺序是丙、乙、甲。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河床所在河段存在明显的凹岸和凸岸,一般发生在河流中下游
4、地区的冲积平原;山谷河段一般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河床形态呈现“V”形;三角洲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附近;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均以堆积作用为主,并不存在明显的凹岸和凸岸。【补偿训练】下图为某河段沉积物研究采样图,甲、乙、丙、丁为采样点。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四处采样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沉积物厚度较乙处大B.丙处沉积物颗粒较丁处大C.丁处沉积物颗粒较丙处大D.甲、乙、丙、丁四处沉积物无分选性(2)该河段沙洲较多,是因为()地势平坦,河床比降大距海较远,海水顶托作用弱河道宽阔,河流沉积作用强上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大A. B. C. D.
5、【解析】(1)选B,(2)选C。第(1)题,读图分析,甲位于河流干流处,乙位于河心沙洲处,说明乙处泥沙更易沉积,沉积物厚度更大;丙位于丁的上游,丙、丁之间有引航道分散水流,致使丁处流量减小,搬运能力减弱,且丁处有芦苇丛,流水到达芦苇丛前缘时,由于芦苇丛的阻挡,流速减缓,水流搬运能力减弱,部分颗粒相对较大的物质在芦苇丛前缘沉积,所以丁处沉积颗粒比丙处小;甲、乙、丙、丁四处沉积物均有明显的分选性。第(2)题,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河段主要为长江下游南京镇江段,沙洲较多的原因有:地势平坦,河床比降小,泥沙容易沉积,错误;距海较近,海水顶托作用强,致使河流流速更慢,沉积作用更强,错误;此处为河流下游
6、,河道宽阔,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慢,导致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正确;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正确。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7.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8.“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解析】7选A,8选D。第7题,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的“蘑菇沙漠”景观是风
7、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岩层挤压、火山喷发是内力作用,此景观是外力作用形成的。第8题,根据图文材料,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的“蘑菇沙漠”景观是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属于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地貌。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据此回答9、10题。9.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10.该地区
8、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解析】9选C,10选A。第9题,由图中古海岸线曲线的时间变化特点及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推知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10题,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经历了图中显示的共四个位置,海平面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在古海岸线有贝壳堤,贝壳堤的形成过程说明当时海岸线较稳定,所以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沙洲(又称江心洲)它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
9、显。图1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图2)。(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2)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解析】第(1)题,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应从地形、海水顶托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应根据图2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答案:(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形成大量的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2)河流流速与河中泥沙沉积物颗粒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
10、粗;流速慢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细。提升性训练 (共30分)一、选择题(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北京密云白河峡谷山高谷深,冬季雪后,景色别致(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13题。12.密云白河峡谷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为()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D.风力侵蚀13.峡谷中河面更容易结冰的是()A.凸岸边B.凹岸边C.河心区D.深水区【解析】12选B,13选A。第12题,观察图片信息可知,该峡谷有河流发育,山高谷深,大致呈“V”形,应是流水侵蚀形成;冰川侵蚀形成的峡谷大致呈“U”形;流水堆积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地貌,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地貌,两者都不
11、会形成“V”形峡谷。第13题,河流的凸岸边沉积作用比较明显,流速较缓、河水较浅,最易结冰;凹岸边和河心区河水较深、流速较快,不易结冰;深水区河水深,不易结冰。【补偿训练】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都江堰利用地形与水势,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解决了泄洪和排沙两大难题。枯水期时,内江水占六成,外江水占四成;而丰水期时,外江水占六成,内江水占四成。读图完成(1)、(2)题。(1)与外江相比,内江河道特征是()A.宽而浅B.窄而深C.宽而深D.窄而浅(2)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鱼嘴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岷江来水飞沙堰有枯水期大量排沙的功能 内江和外江分别用以灌溉和排洪宝瓶口有
12、丰水期加大泄洪的功能A.B.C.D.【解析】(1)选B,(2)选A。第(1)题,读图可知,都江堰建设地点位于河流曲流地区,内江位于凹岸,受河流水的惯性,以冲刷作用为主,而外江以泥沙淤积为主(凸岸),所以内江的河床较外江深而窄。第(2)题,鱼嘴为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将岷江隔成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故正确;飞沙堰的作用为丰水期防洪以及排沙的功能,不是枯水期,故错误;宝瓶口起到控制内江进水量的作用,丰水期减少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故错误。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416
13、题。14.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15.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16.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解析】14选C,15选B,16选D。第14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
14、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的。第15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不断堆积,从而使得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第16题,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二、非选择题(共15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铁板洲位于长江下游距离河口约600 km的微弯河段,其下游200 m处有一个相邻沙洲和悦洲,可认为是一对子母洲。甲图示意铁板洲、和悦洲的地理位置,乙图示意1998-2016年铁板洲、和悦洲的面积变化状况。(1)简述铁板洲、和悦洲的形成过程。
15、(2)指出1998-2016年铁板洲、和悦洲面积变化状况的异同,并分析原因。(3)指出铁板洲被水流侵蚀的主要部位,并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河流中的沙洲主要由流水堆积形成,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中上游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大量泥沙被带到河流下游;从图中可以看出,铁板洲、和悦洲所在河段的下游变窄,排水不畅,水流速度变缓,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泥沙堆积,形成沙洲。第(2)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铁板洲、和悦洲的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铁板洲的下降速度更快。原因:铁板洲、和悦洲的泥沙主要来自长江中上游地区,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及上游水库的修建,使泥沙含量减少,沉积量变少,枯水期径流增加,
16、河流沉积作用减缓,侵蚀增强,泥沙沉积减少,导致沙洲面积减小;从图中可以看出,铁板洲位于和悦洲上游,受到的侵蚀更加明显,面积下降更快。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洲头正对上游来水方向,水流速度较快,侵蚀较强;受到洲头的阻挡,水流分为左右两支,其洲体西北侧河道较宽,水流较大,加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其洲体西北侧侵蚀作用更为明显,故铁板洲的侵蚀作用主要位于洲头及洲体西北侧。答案:(1)长江中上游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铁板洲、和悦洲所在河段的下游变窄,排水不畅,水流速度变缓,泥沙堆积。(2)变化状况的异同:铁板洲、和悦洲的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铁板洲的下降速度更快。原因: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及上游水库的修建,使泥沙含量减少,沉积量变少,枯水期径流增加,河流沉积作用减缓,侵蚀增强,导致沙洲面积减小;铁板洲位于和悦洲上游,受到的侵蚀更加明显,面积下降更快。(3)铁板洲的侵蚀作用主要位于洲头及洲体西北侧。原因:洲头正对上游来水方向,侵蚀较强;受到洲头的阻挡,水流分为左右两支,其洲体西北侧水流较大,加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侵蚀作用更为明显。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