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244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解析》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届文科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35*2分=70分)1. 有学者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它最大的局限在于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 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权 B. 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C. 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 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答案】D【解析】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来看,统治者所采取措施均是围绕如何维护自己的统治,即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或皇权。故答案为D项。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是统治者确立政治制

2、度的核心或出发点,是这些制度的客观影响,排除A项;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和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均是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服务,这些是措施和手段,不是核心或最终目的,排除BC项。2.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A. 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 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 C. 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答案】C.3. 某教授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

3、。作者认为A. 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 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 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 行省制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对行省制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得知作者认为行省制是郡县制的发展,是两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继续,故A项正确;行省制的主要着眼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C项说法正确,但此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行省制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行省制

4、4. 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 B. 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C. 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 D. 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根据“咸丰元年(1851年)”不难判断出是“太平天国运动”,江苏、安徽两省是太平天国革命军与清军对垒的主要战场。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军自武汉沿江而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三月二十日占领南京,五月先后派兵北伐和西征。致使所到之地社会动乱、人口外流。故选:A

5、5.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A. 挽救民族危亡 B. 发展资本主义 C. 提倡民主科学 D. 推动实业救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材料中列举的一系列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救亡图存,所以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挽救民族危亡,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

6、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人民的反抗6. “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陈独秀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A. 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 B. 近代中国存在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C. 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 D. 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共和难以实现的原因在于社会惰力、守旧武人、学者,而这些落后因素正是复辟帝制的基础。故选D项。考点:近代

7、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与新觉醒7.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演说中提到“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从中可以分析出A. 孙中山已正确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源 B. 孙中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 孙中山认为革命军应是政治、军事并重的新型军队 D. 孙中山否定了革命党的历史功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的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革命之所以未成功,原因在于没有革命军的奋斗,这表明其认识到了

8、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认识并没有正确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源,故A项错误;C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思想8. 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A. 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 B. 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C. 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D. 表达了对个体小农的关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有其力者治其地”、“授民以田”、“均田”等,题

9、干材料的核心,即在强调对农业的关注。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属于误选项,但“抑商”,无从体现。D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对个体小农的关注9.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而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依据已学史实可知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打开中国

10、大门倾销商品,甲午战争是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资本输出,所以这两者的共同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因此D符合题意。A是对应鸦片战争后,B是对应甲午战后,C是对应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都不是共同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0. 为了复兴工业,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著名的“蓝鹰行动”,给那些凡遵守法律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这一运动A. 增强了民众对银行和金融业的信心 B. 有效地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强规范经营C. 用公有制的形式调整资本主义企业 D. 强化了社会保障,有利于民生

1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可以提炼出关键信息是,罗斯福新政,“蓝鹰行动”,遵守法律的企业,可以判断和工业复兴法的出台有关,因此选择B。A项关于金融改革,D项关于社会保障的,都不符合题意,C项史实错误。考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工业复兴法11.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 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 都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 为辛亥革命奠

12、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三次热潮”属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相同作用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错误,夸大其词;B项属于辛亥革命的影响;D项属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影响。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历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

13、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12.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汉代推行的选

14、官制度是察举制,选拔的标准是品德、才能。结合材料可以得出本题选B。A项是地方行政制度;C项的选官标准是看门第高低;D项是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看考试成绩。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名师点睛】本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也是高考命题者最钟爱的命题方式,是能力与基础知识相结合的最好方式,本题的关键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历史概念,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对教材中的重要历史概念要全面理解与掌握,特别是对同类历史概念,需要准确掌握其鲜明的能区别其它历史概念的特点。13. “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

15、A. 民主城邦里应限制公民自由 B. 城邦应该实行君主专制C. 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 应该剥夺违法者的政治权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雅典民主政治是直接的民主,直接的民主就会导致极端的自由和极端的奴役,所以,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14.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

16、无异。”这表明A.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 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共和国下人人平等,连总统也得遵守法律,可见其目的是培养公民意识,C项正确。A项不能体现,排除。材料未体现共和理念,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教育的核心,不是政治斗争的核心,D项排除。故选C。15.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

17、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是指A. 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 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C. 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文字“(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能够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我国法制的进步,即由封建社会的人治向资本主义法制过渡,尤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更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所以材料中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强调的是中国法制的变革,故A正确;B项出现在秦代,故B错误;C项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故C错误;D项与题意明显无关,故D错误。所以答案

18、选A。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名师点睛】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侵略强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承受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另一方面,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器具、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又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这些东西一进入中国,就对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强大的破坏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新变革。1

19、6.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 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 扩大议会的权力 C. 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 扩大国王的行政权【答案】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代议制。17. 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A. 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 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C. 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 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答案】B【解析】试题分

20、析:本题主要考查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确定了美国的政体为民主共和制,明确了美国民主政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虽存在着很多局限,但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得到了不断的修正,至今仍然有效。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8.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 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 废除君主立宪制 D.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

21、1787宪法是美国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与“1787年3月”时间信息不合,也就是说联邦制还没有建立,故A项排除;三权分立是政府权力的的分权与制衡,与题意无关,故B项排除;美国从未建立过君主制度,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一种松散的邦联体制,因此“彻底变革”就是要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美国邦联制19. 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列强的侵略由沿海开始深入内地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

22、济侵略为主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影响的考查,并且考查其与其他条约内容的区别。列强势力由沿海开始深入内地是天津条约的内容,所以排除包含的选项。的内容明显错误,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是同时并行进行的。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20. 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A. 赞

23、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 B. 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C. 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答案】D【解析】 材料没有提及对民主科学的赞扬,排除A;由材料“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可见梁漱溟并不完全认可国民的行动,即五四运动期间一些国民的行为违背了自由原则与法律规范,故排除B;材料没有提及五四运动的性质,排除C;材料认为五四”集会游行示威,表达了捍卫国家权益的爱国热情,但在此名义下的暴行触犯了法律的底线,是应该抵制的,要在民主法制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故选D。21. “西方的市

24、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材料强调的是A. 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 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C. 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D. 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材料认为,“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强调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在客观上导致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客观的评价了侵略的建设性影响。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西方扩张只是其客观作用,A项表述错误;近

25、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源于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B项表述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在客观上产生的积极影响,没有涉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2.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26、D.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工业革命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仍把持政治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后要求获得政治权力的现象,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进行了议会改革,故C选项正确;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合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不符合题意,故A选项错误;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确立君主立宪制,也与材料无关,故B选项错误;工业革命之前已经建立了内阁机构,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工业革命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学生应该可以结合工业革命议会改革的史实之前理解材料

27、信息指的是议会改革的背景,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3. 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A. 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 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 D. 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A、B、C三项都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或特点,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在列宁执政时期,斯大林上台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故A、B、C项错误;斯大林执政时期在经济领域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逐步建立了斯大林模式,故D项正确。考点:苏联的社

28、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24. 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A. 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 B.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C. 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 D. 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19世纪的西欧工厂纷纷建立,故B项的表述错误;C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

29、信息“走出家外谋生”不符,故排除;D项发生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故排除;自18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开展以来,工厂纷纷建立,急需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故家庭成员“各自走出家外谋生”“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本题应选A项。25. 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的是下面哪项措施?A. 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 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C. 根据地经济建设 D. 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答案】A【解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30、民族的先锋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四个选项中,A项涉及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更能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故本题的答案为A项。26.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 千里跃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长江 C. 挺进大西南 D. 挥师大西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他的胸膛是指中原地区。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被形象的成为插上一刀,揭开了解放战争的

31、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扭转了全国战局,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故A正确。BCD项都是解放战争后期的战争,与材料体现的解放战争的有国民党重点进攻到我军战略反攻的时间阶段不符。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放战争千里跃进大别山27. 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诞生。次年,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这些合资汽车企业的出现反映了中国A. 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 B. 市场经济体系形成 C. 经济改革不断深化 D. 独立工业体系形成【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84年”

32、和“合资高潮”等关键信息可以分析出C项正确。故选:C28.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 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 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C. 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实质”,实质就是本质,本题实际是考查古希腊商业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反映了古希腊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由和平等理念的产生,故D项正确;A、B、C三项是对材

33、料部分意思或表象的理解,故排除。29. 读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以1913年为100%)国别1860年1870年1880年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德国141825406089100英国344453627985100美国141117396489100从表格中能反映出A.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 B. 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和美国相比长期落后C. 科技极大影响了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D. 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答案】C【解析】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1860年到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的上升幅度小于德国和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英国过于

34、依赖殖民地经济,忽视了科技创新,而德国和美国重视科技的发展,故美国和德国工业生产后来居上,故C选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1860年到1913年的情况,不是19世纪中期,故A选项错误;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和美国相比基本接近,故B选项错误;仅仅凭表格数据无法体现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属于表格数据分析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数据的时间、国家、工业生产的上升幅度,再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得出正确答案。30.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 美国

35、经济的崛起 B. 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知识点,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英国”“华工美”、“法国俄国”可知,世界诸多国家都有一定的经济交往,从中可以得出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的就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仅仅提及了欧洲,不符合题干信息和题意,排除;B项仅仅提及了美国经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仅仅提及了英国的“世界工厂”, 不符合题干信息和题意,排除。故选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

36、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31. 马克思主义诞生最基本的经济前提条件是:A. 工业革命的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B. 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C.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 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阶级密切联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C项表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础;D项表

37、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实践基础。A项表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基础;进一步比较,可知,最基本的前提应该是经济领域层次,A项表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基础32. 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共产党宜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答案】

3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苏联解体代表着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代表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因为还有中国模式,所以答案选D,排除其他选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33. 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B项应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题目中

39、的信息“宋明理学”不符,故排除;D项的表述与“存理去欲”严重压抑了人的个性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存理去欲”、“格物”、“成贤成圣”、“齐家平天下”理论均体现了对理学的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故本题应选C项;A项是C项的具体体现,与设问要求“根本出发点”不符,故排除。34.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A. 国内需要和平建设 B. 中共有相当强大的力量 C. 国内外舆论要求和平 D. 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抗战胜利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

40、主,而国民党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因此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考点:重庆谈判点评:两岸关系是高考命题中的长效考点,高考对两岸关系的考查主要是以国共关系为主线。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郑成功收复台湾、两次国共合作、重庆谈判、建国后的两岸关系、“一国两制”等。从全球化的角度考查两岸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考查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统一的历史必然性。35. “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最显著的特点是A. 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 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掌权,C. 组织“北大西洋联盟”,加强与苏联抗争的实力

41、D. 在遏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冷战”政策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除武力之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故D选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这不是最显著的特点,故A选项错误;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掌权,这属于冷战开始的直接原因之一,也不是“冷战”政策最显著的特点,故B选项错误;组织“北大西洋联盟”,加强与苏联抗争的实力,这属于冷战的表现和手段之一,也不是“冷战”政策最显著的特点,故C选项错误。故选D。力二、材料解析题(36题10分、37题10分、38题10分)36

42、. 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主要大国得以确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列举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中,在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分别制定了什么重要的法律文献?并指出这些文献颁布的时间?(2)上题所述四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可以大致分成哪两类?具体写出四国类型。(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哪些基本的特点?【答案】(1)英国:权利法案1689年;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2)共和制度:美国总统制联邦制共和政体法国议会制共和政体君主立宪制: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3)特点

43、: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奉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政府在执政期间都坚决推行本党的意志和政策;总统和总理都拥有相当大的权力; 【解析】(1)本题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主要大国得以确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方面列举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中在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分别制定了什么重要的法律文献。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1689年、1787年、1875年、1871年的史实指出这些文献颁布的时间。(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共和制度和君主立宪制的方面回答上题所述四

44、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可以大致分成哪两类。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总统制联邦制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政体、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的角度具体回答四国类型。(3)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议会地位、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总统和总理的权力等方面简要概括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哪些基本的特点。3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常吸引外地的游客来此游乐。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此外东京还经常聚居一大批饥饿的流民,少时数百上千,多者数万。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

45、的瓦肆(娱乐场所),专供贵族、富人寻欢作乐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材料二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

46、都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答案】(1)特点:规模大;经济繁荣;旅游业发达;流动人口多;流民聚居;娱乐活动丰富。原因:城市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等。(2)特点:英国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推进,城市化水平较高;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科学推动城市化进程。(其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东京还经常聚居一大批饥饿的流民东京城行业众多还有相当数量

47、的瓦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规模大、经济繁荣、旅游业、流动人口、娱乐活动等方面归纳宋代都城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时空限制打破、环境宽松、开封地位、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等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2)本题据材料二“基本实现了城市化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即可从工业革命、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归纳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学推动等方面回答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38.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

48、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中国文化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黄

49、、顾、王的主张使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在政治上、经济上、治学态度上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对明清时期儒学之所以能够发展的认识。【答案】(1)原因:儒学以维护礼教伦理为前提;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当时统治的需要;汉武帝对新学的接受、推崇和推广。(2)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态度上主张“经世致用”。认识:是封建专制强化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对后世民主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维护礼教伦理、董仲舒的改造、汉武帝推崇等方面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2)本题据材料二“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抨击专制皇权、工商皆本、 “经世致用”等方面指出李、黄、顾、王的主张使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在政治上、经济上、治学态度上发展的主要表现。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封建专制、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民主启蒙色彩等方面说明对明清时期儒学之所以能够发展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