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含2013年模拟、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22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含2013年模拟、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含2013年模拟、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含2013年模拟、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含2013年模拟、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含2013年模拟、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含2013年模拟、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含2013年模拟、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含2013年模拟、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含2013年模拟、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含2013年模拟、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提能专训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北京东城区统检)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写给总税务司的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由此可知当时()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B民心的丧失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C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海关税务司对革命持支持态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清朝灭亡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信息“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对于推翻清

2、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可知,清政府失去民心丧失了统治的基础。故选B项。A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2(2013河北省普通高中质检)1916年,蔡元培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兴起是由于仇视“新法”而仇视外国人,因此义和团运动与现代化背道而驰,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蔡元培谈及的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而不是性质,排

3、除D项。3(2013大连双基测)“国”字在书法里有41种写法,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列“国”字中被使用最晚的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及其影响。从字形看,A项中的“王”,B项中的“土”,D项中的“八方”,都反映了王权或皇权专制体制下,人们对国家的理解。C项中的“民”,反映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思想,是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故选C项。4(2013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某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先生之诲人也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形迹,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由此可见()A康有为注重培养维新变

4、法的政治人才B康有为注重培养科技人才C康有为注重言行一致D康有为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康有为的教育活动。材料信息“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表明康有为在草堂讲学时就注意培养变法人才。A项正确。5(2013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著名维新人士容闳认为:“(美国)十三州独立,杀英税吏,焚英货船,其举动何殊义和团?”这表明其()A肯定了义和团反帝斗争的正义性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对美国的指导C批判义和团反帝斗争的盲目排外D希望义和团运动暴力推翻清政府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

5、可以看出容闳认为义和团运动等同于北美独立战争,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故选A项。义和团运动发生于美国独立之后,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内容,C项不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D项不正确。6(2013北京东城区统检)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C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信息反映了民国政

6、府采用立法等手段鼓励发展实业,故选D项。7(2013河北省普通高中质检)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中写道:“我们在洋务运动时候讲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宣告洋务运动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的前途问题D使国人认清自己国家所处的地位答案:D解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国人清醒地认识到当时的国际形势,A、B、C三项都与题干无关,排除。8(2013长春市调研)卢作孚于1926年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其章程曰:以个人影响社会,以事业影响环境,以社会影响国家,个人为事业,

7、事业为社会,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利益的。材料体现的卢作孚的经营理念主要是()A培养员工的爱国主义精神B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C关注民生,改善民生D关注员工的价值,以人为本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思想。题干中的时间是“1926年”,当时的时代主题是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的独立与民主。民生公司的章程非常明确地说明了它的最终目的是救国,故A项符合题意。9一般的雕版印刷书籍,每页不过一百多字,比如四库全书,每页仅为182字。对于追求信息含量、讲究内容厚实的近现代报纸而言,若用雕版印刷出版报纸,那简直如同派小脚女人参加奥运会100米赛跑。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雕版

8、印刷物的文字容量狭小B雕版印刷技术制约了近代报刊的兴起和发展C雕版印刷物价格昂贵D雕版印刷不适用于新闻报刊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不过仅”“小脚女人”等可知,雕版印刷技术制约了近代中国报刊的兴起和发展,B项符合题意。10(2013北京东城区统检)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士、农、工为商助也”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

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推动中国近代化B实行民主政治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问题。李鸿章和郑观应的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章太炎和梁启超的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希望中国实现近代化。故选A项。11(2013湖南十二校联考)19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其意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A平均地权B消灭私有制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D建

10、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的民生主义。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含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的涵义,这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一致,答案为A项。12(2013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所说的“新观念”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材料中“败给日本和拳乱”指的是甲午中

11、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故“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指的就是清政府于20世纪初进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二、非选择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2013泉州市质检)(28分)20世纪初期,康有为主张振兴画学救国,并为此进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绘画之学,为各学之本,国人视为无用。岂知一切工商之品,文明(意为文治教化)之具,皆赖画以发明之。若画不精,则工品拙劣,难于销流,而理财无从始也。文明之具,亦立国所同竞,而不可以质野立于新世互争之时者也。故画学不可不至精也。摘编自康有为物质救国论材料二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盖由画论之谬也。然则画以象形类物非取神即可

12、弃形,更非写意即可忘形也。今特矫正之:以形神为主而不取写意,以着色界画(指古代宫廷画)为正,而以墨笔粗简者为别派(即旁支);士气固可贵,而以院体(指宫廷画)为画正法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枯笔数笔,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今欧美日本竞胜哉?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材料三画师吾爱拉飞尔,创写阴阳妙逼真。色外生香绕隐秀,意中飞动更如神拉飞尔画非人力,秀韵神光属化工。太白诗词右军字,天然清水出芙蓉。(注:拉飞尔,又译为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右军,指王羲之)康有为怀拉飞尔画师得绝句八材料四康氏不谙中西绘画,主

13、以院画(指中国古代宫廷画)为绘画正宗,全是以个人意志而加以论断者。恐与其政见之由维新而至复辟者相似,不足以为准绳。摘编自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他(指康有为)是从晚明到清末三百年来从文化高度观察、评议西方美术优点的第一人;他又是近现代敢于承认中国传统美术缺陷的第一人。摘编自吴甲丰对西方艺术的再认识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关于绘画与救国的关系的观点。(4分)(2)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振兴画学的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他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10分)(3)材料三中康有为所欣赏的西方绘画风格是否符合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西方美术发展的潮流?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4)材料四中的两位作者

14、对康有为绘画思想的评价角度及结论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康有为“振兴画学救国”的主张。(8分)答案:(1)绘画是各种学问之本,关系到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国家竞争力。(2)主张:注重写实,整合中西画学的精华加以变革创新。原因: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文化的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不符合。19世纪后期开始,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印象派绘画艺术崛起,开始追求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表现出夸张、变形、抽象的风格,写实主义画风已经逐渐被抛弃。(4)不同:潘天寿从政治的角度加以否定;吴甲丰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加以肯定。

15、评价:康有为提出振兴画学救国,有一定的合理性,体现了改良救国的爱国精神;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依靠绘画走改良救国道路,不符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潮流,无法实现救国的愿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以康有为的画学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康有为的思想。第(1)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回答,注意从“绘画与救国的关系”的角度切入。第(2)问,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康有为认为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存在问题,即注重“写意”而非写实,主张融合中西绘画的特点;其原因可以从康有为所处时代的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特点分析。第(3)问,20世纪西方绘画已经向现代绘画过渡,体现了个性的张扬而非写实,这与

16、康有为所欣赏的风格不符。第(4)问,潘天寿否定康有为的绘画思想,吴甲丰则肯定康有为的绘画思想,其原因在于两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康有为绘画思想的评价,应从合理性与局限性两个角度分析。14(2013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03年清政府命张百熙、荣禄、张之洞拟订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摘编自徐惟诚中国大百科全书材料二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的形式颁布的学校系统

17、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被称作新学制,因为该年是壬戌年,又称“壬戌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述“癸卯学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壬戌学制”颁布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壬戌学制”的进步性。(6分)(不得摘抄原文)答案:(1)特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北洋军阀政府的重视;“西学”的影响。(2)重视教育的普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培养经济人才;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关注地方教育的差异。(答出任意3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民初的教育。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即可概括“癸卯学制”的特点;“壬戌学制”颁布的背景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第(2)问,把两段材料的内容进行比较,然后从学生发展、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回答。-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