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专项训练第四单元人教版 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温馨提示:点击进入讲评习题链接一一二二答 案 呈 现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小题。读书“三”字经李仲读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只有掌握了有效的方法,才能把书读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从古至今,许多名人都会结合自身体悟,归纳、阐述有效的读书方法,以启迪后生晚辈。许多方法和“三”字有关,在此择要,也算是趣谈。读书要刻苦,要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对此,三国时期的董遇提出了“三余”读书法:“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董遇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有人反问他,谁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啊,董遇就讲述了“三余”读书法。在古代农耕社会
2、,冬天没有农活干,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读书;一天之中,白天干活,晚上可以挤出时间来读书;阴雨天不能出去干活,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读书。“三余”读书法的核心就是要抓紧一切空闲时间读书学习,充实自己。董遇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正是靠着这样挤时间读书,终成一代宗师。读书要专心致志,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就此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的“三到”读书法。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读书时,多感官参与有利于保持注意力,强化记忆。但如果心思不在书本上,就看不进去书
3、,即使大声诵读也没有效果,同样记不住。因此,心到最为重要,只有用心读书,才能取得好的读书效果。后来,有人在读书“三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手到”,就是要边读边动手写。鲁迅先生则在此基础上又补充了“脑到”,并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勇于创造。这种眼、口、手、心、脑“五到”的提法,不仅仅是提倡读书专注,更强调了思考与理解参与到读书中的重要性。读书要把握重点,融会贯通,要钻进去,更要跳出来。梁启超在读书法一文中提倡“三步”读书法。具体是,读书要分为“鸟瞰、解剖、会通”三个步骤。“鸟瞰”是粗略地读,大致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内容、侧重点。“解剖”是读的时候要标记重要内
4、容,便于后续可以反复读,深入研究,及时将读书时的感悟记录在书旁,那些对自己有用、未来可以借鉴的语句还应该摘抄下来。“会通”是融会贯通,由内到外、由此及彼,最终要开拓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不能被书本所困。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介绍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步”读书法,即“初读、复读、再读”。“初读”是阅读一章或一节时务求找出疑问,然后依据自身的经验予以解答并进行验证,只有在百思不得其解时才看参考书或质诸他人。“复读”是进行整体的综合归纳,理清大的脉络、思路,掌握要点、中心等。“再读”是学懂的内容要反复记牢,并进一步深化认识,以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三”字有关的读书方法还有很多,但“尽
5、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只有合理借鉴验证,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读书要刻苦、要专心致志、要把握重点,融会贯通。B.第段中的加点字“此”具体指代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C.只要合理借鉴验证和“三”字有关的读书方法,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多样,论据充足,论证有力。C【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项对应文章结尾段。根据“我们只有合理借鉴验证,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可知,C项表述与原文不符。故选C。2.第段介绍了梁启超和叶圣陶的
6、“三步”读书法,其目的是什么?列举梁启超和叶圣陶的“三步”读书法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书要把握重点,融会贯通,要钻进去,更要跳出来的观点。【点拨】分析例子的作用时,要与本段、上下文,甚至全文的内容及观点结合起来,梁启超和叶圣陶的“三步”读书法的例子在第段,开头提出观点“读书要把握重点,融会贯通,要钻进去,更要跳出来”后,就列举了这两个例子并进行了分析。所以列举梁启超和叶圣陶的“三步”读书法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第段开头的观点。3.文章第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不能调换。这三个段落之间是逐层深入的论证关系,由浅入深地论述了读书的方法,构成了递进式的论证结构。【点拨】文章段落之
7、间的顺序能否调换,要看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第段论述的是读书要刻苦,这是读书的态度;第段论述的是读书要专心致志,比读书要刻苦的要求更进一层;第段论述的是读书要把握重点,融会贯通,这是读书的方法,是在前两个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更进一步的要求。这三个段落论述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深,构成递进式的论证结构。4.如果用下面的链接材料作为本文第段的论据,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链接材料: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选自又答王庠书不恰当。链接材料的意思是读书每次只带一个目标或一个方面的问题去读,而不是同时涉及很多目标或问题,与文章第段“读书要刻苦,要把一切
8、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的观点不切合。【点拨】文章第段主要论证“读书要刻苦,要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的观点。而链接材料的意思是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他的目标或问题,因此不能论证第段表达的观点,所以不恰当。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小题。我的偶像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梁植我相信今天在场的各位,大家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今天来到这儿,我是想告诉大家我的偶像。我们一起来想三个问题:如果说你一不小心,用两年的时间,从美国的名校拿回一个博士学位,你的导师跟你说:你很有才呀,你跟着我,我给
9、你最好的待遇;你留在美国,我能让你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个时候你会怎么选择?可能,做科研对你来讲太遥远,因为咱们都不是学霸。那么,如果说你的丈夫或者妻子,他(她)有一天回家告诉你:亲爱的,我要调动工作了,但是去哪儿,做什么和去多久,我都不能说。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好,如果说有一项事业,因为你的努力,让中国在这个领域拔地而起,提高了中国的话语权,你觉得你应该获得这个国家怎么样的奖励?我的偶像用他的一生这样回答了这三个问题。26岁,他用两年的时间拿到美国的博士学位。在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他回到了1950年的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34岁,他回家告诉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了,明天就走。妻子问他:你要去
10、哪儿?你要去做什么?你要做多久?他的回答是一样的:不能说,不能说,不能说。从此,他从他的妻子、两个孩子和所有熟悉他的人中消失了。整整28年,回来的时候,他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的病人。61岁,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一共获得了国家奖金、特别奖20元。其中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是,我的偶像叫邓稼先中国原子弹之父。从2013年开始,我有机会在话剧舞台上,重塑这位科学巨匠,从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两弹元勋”这四个金灿灿的大字背后,藏着那么多的“难以想象”难以想象,实验事故突发,邓稼先一个人冲进实验区,捡起那枚摔碎的核弹,命令所有人都在场外待命。难以想象,核辐射的后果
11、是止疼用的哌替啶从一天一针变成一个小时一针。难以想象,邓稼先躺在病床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快去工作吧,别让那些国家把我们的国家落得太远。2012年3月,我有幸去拜访邓稼先先生的夫人许鹿希女士,我没想过,两弹元勋的夫人,今天仍然住在5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房子里的陈设和50多年前没什么区别。我们走的时候,老人说:今天给你们讲了这些往事,我需要缓一缓。我没想过,邓稼先已经离开我们将近30年之后的今天,往事对他的家人来讲并不如烟。就在不久之前,中央领导人到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核安全峰会。电视机前的我泪流满面,因为我想起邓老如果邓老还在,他今年正好90岁,如果他知道中国发展得这么好,中国的核事业走得这
12、么稳,他该会有多骄傲,有多高兴。如果邓老还在,他今年正好90岁,我想请他到我是演说家的播音室里来,让他看看这炫目的灯光,要他看一看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笑脸。如果邓老还在,我多想亲口告诉他: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孩子,真的很崇拜他。因为有他,因为有和他一样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有了现在的模样,我们有了今天的生活。我们不该忘了他们。2014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是邓稼先诞辰90周年。让我们一起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向邓老致敬,向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致敬!(选自我是演说家演讲词2014.10.11,有删改)1.作者为什么一开讲就向听众提出三个问题?通过提问引人入胜,激发听众的兴趣;三
13、个问题与个人命运、家庭生活、国家未来密切相关,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引发思考;引出下文邓稼先的感人事迹,突出他的高尚品质。【点拨】根据题干中的“向听众提出三个问题”可知,开头提问题能激发听众的兴趣;结合三个问题的内容,可以分析出这三个问题与个人、家庭、国家息息相关,容易引发听众的思考;再结合文章所要表达的人物性格与主题,可分析出这三个问题是为了引出下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质。2.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理解。我没想过,两弹元勋的夫人,今天仍然住在5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房子里的陈设和50多年前没什么区别。两个“50 多年前”,照应了上文,表现了“两弹元勋”之家的俭朴清贫,突出了
14、邓稼先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精神,赞扬了他投身国家科研事业的献身精神。【点拨】本题考查理解画线内容。可从与上文的关系、人物的精神品质方面去考虑。从上文中我们可以找到有关邓稼先调动工作时与妻子的对话,以及生活情况,所以与上文相照应;再从两个“50多年前”所修饰的对象来看,“老房子”“陈设”都没有变,突出了邓稼先与夫人许鹿希的生活俭朴清贫。再结合人物的品质分析可知,这两个重复的词语,也赞扬了邓稼先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3.试结合画线句子,分析这篇演讲词的语言特点。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很有感染力,强烈地抒发了对邓稼先的崇敬、怀念之情,高度肯定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与付出,赞扬了他们的奉献精神,表达了作者为中国目前取得的科技事业成果自豪骄傲的情感。【点拨】从体裁上来看,本文是一篇演讲稿,内容是写自己的偶像邓稼先,语言自然,有号召力、感染力,并饱含深情,对人物的崇敬、怀念之情洋溢其中。再从文中的画线句子来看,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邓稼先的无比崇敬与怀念之情,赞扬了他与和他一样的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再从作者因为有这些科技工作者而产生的情感来分析,即表达出自己的骄傲与自豪之情。语言表达通顺、简洁即可。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