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213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问卷第卷(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的是( )A. 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B. 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到干扰C.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D. 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影响地球上的降水量变化;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形成两极地区的极光现象。故选D项。2.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 昼夜现象 B. 昼夜交替现象

2、C. 时差的产生 D. 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形成的,与自转无关,A不是,选A。昼夜交替现象、时差的产生、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B、C、D错。【考点定位】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现象发生的原因。【名师点睛】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是不同的,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形成的,正对太阳的一侧为昼,背对太阳的一侧为夜,由于有了地球自转,才出现一天昼夜交替一次。3.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指的是 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 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地方时 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A. B. C.

3、 D. 【答案】D【解析】【详解】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指的是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正确。北京的地方时指的是116E经线的地方时;东八区跨越15个经度,没有统一的地方时,错误。故D正确。【点睛】注意北京时间与北京地方时的区别。4.太阳大气层的结构自内向外分别为()A. 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B.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C.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D. 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大气层的结构。【详解】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C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5.与冷锋活动无关的天气有()A. 夏季的暴雨

4、B. 冬季爆发的寒潮C. 夏秋季节的台风 D. 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答案】C【解析】我国夏季的暴雨、冬季爆发的寒潮、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等天气与冷锋活动有关,A、B、D错。夏秋季节的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与冷锋活动无关,C对。6.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 )A. 向西北飘扬 B. 向东北飘扬 C. 向西南飘扬 D. 向东南飘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山站位于南半球高纬地区,受极地东风影响,南半球的极地东风为东南风,故红旗向西北方向飘。考点:本题考查全球的风带分布。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全球风带的分布及风向。7.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小,原因是( )A. 阴天云量

5、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B. 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C. 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D. 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阴天,云雾多,白天削弱了太阳辐射,云的反射作用强,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夜晚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所以。晴天,云少,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云少,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晴天气温日较差大。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保温作用。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云层对大气的保温作用。8.塔里木盆地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A. B. C. D

6、.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水循环的类型,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塔里木盆地属于内流区,参与的水循环为陆地内循环,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9.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的洋流是()A. 北太平洋暖流 B. 北大西洋暖流 C. 墨西哥湾暖流 D. 拉布拉多寒流【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详解】西欧附近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影响显著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故选B。【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下图示意“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 甲处渔场的成因主要为

7、()A. 寒暖流交汇 B. 上升补偿流 C. 径流入海 D. 人工养殖11. 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有()A. B. C. D. 【答案】10. A 11. A【解析】试题分析:【10题详解】读图,根据图中海陆分布位置,甲渔场是纽芬兰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A对,C错。上升补偿流形成的是寒流,B错。世界大渔场不是人工养殖场,D错。【11题详解】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是暖流。读图,在中低纬度环流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暖流,西岸是寒流,可以判断是寒流。是墨西哥湾暖流,是北大西洋暖流,是北赤道暖流,A对。考点:世界性大渔场的成因,洋流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12.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叙

8、述,不正确的是()A. 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B.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C. 春夏多,秋冬少 D. 年际变化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水资源。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故我国的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故C错误。13.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之中 维持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联系了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各大圈层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水循环是联系的球各圈和各种水体的“纽带”,是“调节器”,它调节了的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通过水循环,海洋不断向陆地输送淡水,补充和更新新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从

9、而使水成为了可再生的资源。考点: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4.下列对地表径流的改造,对环境有利的是()修建水库 植树造林 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A. B. C. D. 【答案】B【解析】对地表径流的改造中,修建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对环境有利,所以B正确。试题分析:考点: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5.针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B.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C. 植树造林,治理沙漠 D. 人工降雨,改造局部地区气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

10、的水资源问题。针对水资源的季节分布不均,采取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针对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则通过跨流域调水调节,故选B项。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6. 以大洋为主的板块是()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 北冰洋板块17. 喜马拉雅山是由()A.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而成 B.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而成C.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 D.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答案】16. A 17.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16题详解】据图可知,印度洋板块包含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等,南极洲板块包含南极

11、大陆,没有北冰洋板块,A正确。【17题详解】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由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成,C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8.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A. 变质作用 B. 火山爆发 C. 地壳运动 D. 岩浆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详解】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火山活动影响范围小,它们都不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C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9. 山区公路常成“之”字形弯曲,原因是( )A. 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 增加线路长度,

12、发展旅游C. 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 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答案】A【解析】山岳地区,地形崎岖,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为了降低线路坡度。选择A项。20.由两种气候类型形成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1.下列山地中,山麓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山顶为冰川积雪的是()A. 阿尔卑斯山 B. 乞力马扎罗山 C. 武夷山 D. 喜马拉雅山【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地理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详解】山麓为亚热带常绿硬

13、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山顶为积雪冰川说明该山地存在雪线以上的部分,海拔高度足够高。阿尔卑斯山位于地中海气候区,A正确;乞力马扎罗山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B错误;武夷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C错误;喜马拉雅山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D错误。故选A。【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22.我国中纬度地区自然带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的更替,其分布规律是(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其他地域分异规律【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地理自然环境的水平差异。【详解】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由沿海向

14、内陆产生了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景观,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2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A. 出生率的高低 B. 死亡率的高低C. 自然增长率的高低 D. 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的机械增长共同影响,但机械增长对全球的人口数量没有影响。24.影响当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因素 B. 土壤的肥力状况 C. 经济因素 D. 宗教因素【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

15、素有自然、经济、政治等方面,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题目较简单。【详解】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主要是从经济落后的区域迁往经济发达的区域,C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25.以下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2015年女足世界杯期间,我国女足运动员到加拿大参加足球赛并参观旅游B. 2015年4月尼泊尔大地震后,我国派出救援人员参与灾后营救工作C. 山东某学生考入北京大学并到北京学习D. 2015年1月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访华【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详解】属于人口迁移要符合三大条件:一是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县级以上);

16、二是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三是定居地的变更。A、B、D都是短期的活动,不正确。C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第卷(综合题,共50分)本卷共5大题,每题10分,共50分。26.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是以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地方时为_时,N点的地方时为_时。(2)为_线,其中是_线,是_线。相对于地球自转方向的运动方向是_时针。(3)此时,北京时间是_时。此时,E、F、P三点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点(填字母)。(4)此时,正午太阳直射变化规律是_。【答案】 (1). 南 (2). 0或24 (3). 18时 (4). 晨昏 (5). 晨 (6). 昏 (

17、7). 逆 (8). 17 (9). E点 (10). 从南回归线(或23度26分)向南北两侧递减。【解析】【分析】根据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不同,确定二分二至日,其中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详解】(1)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顺时针判断: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位于夜半球的中心经线上,地方时为0时;N点位昏线上,且位于赤道,为18时。(2)弧线MPN为晨昏线,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晨昏线的特征进行分析:其中PM是晨线,PN是昏线。弧线MPN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3)此时,根据0经线地方时为9:00,北京时间是17时。E点纬度最人低,自转线速度

18、最快。(4)此时南极圈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27.读“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1)按气压状况,地为_中心,地为_中心。(2)图中地吹_风,与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原因是_。(3)图中地的天气状况是_,试简述其原因_。(4)描述地未来天气变化情况_。【答案】(1) 高压 低压(2)西北(偏北) 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3)低温晴朗 冷锋过境后,地受高压脊控制(4)该地将受冷锋活动影响: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受冷锋活动影响,将经历一次大风、降雨(雪)、降温等天气

19、(或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天气转晴。【解析】试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风向的判断(1)图中地气压较四周高,为高压中心;地气压较四周低,为低压中心。(2)图中地左侧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西指向东,北半球向右偏,偏转后风向为西北风;图中地等压线比地密集,单位距离内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3)图中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原因是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天气转晴。(4)图中地位于冷锋锋前,未来会受冷锋影响,将经历一次大风、降水、降温等天气。【点睛】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闭合起来的地区,如果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就称为高气压;若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称为低气压。从高气

20、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低压槽常形成锋面,低压中心左侧的锋面为冷锋,右侧的为暖锋。冷锋过镜时常会形成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暖锋过镜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高压控制下多晴天,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其中A为_斜,B为_斜。(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_ (流水、风力)的_ (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3)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和_;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为建筑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 _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为装饰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 _(4)A、B两处中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_处(填字母)。【答案

21、】 (1). 褶皱 (2). 背 (3). 向 (4). 流水 (5). 侵蚀 (6). (7). (8). (9). (10).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详解】(1)岩层挤压弯曲形成褶皱。向上弯曲是背斜,向下弯曲是向斜。(2)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向斜槽部由于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图中有河流流过,因此为流水侵蚀形成。(3)处岩岩有层理结构,为沉积岩;位于向斜槽部岩石坚硬;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处有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4)B处位于向斜,为良好的储水结构,有自流井。【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29.读非洲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带A的名称是_

22、 ,自然带C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2)自然带D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在南半球与它相对应的自然带是_(填字母)。 (3)自然带B为_带,E为_带,自然带E受西海岸_ (洋流名称)的影响,该洋流对E的气候有_的作用。(4)自然带G的名称是_,该处形成这种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_。【答案】 (1). 热带雨林带 (2). 热带沙漠气候 (3). 地中海气候 (4). F (5). 热带草原 (6). 热带荒漠 (7). 本格拉寒流 (8). 降温减湿 (9). 热带雨林带 (10). 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受暖流影响【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非洲的气候、自然带分布规律。【详解】(1)A位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

23、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C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2)D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南半球分布在非洲南部的F点处。(3)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自然带B为热带草原带,E为热带荒漠带,自然带E的西海岸洋流是本格拉寒流,对E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4) 自然带G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受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30.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计算方

24、法是_。(2)图中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高一低一高”阶段的是_ (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 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_ (填字母),它们的根本区别_。(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阶段(填字母)。(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_型”,即处于图中_阶段向_阶段(填字母)转变的过程。【答案】 (1). 自然增长率 (2).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3). C (4). 发展中 (5). B、C (6). 区别:B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 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和医疗条件改善,使死亡率下降,C 是由于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生活质量

25、改善,使死亡率下降 (7). D (8). 现代 (9). C (10).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再生产转变及主要类型和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图中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和二者相关的名词自然就是自然增长率;其计算方法为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其值为图中阴影部分。(2)传统型阶段特征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反映出人口增长较快,此阶段对应图中B;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对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3)从图中观察出:BC阶段的死亡率曲线下降,B为农业社会时期,粮食和医疗条件改善为主因;C为工业化阶段,生活质量改善是主要原因。(4)人口老龄化是生产力水平较高的阶段才达到的,此阶段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世代更替缓慢。只有D阶段符合。(5)我国由于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人为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故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正从“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