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140KB ,
资源ID:85090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090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1、课时素养评价 十五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A.公共汽车B.飞机C.火车D.轮船【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是车轮还是光阴”可供选择的是汽车和火车,但依据材料信息“匆匆匆!催催催!”,可以判断这是对火车的描述,故选C。2.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A.服饰B.交通工具C.发型D.建筑装饰风格【解

2、析】选B。题目中的服饰应为传统的旗袍、马褂,男子发型仍为传统的辫子,均与题目中的信息“近代”不符,排除A、C;图片体现不出建筑装饰风格,排除D。题目中的交通工具应为近代传入中国的人力车,故选B。3.“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沿铁道线,自有电气实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解析】选B。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车道”,可以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故选B。A、C、D与题干材料主旨

3、无关。【补偿训练】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半殖民地色彩【解析】选C。题干中“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说明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故选C。4.某网站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历史专栏,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A.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B.中国首个电报机房出现C.电话公司在中国出现D.中国首条自建铁路通车【解析】选A。1920年,中国开通首条空中航线,故选A;19世纪70年

4、代,中国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故B错误;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故C错误;唐胥铁路修建于19世纪80年代,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故D错误。5.“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A.电报B.电子邮件C.邮寄信件D.电话【解析】选A。“只有斑斑墨”,说明它是以纸质形式呈现,“驰书迅已极”,反映出该通讯工具的便捷,这符合电报的特点,故A正确;电子邮件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故B错误;邮寄信件无法达到这样的速度,故C错误;电话

5、为即时通话,故D错误。6.沈葆桢曾说,铁路电报并不是不适用,但若创办,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187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这得益于()A.朝野上下的共同努力B.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C.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D.相对宽松的国际氛围【解析】选B。从材料“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可以看出,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与台湾民情有关,即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故选B。【补偿训练】“用铁线连缀不绝,陆路则架木杪,遇海则沉水中。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以铁线之一端画字,其一端在千里外,即

6、照此字写出,不逾晷刻也。”中国人最早自办此“铁线”是在()A.上海B.台湾C.北京D.南京【解析】选B。“用铁线连缀不绝,陆路则架木杪,遇海则沉水中。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指的是有线电报,国人自办有线电报最早是在台湾,故B正确。7.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成为百姓离不开的生活帮手。这反映出()A.交通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B.中国实现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C.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D.通讯工具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通讯方式的改变,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

7、化,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通讯事业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改变,而不是交通事业发展,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排除B;材料未体现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C。【补偿训练】“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解析】选C。国文教科书的课文已有电话的内容,说明当时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故选C。A、D材料不能

8、直接反映;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B。二、非选择题(22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它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千米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76年,英国商人采取欺骗手段擅筑了一条淞沪铁路,但这条铁路经营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摘

9、编自中国铁路发展历程材料二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变化图新中国火车机车的发展历程1950年9月修复组装的一台日本蒸汽机车1964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经过重大技术改进的干线货运机车1973年设计制造出我国第一台交-直流电传动干线机车2007年我国首列世界先进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10分)(2)提炼材料二图表信息,并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近现代中国铁路交通发展的主要特征。(12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中国的铁路发展受爱国的先进分子的推动,受西方和洋务派的影响;第二问作用可以从交通便捷对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等角度归纳。第(2

10、)题第一问信息可从图表中清晰看出,近代中国铁路交通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交通飞速发展,技术不断革新,领先世界;第二问特征可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情和国际地位角度考虑。答案:(1)因素:近代爱国人士的宣传、推动;西方列强在华修建铁路的刺激、诱导;洋务派修建铁路的效应推动。作用:改善了交通落后状况;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2)信息:近代中国铁路交通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火车机车制造从修复组装、技术改进、自主创新到世界领先。特征:近代中国交通发展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发展道路艰难曲折;现代中国铁路交通在国家独立、国力发展的前提下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