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015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二 年级 语文 学科课题研究方案学科核心素养1、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2、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3、能将文学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4、能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选定研究篇目教材版本所属章节选定课题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涉江采

2、芙蓉教材分析诗歌是我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一种文学体裁,是诗人以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节奏鲜明、和谐精炼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历年高考中,诗歌鉴赏题都占有一定的分量,因此我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学习本单元诗歌要从诗歌题目,背景,艺术手法和诗人情感入手分析。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之一,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了解背景,体味诗人情感。诗歌是诗人心声的外化,诗情的触发,都由外物引起,我们需要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2、题目是诗歌鉴赏的首要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

3、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3、品读意象。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抓住那些典型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赏析技巧,培养审美情趣。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学习的重要内容,从审美方面说,审美对象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的,学习涉江采芙蓉要体会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和.虚实结合 (对写、想象) 的手法。5、重视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既可以加深我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检验我们的理解水平。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只在初中对诗歌进行了粗浅的学习,达不到赏析,本单元教学时要充分引领学生抓准角度解读诗歌,深入挖掘诗歌情感,尤其是较为复杂的情感。同时,高一的学生在诗歌

4、鉴赏艺术手法使用上较为薄弱,教师要在课堂上从高考考点的角度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做题思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重难点分析1.抓住题目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理解诗歌主旨;2. 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 艺术魅力,热爱祖国语言文化。拟定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目标设定解说目标一:1.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了解诗歌发展历史,了解背景,借以体味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目标二:抓住题目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理解诗歌主旨;。题目是诗歌鉴赏的首要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目标三:感受中国古典

5、诗歌的 艺术魅力,热爱祖国语言文化。诗歌中的景物描写饱含作者情感,指导学生勾划出相关景物描写的诗句并品读诗句,学习(以乐景衬哀情)和.虚实结合 (对写、想象) 的手法抒发思念之情。围绕目标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教学流程对核心素养目标的体现流程一:1、自读预习案,勾画识记要点:1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曾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2、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3、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

6、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4、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并非一人一时所作,因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编者题为“古诗”,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盛赞它“一字千金”。 汉末外戚宦官交相干政,此起彼伏,这些人把持朝政,安插亲信,使本来就有极大弊端的东汉选举制度也破坏殆尽,举官不再问品行、学

7、业,只看门路和金钱,这就堵塞了一般士人的出路。士人一方面热烈追求仕宦,一方面黑暗社会进身无望,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因而就有了“游子”的“草木摇落功业无成思远路”的乡愁和“思妇”的“韶华易逝空床凄冷泪轻流”的闺怨。二、握住读懂诗歌的金钥匙题目题目的主要作用:1、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和目的。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这个题目就表明作者是通过咏暮雨来表达离别之情。2: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来比喻书的内容精彩和形式的完美源头活水是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喻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

8、思想永远鲜活。3: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4: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学生预习,通过圈点勾画,把握了文化常识,概括导学内容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为后期解读分析作品打好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下的学生在解读作品时可能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行为和情感,教师要适当点拨,加入历史时代背景分析,帮助学生解读作品。流程二:探究诗歌一、以题目为钥,解读诗歌主旨。题目点明地点,江边;点明事件采芙蓉,由采芙蓉推知诗歌主旨是怀人

9、。(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写别后思念。由芙蓉的意象含义(1)君子之花。推知是闺中思妇赠给自己心目中品行正直告诫的君子。(“芙蓉”的别名有:荷花、莲花、菡萏、芙蕖、君子花、凌波仙子、水波仙子、六月春、中国莲、玉环、玉芝等。它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品德高尚的花。从古至今,人们都把荷花当做是圣洁之花,不仅在于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沁人肺腑,而且还在于荷花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气质。所以,君子们对此花情有独钟。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有美

10、好的品质。如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通过芬芳的花草和繁盛的服饰来表现其高洁的品格和志向。)(2)佳人之花。推知是游子赠给妻子的。徐志摩沙扬娜拉一首“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3)爱情之花。推知是思念心上人的。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由此,可推知诗歌主题可能是游子思乡怀人,也可能是思妇思夫。采莲人不同,望乡者却相同;表现的角度虽不同,但主旨含义却相同。都是通过采摘莲花来表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痛。若采莲者是游子,还顾望故乡,长

11、路漫浩浩,是游子直抒思乡之情。远方游子带着无限愁思回望家人所在的地方,回乡之路是那样漫长无边,思念也随着那路途无限延长。“顾”刻画出孤身在外的孤单、忧愁、怅惘。“漫浩浩”给人路途遥远之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深切地表达相思之痛。若采莲人是女子,此句就成为想象,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她与众多女子的嬉笑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身在“远道”的游子。漂泊在外、欲归难归、孤独忧伤、思念家乡亲人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有情人彼此挂怀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同时显现的: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一边是

12、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七八句是痛苦的浩叹,是天地之间一声幽叹同心如胶漆的夫妇,分隔两地,相互思念到老。想象别后生活,担忧相爱不能相守,孤独终老,黯然消魂。这两句,让人感到,所抒思念之情虽然单纯,但由于采用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的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在忧伤中老去,多么令人心碎。题目是诗歌鉴赏的首要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引导学生,借助题目,逐层设问,抽丝剥茧掌握诗歌内容。流程三:写出诗歌所用抒情手法并简要分析。1、虚实

13、结合 (对写、想象)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如杜甫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悬想”的效果 :“把一性质的忧愁,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不但使诗中的思念之情成倍的增长了,而且情感表达的更曲折有致,更含蓄蕴藉了。 2、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夏秋之交,

14、美丽的江南,风和日丽,江水碧绿,荷花盛开,赏心悦目。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一群美丽的女子轻摇画船,一路欢声笑语,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湖面上、兰泽间不时传来阵阵嬉闹、欢笑之声!一位女子孤单、忧愁、怅惘地立于船头,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这是以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衬托相思而不能见的忧伤,起到了以“乐境”衬“哀情”的效果。在文本中,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指导学生探究阅读,勾划出相关景物描写的诗句,学习借景抒情(

15、以乐景衬哀情),和(对写、想象)手法的艺术妙用围绕目标达成的课堂检测题目设置说明检测一: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解读】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巧妙含蓄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而求张指点的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如果不看题目,我们会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欣赏。但看了题目我们就知道这其实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干谒诗。通过此题,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题目的重要

16、作用,引导学生把握从题目入手鉴赏诗歌的方法。检测二:默写填空 涉江采芙蓉,( )。(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 ),( )。背诵诗歌,感受诗歌艺术美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课堂实践反馈本课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解读诗歌,教会学生技法,同时体会对写技法的妙用。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分预习了导学部分,对阅读技法有一定了解,按技而读,理解比较到位,因而课堂表现活跃,思维严密,口头表达准确,教学效果较好。在本堂课中,我有几个感悟:1、教学设计应进口学生认知,要给学生充分知道,让学生能自主阅读,并在自学中找到成功感,才能培养出学习兴趣。2、拓展和迁移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学以致用,检测才有效。3、教师的评价必须有准确度,尊重个性化的见解。给学生充分展示思维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