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9月周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013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9月周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9月周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9月周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9月周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9月周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9月周练试题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可以推测当时A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C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D农业领域广泛使用铁犁牛耕2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

2、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3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4战国策书录:“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万乘(shng)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

3、完全被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夺权B诸侯争霸激烈C诸侯国实力增强D分封制坚强存在5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以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这一现象不能表明A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B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发展壮大C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进一步交融D春秋战国时期,戎狄蛮夷的差别不复存在6“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ABCD

4、7战国时期,变法运动成为一股时代潮流。关于战国变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背景是兼并战争剧烈B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C结果推动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D作用是巩固了各国的奴隶主专政8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的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A韩非子B老子C孔子D孟子9“我们今天称道百家争鸣,大概不是也不应该是赞扬其中的一元主义妄想,而是欣赏它那些万壑争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之所以赞赏“多元的场面”是因为它A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B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C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D有利于底层民众意愿的表达10秦始皇在统

5、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106万户,达500余万人,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另一类是迁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旨在抑制土地兼并C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分布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11李斯曾上书秦王嬴政:“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结果,嬴政接受了李斯的主张。材料反映的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之一是A秦国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的局面B秦国地理位置优越C秦国

6、广纳贤才D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2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郡县制不利于国家统一B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C国家统一有利于郡县制的实施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13秦始皇临死前欲重新改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扶持胡亥登上帝位。有学者认为,这人为地造就了统治集团矛盾的激化,并最终导致秦朝的短命。材料说明A宗法不尊助推了秦朝灭亡B秦朝王位继承不尊宗法C废除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D相权扩大影响皇权加强1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

7、:“(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15剑桥中国史作者引用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的话说,秦始皇自满,不愿意纳谏,犯错误后还不准备改正。秦二世也大致如此,而子婴则软弱和生性孤独。“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材料意在说明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当权者统治暴虐B当权者的智能缺陷C秦始皇居功自傲D体制建设缺乏创新16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

8、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17秦以郡县、秦吏秦法治东方,易风移俗,结果激起较强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再次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高祖一面必须“承秦”,一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表明A汉承秦制稳定了国家秩序B郡县制全国推行致秦朝速亡C郡国并行在汉初有合理性D民族大融合到汉初尚未出现18汉武帝为了表彰儒学,立五经博士。五经博士在太学当教官,他们的学生叫博士弟子。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递增至成帝时的三千人,东汉顺帝时的三万人。这

9、一变化反映了A儒学社会地位得到提升B民间积极向学之风盛行C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D学术平等竞争局面结束19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由大农令统一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这一举措A实现了社会稳定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C增加了政府收入D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20东汉末年,皇权日趋衰弱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战争冲击B地主豪强势力膨胀C外族入侵频繁D“柔道”政策影响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法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怕老百姓不相信,于是在咸阳市场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大木杆,招募百姓中有能把它搬移

10、到北门的,赏十金。百姓奇怪,没人敢移。又宣布:“能搬移的给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搬移了木杆,就给了他五十金。材料二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材料三新法实行了一年,秦人到国都投诉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行不通,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以上均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

11、商鞅这一做法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法”的内容。(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12、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四,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3)综合上述分析,指出董仲舒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历史参考答案CADAD ADBCC CCACB CCABB21(1)目的:树立威信;取信于民。(2)内容:奖励军功;严禁私斗;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特权。(3)特点:公正、严明;不畏强权。(4)意义:促进了秦国的强大;奠定了秦统一的基础;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军事强兵;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2(1)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2)特点:兼采各家思想,带有神秘色彩。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3)影响: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