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927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4.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74页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专题一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2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主干知识整合3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高频考点1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高考中多以地质剖面图、关联图、景观图为信息载体,考查考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全国卷考查较少,浙江、江苏、北京、天津等自主命题省市多有考查。多年的“冷点”就是高考的“热点”,在备考中,不应该忽视该部分知识的学习。4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2018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

2、(2)题。5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2)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6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解析:第(1)题,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带,降水量、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到基本地貌,A、B

3、、C错,图中显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砂岩,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水,形成喀斯特地貌。选D。第(2)题,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B、D。结合图示,该地貌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积形成的。答案:(1)D(2)A7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2“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

4、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烟囱”。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下面为“精灵烟囱”景观图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8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9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A BCD(2)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其有利条件是()A玄武岩面多气孔,利于通风透气B凝灰岩质地松软,易于开凿C塔形外表坡度大,利于排水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10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解析

5、:第(1)题,读图乙可知,戊经由变成沉积物,则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沉积物经由变为甲,则为沉积作用、甲为沉积岩,丙隆起后经过变为沉积物,则丙为在岩层内部冷凝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丙由丁变成,则丁为岩浆,戊为喷出型岩浆岩,乙为变质岩,代表变质作用,代表喷出冷凝,代表重熔再生作用。由文字材料可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火山灰堆积、风化侵蚀,正确。故选A。第(2)题,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主要是凝灰岩质地疏松,有利于窑洞的开凿。选B。答案:(1)A(2)B11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纠错笔记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判断三大类

6、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2)岩浆岩:一进三出。(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12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板块运动的特殊区域及地貌成因总结(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位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

7、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13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考向一: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貌景观的形成1野柳地质公园,是台湾著名景点。由于海水侵蚀、风力侵蚀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蕈状岩、蜂窝岩等绵延罗列的奇特景观。蕈状岩是因岩层受海水数十万年的侵蚀,砂岩中质地酥软的岩石慢慢被海水侵蚀消失了,而坚硬的结核慢慢露出水面,再经风吹、日晒、雨淋、海浪的吹打,最终形成的状如蘑菇的石头。读图,回答(1)(2)题。14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

8、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蕈状岩形成过程为()A砂岩风化外力侵蚀地壳抬升海浪侵蚀B砂岩形成海水侵蚀地壳抬升外力侵蚀C砂岩风化地壳下沉海面下降外力侵蚀D砂岩形成外力侵蚀地壳下降海浪侵蚀(2)下列关于蜂窝岩、蕈状岩的成因分析最恰当的是()A外力侵蚀强度的差异 B岩石硬度的差异C地壳运动幅度的差异D侵蚀时间的差异15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蕈状岩是海水中形成的沉积岩经过海水侵蚀作用,然后地壳抬升露出水面,再经风吹、日晒、雨淋、海浪等外力作用下形成。选B。第(2)题,由材料可知,在海水侵蚀作用及风吹、日晒、雨淋、

9、海浪等外力作用过程中,由于砂岩坚硬程度的差异,砂岩中质地酥软的岩石慢慢被海水侵蚀,而坚硬的结核最终留下形成蜂窝岩、蕈状岩。故选B。答案:(1)B(2)B16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考向二:板块构造理论的实践应用2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华莱士溪因见证了1857年大地震而名声大噪,成为地质胜景。读图,完成(1)(2)题。17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图中“地质构造线”附近两侧的地块相对移动方向为()A西侧向西北、东侧向东南移动B西侧向东南、东侧向西北移动C西侧向西南、东侧向东北移动D西侧向东北、东侧向西

10、南移动(2)与1857年前相比,流域内同等降水条件下,流量变小的河段是()A甲B乙C丙D丁18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地质构造线的西南侧整体向西北发生位移。故选A。第(2)题,流域内同等降水条件下,乙、丁河段没有发生变化。乙原为华莱士溪的一条支流,地震后其径流进入华莱士溪故道,华莱士溪的丙河段支流减少,流域面积减小,因此流量减小。故选C。答案:(1)A(2)C19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高频考点2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高考中常以工程建设为切入,以地质剖面、等高线、景观图等为

11、信息载体,从地质构造、地形结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角度,考查考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树立良好的人地协调观。20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21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 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22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

12、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解析:第(1)题,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可知,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C、D项。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地层变化为CPC,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故选A。B、C、D错误。第(2)题,岩层由地表向下的新老关系是不断变老,丙所在地层为D地层。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以发现D地层、S2地层、S1地层,即泥盆纪、志留系上段、志留系下段三个地层。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1)A(2)A23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学霸支招 地质剖面

13、图的判读24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2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丙处岩石类型与周围明显不同。读图,回答(1)(2)题。25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A背斜山B向斜山C背斜谷D向斜谷(2)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及丙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 花岗岩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 石灰岩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 砂岩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

14、黏土26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解析:第(1)题,由同一沉积岩层在甲处的埋藏深度判断,在甲处中部埋藏深度大,两侧埋藏深度小,说明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其槽部物质结构紧密,不易遭受侵蚀。如果仅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未来最可能演变为山地。选B。第(2)题,读图可知,乙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说明乙处岩层出露地表,可能是乙处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疏松,容易受到外力侵蚀而成为谷地。地形剖面图中丙处海拔较高,为突出的小山地,说明该处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小,花岗岩坚硬致密不易被侵蚀。选A。答案:(1)B(2)A27高

15、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纠错笔记 褶皱形成初期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久经侵蚀后可能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因此不能仅根据地形来判断地质构造。当较老岩层出露地表时,说明该地受外力侵蚀强,可依据出露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如下图:28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方法(1)沉积岩的判读:下老上新,如下图岩层越来越老。(2)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判读:被侵入的先形成;即岩浆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如下图中晚于所有的沉积岩。(3)岩浆岩与变质岩的判读:侵入岩附近高温高压易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16、变质岩),变质岩晚于侵入岩。29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30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考向: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实践意义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31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图中()A断层形成时间早于地层B形成的内力作用相同C受到挤压后

17、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断裂之后相对下降(2)图中区域()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处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32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解析:第(1)题,断层形成时间晚于地层;形成的内力作用分别是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主要是岩浆喷发形成山地;岩层断裂之后相对下降,所以D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处为喷出岩,有孔洞,不是优质石材;c处位于断层处,不适宜建坝蓄水;d处石灰岩广布,可以形成喀斯特地貌,所以D项正确。答案:(1)D(2)D33高频考

18、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高频考点3 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是高考重点也是难点。流水作用考查频度最高,风力作用次之。高考以区域图、剖面图、统计图、景观图等为信息载体,考查考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在备考中,首先要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然后运用外力作用的知识对地貌特征、成因及影响进行综合分析。34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2019高考全国卷)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19、。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35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水流量 支流汇入 沿岸地貌 两岸岩性A BCD36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

20、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37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解析:第(1)题,堆积性游荡河道,必须要具备含沙量大、冲淤变化剧烈等特点。含沙量大为淤积提供了基础条件,流量季节变化大为冲淤的季节变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只有冲淤的不断变化,才能导致河道的游荡(改道)。D对,A、B、C错。第(2)题,若河流处于深、窄的地形中,且两岸岩性不易受侵蚀,则河流游荡范围会受到限制,反之河道游荡范围会扩大。对。河水流量和支流汇入主要影响河道的宽度和深度。错。第(3)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渭河从黄河小北干流南部汇入。因此,在主汛期,渭河洪峰会使干流流量增大,

21、水位上升,进而导致干流的上(北)游与下(南)游河段的落差变小,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增强。C对。流速减缓,携带泥沙能力减弱,含沙量下降,泥沙淤积增强,河床抬升。A、B、D错。答案:(1)D(2)C(3)C38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学霸支招 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度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度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层

22、状分布。39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2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1)(3)题。40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图示6月份()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B6月26日西坡是迎风坡C6月11日东坡是迎风坡D6月下旬风向发生变化(2)风力最大的日期是()A6月5日 B6月16日C6月1

23、1日D6月24日(3)6月份该地沙丘移动呈()A向西趋势B向东趋势C向南移动D向北移动41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解析:第(1)题,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根据图例,图示6月份沙丘顶被侵蚀,高度不断降低,A错。迎风坡侵蚀,背风坡堆积,6月26日西坡堆积,是背风坡,B错。6月11日东坡堆积,是背风坡,C错。6月下旬风向发生变化,由东坡堆积改为东坡侵蚀,D对。第(2)题,风力越大,在迎风坡侵蚀越强,背风坡堆积越多,图示风力最大的日期是6月11日,C对。其他日期侵蚀、堆积的都较少,说明风力小,A、B、D错。第(3)题,6月份该地沙丘东坡以堆积为主,

24、西坡以侵蚀为主,沙丘呈向东移动趋势,B对。A、C、D错。答案:(1)D(2)C(3)B42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纠错笔记 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43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44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25、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45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46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

26、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47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考向一:流水作用及其地貌1下图为黄河某河段河谷剖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八个堆积面T1T8,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1。读图,完成(1)(3)题。48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地壳最稳定的时期是()AT2形成时期 BT4形成时期CT6形成时期DT8形成时期(2)抬升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是()AT8T7时期BT6T5时期CT4T3时期DT2T1时期(3)T2T3时期河道弯曲凸出方向是()A东B西C南D北49高频考点一高频

27、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解析:第(1)题,依据所学知识,地壳稳定时期则表现为以流水沉积和侧蚀作用为主,河流阶地产生,地壳最稳定的时期河流阶地沉积物应最厚。据图可知,T8形成时期沉积物最厚。故选D。第(2)题,地壳抬升时以流水下蚀作用为主,无明显河流阶地产生。比较河谷上下相邻阶地之间的距离,距离最大者表明地壳抬升持续时间最长。故选B。第(3)题,根据图中方向指向标,T2、T3分布于河谷东侧,该时期西侧未出现河流阶地及堆积物,说明河谷西侧为侵蚀岸、凹岸,东侧为堆积岸、凸岸,即河谷向西侧弯曲凸出,故选B。答案:(1)D(2)B(3)B50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

28、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考向二:外力作用对河口地貌的影响2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读图,完成(1)(3)题。51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52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江道缩

29、窄前,枯水期主要外力作用及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推测合理的是()A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B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C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D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2)与江道缩窄后相比,江道缩窄前,钱塘江最佳观潮点()偏东 偏西 潮差较大 潮差较小ABCD53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3)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入海江道B增大河流入海径流量C减轻海水侵蚀强度D减轻风暴潮对河口的影响54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解析

30、:第(1)题,由材料可知,江道缩窄前,“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推测出枯水期河水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少,而枯水期时海水上溯势力较强,可能大致到达仓前,受海水顶托作用影响,河水到达仓前以东河段较少,所以仓前以西河段以沉积为主、河床堆积升高,仓前以东河段则受海水冲淤影响较大、河床侵蚀降低,由此推知,江道缩窄前,枯水期主要外力作用以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选D。第(2)题,最佳观潮点,应该在潮差大的地方,一般海水入江后受地形变窄的限制,易形成更大的海潮,也就是说潮差增大,再从图上可以看出当河道缩窄后,由宽到窄的喇叭口明显东移,所以当江

31、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东移且潮差增大,故选D。55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第(3)题,据材料可知,在20世纪60年代河道没有缩窄前,河流的“主河道摆动频繁”,所以缩窄河道是为了减少主河道的摆动、稳定入海江道,A对;由于江道缩窄,河流入海径流量可能会减少,而海水受狭窄河道的影响,波涛激荡,势力更强,所以其入侵程度会有所增强,风暴潮对河口的影响可能也会增大。故选A。答案:(1)D(2)D(3)A56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考向三:喀斯特地貌3石笋(如图a所示)由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洞

32、顶渗出,滴水到溶洞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科学家对地中海沿岸地区索雷克洞的研究表明,石笋在生长过程中随季节变化形成明暗相间的微层(如图b所示),暗条纹形成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石笋年微层厚度变化与同时代树林的年轮记录相一致。据此完成(1)(3)题。57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A洞穴外的动物B洞穴上覆的土壤C洞穴中的植被D洞穴中的地下河(2)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最主要形成于()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反映了当地气候()A变冷变干B变冷变湿C变暖变湿D变暖变干58高频考

33、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解析:第(1)题,石笋微层明暗相间,而暗条纹形成与有机质有关,可推断有机质来源稳定,最有可能来源于洞穴上覆的土壤,B对;洞穴外动物活动并不固定,不能提供稳定的有机质沉积,A错;洞穴中光照较差,植被很少甚至缺失,也不能提供稳定的有机质沉积,C错;洞穴中的地下河水位较石笋低,难以为石笋的形成提供稳定的有机质沉积物,D错。第(2)题,索雷克洞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枯枝落叶较多,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增大,沿石灰岩裂隙下渗的流水挟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增大,富含有机质的水滴落到溶洞底面与碳酸钙一起沉积形成微层暗条纹;其他季节,由于枯枝落叶较

34、少,滴落到溶洞底面的水中的有机质含量少,主要为碳酸钙沉积形成的明条纹。第(3)题,由石笋的形成过程可以推断,气候越温暖湿润,沿石灰岩裂隙下渗雨水量越多,喀斯特溶洞洞顶渗出并滴落到溶洞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越厚,C正确。答案:(1)B(2)D(3)C59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限时练(四)60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高考命题探源4|地形题型探源(2019高考全国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

35、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3)题。(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 B流水C冰川D风61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62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地区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泥沙淤积是形成山前平原的主要原因,而泥沙是流水搬运来的。B对。构造运动形成高山

36、和盆地,主要使地表高低不平,故不是形成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A错。该地无冰川分布,且冰川运动往往侵蚀地表而导致地表崎岖不平。C错。该平原为冲积平原,故形成动力不可能是风。D错。第(2)题,断流期间,山前平原失去了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断流使植被生长较差;该地风力较大,风力侵蚀导致风蚀洼地形成,且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整体地面沉降会形成巨大的盆地,不会形成数量众多的洼地。A错。断流期间流水侵蚀微弱,平原地区以流水堆积为主。B错。如果存在冻融塌陷,则该现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只发生在断流期间。D错。63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第(3)题,洼地

37、不断增多增大,使洼地周围地区本来就少的水渗流到地势较低的洼地之中,土壤缺水现象不断加重,导致植被死亡,加之风力影响大,使土地沙化。C对。水土流失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沼泽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水分,而该山前平原洼地增多增大期间河流断流,因此周边地区不会出现水土流失和沼泽化。A、B错。土壤盐碱化过程与水、盐运动密切相关,在缺水状态下,地下盐分难以到达地表集聚。D错。答案:(1)B(2)C(3)C64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知识探源1地形特征的分析思路(1)描述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地势特征:等高线数值分布或河流流向地势起伏较大或较小;高低;山河相间分布。

38、65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2)描述地形特征等高线分布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哪种 地形类型为主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地势高低及起伏状况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66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2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要素主要影响气候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河流河流流

39、向,从高处流向低处;河流的落差及水流速度;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土壤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农业平原、盆地及山间谷地等平坦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机械化操作,而山区适宜发展牧业或林业,便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67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工业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应布局在开阔的地形中,封闭的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污染交通海港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受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等条件影响;影响交通运输线的方向,对铁路影响最为明显;影响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平坦地形下一般交

40、通网密度大城市地形平坦、地势稍高、面积大的区域是建设城市的理想地形,这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减少投资68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针对训练1节理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额尔齐斯河上游峡谷处,有山峰表面既圆润平滑,又十分陡峭,海拔高约1 000米,相对高度351米,孤峰傲立,被当地人称为阿尔泰山之最,(也称穹状山峰,岩体中存在倾斜角度在6075以上的穹状节理面)。如图为神钟山景观图和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69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神钟山

41、的形成()A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岩层断裂风化侵蚀出露地表B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反复升降风化侵蚀出露地表C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出露地表D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出露地表(2)该山峰表面十分陡峭的主要原因是()A山峰海拔高度高B山体抗侵蚀能力强C山峰相对高度大D节理的倾斜角度大70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解析:第(1)题,花岗岩为侵入岩,因此神钟山形成过程应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然后经历地壳抬升过程,抬升至地表,上覆岩层被风化侵蚀后,花岗岩体出露地表形成山体。选C。第(2)题,由材料可知,花岗岩体沿着层层节理面剥离分解崩塌,岩体中

42、存在倾斜角度在6075以上的穹状节理面,由于这些穹状节理面的倾斜角度很陡,导致该山峰表面十分陡峭。选D。答案:(1)C(2)D71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如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72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73

43、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1)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2)说明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3)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原因。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加之汉江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峡谷。第(2)题,黄金峡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流速慢,泥沙淤积较多;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兴隆岭一带北部有高大山地。冬季可阻挡冬季风南下,冬季较温暖;夏季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74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二下页 末页 上页 首页 高频考点三限时练高考命题探源答案:(1)位于古板块结合部,断裂发育,岩石破碎;经汉江水的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峡谷。(2)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下段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3)兴隆岭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黄金峡、酉水溪等谷地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成为东南暖湿气流的通道,水汽更加充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