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923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试题(5.11,含解析)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姓名: 班级: 考号: 一、送分小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1.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A. “共计一坯功,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C.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D.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判断是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关键是看是否出现雇佣关系,这是根本的标志,C项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即是一种雇佣关系。故选C。ABD三项都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来,错误。考点:资本主义萌

2、芽点评:资本主义萌芽也是考试的重点之一。主要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时间、缓慢发展的原因等几个方面来把握。2.陆游杂赋中的“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了A. 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B. “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 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D. 富商大户在水运方便“草市”往往相聚而居【答案】B【解析】“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可以看出商业发展深入农村出现草市,并且具有酒楼餐饮服务设施,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明码标价”“富商大户”“水运方便”,排除CD。3.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

3、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 志,无有居心。”这段话主张A. 民贵君轻B. 重农抑商C. 农商并重D. 寓兵于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人民放弃农业而从商,其财产轻便,容易迁徙,不能居住稳定下来,这会给国家稳定带来隐患。由此可见,材料主张重农抑商。故选B。A项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民本思想。C不符合题意,排除;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4.提到“市”,现代人一般会联想到某城市,而在我国古代与之联系最密切的则是A. 畜牧业B. 农业C. 手工业D. 商业【答

4、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古代“城市”包括居住区和商业区,其中“市”指商业区。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市5.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经济发展存明显区域差别;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能力。

5、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工业文明曙光初现”喻指中国沿海地区近代工业发展;“第二世界传统农业经济”喻指中部地区尚未受到外国经济侵略,自然经济依然存在,“第三世界传统的畜牧业经济”喻指西部地区是畜牧业经济;中国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故正确;根据材料反映的经济格局分布特点来看,可知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正确,错误;中国民族工业始终没有占绝对优势,故错误。本题选B。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点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体现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出现;洋务企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6.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

6、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A. 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 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D. 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国家,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打破了平均主义的人民公社体制,故C项正确;十

7、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7.下面是某一时期经济发展情况: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英国为41%,美国为28%,中国为18%;钢的年平均增长率,英国为57%,美国为39%,中国为31%;中国农业也有相当的增长,年平均增长45%,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 “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B. “二五”计划时期(19581962)C. “三五”计划时期(19661970)D.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2)【答案】A【解析】“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特别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增长率很高

8、,与材料情况相符,故A项正确;“二五”计划时期,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的破坏,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不可能有高速的增长,故B项错误;“三五”计划处于“文革”时期,这一时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因此这一时期的农业增长速度较快,工业增长相对缓慢,故D项错误。8.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

9、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 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B. 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C. 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D. “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对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在建国后不同的时期,认识不一样,主要是有当时的国家环境影响决定的。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国家处于外交苦难时期,并未对外开放,对闭关锁国政策持积极的看法;改革开放后,重新审视闭关锁国政策,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因此史学家视觉的不同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故选A。B项错误,并非标准的丧失;CD项错误,视觉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能因此就断定对错。考点:古代中国

10、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9.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其旨在说明A. 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B. 中国经济总量居界前列C. 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D. 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位,但处于停滞发展的状态,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来实现,故D项正确,B项排除;AC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排除。点睛:关键词是“晚清”、“小农经济”、“没有发展的增长”;从中分析出当

11、时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原因。10.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在此进行了疯狂地掠夺,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故“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本题选A项。B项错误,应该是美

12、洲和欧洲;C项错在“阻碍”,应该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哥伦布是意大利人,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航行,发现了新大陆,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发现美洲新大陆11.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答案】

1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考生在高考中必备的能力,通过对东西方航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出现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经济状态的不同。支撑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形态是封建自然经济,而哥伦布的航行虽然是封建王室的支持,但支撑其远航的社会经济形态则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故选B。考点: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点评: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线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从背景看,西欧在 15世纪已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快速发展;而同期的中国君主专制加强,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14、。从目的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主要形式是和平友好的贡赐贸易。而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从影响和后果来看,郑和下西洋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同时,还恢复了朝贡关系。这种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巨大负担,后来因国力衰退而中止。而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人类历史的大转折,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它还打破了世界各国相互隔绝状态,为后来大规模的殖民扩

15、张打下了基础。12.朱其昂于光绪四年(1878年)在天津紫竹林村创办火磨制粉厂,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环境的是A. 政府放宽办厂的限制B. 列强的资本输出C. 政治改革的推动D. 近代天津的开放【答案】D【解析】 甲午战后,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政府放宽办厂的限制,排除A。甲午战后列强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B。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开展了政治改革,排除C。结合所学,1860年的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有利于在天津投资办厂,故选D。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时间信息“1878年”。结合所学,当时处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相关的有利环境是1860年的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16、,有利于在天津投资办厂。而均为1878年之后的历史现象,故均排除。13.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A. 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B. 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C. 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D. 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答案】C【解析】“有什么买什么。”说明当时货物的极度缺乏,1948年是国民党统治通货膨胀时期,故C正确;A和B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美国货材料中没有信息说明。14.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生产资料所有制阶级结构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

17、主要任务A. B. C. D. 【答案】A【解析】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已基本取代了私有制,故符合题意;我国的阶级结构也由多个阶级同时并存演变为工农联盟这样的阶级结构,故符合题意;我国主要矛盾已经由阶级矛盾演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与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故符合题意;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由向社会主义过渡变为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也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为正确答案。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

18、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15.“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基本路线”B. “社

19、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C. “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 “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本质是十四大召开前解决的,是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之一,随后中共十四大规定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二者成为当时的热词,B正确。A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说法;C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说法;D是2000年提出的。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16.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

20、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情况最能说明A. 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B. 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C. 维新思潮成为时代主流D. 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答案】D【解析】据材料“20世纪初女性读书女子读天演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演论是严复介绍进化论,宣传变法图强,挽救中国民族危机的译作,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女子读天演论说明传统观念受到民族危机冲击,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将上海与其它地区比较,不能说明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故B项错误;19世纪末维新思潮成为时代主流,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故选D。17.下列关于近代

21、以来交通工具更新的表现,错误的是A. 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较显著B. 20世纪50年代以后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代步工具C. 整个民国时期,人力车与电车、公车汽车长期并存D. 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20世纪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1865年4月,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得以发端,故选D;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较显著,排除A;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行车成为代步工具,排除B;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国时期已经出现了人力车与电车,并且公共汽车也存在在民国时期,排

22、除C。18.“时装”是近代社会才出现的概念,其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和随意性。“时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可以不受某种人为的限制,随意选择。“时装”概念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了A. 近代社会的变迁B. 思想观念的变化C. 西方文化的影响D. 制衣技术的进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装是近代社会才出现的概念”“不受某种人为的限制,随意选择”体现了时装时代性特点,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近代社会发生巨变,A项正确;思想观念的变化是近代社会变迁的表现之一,排除B;西方文化影响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制衣技术的进步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所以选A19.1

23、979年,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后采取了大刀阔斧改革措施,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据此可知,撒切尔夫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A. 物价持续下滑,失业人口剧增B. 经济发展缓慢,通货膨胀严重C. 工人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D. 经济增长过快,政府开支巨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困难,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措施就是要以减少干预来改变“滞胀”局面,故B项符合题意,C项排除;AD项是B项的表

24、现。20.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A. 金融霸主的地位B. 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C. 经济体制的创新D. 拥有广大的殖民地【答案】B【解析】材料的关键词是“共同因素”,而西班牙没有成为金融霸主,故 A 项错误;无论是西班牙、荷兰、英国还是美国,均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故 B 项正确;西班牙没有进行经济体制创新,故 C 项错误;美国没有广大的殖民地,故 D 项错误。【名师点睛】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重要标志的综合国力强大是成为世界强国的根本原因。

25、从选项中排查找出符合四国的共同因素即可。21.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思想。”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A. 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B. 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C.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以减轻农民负担D. 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答案】A【解析】新经济政策思想新在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这一点上,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是中国的创举而非“继承和借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固定的粮食税只适合新经济政策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废除了实物配给制也只适

26、合新经济政策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22.“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比较中结论正确的有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相似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中国国民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的相似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参与中国五四运动与俄国十月革命的相似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中国改革开放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相似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减少国家队经济的直干预,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故正确;中国国民革命由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国民党和代表工农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共同领导的,俄国二月革命是由俄国资产

27、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领导的,故正确;中国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所以它不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故错误;中国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正确。故选组合,排除ABC,选D。23.有学者指出,苏联作为当时欧洲几乎最落后的国家,又面临资本主义的包围、特别是法西斯的侵略,值此生死存亡关头,很难有比斯大林模式更好的选择。这揭示出斯大林模式A. 深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B. 迅速壮大了苏联的工业实力C. 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目标D. 是适应战争形势的战时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临资本主义的包围、特别是法西斯的侵略,值此生死存亡关

28、头,很难有比斯大林模式更好的选择”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是面临外部严重威胁局面下的最佳选择,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斯大林模式的效果,排除BC;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模式,不是战时体制,排除D。24.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A. 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B. 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C. 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D. 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答案】C【解析

29、】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立资源保护队”、“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说明罗斯福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故C选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首要目标是缓解经济危机,不是资源保护,故A选项错误;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也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基本理念,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保障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C。25.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涉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A. 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B. 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C. 经济规律在起作用D. 世界市场的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析题干,实际是问1929年经济危机为什么迅速波及全世界,实际上是提醒学生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开

30、放性和全球性角度考虑问题,分析各个选项, A项所述是事实,但和题干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项和题干主旨没有关系,排除;C项所述不能与题干所述现象建立密切关系,排除;正因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使各个经济体具有密切关联性,一国爆发经济危机,必然会起连锁反应,D项符合题意,正确。二、送分大题26.材料一 资本主义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且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苏联工业化的基本方针。为了高速度实现工业化,斯大林提出靠本国节约来发展工业的道路,即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长期的、过大的保留了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1926-1927年度

31、,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过战前水平,斯大林一再要求提高工业增长速度,1933年苏联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苏共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到二战爆发前,苏联成功地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摘编自陈国新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和苏联模式材料二 中国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工业化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

32、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生的变化。(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资金积累依靠国内;牺牲农业;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实行计划经济。(2)变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追求协调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工业化由停滞到迅猛发展;从学习借鉴苏联模式到体现中国特色。(3)认识:经济体制改革要不断深化;要

33、立足于国情制定经济政策。【解析】(1)特点:根据“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苏联工业化的基本方针”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斯大林提出靠本国节约来发展工业的道路,即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得出资金积累依靠国内;根据“长期的、过大的保留了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得出牺牲农业;根据“斯大林一再要求提高工业增长速度”得出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根据“苏共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得出实行计划经济。(2)变化:根据“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得出从封闭走向开放;根据“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得出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追求协调发展;根据“工业化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得出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得出农村工业化由停滞到迅猛发展;根据所学得出从学习借鉴苏联模式到体现中国特色。(3)认识: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立足于国情制定经济政策等角度分析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