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上期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我国“嫦娥”系列探月卫星已经发射过3次。“嫦娥一号”进行了“撞月”试验。“嫦娥二号”绕月飞行任务完成后,已经飞向更深远的太空,离地球越来越远。“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实现了落月计划。“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在“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后,“嫦娥四号”将不用再发射。“嫦娥五号”计划在2019年择机发射,它将从月面采两公斤样本返回。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月球属于恒星B. 图中包含三级天体系统C.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D. “嫦娥四号”是天体2. 与月球相比,地球表
2、面昼夜温差小,存在生命的温度条件更适宜,其主要原因有( )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A. B. C. D. 3.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之一是( )A. 月球较地球更接近太阳B. 月面缺少大气调节作用C. 月球没有自转和公转运动D. 月面形态比较单一【13题答案】【答案】1. C 2. A 3. B【解析】【分析】【1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月球是卫星,A错误。月球位于地月系、月球和探月卫星两级天体系统,B错误。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C正确。“嫦娥四号”没有发射,不是天体,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月球自转周期约1
3、个月,而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为1天,自转周期较适中,这样使得白天温度不会太高,夜晚温度不会太低,正确;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能吸附恰到好处的大气层,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使地表温度适宜,正确;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对昼夜温差影响不大,错误;日地距离和日月距离相似,且与太阳的距离大小对昼夜温差影响不大,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3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所以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月面的保温作用都很弱,导致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B正确。与月球及地球间距、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及月面形态比较单一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日地
4、距离适中,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较适中,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范围。我国“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面约343千米的轨道成功对接后绕地球高速运行。如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有几颗( )A. 0颗B. 2颗C. 3颗D. 5颗5. 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A. 温度相对较低B. 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C. 出现在太阳内部D. 以22年为一个活动周期【45题答案】【答案】4. B 5. A【解析】【分析
5、】【4题详解】根据凌日现象的定义可知:当某一天体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时,对太阳造成遮挡叫做凌日。八大行星中水星和金星在地球公转轨道以内,会产生凌日现象。故选B。【5题详解】黑子其实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光球其他区域低,才在明亮的光球背景衬托下显得黑,A项正确;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B项错误;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属于太阳的大气层,C项错误;太阳活动平均以11年为周期,D项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的类型:(1)太阳黑子;太阳光球上经常出没的一些暗黑色斑点叫太阳黑子,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之一。由于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它周围光球的温度要低1500K左右,因此在明亮的光球表面呈暗
6、黑色斑点。(2)耀斑;是色球层中的太阳活动现象。由于某种原因,在短暂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从而引起局部区域在瞬时出现加热、增亮以及各种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质子、电子、中子等)突然增强,这种突然爆发出的相当明亮的斑点叫做耀斑。(3)日珥;在色球层中,有时向外猛烈地喷射出火红色的气柱,这种突出在日面边缘部分的太阳活动现象叫日珥。(4)太阳风;从太阳的外层大气不断地发射出来的、稳定的粒子流,这种连续的粒子流好象是从太阳向外刮出的一股“风”,所以称为太阳风。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6. 关于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 与近地
7、面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保持一致B. 分布呈由低纬向高纬均匀递减的规律C. 此分布规律没有考虑大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D. 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不到北极地区的2倍7. 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太阳辐射较强B. 江南丘陵因多山地形,太阳辐射较弱C. 西藏比云南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强D. 四川盆地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8. 下图中人类活动所利用的能源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A. B. C. D. 【68题答案】【答案】6. C 7. A 8. D【解析】【分析】【6题详解】从图中可知,随着纬度的增高,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逐渐减少,而 近地面太阳辐射的分布受大气、
8、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故A错误;从图中可知,太阳辐射随着纬度的增高递减,但不是匀速递减,B错误;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大气和地形因素的影响,故不考虑大气、地形因素,C正确。从图中可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大于12,而北极地区是6,赤道地区大于北极的2倍,D错误。故本题选C。【7题详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太阳辐射较强,故A 正确;江南丘陵地区降水丰富,雨季长,太阳辐射较弱,故B错误;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弱,西藏比云南的太阳辐射强是因为地势更高,故C错误;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较弱,D错误。故本题选A。【8题详解】太阳能以及化石资源均来自太阳辐射,地热发电
9、的能源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D正确,ABC错误,故本题选D。【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白昼长短,纬度高度,地势高低,天气因素。读图a“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和图b“地质年代表示意”,完成下面小题。9. 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生物是( )A. 蓝藻B. 蕨类植物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10. 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A. O2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B. CO2的含量呈波动性上升C. 植物的进化与O2含量成正相关D. 寒武纪时O2含量达到顶峰【910题答案】【答案】9. A 10. C【解析】【分析】【9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蓝藻出现的时间
10、最早,A正确。蕨类植物出现晚于蓝藻,裸子植物出现晚于蕨类植物,被子植物出现晚于裸子植物。故选A。【10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氧气的含量先呈现上升,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后期稳定,略有增长),A错。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波动性下降的趋势,B错。随着植物由低等级向高等级进化,氧气的含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后期稳定,略有增长),植物的进化与氧气的含量呈正相关,C正确。寒武纪时氧气含量低,D错。故选C。【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11、 鱼类时代 两栖动物时代 爬行动物 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 早古生代、三叶虫B. 新生代第四纪、鱼类C. 前寒武纪、蓝细菌D. 中生代、恐龙12. 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 湿热的草原地区B. 温暖广阔的浅海C. 湿热的森林地区D. 干旱的陆地环境【1112题答案】【答案】11. D 12. C【解析】【分析】
12、【11题详解】阅读题干可知,由于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此时期动物以爬行动物为主,推测最繁盛的动物应是恐龙,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12题详解】由题干材料可知,该煤层形成时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异常茂盛,故排除A、B选项;森林的茂盛说明该时期、该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即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应该是湿热的森林地区,C正确,排除D。【点睛】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总结如下:下图为从山东青岛到西藏拉萨的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对比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图中甲曲线表示( )A. 地球表面B. 软流层C. 莫霍界面D. 古登堡界面1
13、4. 下列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洋地壳在各处厚度一致B. 地壳是地球软流层以上的固体外壳C. 地壳的厚度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D. 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1314题答案】【答案】13. C 14. D【解析】【分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甲曲线在青藏高原地区深度可达6070千米,在青岛附近则仅有30千米左右。由地球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可知,图中甲曲线为地壳和地幔分界面莫霍面,C正确;从甲曲线所处的深度可知,其不可能代表地球表面、软流层和古登堡界面,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海底也有地形起伏,再加上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影响
14、,海底地壳厚度并不均匀,A错误;软流层以上的固体外壳被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错误;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在陆地上,大范围地表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所以地壳的厚度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C错误;地壳可进一步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镁层密度比硅铝层大,硅铝层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是一个不连续圈层,D正确。故选D。【点睛】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北京时间2020年6月4日16:49在印尼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2.88N,128.26E)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下图示意地球圈层部分结构。完成下面小题。15.
15、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地震震源可能位于( )A. B. C. D. 16. 地震发生后,图中船只上的人员( )A. 只感受到上下颠簸B. 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感受到左右摇晃C. 只感受到左右摇晃D. 先感受到左右摇晃,后感受到上下颠簸17. 图中所示的外部圈层共有( )A. 1层B. 2层C. 3层D. 4层【1517题答案】【答案】15. D 16. A 17. C【解析】【分析】【15题详解】据图可知,图中圈层为生物圈,圈层为水圈;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下,为地幔。震源不会在水圈和生物圈,AB错误。本次震源深度为10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且海洋相对较薄,故排除圈层
16、,C错误。软流层深度在80400km之间,而震源深度为100千米,故最可能位于圈层,D正确。故选D。【16题详解】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地震后纵波到达水面后,使得船只上的人员只能受到纵波的影响,只感觉到上下颠簸,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主要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图中所示的外部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大气圈三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之间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间为古登堡面。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18.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
17、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 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差异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18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和液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纵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横波到达时建筑物容易倒塌。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A符合
18、题意;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与“黄金12秒”关联度低,排除B、D;对于同一地点而言,同一个地震释放的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是相同的,不会形成“黄金12秒”,排除C。故选A。【点睛】美国空军试飞员基汀格曾在1960年乘坐氮气球飞到了3.1万米的高空,然后乘降落伞跳回了地面,创下的高空跳伞纪录。半个多世纪后奥地利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上空,乘气球升至约3.9万米的高空后,带着降落伞跳下并成功落地,打破了基汀格的高空跳伞世界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基汀格和鲍姆加特纳跳伞的位置分别位于地球大气的( )A. 对流层 对流层B. 平流层 平流层C.
19、对流层 平流层D. 平流层 高层大气20. 基汀格在跳伞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大气温度( )A. 先降低后升高B. 一直降低C. 先升高后降低D. 一直升高21. 鲍姆加特纳跳伞的位置所在大气层的主要特点是( )A. 水汽、杂质含量大B. 能反射无线电波C. 厚度夏季大于冬季D. 大气能见度较高【1921题答案】【答案】19. B 20. A 21. D【解析】【分析】【19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基汀格3.1万米的高空乘降落伞跳回了地面,此时高度是31千米的高空,应位于平流层,AC错误。鲍姆加特纳跳伞的高度是3.9万米的高空,即39千米的高空,也处于平流层,B正确,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
20、由所学知识可知,基汀格在跳伞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由平流层到达对流层,由于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平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上升而上升,所以温度应该是先降低后升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由第1题分析可知,鲍姆加特纳跳伞的位置位于平流层,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少,大气能见度较高,A错误,D正确。高层大气能反射无线电波,B错误。对流层的厚度夏季大于冬季,C错误。故选D。【点睛】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是天气变化最明显的大气层、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一般飞机在这层飞行,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
21、下图所示,假如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22. 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主要集中在(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宇宙空间23. 关于地球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平流层大气中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A. B. C. D. 【2223题答案】【答案】22. A 23. C【解析】【分析】【2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因此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23题详解】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辐射增
22、温,再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正确;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错误;水汽和杂质集中在对流层中,错误;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读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城市天气现象(白天/夜间)最高温/最低温北京28/18上海25/19哈尔滨24/11西
23、宁22/324. 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上图中能反映其产生原因的是( )A. B. C. D. 25. 据表及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日上海的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B. 该日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C. 该日哈尔滨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寒潮降温所致D. 西宁昼夜温差最大与日落晚、日照时间长有直接关系【2425题答案】【答案】24. C 25. A【解析】【分析】【24题详解】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上海,阴雨天气,白天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温度较低,晚上多云,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晚上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图中表示云层的反射作用,表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故C正确,
24、是太阳辐射,是地面辐射,故ABD错。故选C。【25题详解】从气温可以判断,此时上海为夏季,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故A正确,一天的最高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不是12点,故B错,哈尔滨昼夜温差大,水汽易凝结,晴好天气又提供足够的扬尘颗粒,易形成大雾,故C错,西宁位于青藏高原上,因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与昼长时间没有直接关系,故D错。【点睛】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 图中塑料大棚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A. 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 大气
25、逆辐射、地面辐射C.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D.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27. 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A. 春季晚上B. 夏季午后C. 秋季早晨D. 冬季傍晚28. 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B.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C.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D. 大气的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2628题答案】【答案】26. A 27. B 28. B【解析】【分析】【26题详解】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穿过塑料大棚,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塑料大棚可以阻挡,起保温作用;黑色尼龙网可以阻挡太阳辐射,最大程度减少太阳辐射进及塑料大棚,A正确,BCD错误,所
26、以选A。【27题详解】黑色尼龙网可以阻挡太阳辐射,最大程度减少太阳辐射进及塑料大棚。夏季午后,太阳辐射强,为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塑料大棚,使得棚内温度太高,影响作物生长,农民选择盖上黑色尼龙网,B正确;春季晚上,秋季早晨,冬季傍晚,都不需要盖上黑色尼龙网,ACD错误。所以选B。【28题详解】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因为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B正确;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好,气温较高,不易发生霜冻,A、C错误;大气的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说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大,那么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保温效果好,气温高,不易发生霜冻,D错误。
27、所以选B。【点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而近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则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变化比较缓和。云量越多,保温效果越好。29. 在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便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的缓解眼部的不适感。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应下图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 )A. B. C. D. 【29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点燃的蜡烛是一个热源,对空气加热,蜡烛处空气受热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上空形成高压;蜡烛的东西两侧相对气温低,空气
28、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上空形成低压。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就形成热力环流,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热力环流的形过程:地表冷热不均空气产生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起水平气流的运动。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0. 如果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夜晚M地的风向为( )A. 西南风B. 东北风C. 东南风D. 西北风31. 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多少差异B. 降水多少差异C. 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D. 地势高低差异【3031题答案】【答案】30. C 31. C【解析】【分析】【30题详解】如果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受绿洲与沙漠热力
29、性质差异影响,夜晚沙漠降温快,气温低,下沉气流为主,气压高,绿洲气温较高,上升气流为主,气压较低,因此M地的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由沙漠吹向绿洲,即由东指向西,受北半球指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一个锐角,从而形成东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31题详解】前题分布可知,受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夜晚风主要由沙漠吹向绿洲,白天沙漠升温快,气温高,上升气流为主,气压比绿洲低,风主要由绿洲吹向沙漠,因此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下垫面(绿洲和沙漠)热力性质差异,C符合题意;沙漠和绿洲地区的太阳辐射、降水、地势并没有明显差异,不是造成该地区风向
30、昼夜反向的影响因素,排除ABD。故选C。【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或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上升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下沉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空气的水平运动(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下图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2. 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 地B. 地C. 地D. 地33. 处的风向为(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3233题答案】【答案】32. C 33. A【解析】【分析】【32题详解】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产生风
31、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在等压线分布示意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疏密。读图可知,图中、四地中,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力最强,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3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大致是由北指南,题干信息表明,图示区域为北半球近地面地区,在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水平气流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一个锐角,从而形成东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在不受摩擦力时(如高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右,南半球指向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时
32、(如低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读我国东南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4. 图中水循环各个环节中,受跨流域调水影响最大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35. 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环节7月份水量最小B. 东南风影响乙环节水量C. 丙环节的季节变化较小D. 丁环节不受人类活动影响【3435题答案】【答案】34. C 35. B【解析】【分析】【34题详解】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输送四个主要环节,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图中丙表示地表径
33、流,跨流域调水对其影响最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5题详解】我国东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7月降水量最多,A错误;东南风影响乙环节的水汽输送量,B正确;我国降水的季风变化大,故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大,C错误;丁环节是地下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大,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懂得水循环环节的判断。我国东南部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降水量少。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环节是径流。二、综合题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某时刻北半球海陆等压面示意图。下右图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
34、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1)读图,比较、数值大小并排序:气压:_,气温:_。(2)此时滨海地区近地面的风向为_。(3)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36题答案】【答案】(1) . . (2)西北风 (3)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某时刻北半球海陆等压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等压面、等温面的判断、风向的判断、热力环流的应用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综
35、合思维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同一高度处,高压等压面向高空凸,可判断出,;同一地区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综合判断。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大气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气压小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则高空气温大于,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因此为。【小问2详解】图中处等压面向低处凹,为低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水平方向风从高压吹向低压,由吹向,结合东西方向和地转偏向力可判断出,为西北风。【小问3详解】屋前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屋后林地比热容大,升温慢,形成高压;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点睛】3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36、下列要求。每年入汛以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雨水花园(下左图)是控制城市内涝的有益探索。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清华大学某处雨水花园的边界以石笼(右图)作为主要形式,利用废旧石材作为内部填充材料,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在相同降水条件下,快速城市化后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2)简述在雨水花园建设过程中,选择废旧石料作为雨水花园边界主要材料
37、的原因。(3)请提出三条可以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38题答案】【答案】(1)快速城市化后建设用地增加,绿地、水域减少,降水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激增,形成涝灾。 (2)利用废旧石材作为材料,经济、环保;对雨水具有很好的渗透、过滤作用;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俱佳。 (3)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雨水花园为背景材料,涉及快速城市化后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废旧石料作为雨水花园边界主要材料的原因、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
38、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快速城市化后,植被遭到破坏,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快速城市化后建设用地增加,绿地、水域减少,降水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激增,容易形成涝灾,城市内涝增多。小问2详解】据材料可知,利用废旧石材作为内部填充材料,利用废旧石材作为材料,经济、环保;石缝孔隙大,对雨水具有很好的渗透作用,还能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俱佳。【小问3详解】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具体措施如: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拦洪蓄洪系统,拦截储存雨水;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可以回灌补给地下水,也可以用于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