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时间:30分钟 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中的这一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强大诸侯国的控制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答案D解析结合战国时期战乱不断的情况,可知“得免于战国”说明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故答案为D项。2“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A建立皇帝制度 B废分封
2、,立郡县C设立三公九卿 D统一货币、度量衡答案B解析题干“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即是废除分封制;“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即是推行郡县制,由中央任命官员管理地方,故选B项。3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等资料。这说明()A郡县设置与军事有关B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C郡和县的设置在各国推广D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秦国、晋国设置郡、县均与“伐”“克敌”等军事行动有关,A项正确。根据晋国资料可知,县的地位高于郡,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秦晋两国,不能反映郡县在各国推广,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4秦朝在边
3、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道”是()A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B与郡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C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D与乡同级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的“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朝“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故选C项。5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某一官职:“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该官职应当是()A丞相 B太尉C御史大夫 D廷尉答案B解析从“掌武事”可判断此官职为太尉,B项正确。6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定为自己的专称,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A炫耀
4、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C制造暴政依据 D宣扬君权神授答案B解析题干中秦始皇认为皇、帝都不能彰显自己的功德,故将两者合二为一,皇帝只能是君主的专用称谓,其主观目的应是树立专制权威,B项正确;A项易误选,从表现上看有炫耀文治武功的特点,但不是最主要的主观目的;C.D两项说法错误。7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神化皇权,万世一统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答案B解析“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
5、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一建筑风格象征权力向中央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征。故选B项。8社会转型期政治制度变化剧烈。从先秦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有 ()实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政治舞台A BC D答案D解析先秦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皇权至上,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但血缘政治仍有影响。正确,与史实不符,说法太绝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20分)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从中央到地
6、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材料二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他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朝的政治制度。(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的主要特征。并用史实说明。(10分)(3)秦朝的政治体制对后世有何影响?(4分)答案(1)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特征:比较完备。史实: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大权;“家天下”,“家”与“国”同治。(3)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解析第(1)问,从皇帝、中央、地方三方面总结。第(2)问,结合中央官制的内在关系回答,从君主专制角度分析。第(3)问,从政治体制的确立与影响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