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烛之武退秦师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结合练习册导学案预习,梳理文意。检测。第二课时:对检测进行讲评。进入课文,学习第1、2段。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品读课文,理清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2.品味烛之武的外交智慧,争做当代烛之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一、导入:(1分钟)刘勰文心雕龙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烛之武凭借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伯虎狼之兵。这节课我们走近烛之武退秦师第三段,一起去验证一下烛之武是如何说退秦师的。二、品读, 齐读三段 (2分钟) 1. 生自行梳理文意。(8分钟)检查,请学生翻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生拿出草稿本,翻译在草稿本上,点3名学生上台翻译写在黑板上。纠错,点3名学生上台纠错。教师纠错评价。(提示直译的方法)点名学生在座位上翻译。学生齐声翻译。再次翻译,生翻译在草稿本上。点3名学生上台展示翻译。注意落实到考点上,交与学生直译的方法,如:倒装句顺序要调序,省略句省略了的要补充出来.学生有出现错误的地方,就得加以重视写出来。共通供 gng 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给(j)。求。应。需。销。提。不应求。 gng 1.奉献:养。献。奉。佛。职。2.祭祀用的东西:桌。品。果。上。3.被审
3、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口。状。认。词。2.归纳概括烛之武的形象(6分钟) (可以放在结尾,总结的时候来概括形象)我们回到文中。同学们,从烛之武临危受命,到夜使秦营,到说服秦伯,智退秦师这一过程中,你看到了烛之武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性格特点?请同学们思考并概括烛之武的形象特点,并指出是从哪个地方看出来他具有这一特点的。生思考一分钟。稍后举手回答。明确:板书:烛之武:慎重,深明大义,生死置之度外,有勇有谋,义勇爱国,敢于担当,有责任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才能完成智退敌军,保国家安危的重任。是的,外交智慧是如此的重要。孙子兵法谋攻篇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伐谋”,指以
4、己方之谋略挫败敌方,不战而屈人之兵。伐谋最为有利,故为“上兵”,是最好的战争手段,也是最好的外交手段。在我们的建国初期,周恩来是一位博学多谋的杰出辩才。在长期的对外交际中,周恩来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外交智慧,应付自如,化险为夷,在国际上展现了中国外交的风采,为新中国的外交活动打开了新的天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我们的烛之武同样也具有这样的外交智慧,他凭三寸不烂之舌,劝退了两国大军。那么4. 烛之武是抓住哪几个利害点来说服秦伯退兵的?请用4字短语分别概括(1). 此段包含着烛之武退秦师的劝说艺术,烛之武一言使秦穆公背晋亲郑,弃强援、附
5、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 功、犯危难。烛之武是如何游说秦王的?(5分钟)大家看课后练习三中的一句话:”天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围绕这句话, 请同学们看到第三段分析烛之武的劝说艺术,烛之武是抓住哪几个利害点来说动秦穆公的,请用4字短语分别概括 。事理: 越晋难治 亡郑危秦 以利益为核心 存郑利秦 以挑拨为关键事实: 晋人无信 以退兵为目的事理: 晋人无厌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联系国际社会,早在2003年,美国联合英国,意大利等国家攻打伊拉克,美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失去了4471名美军士兵,3.2万名军人受伤,耗费军费7630亿美元。而结束后的伊拉克
6、还不如统治期间有安全保障。设想当时伊拉克如若有烛之武这样的人在的话,或许就可以免去一场战争和杀戮了。而相比之下,郑国就幸运多了(2).你觉得烛之武的说辞为何能打动秦王,你觉得好在哪里? (5分钟)处处为秦着想.首先,烛之武开门见山地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承认郑国已处于危亡的境地.但作为郑国大夫的烛之武却没有半句为郑国乞求的话,相反,却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来表明为秦着想的立场.先分析了越国以鄙远的难处,接着谈了亡郑实际上是增强了别国(晋国)的土地,扩展了别国的势力,而邻国势力的增强就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接下来又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
7、害.一利一害,推心置腹,不由得秦伯不动心。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正当秦伯在考虑灭郑、存郑对自己的利害关系时,烛之武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进一步为秦伯分析: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来离间双方.这番话不由得秦伯不深思.接着烛之武又把话题引向未来,预言晋国此后的动向: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进而侵犯秦国,秦晋的矛盾将进一步尖锐化.由于晋国当时已成为中原霸主,秦伯对此不能不存有戒心.烛之武的这篇说辞戳到了他的痛处,终于促使他下定决心,改变主意,退兵助郑。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动之以情,晓之
8、以理,头头是道,使人信服.他在说辞里处处为秦着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悦诚服,不仅答应退兵,而且助郑防晋.(3).拓展.烛之武的说辞是否有问题?假如晋国大臣在场(你就是这个大臣),你如何代表晋国来反驳烛之武? (5分钟)请同学们4人一组讨论。自由发言。提示分析:ppt形势图;秦晋之好;秦晋为五霸之一,春秋无义战,弱国无外交(参考:1.分地,晋国占领郑国后割让部分靠近秦国的土地作为补偿。2.东道主郑国弱国,给秦国帮助的能力远不如晋国;3.晋国背信弃义是由于先君有规定先君之地不得擅许。况且秦晋世代婚嫁,长期联姻,互相友好。而郑国”贰于楚“,更不可靠,若不灭郑,郑将同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对付秦晋;4.晋国不可能灭郑攻秦。应该说晋国帮助秦国抵挡了来自楚国和东方国家的进攻,是秦国的屏障,楚国才是秦晋的共同敌人。)5.再次齐读第三段,总结课堂。自行整理笔记,消化。(3分钟)体会烛之武的智慧。争做当代烛之武(5分钟) 假设你的好友学习成绩非常好,可是最近迷恋上手机,成绩一落千丈。作为朋友,你该如何去劝说。 150字左右,5分钟,要求条理清晰,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