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2第二单元(古体诗)篇目通览复习导航篇目通览诗经氓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本部分文本为古典诗歌,是高考必考内容。考试大纲对“古诗鉴赏”这一考点的要求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唐宋诗和宋词,明清诗歌也占了一定的比例,2007年北京卷还考查了诗经中的周南芣莒。考查范围进一步扩大,体裁也日益丰富。篇目通览复习导航篇目通览诗经氓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近年高考涉及本部分的知识点有:2009年全国卷、四川卷、天津卷、江苏卷考查了离骚中的句子,全国卷考查了归园田居中的句子,安徽卷、广东卷考查了短歌
2、行中的句子,广东卷考查了诗经氓中的句子。还有的试题直接考查了本部分的一些实词和虚词。因此复习时应当重视本部分中的名句默写及对实词、虚词的理解和掌握。一、古字通假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_”通“_”,_“_”通“_”,_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_”通“_”,_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_”通“_”,_4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_”通“_”,_5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_”通“_”,_6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_”通“_”,_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_”通“_”,_8偭规矩而改错“_”通“_”,_9忳郁邑余侘傺兮“_”通“_”,_10进不入以离尤兮“_”通“_”,_11府吏
3、见丁宁“_”通“_”,_12合葬华山傍“_”通“_”,_13何方圜之能周兮“_”通“_”,_14岁亦莫止“_”通“_”,_15芳菲菲其弥章“_”通“_”,_16匪来贸丝“_”通“_”,_【自我校对】1.于吁感叹词;无毋不要2.说脱解脱3.泮畔边岸4.取娶娶妻,结婚5.帘奁嫁妆6.纫韧柔软而结实7.藏脏脏腑8错措施行9.邑悒苦闷10.离罹遭受11丁宁叮咛嘱咐12.傍旁旁边13.圜圆圆凿14.莫暮傍晚15.章彰明显16.匪非不 二、古今异义【自我校对】1.欢乐2.到,指送到3.达到某一程度4.民众,百姓,读mn5.眼泪6.来送信的使者,此处指媒人7.改变措施8.善于取巧 9.(路)阻塞不通,引申为
4、走投无路的意思10.荒唐,没有准则11.把当做12.如水流散13.修长的样子14.便利,吉利15.交互相通16使唤17.愚拙18.自作主张19.可爱20.处理安排21.告诫22.迎 三、一词多义(一)实词【自我校对】1.副词,长久使加长与“短”相对年纪大的2.动词,说名词,预兆助词,无实义名词,言语名词,字名词,话3.只是不过尽管只,仅,副词4.四周方圆 方法副词,正,才介词,正当5.动词,顺心,满足动词,通,达动词,成功副词,终究连词,于是6违反类推翻转反省7.副词,当,决动词,相会,聚会会合,聚会会盟领会,理8回家回来回归女子出嫁归依9.动词,意想,想到,料想名词,内心,心中名词,意愿,意
5、图意图、意愿料想意态、神情10.动词,休,即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动词,派动词,送令,教,使11.动词,制造,制作动词,劳作动词,作为动词,做,成为动词,做 (二)虚词1若【自我校对】1.如果用做代词,你像,好像代词,你们比得上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2副词,互相,表示双方互相对等的关系名词,相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是偏指一方,可不译指代兰芝,可译作“我”指代仲卿母,可译作“老人家”指代兰芝,可译作“你”,“誓天不相负”中“相”同此指代仲卿,可译作“你”指代仲卿,可译为“他”,“怅然遥相望”中“相”同此指代媒人,可译作“她”指代媒人,可译作“你”3用做副词,将,将要用做副词,暂且,姑且用做副
6、词,将,将要让步关系,尚且,还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递进关系,而且,并且递进关系,况且,再说4.介词,读wi,被动词,读wi,做,作为,成为动词,读wi,作,写动词,读wi,做介词,读wi,替,给动词,读wi,算,算作连词,读wi, 【自我校对】1.(1)变黄下(雪)束缚、约束合群敲取名,名叫侍奉,服侍买,购买说话小结:名词用作动词(2)在早晨;在夜里天天,日日在早晨;在晚上向东南用心用手巾在黄泉下从白天到黑夜中间小结:名词用作状语2.(1)使受委屈;使受压抑使步行,赶着使,掉转使像受煎熬一样小结:动词的使动用法(2)为而死小结:动词的为动用法3.(1)方枘,圆凿淫荡的事小结:形容词用
7、作名词(2)推重、看重保全小结:形容词用作动词(3)使加高使加长使受荣华小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以为最吉利小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5)为悲伤小结:形容词的为动用法4.使不专一使三心二意小结:数词的使动用法 五、文言句式写出句式特点及标志。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小结:此句是_2严霜结庭兰_我命绝今日_窈窕艳城郭_徘徊庭树下_小结:以上4句是_3謇朝谇而夕替_为仲卿母所遣_小结:以上2句是_4秋以为期_不吾知其亦已兮_誓天不相负_君既若见录_何以解忧_小结:以上5句是_5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_小结:此句是_6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_谣诼谓余以善淫_步余马于兰皋兮_自缢于庭树_仕
8、宦于台阁_小结:以上5句是_【自我校对】1.用“匪”表否定判断小结:判断句2.结(于)绝(于) (东家之贤女)窈窕艳(于)城郭(府吏)徘徊(于)小结:省略句3.根据句意判断“为所”表被动小结:被动句4.以秋知吾负相录见以何小结:宾语前置句5.岌岌冠,陆离佩小结:定语后置句6.(以蕙纟襄)替余,(以揽茝)申之(以善淫)谓余(于兰皋)步余马(于庭树)自缢(于台阁)仕宦小结:状语后置 六、名句默写(1)离骚中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_。继而指斥那班奸佞小人违背规矩,追随邪曲,为了顺适人意,不惜歪曲真理的两个语句是_。_。(2)离骚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至死不渝的两个
9、诗句是_;_?(3)鸡鸣外欲曙,_。著我绣夹裙,_。_,头上玳瑁光。_,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_。纤纤作细步,_。(4)_,_。表现了脱离官场,如释重负的愉快心情,是归园田居的点睛之笔。(5)短歌行表达对贤才渴求的句子是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_,去日苦多。_,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7)氓之蚩蚩,_,匪来贸丝,_。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_。将子无怒,_。(8)乘彼垝垣,_。不见复关,_。既见复关,_。尔卜尔筮,_。以尔车来,_。(9)离骚中诗人不只是为自己鸣不平,而且以博大的胸怀,对人民寄予了深厚的同情的语句是_。【自我校对】1.(1)变黄下(雪)束
10、缚、约束合群敲取名,名叫侍奉,服侍买,购买说话小结:名词用作动词(2)在早晨;在夜里天天,日日在早晨;在晚上向东南用心用手巾 在黄泉下从白天到黑夜中间小结:名词用作状语2.(1)使受委屈;使受压抑使步行,赶着使,掉转使像受煎熬一样小结:动词的使动用法(2)为而死小结:动词的为动用法3.(1)方枘,圆凿淫荡的事小结:形容词用作名词(2)推重、看重保全小结:形容词用作动词(3)使加高使加长使受荣华小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以为最吉利小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5)为悲伤小结:形容词的为动用法4.使不专一使三心二意小结:数词的使动用法七、常识填空(1)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
11、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又称“_”。按音乐及内容分为_、_、_三大类。 (2)诗经是我国_诗歌传统的源头,表现手法有_、_、_三种。诗经六义即是_、_、_、_、_、_的合称。(3)屈原,名_,_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是我国_主义传统的奠基人。农历_是他投汨罗江的纪念日。 (4)“乐府双璧”指我国古代优秀的南朝民歌_和北朝民歌_这两首长篇叙事诗。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以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如_梦游天姥吟留别等。(5)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天衣无缝,一字
12、千金”的作品集是_。 (6)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_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_、_合称“三曹”,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7)陶渊明(365427),_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_,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代表作有_等。 【自我校对】(1)诗经诗三百风雅颂(2)现实主义赋比兴赋比兴风雅颂(3)平战国浪漫五月初五(4)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敕勒歌琵琶行(5)古诗十九首(6)东汉曹丕曹植(7)东晋五柳先生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八、素材化用1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
13、国诗人,也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其忧国忧民的思想贯穿这首诗始终。 【化用角度】这则素材应用范围较广,可以应用到与“爱国”“个性”“超越自我”“人格”“追求”“梦想”“表现自己”等相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中。应用时针对不同的话题要求,选取适当的角度生成作文素材融入自己的作文中,可以联系社会、个人进行情感渲染,为文章增添气势;也可以直接引用诗中名句,来增强文章的文采。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千百年来给无数面临困境的文人雅士以精神的慰藉和灵魂的寄托。离乱纷争是社会的悲剧,生不逢时是陶渊明的悲剧。权贵们的乱政夺权,朝廷的腐败堕落,使他陷入悲愤痛苦中。陶渊明的归隐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对自我个性的坚守,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人格的尊严,坚守心灵的自由。【化用角度】这则素材可用于与“坚守”“选择”“节操”“尊严”等立意有关的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中去,应用时要注意变换角度。可联系当今社会中诸如“郑筱萸”等没有坚持原则、坚守信念而犯罪的事例对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