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教学设计课题: 必修一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科目 历史教学对象高一课时 2课时提供者单位一、 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知识与能力: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相关历史材料,用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分析,解决所涉及的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史实的学习,初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2、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政权。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是真正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平等和团结,对于繁荣和发展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具有重大意义、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说明课题选自哪一教学模块,整体分析该教学模块,并分析本课在教学模块中的价值及重要性、本课教学内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既包含了政治建设的起点、基本内容,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曲折、转折及新的探索与成就,所以把21与22课放到一起,分三个阶段整体讲述。三、学情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
3、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在前面学习了第四、第五两个单元的内容,第四单元主要讲的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努力,这个单元跟第六单元无论在时间还是在主要历史事件方面来看都是一脉相承的。而第五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从法国的巴黎公社革命和俄罗斯的十月革命,一方面为我们第六单元的历史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这就是第六单元跟前两单元之间的联系。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
4、、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本课内容作为第六单元第一课,上接第四五单元,与前两单元内容紧密衔接。下启本单元后两课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线索:一个主题: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两次会议、两大纲领文件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主要讲了三面主要内容:新中国的成立,三大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第一方面内容是前提;第二方面内容是主题,是本课重点所在;第三方面内容是对本课内容得一个总结和升华。新中国政治的特色贯
5、穿始终,是为本课难点。把握好这三方面的内容也就完成了本课课标要求的任务。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 根据54年宪法的情况,正确理解以人代制、政协制、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民主选举制为代表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2、 理解文革对民主法治的破坏及教训。3、 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性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个政党政治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两个过程 :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第五单元的20课是中共夺权的过程,本单元21,22课即是建立、巩固政
6、权的过程。这部分知识我们将分建国初、文革、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个历史阶段来学习。(导入)出示三则图片:选民证、选票、投票,提出问题:三则图片反映了中国的哪一个政治制度?你还知道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的创建和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结合政治所学知识思考问题整体感知所学知识前后的联系。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入手,激发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求知欲一, 建国初民主制度的创建1,前提:新政协、共同纲领、开国大典,要讲清54年宪法的出现需要政治基础,也可以结合建国初期的经济基础说明。时间3分以内。回顾民主的历史,图片展示第一届新政协的开展,油画开国大典2,走进宪法 图片展示1954年宪法封面,部分宪法条文。请从目的、内
7、容及作用谈谈54年宪法的特色。 一般而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在中国很特殊,请同学们思考,建国初的中国是这样吗?3,当家作主 图片展示第一届人大代表步入会场 阅读课本93页人大职权的规定并结合政治所学知识,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人大制度的意义,让学生去探讨4,荣辱与共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结合课本“黄炎培就任新中国轻工业部部长的事例”和“政协会议的内容”对政协的职能和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作用有直观的了解,5,团结和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出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出示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事例理解三大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及此政策的意义教师口头上带领学生就建国初
8、期的民主法治建设做一个小结,使学生有一个各知识间的联系性认识。了解第一届新政协的内容、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阅读课本,提炼信息结合政治所学知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的关系阅读课本,了解我国:民主党派的由来、合作基础、指导思想、形式、意义阅读课本,了解五大省级自治区,学生介绍所了解的少数民族习俗,或者支持少数民族发展的事例从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感受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展示课件,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提炼大会的有关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通过宪法条文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感知宪法的地位及历史影响通过分析其职权,让学生认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
9、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从身边实例出发,贴近现实,促进学生从知识(政协制度是什么,基础,指导思想,地位)到能力的转化探究学习人类民主的发展各具特色,也体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提升公民素养二,文革期间民主制度的挫折1, 请学生简要总结文革爆发的原因2, 展示材料(1) 被红卫兵查封的民宅、清华大学批斗“反动学术权威”(2) 文革武斗打、砸、烧到处是集会的场面(3) 在“全国夺权”中各级党组织领导人被揪斗(4) 刘少奇手拿宪法被批斗、含冤致死回答:“文革”对民主法制破坏的表现(拓展思维)文革对中国的恶略影响(主要思考政治和经济方面)(联系当时世界上正在进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师总结:
10、这是怎样的一个十年?这是一个疯狂的十年,混乱的十年,黑白颠倒的十年、让人痛心疾首的十年,让人不堪回首的十年,是民主与法制严重倒退的十年。在经历了狂热的动乱年代后,人们冷静下来进行了理性反思:如何避免悲剧重演? (合作探究)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如果被采访的是你,你如何回答记者提问。(公布答案)邓小平是这样回答的:“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那么 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如何呢?思考:历史将吸取哪些教训阅读教材,总结文革发生的原因阅读材料,总结归纳、反思回答问题生:民主是基础、法制是保障。要想保
11、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从具体的事实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以史为鉴的意识,注重公民意识的熏陶以史为鉴三,新时期民主制度新的探索与成就1,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措施(首要环节、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2, 出示材料,巩固知识(见后材料一、二)(说明完善法律体系的)3, 基层民主选举指导学生自学:基层民主选举的地位、内容、成就、意义(自己认为可有可无出示材料,巩固知识: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见后,材料三四五)(分别从基层民主制的变化,实行概况及施行后的问题来加以说明)四 民主法制在现实感悟民主特色出示图片:雅典的公民大会、英国光
12、荣革命后的议会、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大会、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代表大会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白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的探索历程)学法指导:机构性质都是民主的体现(雅典:直接民主;其他是间接民主)机构的职能(都有决策权、立法权,监督权。雅典大会的“辩论”强调对公民演说技能的要求;英国的议会把君主和民主很好的结合、统一;苏俄行政立法二合一;中国的人大是“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四合一,行政权归国务院)与会者的来源和产生方式(雅典:公民,有公民资格的都可参加;英国:资产阶级、贵族,有财产限制的选举;俄国和中国:本国国籍的合法公民、范围最广,普选)政党制度与大会的关系(雅典:没有政党,但有贵族集团;英国:
13、两党政治;中俄:一党制)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八、导结通过21、22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个国家要想巩固政权,稳定的统治下去,需要建立和完善从中央到地方,从立法到监督执行,从党政领导到人民群众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建设,而这些制度的不断完善也能为国家更好的发展保驾护航。但这些都是处理统一国家内部问题的制度。那么,对于港澳台问题国家制定的“一国两制”政策是不是也属于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呢?这个政策又是如何提出的?它的实行又有哪些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呢?我们下节课接着来学习。
14、九、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一、建国初民主法制的创建1,前提:新政协、共同纲领、开国大典2,主要措施:走进宪法、当家作主、荣辱与共、团结和睦二,文革期间民主制度的挫折1、 原因2、 民主法制破坏的表现3、 如何避免悲剧重演三,新时期民主制度新的探索与成就1、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措施2、对基层民主制的理解附: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0多年时间里,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全国人大通过法律情况时间制订/修改法律第五届1978-198218部第六届1983-19877部第七届1988-199213部第八届1993-199710部到1995年底,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5、共制定了280多部法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1)这段材料反映了法制建设方面的哪一成就?(2)法制建设加快的第二个表现就是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依法治国就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语)你怎样理解从“法制”到“法治”这一字之差所体制出来的变化?你认为国家机关应该如何做到依法治国?材料二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还明显的体现在用法律规范政府的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案例:改革开放后“民告官”第一案1985年,包松林家经镇城建办批准,在苍南县捧艚镇东面的海滩上,建了三间
16、三层楼房,并办理了房权登记手续,但县政府据相关法规认为,包家的房屋盖在了海堤范围内对抗洪防汛造成了干扰,要求包家自行拆除,包家没有理会。当年7月,县政府对包家的房屋实行了强行拆除。花了10几万盖的房子被拆掉了,包家人无法接受,决定上告。然而,法院却不受理他家的官司。(1)为什么当时法院不受理包家的官司?(2)假如这一案例发生在今天,法院会不受理包家的官司?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材料三:云南省富保村村主任杨明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 案例中反映出基层民主选
17、举带来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从1988年至2003年,全国大多数省份完成了三到四轮村委会、居委会的换届选举 阳信县总面积798平方千米,总人口436564人。辖6个镇、3个乡,5个居委会、854个村委会,866个自然村。 材料反映了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情况是怎样的? 材料五十年来,我国90多万个村委会都建立起以村委会选举为特征的村民自治制度,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深入人心。据报道,1998年11月,某行政村村民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本村在进行换届选举过程中,存在着没有选民证、没有选票而且是等额选举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随即宣布选举无效。经重新选举,村民选出了大家拥戴的村委会。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PPT要求: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以表格形式做的总结,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补充的材料,知识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