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678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6中国的古代艺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这一时期“兵符”上的铭文应该为(D)A楷书 B隶书C行书 D篆书解析:小篆创始于秦代,据材料“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和“已却秦存赵”可知该铭文为篆书,故D项正确;楷书形成于汉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隶书始于秦朝,并通行于汉魏时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字至文章中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

2、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B)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与书法相伴而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A BC D解析:联系所学知识,说法错误,汉字是表意文字;说法错误,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故此题应该选B项。3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B)A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C表现了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解析:文学艺术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宋代书法各具特点,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生活丰富多样。故选B。4绘画艺术

3、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传播的载体,借此我们可以了解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文化、社会状况。下图女史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珍品,其中的“箴”含有规谏、劝教之意。下列对“女史”的理解最准确的是(C)A指古代妇女 B对妇女的尊称C古代女官的名称 D古代宫廷妇女的生活历程解析:女史箴图中“女史”是一种官职名,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女官,故选C。A、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5宋朝时一次宫廷画院考试,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应试画作多为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船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这

4、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C)A整体布局 B真实情景C情趣意境 D人物形象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获得第一名的画卷并未直接表现无人的画面,而是通过悠闲的船夫来表达意境,说明宋代的文人画注重情趣意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B、D三项都不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故排除。6绘画是人们历史生活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隋唐时期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宋朝绘画中,表现人民生活的世俗场景大量出现。这些绘画共同之处是(D)A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C古代绘画博大精深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反映社会动荡人们寻找精神寄托;隋唐时期的绘画突出享

5、受和娱乐,反映的是隋唐盛世的生活特色;宋朝绘画世俗场景反映了经济发达状况下市民生活特点。即不同时期的绘画,反映出了当时的生活特色,故选D项。7苏东坡在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说:“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这反映出(B)A宋代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B文人画注重文化底蕴、人格精神C文人相轻的社会风气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艺术革新解析:北宋时期文人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由于北宋理学的兴起,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文人画、山水画也体现出这一特点,故选B项。8明清时期,宫廷舞蹈开始趋于衰落,而民间舞蹈却十分兴盛,造成这种差别的关键因素是 (C)A是否为帝王歌功颂德

6、B是否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技巧性C是否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D是否在表演形式上丰富多彩解析:与宫廷舞蹈相比,民间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感情,从而决定了民间舞蹈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故选C项。9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B)A小说 B戏曲C说书 D绘画解析:据题干情境可知,所叙述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的虚拟化特点,它突破了舞台的限制,使舞台的时间、空间被充分灵活地运用,充满了艺术的广阔性,故B项正确。A、C、D三

7、项都没有这种表现形式,排除。10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原来以唱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到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C)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C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解析:根据材料,京剧是在徽剧吸收昆腔以及京、秦二腔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京剧与百姓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文武、角色等信息,故B项错误;徽剧为乾隆贺寿进京,但材料没有涉及题材广泛,故D项错误。11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

8、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据此可知作者是强调元杂剧(D)A注重演绎历史故事 B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C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D具有伦理教化功能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君臣” “母子” “夫妇” “朋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作者认为杂剧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伦理教化作用,D正确。作者强调元曲不仅具有演绎历史故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伦理教化功能,A错误。本题未涉及戏曲高峰,B错误。从“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可知作者认为金之院本有世俗化、娱乐化的功能,没有涉及杂剧,C错误。12元朝时城市里有了杂剧及

9、其他技艺固定的演出场所,明清时期城市里阅读小说和讲述、谈论小说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文化现象的出现(A)A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B是人们逃避社会现实的反映C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潮流 D是统治阶级压抑百姓的措施解析:元杂剧的出现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元杂剧满足了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需要,故A正确;逃避现实一般是文人心理需求,故B错误;元杂剧时期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潮流,故C错误;文学不是统治阶级压迫的手段,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姊妹,她们以独特

10、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注重、追求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势与传统特色。注:阿堵:六朝口语,意为这、这个。请回答:(1)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8分)(2)据材料回答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10分)(3)中国书画艺术中最能体现“得意忘形”“以形写神”的各是什么?(6分)答案:(1)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数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2)追求精神面貌,“以形写

11、神”,乃至“得意忘形”,注重意境,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势与传统特色。(3)草书,文人画。解析:第(1)问,从汉字起源于图画角度来分析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出答案。第(3)问,根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形象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的行为向善发展。忠君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统治者提倡“忠”,还把是否忠君作为评价人忠奸的标准。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形象,为人们展示了什么是“忠”,他们的忠君行为维护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维护了等级制度。摘编自闫红艳明前期教化剧研究材料二:无论是孔孟的仁政王道,

12、还是后世儒者倡行的内圣外王、修齐治平、存理灭欲的一整套道德纲常秩序,都嵌入每一时代的仪典制度,以正统意识限制、筛选、整合、打压违背官方意志的戏剧活动。祀神演剧因维持普通民众的生活安宁,成为民间社会的一种象征性的秩序。而这恰恰是官方正教对与宗教同源同体而“同罪”的民间演剧活动严酷禁毁的原因。以西厢记牡丹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敢于面对人性,切入人的真实生命状态,表现人的情感欲望,这就是艺术理想对纲常之理的一种否定和颠覆。产生于庶民社会的戏剧活动,作为中国戏剧非常珍贵的一种活态传承方式,却因为它表现出的俗文化品格,一再遭到官方权力的打压和上层社会的贬黜。摘编自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材料三:光绪六年(

13、1880年),申报报道:“香港华人近投禀于英总督铃辕,请准女伶在戏馆演戏。按此说殊不可解。香港既为英管辖,自当事事悉从西律。泰西各戏馆,均有女子登台,从未申禁。则居港之华人,何须多次喋喋也。”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京剧女班戏园美仙茶园以后陆续又有霓仙群仙女丹桂云仙玉仙等女戏园开班”,泸上女伶渐多,女班遍地。 摘编自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化剧的主要功能,并分析教化剧着力塑造“忠臣、孝子、节妇、义士”这些形象产生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官方禁毁部分戏剧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上海出

14、现“女伶渐多,女班遍地”的原因。(8分)答案:(1)功能:娱乐,教化。影响:有利于改良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了封建等级秩序;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求,禁锢了人的思想。(2)原因:部分戏剧违背官方意识形态;表现人的情感欲望;世俗化。(3)原因: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报纸等大众传媒的宣传语与引导;妇女觉悟的提高。解析:(1)第一小问,由“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形象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的行为向善发展”可以分析出教化剧的主要功能是娱乐和教化。第二小问,由“忠君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统治者提倡忠,还把是否忠君作为评价人忠奸的标准。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形象,为人们展示了

15、什么是忠,他们的忠君行为维护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维护了等级制度”可以从改良风气、维护等级秩序、压抑自然欲求等方面回答。(2)由“无论是孔孟的仁政王道,还是后世儒者倡行的内圣外王、修齐治平、存理灭欲的一整套道德纲常秩序,都嵌入每一时代的仪典制度,以正统意识限制、筛选、整合、打压违背官方意志的戏剧活动”可以分析出部分戏剧违背官方意识形态;由“以西厢记牡丹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敢于面对人性,切入人的真实生命状态,表现人的情感欲望,这就是艺术理想对纲常之理的一种否定和颠覆”。可以分析出表现人的情感欲望;由“产生于庶民社会的戏剧活动,作为中国戏剧非常珍贵的一种活态传承方式,却因为它表现出的俗文化品格,一再遭到官方权力的打压和上层社会的贬黜”。可以分析出世俗化。(3)由“香港既为英管辖,自当事事悉从西律。泰西各戏馆,均有女子登台,从未申禁。则居港之华人,何须多次喋喋也”可以分析出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另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报纸的宣传和妇女的觉悟提高等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