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兰州市第四片区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疫情期间,有人说,每次进小区,小区的人员都会发出千百年来一直折磨哲学家的“灵魂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哲学对人类具有普世的实用价值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产生于哲学家对灵魂的追问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每次进小区,小区的人员都会发出千百年来一直折磨哲学家的“灵魂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生活中处处
2、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符合题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对人类具有普世的实用价值”说法错误,排除。: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而不是“产生于哲学家对灵魂的追问”,错误。故本题选B。2. 一层口罩,隔开两种文化。为什么欧洲不把戴口罩当作是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必要措施呢?在欧洲人的卫生观念中,戴口罩就等于生病了,在很多欧洲人看来,上街戴口罩就像穿病号服逛街。这表明(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 世界观体现方法论D. 方法论概括世界观【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欧洲人的戴口罩就等于生病了的卫生观念决定了他们不把戴口罩当作是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必要
3、措施的行为,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符合题意。BC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BCD说法有误。故本题选A。3. 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 世界统一于物质B. 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 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答案】A【解析】【详解】A: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A符合题意,应选。BCD:BCD均不是判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不选。故本题选A。4. 2020年7月28日,一张由“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传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图片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均
4、呈新月状,在黑色天幕的映衬下,仿佛正微笑着与“天问一号”告别。这张照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思维与宇宙存在的对话,这表明( )A. 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B. 思维和存在是相互依赖的C. 思维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从题干中可知,人类思维与宇宙存在之间的对话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是可以反映存在的,D应选。AB:说法错误,思维是依赖于存在的,而不是相互依赖,同时二者也不可能相互转化,AB不选。C:说法错误,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既可以是如实的反映,也可能是歪曲的反映,C不选。故本题选D。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
5、 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C符合题意。AB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ABD,故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6.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物主义世界观主要缺陷在于( )A. 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B.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唯物主义C. 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D. 进一步追溯了人们从事历史活动
6、的思想动机【答案】A【解析】【详解】A: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主要缺陷在于在社会历史观陷入唯心主义,A符合题意。B: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旧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B说法错误。C:旧唯物主义考查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不是缺陷,C不符合题意。D:旧唯物主没有进一步追溯人们从事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7. 2020年,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和重任。它在信息收集、数据汇总及实时更新、流行病调查、疫苗药物研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大显身手。下面有关人工智能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人工智能缺乏
7、意识,所以永远不会超越人类智能B. 人工智能是人的思维器官的延伸,能弥补人类在某些智能上的不足C. 人工智能也具有意识,已经在一些领域赶超人类智能D.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会逐步替代人类智能【答案】B【解析】【详解】B:人工智能“在信息收集、数据汇总及实时更新、流行病调查、疫苗药物研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大显身手”,说明人工智能是对人脑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是人的思维器官的延伸,能弥补人类在某些智能上的不足。B说法正确。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没有意识,不是缺乏意识,A说法错误。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没有意识,C说法错误。D:人类智能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不会被人工智
8、能所替代,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各有优势。D错误。故本题选B。8. 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吊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 实践的历史性B. 实践的能动性C. 实践的客观性D. 实践的主观性【答案】A【解析】【详解】A:题中观点实际上是认为移山可以用炸药炸,用汽车运,此观点忽视了当时的历史条件,A符合题意。B:“为什么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不是在强调实践的能动性,B不符合题意。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指的是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材料不是在强调实践的物质性,C不符合题意。D:实践是客观的,D说法错误。故本题
9、选A。9.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路遥、日久,是实践的推移,知马力、见人心是正确认识的获得,“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项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10.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这表明A. 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 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C. 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
10、.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适合题意;A、B、C三项观点错误,排除。考点:真理的客观性11. 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人为事
11、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物联网的发展,表明人们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但是说法错误,不能根据愿望创造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说法错误,联系就与实践的关系分为自在事物联系和人为事物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答案选C。12.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它具有的特征是( )整体性有序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
12、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特征,正确。:系统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故错误。故本题选C 。13. 外国一位心理学家说:“我+我们=完全的我”从世界观意义上看,其蕴含的哲理是A. 部分和部分相加就等于整体B. 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在整体中才有意义C. 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改造主观世界D. 只有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我们=完全的我”强调“我”离不开“我们”,即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部分在整体中才有意义,B适合题意;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局和全过程,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A错
13、误;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本题不是强调部分对整体的作用,排除D;故本题答案选B。14. 典故、俗语、成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内涵。从哲学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C.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答案】B【解析】【详解】“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哲理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作用。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强调了部分的重要作用,与题意相符,B应选。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与题意不符,A不选。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体现的是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关系,与题意不符,C不选。D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体现的是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与题意不符,D不选。故本题选B。15.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都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这表明A. 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B. 数量变化的运动就是发展C. 发展就是产生新事物的运动D. 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项表述不完整,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不选;B、D选项表述错误,事物的发展有两种状态:量变、质变,均不能体现发展的方向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因此,不选;C表述正确,故选C。16.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句话告
15、诉我们A. 对未来充满信心B. 抓住时机,促成飞跃C.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D. 要重视量的积累【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句话告诉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D适合题意;本题并未涉及对未来充满信心和重视意识的作用,排除A、C;B是强调质变的重要性,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17. 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A. 事物总处在渐
16、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C.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D. 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储存介质的发展为背景,考查发展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现实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考查系统优化、事物发展前进性曲折性、量变与质变。C:材料中储存介质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C符合题意。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A错误。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强调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材料未体现,B排除。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强调系统优化方法,与本题无关,D排除。故本题选C。18.
17、当前,抗击新冠病毒已然是个世界性话题,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方法各异,随着疫情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抄中国的“作业”,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大多数都“抄不像”,并没有像中国一样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这说明( )A.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B. 矛盾的特殊性总是寓于普遍性之中C. 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D. 要坚持从普遍到特殊再到普遍的认识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A:材料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没有涉及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A不选。B:说法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B不选。C:题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抄中
18、国的“作业”,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大多数都“抄不像”,并没有像中国一样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说明他们没有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识盲目的照抄。因此,认识事物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D正确。D:说法错误。认识事物要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C不选。故本题选C。19. 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 )A. 联系B. 扬弃C. 矛盾D. 抛弃【答案】B【解析】【详解】B: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B应选。A: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A不选。C: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C不选。D:与题意不符,D不选。故本题选B。20. 以矛盾的角度看,决定事物性
19、质的主要是( )A. 主要矛盾B. 次要矛盾C.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D. 次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答案】C【解析】【详解】ABD:这三项都不决定事物的性质,ABD排除。C:从矛盾的角度看,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正确。故本题选C。21. 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 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B. 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C.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D. 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该题考查创新意识的知识。题干说到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
20、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说明他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D观点符合题意;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应选D。22. “神兽”、“奥利给”、“带货”“等等成为2020年颇为流行的“热词”走进人们的生活。这体现了(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答案】D【解析】【详解】D:众多“热词”既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又走进我们的生活,表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应选。A:材料未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A不选。BC:说法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21、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反映,这个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并不都是正确的,BC不选。故本题选D。23.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 )A. 静止不动的B. 不断下降的C. 不断向上的D. 上下波动的【答案】C【解析】【详解】C: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C符合题意。ABD: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AB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4.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说的是 ( )A. 矛盾的特殊性B. 主要矛盾C. 矛盾的主要方面D. 矛盾的普遍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BC均不合题意,这三项均与题意主旨不符,故都不选;D符合题意,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说的是矛盾的普遍
22、性;故选:D。25.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在新世纪的深化和升华,是改革开放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唯物史观依据是A. 世界的本源是物质B. 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C. 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D.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文化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某些具体环节的体现,D项符合题意;本题设问的范围是唯物史观,A项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合题意;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B错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23、D。26. 素质教育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是因为A. 矛盾具有普遍性B. 矛盾具有条件性C. 物质决定意识D. 矛盾具有特殊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素质教育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是因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D适合题意;A、B属于辩证法但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C是唯物论,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27. 道德模范是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在他们
24、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其中反映了引领时代前进方向的中国精神。善行无疆、舍己为人、一诺千金、恪尽职守、大爱无声-这是评审委员对道德模范的致敬词,也是亿万中国人最由衷赞誉、最崇高的褒奖。这说明道德模范否定了自我价值,实现了社会价值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题中道德模范的事例表明,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同时说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
25、社会价值的统一,道德模范并没有否定自我价值,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选项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28. 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这说明( )A.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B.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C. 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D.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D:题干中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这表明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D应选。ABC:说法均正确,但与题意不符,ABC不选。故本题选D。29.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民主、文明、诚信、友善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符合题意,应选。: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A。30.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科学家钱学森不仅为中国国防尖端科技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钱学森的事迹启示我们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个
27、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贡献要在正确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科学家钱学森不仅为中国国防尖端科技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钱学森的事迹启示我们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要在正确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适合题意;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可以是物质贡献,也可以是精神贡献,错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二.材料题(共3小题,共40分)31. 为了改变校园餐饮浪费的乱象,2020年9月7日,教育部发布“制止餐
28、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大中小学校大力培育“厉行节约”的校园文化,推动光盘常态化,意在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校园把制止餐饮浪费、文明节约用餐教育纳入到“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校规校纪教育等活动里,让孩子从入学伊始就明白“你浪费的不只是一个馒头”,以此来唤醒和激发学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遏制餐饮浪费,人人都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每个人都应自觉把“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根植于内心。每个人都应自觉行动起来,从每一天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节约风尚源源不断为美好生活注入正能量。运用物质和
29、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材料中教育部出台方案的正确性。【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校园餐饮浪费乱象,教育部出台方案做到了从实际出发。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教育部出台方案说明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作为一种正确的意识有利于引导师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解析】【分析】本题以“校园餐饮浪费”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试题类型为原因类试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
30、系原理,说明材料中教育部出台方案的正确性。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并结合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可知,首先,材料中“为了改变校园餐饮浪费的乱象,2020年9月7日,教育部发布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其次,材料中“方案要求大中小学校大力培育厉行节约的校园文化,推动光盘常态化,意在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体现了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点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能动作用
31、原理(1)原理内容: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2. 网购这种新型的购物模式可在更大范围内、更多的层面上以更高的效率实现资源配置。但是,网购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配套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网络的虚拟性和一些商家信用度的缺失,往往使商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甚至一些不法商贩和骗子
32、利用这一平台坑害和诈骗消费者。因此,网络交易的安全问题让人放心不下,面对网络问题,人们只能说“爱你不容易”。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阐述应该如何看待网购这种购物模式。【答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既要看到网购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积极作用,也要看到网购存在的交易安全问题等不足。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网购,我们不能一概而论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目前,网购的积极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存在的不足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因而不能全盘否定网购。【解析】【分析】本题以网购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相关知识,试题类
33、型为评析类试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考生科学精神素养。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阐述应该如何看待网购这种购物模式。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对设问的解读,可从以下方面作答:首先,我们既要看到网购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积极作用,也要看到网购存在的交易安全问题等不足,这说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用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其次,面对网购,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目前,网购的积极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存在的不足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因而
34、不能全盘否定网购。【点睛】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主要是:(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3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这在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是第一次。“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就有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呼声很高的“互助性养老”。用好互联网这个“开放的智库”,有利于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35、代化大有裨益。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谈谈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答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是我们党制定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原则。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领导干部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坚持问计于民,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析】【分析】本题要求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谈谈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注重考查学生阅读提炼有效信息,调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详解】依据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
36、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是我们党制定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原则。依据材料“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就有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呼声很高的“互助性养老”。说明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领导干部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坚持问计于民,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