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细胞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设计思想本课是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课是在介绍了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溶酶体、叶绿体、液泡、中心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本教学内容涉及细胞的微观结构,内容抽象、有些枯燥,不利记忆。故教学时尽量提供各种图片及动画、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继续借助幻灯片、视频、投影仪等辅助教学媒体,旨在增强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通过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参考图片、观看动画、课堂讨论、比较总结等方式方法强化学习与记忆。本节课虽然以识记
2、为主,但也不可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如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比较分析能力等。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生物课堂成为学生讨论、分析、交流的活动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既是对前面“细胞的结构”内容的延续,又可以对后面第三章、第四章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更是为以后的必修2和必修3以及选修课程中的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从学习地位上来讲,细胞质这块内容可谓是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将本节内容安排为3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内容包括细胞质的组成,常见细胞器的种类中的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
3、及细胞内各个细胞器的分工和协调配合;第2课时内容包括溶酶体、叶绿体、液泡、中心体的结构和功能,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比较动植物细胞在细胞器方面的异同,最后根据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进行归类总结;第3课时的内容为“活动:观察叶绿体”,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帮助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这节知识内容将是后面要学习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动植物有丝分裂等生命活动最好的铺垫。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了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通过蛋白质的生成、运输、加工和分泌出细胞整个过程的教学,学生也已对“各种细胞器
4、间的协调配合”有了初步的理解。通过模式图和动画相结合的“动静”教学方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第二课时继续运用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将新知识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中,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全面的发展。在能力要求方面,学生虽然能通过简单的识图来分析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但是在多种细胞器共存的整体细胞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稍显不足,如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在继续完成相关细胞器知识的学习基础上要结合图表的形式多进行比较和归类,从而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四、
5、教学策略本节课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念指导下,利用实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各个细胞器及其分工协作。利用教科书的插图或者模型,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的主要细胞器,通过列表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在教学内容处理上,首先复习第一课时知识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再次通过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将肉眼看不到的过程转变成直观的动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然后分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识,溶酶体、叶绿体、液泡和中心体在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其中还要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重点比较,通过对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的比较,让学生分组合作在动植物细胞中粘贴各种细胞器并看图说出动植物细
6、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等。最后列表比较,小组合作对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进行归类总结。整个教学过程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小组合作意识。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识别出几种细胞器的形态。(2)能举例说出一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各种细胞器的识图和绘图的能力。(2)通过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3)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合作意识。(4)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问题讨论,将知识化难为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7、通过学习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六、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解决方法:通过看细胞的亚显微图片,画出细胞器结构并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细胞器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通过分析比较和具体实例讲解强化各种细胞器的功能。2. 教学难点:认同局部(细胞器)与整体(细胞)的统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解决方法:运用多媒体呈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利用Flash动画演示或图片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动植物细胞的
8、亚显微图片,活动展示(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动植物细胞中细胞器的粘贴)并识别、分析和比较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细胞器局部与整体的有机融合。 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活动一旧知复习【播放】重播“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过程”视频,提出相关问题。观察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1“蛋白质分泌的过程”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的?2各细胞器是如何协调配合的?3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的面积如何变化?1. 直观形象地回忆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各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2. 为第二课时的顺利学习打下坚实的
9、基础。【板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完成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的面积变化曲线图。由动态变化图到分泌过程图再到曲线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活动二知识新授溶酶体质体(叶绿体)液泡【展示】溶酶体、叶绿体、液泡和中心体的亚显微图片,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它们各自在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区别。学生看书,试着找出这4种细胞器的形态和结构组成,对4种细胞器有一个初步的印象。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对这4种细胞器的记忆更加深刻。2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教师引导相结合,达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对重要知识点的突破。3关注这3种细胞器都是由“膜”构成的,区分细胞器由单层膜还是双层膜构成。1溶酶体:
10、一些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内有60种以上的水解酶。与多种物质的降解有关。2叶绿体: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有双层膜,内部是液态的基质,还有很多类囊体堆叠构成的基粒(存在色素)。3液泡:分布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由单位膜包被。内部充满细胞液,存在各种色素,与花、果实的颜色有关,也与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有关。中心体4中心体:由两个中心粒组成,中心粒又是由微管构成,无膜包裹。分布在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在动物细胞的增殖过程中起作用。4注意中心体与上述3种细胞器最大的不同没有膜包被(核糖体也没有膜结构)。活动三列表比较【展示】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表格。分布结构功能溶酶
11、体叶绿体液泡中心体通过展示表格,引导学生掌握4种细胞器在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活动四叶绿体和线粒体比较【展示】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亚显微图片比较:1学生仔细看图,参照书本以及老师教学中的描述来比较两者的异同。2请学生回答补充表格中的内容。通过对比总结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异同,运用小组合作讨论,加深对这两种重要细胞器的理解,突破本堂课的重要知识点。活动五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比较【过渡】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区别,特别是细胞器方面。【展示】以4人小组为单位下发一张画有动、植物细胞模式图的白纸和一个信封,小组合作完成图纸粘贴。之后,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粘贴结果。师生共同比较动、植物细
12、胞在细胞器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对动植物细胞模式图的粘贴。2对比模式图归纳:动植物细胞在细胞器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回答问题:识别细胞器并熟练掌握各自的功能。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合作意识,强化知识的掌握。促进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2通过对模式图比较,使学生熟练掌握判断动植物细胞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液泡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是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因此,判断动植物细胞的依据不能光看中心体,还应该再看看有没有细胞壁。活动六分析总结各种细胞器【展示】总结各种细胞器:单层膜、双层膜、无膜、与能量转换有关、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有关、含有色素、含
13、少量DNA、含RNA的细胞器分别是什么细胞器。1请学生代表上台回答并画出相应细胞器结构简图。通过学生画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解题中熟练运用。2通过学生回答,使他们能够掌握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活动七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八、教学评价本堂课的一个亮点就是在讲授课本内容时教师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而是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以及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把抽象、复杂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用动态的形式来展现抽象的问题,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集中精力投入到本堂课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