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野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主要由于A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 B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C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D专门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2.16世纪中期,英国谷物价格上涨了8倍。1495年,一个工人以15周的劳动就能挣得全家一年的口粮,1564年则要花40周的劳
2、动,而到1593年,一个农业工人甚至成年累月地劳动也不能保证全家一年的口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菱缩使农产品供应出现不足 B.圈地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C.土地贵族对农业工人残酷的压榨 D.殖民掠夺加剧了货币的贬值(改编)3.在某一时期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格局的出现A.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B.促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C. 使东方落后于西方格局开始出现D. 表明世界市场初步形
3、成4.13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利。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A. 工商业者的集散地B. 教皇控制的领地C. 相对自治的共同体D. 领主控制的庄园5.“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由此可知A. 阿拉伯帝国信奉基督教B. 阿拉伯人依靠宗教扩张C. 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D. 苏丹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6.“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
4、应的地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段材料说明了A. 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B.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C.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 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7.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一举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位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A. 具有无产阶级专政色彩B. 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C. 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D. 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8.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上述材料
5、强调了拿破仑A.受到德国人民的欢迎 B.对外战争的侵略性C.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 D.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C通过绘画等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10.即便制宪者们再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A 与民主自由的精神相背离B是妥协的产物C.没有体现北方自由州的意志D着眼于蓄奴州的利益11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了高潮,
6、其中下列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是A埃及的抗英斗争 B中国的义和团运动C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D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被称为“亚洲的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A.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 B.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C.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D.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13马克思在1872年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所以现在这个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的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他将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正,这体现出马克思A具有自我批判和革新的精神B主张从历史事
7、件出发研究问题C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14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指出:“(协会)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这表明第一国际成立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工人运动走向高潮B组建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C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D增强工人阶级的国际意识15.正是精英与劳工的结合,让中国得以在一战期间谱写 了一曲中西交流的辉煌篇章,让世界得以了解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的坚强及智慧。当时,中国与一战“结合”的主要形式是A.以工代战 B.精英教育C.劳工移民 D.出钱出力16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苏俄(联)经济尽快工业
8、化的问题,但它没能完成这一任务,这就决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A没有完成实现工业化任务 B没有推动苏俄经济的发展C必然被苏联模式所取代 D没有使苏俄过渡到社会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其中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0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改编)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中国经济网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
9、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侯建新等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能够引起“欧洲生产革命”的原因。(6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3) 结合材料三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显著成就有哪些,生产组织形式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0、)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9.材料一 这是对广大农民的让步,被叫做“农民的布列斯特”,是为新经济政策的开端。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农民有了余粮,于是在苏维埃政权下恢复了曾经被严格禁绝的市场交易,恢复了货币、交换、价值、市场机制的运用,突破了社会主义的许多概念,把市场引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虽然1920年代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包括列宁在内,当时并没有从政治体制的角度考虑改革问题。由于在经济上向长期被看作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农民作了让步,作为补偿,在政治上反而朝加强专政的方向发展。郑异凡列宁的一次改
11、革尝试材料二 中国、越南、古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都实行了经济改革。而这些改革在不同程度上都打上了“政策”的烙印,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经济运作模式。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经济总量逐年高速增长。“新经济政策”的生命力因此在当代具有显著的意义,最终指明了继斯大林模式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盛维充、王艾青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是如何对农民做出让步的?并分析其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如何“打上列宁新经济政策烙印”的?(8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
12、题。(10分)材料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滥砍滥伐后,以及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冲击,英国殖民政府终于认识到“过去六十年的愚蠢错误和漫不经心所酿就的恶果”,并表达了对“保护和改善森林的巨大忧虑”。因此,殖民政府在孟买、马德拉斯、缅甸、西北省、中央邦、奥德等地建立了森林管理机构。森林管理机构的两大目标是保护森林、获得税收。19世纪30年代殖民政策进入新阶段后,其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都逐渐明朗。但殖民者对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使命的完成都不彻底,一般说都是在进行一定阶段后半途止步。这同样是由其卑鄙私利决定的。为了巩固殖民统治,它需要谋求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封建势力的支持,为此就需要自觉地与旧势力妥协,人为地保
13、留某些旧的制度与结构;而说到建设性使命,殖民者虽然不得不实行,却绝不愿看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真正出现一个新社会。摘编自孙中华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森林的影响(17571947)等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结合所学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5 ADACC6-10 BACDC11-15 CDBDA16 C17. (1)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国内外市场广大; 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工人技术纯熟;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热心生产技术改进等。(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2)生产方式: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到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社会经济结构:从传统
14、农业社会到近代工业社会(3)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4分)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2分)18.选择:图一和图二主题:交通线路的开辟,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系。说明:汉代张骞通西域,由此开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中西亚地区、南亚地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先进的丝织品,造纸术逐渐向外传播,推动欧洲,印度的发展。同时西域的葡萄、苜蓿等农作物品种,印度的佛教等传入中原地区文化,影响中国文化。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第一次把世界各大洲连为一个整体。人类文明交流联系进一步加强,欧洲先进的耕作技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思想文化逐渐渗透到亚非拉地区。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烟草
15、、玉米、马铃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总之,交通线路的开辟成为联通各民族各地区的纽带,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有力的推动了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与发展。示例二选择:图二和图三主题:世界经济发展走向经济一体化,整体化。说明:16世纪初,麦哲伦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第一次把世界各大洲连为一个整体,欧洲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9世纪末,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以廉价的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工业革命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等交通工具先后发
16、明,远洋运输公司大量出现,不仅促进国际间人口和资本流动,还促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总之,新航路开辟以后,在西方国家的殖民征服、殖民掠夺下,资本主义经济主导的世界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全球化。示例三选择:图一和图三主题:中西方选择了不同对外贸易方式。说明:中国古代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展开对外贸易。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不仅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也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自从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通中亚和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中国的丝、绸、绫、绢等丝织品源源不断的运向中亚和欧洲,而西域的玉石、汗血马、石榴等货物源源不断的运往中国。这种友
17、好贸易对各国人民都是有益的。西方对外贸易以侵略掠夺为主要方式。两次工业革命的刺激下,西方国家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用坚船利炮打开其他国家的大门,迫使全世界为西方开放市场。如鸦片战争,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等。同时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欺诈贸易,在亚非拉地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亚非拉经济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掠夺贸易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亚非拉地区的贫穷和落后。总之,由于社会性质和时代特征不同,东西方对外贸易采取了和平或侵略方式,带来了不同的后果。(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均可得分)【解析】题干中提供了三幅图片,图一是古代中国的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往返路线,图二是近代世界的
18、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三是19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进行殖民掠夺和贸易交流的图片;题干的要求是任选两幅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如果选择图一和图二,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交通线路的开辟,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联系”,如果选择图一和图三,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中西方选择了不同对外贸易方式”,如果选择图二和图三,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位为“世界经济发展走向经济一体化,整体化”;在具体论述的时候,我们要着重分析所选择的两张图片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分析二者的相同点或者不同点;在结尾之处,我们要做一个小结,来照应论题,使得结构更加完整。 19.让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2分)意义:提高
19、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4分)(2)分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否定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实行对外开放;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8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20.示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2分)纵观印度森林的发展历史,英国的殖民活动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英国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极力榨取殖民地的资源财富,致使印度森林一度濒临毁灭,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另一方面,在平定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开始重新
20、审视在印度的殖民政策,设置了近代化的森林管理机构,对印度森林实施更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了印度的近代化。(6分)综上,森林作为印度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它见证了先进文明和落后文明的碰撞,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具有双重使命。(2分)其他示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客观上推动了印度的近代化。【解析】根据材料的出处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森林的影响(17571947),可知该材料内容主要通过英国对印度森林治理态度和方法的变化来展示出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既具有破坏性,也具有建设性,据此我们可以把观点概括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我们在对该观点进行论述的时候,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是破坏性,其二是建设性;就破坏性而言,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分析:英国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极力榨取殖民地的资源财富,致使印度森林一度濒临毁灭,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就建设性而言,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分析:在平定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开始重新审视在印度的殖民政策,设置了近代化的森林管理机构,对印度森林实施更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了印度的近代化;在论述的结尾,我们还要对以上分析做一个小结,目的在于使论述结构完整,以照应观点:综上所述,森林作为印度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它见证了先进文明和落后文明的碰撞,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具有双重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