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性文本阅读 任务4 文体知识与特色考点 第1讲 文学化科学科学地表达——科普文教师用书.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477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性文本阅读 任务4 文体知识与特色考点 第1讲 文学化科学科学地表达——科普文教师用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性文本阅读 任务4 文体知识与特色考点 第1讲 文学化科学科学地表达——科普文教师用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性文本阅读 任务4 文体知识与特色考点 第1讲 文学化科学科学地表达——科普文教师用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性文本阅读 任务4 文体知识与特色考点 第1讲 文学化科学科学地表达——科普文教师用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性文本阅读 任务4 文体知识与特色考点 第1讲 文学化科学科学地表达——科普文教师用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性文本阅读 任务4 文体知识与特色考点 第1讲 文学化科学科学地表达——科普文教师用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性文本阅读 任务4 文体知识与特色考点 第1讲 文学化科学科学地表达——科普文教师用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任务四文体知识与特色考点2020年全国卷采用连续性文本的形式考查了访谈阅读,这也体现了高考稳中有变的命题趋势。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2021年全国甲卷则考查了科普文这一连续性文本。因此,本专题基于这两年全国卷命题的变化,针对连续性实用类文体如科普文、访谈、新闻(不包括访谈)、传记等不同文体分讲复习备考的内容。因为客观题的命题点及解题技法与前面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本节不再重复讲解。这里重点针对每类文体的主要文体知识及常考主观题题型进行讲解。第1讲文学化科学,科学地表达科普文科普文是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

2、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文体。一、科普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科普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下定义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具体实例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引用引用有关的科学道理、文献资料、故事传说、诗文名句、俗语谚语等作为依据进行说明分类别把被说明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依类进行说明列图表用图画、表格对被说明事物作较直观明晰的说明作比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或异类事物作比较,通过对共同点或差异点进行分

3、析,达到说明事物本质的目的列数字列举数字说明事物特征打比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形象地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摹状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事物的特征二、科普文的类别(一)科学小品1概念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2科学小品的主要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要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要可靠,数据要准确。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

4、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不良影响。如有的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如死海不死中的一段神话故事就用了记叙的写法,而奇峰异洞话桂林就有许多精彩的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如人类的语言一文中插入上小学时大师兄作文中两句话的情景,使得文笔轻松活泼。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有些科学知识较为难懂,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则可

5、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3)内容的通俗性科学小品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3科学小品的形式(1)描述式。描,指描写;述,指叙述。这类小品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叙述;具有文艺性散文的风格,都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这种描述式便于说古道今,而且旁征博引、趣味盎然,能吸引读者。(2)自述式。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其以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动作,让被说明的事物作自我介绍。(3)故事式。将需要介绍的科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使人们在读故事

6、或听故事时获得科学知识,这种表达形式称为故事式。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称叙述;相同的是,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这种形式,既要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又要注意其合理性。既然是故事,就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人物”就是将所述的事物人格化,还要有情节;在表达方式上,一般兼有叙述和描写,语言形象、生动。但不能强调了故事而忽视了科学知识,喧宾夺主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4)谈话式。谈话式也称对话式,就是以问答、对话的方式进行说明。这种方式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容易和读者沟通,产生共鸣。同时,这种写法文字更易精练。谈话式一般分为三种:一问一答式、甲乙对话式、文中对话式。前两种比较常见,也容易把握

7、,后一种是把人物对话组织到具体故事当中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是由对话内容的变化而推进,对话是文章的主体。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要依据内容而定,要突出以说明为主线,集叙述、描写、抒情甚至议论为一体,看似散文,实为说明,用文学笔法的感染作用,达到说明的目的,可读性更强。(二)介绍性说明文介绍性说明文是根据某种特定的需要,介绍某种事物或说明某种事物特点的一种说明文体。它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向别人介绍清楚事物“是怎么样”的,对被介绍对象起解释、阐述的作用。类型有社会科学类说明文,如铜奔马;自然科学类说明文,如沙尘暴。1介绍性说明文的特点(1)知识性。介绍性说明文以知识的传导作为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和

8、落脚点,让读者认识介绍对象是它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知识性便成了介绍文的内涵。介绍文的知识性内涵,建立在写作态度的“客观”“如实”之上。作为文章,介绍文不可能没有见解,不可能不包含着作者的倾向。不过,这种倾向是历史的、客观的定论在作者大脑中的反映,不能带有作者的偏见。(2)直接中介性。介绍性说明文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介。作者通过介绍,把知识传授给读者。这种中介,不是通过暗示,不是通过旁敲侧击,不是通过画龙点睛,而是直截了当地把作者想让读者知道的知识展示出来。2介绍性说明文的基本结构(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递进式

9、。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主体部分详写说明对象,结尾部分总结说明对象。3说明顺序(1)空间顺序。按照事物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依次说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2)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为: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掌握常考题型主要考点设问方式答题思路筛选整合信息1请从文中概括关于

10、的内容2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的生活习性?请简述3为保护,我们需要注意的哪些习性?请简述1确定答题区域2对答题区域内容进行层次划分,提取关键信息3提炼要点,按标准归纳整合,分条作答分析语言特色1第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进行简要分析2请就本文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1从语言的整体风格(如严谨准确,明晰平实,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形象风趣)入手。科普文的语言除了严谨准确外,还会有生动形象等特点2从特殊语句入手。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议论句、描述句等,体会语言的形象、情感、趣味、表达效果等分析标题的作用1本文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2本文说的是A,而标题为B,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结合文本加以分析3如果

11、将标题换为好不好?为什么1抓住标题的关键词。标题往往揭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或思想,分析时应将标题与文章内容联系起来,分析其表层含意与深层含意2分析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双关或化用诗歌等3从读者的接受角度考虑,如好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等(2020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的环境中。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它脸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

12、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吸食蚂蚁和白蚁。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开展研究前,他首先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他把棉签伸进巴巴

13、的鼻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巴巴不仅是一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海绵是结构很简单的动物

14、,其静态的身体从来不超过几个细胞那么厚,即使如此,它们的周围也寄宿着活跃的微生物。有时候,通过显微镜都几乎看不到海绵的本体,因为它的上面覆满了微生物。北极熊漫步在北极的冰原之上,举目四望除了冰块别无其他,可实际上,它们身上仍紧紧簇拥着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奥逊威尔斯曾经说过:“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这句话并不正确。纵使我们“孑然一身”,也绝对不孤独,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

15、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它们消化我们。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我们观察白蚁、海绵时,也相当于在观察自身。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珊瑚礁里的微生物因为经历污染和过度捕捞而变得杀气腾腾,人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奔涌的腹泻。老鼠肠道中的微生物会左右它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肠道内的伙伴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大脑。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

16、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层叠叠的鳞片是巴巴的明显特征,这种由角蛋白构成的鳞片让它拥有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浅橙色“外套”。B除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培育出的极少数动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体表、体内,

17、甚至细胞内部都聚集着微生物。C我们肉眼很难直接看见细菌,却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影响,比如当你腹泻时,可能就是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D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D项,由原文最后一段“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而不是我”可知,“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而不是一个“错误的”观点。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可爱的动物园形象大使巴巴开篇,这种行文方式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科学普及的目

18、的。B为了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结构简单的海绵和结构复杂的北极熊这两个例证。C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人类与微生物是共同生活的。D“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这三句话在本文中都表达了同一种观点。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文章观点和论证结构、方式的能力。C项,于文无据。作者并没有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的看法进行科普,而是通过对穿山甲身上寄宿着丰富微生物的描述,引出“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

19、一样”的论述,文中并未提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的相关论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这说明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月球上可能还没有地球上的微生物。B“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当我们出生时,微生物会伴随我们而生,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C我们观察动物时,会发现某些动物身上的微生物与人类身上的微生物遵循着相同的生存规律,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D微生物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不断迁移时,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

20、A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B项,“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它们消化我们”可知,“我们死亡后”,微生物并不会立即消亡,而是会“消化我们”。C项,“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错误。由原文第四段“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可知,遵循相同规律不一定就是“同一种微生物”。D项,“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于文无据。4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B

21、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C微生物学家们开展过“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的思维实验,并得出结论:“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D生物学家勒内杜博写道:“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B解析:本题考查为论点选择适当论据的能力。第三、四段的中心论点由“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微生物从未缺席”“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持久地往来、互动”可知,观点是我们与微生物关系十分密切。A项,认为细菌是生命的本体,是主导,不符合该观点;B项,体现了微生物与动物关系密切的特点,符合该观点;C项,强调微生物的重要作用,不符合该观点;D项,强调微生物作用于人体内部的有益作用被人们忽视,不符合该观点。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作者借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表达了本文的核心观点:人体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作者引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并非想证明奥逊威尔斯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是想轻松幽默、兼具文采地总结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