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 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 关于植物细胞中H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水的光解,用于暗反应作还原剂B. 有氧呼吸过程中,H是在细胞基质与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C. 细胞呼吸过程中,H只能与氧气结合成水D. 细胞中产生的H属于有机物【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水的光解,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呼吸作用过程中H来自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前者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后者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详解】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H来源于水的光解,用于暗反应作还原剂,A正确;B、有氧
2、呼吸过程中,H是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在细胞基质与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B正确;C、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H只能与氧气结合成水,但在无氧呼吸过程中,H与丙酮酸反应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C错误;D、细胞中产生的H属于有机物,其中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D正确。故选C。【点睛】2. 生物学能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众多科学家倾其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下面提及的科学家实验中有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萨克斯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证明了促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3、的物质是DNA;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状结构模型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4、,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详解】萨克斯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该实验设置了对照实验,即遮光的一半作为对照,正确;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该实验属于对比实验,为相互对照,正确;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属于对比实验,存
5、在对照,正确;艾弗里证明了促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该实验设置了对照实验,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状结构模型,他们采用的是构建模型的方法,没有设置对照实验,错误。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3. 下列据图描述细胞周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诱导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作用于甲的S期或丙的ab段B.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a+b段或b+c段C. 用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细胞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ab段D. 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甲的M或乙的b、d或丙的ab段【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G1、S、G2为分裂间期,M
6、为分裂期;图乙中:a和c为分裂间期,b和d为分裂期,a+b或c+d可表示为一个细胞周期;图丙中:ab段表示分裂期,ba段表示分裂间期。【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要进行DNA的复制,所诱导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作用于甲的S期或丙的ba段,A错误;B、图乙中a、c表示有丝分裂间期,b、d表示分裂期,所以a+b或c+d可表示为一个细胞周期,B错误;C、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不能顺利进行,所以用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细胞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ab段,C正确;D、细胞中含有染色体的时间段是分裂期,即M或b、d或ab段,但染色单体只位于分裂期的前中期,D错误。故选C。4. 下列有关实验操
7、作、方法及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为:提取色素制备滤纸条分离色素画滤液细线观察记录B. 提取韭黄中的色素,只能得到甲中的第、III条色带C. 乙中的植物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水分的进出达到动态平衡D. 洋葱绿色管状叶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最宽的为蓝绿色【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甲图: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分析乙图:乙图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也可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或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中。【详解】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为:提取色素制备滤纸条画滤液
8、细线分离色素观察记录,A错误;B、提取韭黄中的色素,只能得到甲中的第、条色带,即胡萝卜素和叶黄素,B错误;C、乙中的植物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水分的进出不一定达到动态平衡,可能进多于出(质壁分离的复原),也可能是出大于进(质壁分离过程),C错误;D、洋葱绿色管状叶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最宽的为蓝绿色的叶绿素a,D正确。故选D。【点睛】5. 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 O2 的释放) 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 ATP 的合成B.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 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
9、也可用 CO2 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 叶片在 640660 nm 波长光下释放 O2 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答案】A【解析】【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体又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合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详解】A、类胡萝卜素只吸收蓝紫光,基本不吸收红光,所以不能利用红光的能量合成ATP,A错误;B、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其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正确;C、由于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能用于暗反应,暗反应要吸收CO2,所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
10、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正确;D、根据吸收光谱可知,叶片在640660nm波长(红光区域)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识记光反应的过程和各种色素对不同光的吸收是解答该题的关键。6. 某男性基因型为YyRr,他有两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细胞为C1和C2。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 A1和A2、C1和C2遗传信息相同B. A1和A2、B1和B2
11、遗传信息相同C. A1和B1、A2和B2核DNA数目相同D. B1和C1、B2和C2染色体数目可能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因此,A1和A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数目等完全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B1和B2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形态也不同,但两者所含的DNA分子数目、染色体数完全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C1和C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数目等完全相同。【详解】A、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相同,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
12、的遗传信息也相同,因此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A不符合题意;B、由A分析可知,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根据该生物的基因型可知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不同,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的两个子细胞B1和B2遗传信息不相同,B符合题意;C、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数与体细胞相同,所以A1和B1、A2和B2核DNA数目相同,且都与体细胞中核DNA数相同,C不符合题意;D、次级精母细胞前期、中期的染色体数目与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且都是体细胞的一半,故B1和C1、B2和C2染色体数目可能相同,D不符合题意。故选B。7.
13、科学家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一种蛋白质)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随着细胞色素C的含量增加,促细胞凋亡的效果增加B. 据图判断dATP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能促进细胞凋亡C. 有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伴随着ATP的消耗D. dATP与ATP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dATP特有腺嘌呤【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知有dATP的情况下,随细胞色素C浓度的升高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升高,在同一细胞色素C浓度下存在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较不存在dATP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明显升
14、高。【详解】A. 由图知在有dATP的情况下,随着细胞色素C的含量增加,促细胞凋亡的效果增加,A错误。B. 据图判断dATP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能促进细胞凋亡,B正确。C. 据题意无法判断有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伴是否随着ATP的消耗,C错误。D. dATP与ATP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dATP特有脱氧核糖,D错误。【点睛】本题以华裔科学家王晓东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所得的结果图像,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和功能、细胞代谢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种类和作用、明确细胞呼吸的过程、通过分析题干中的曲线图
15、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8. 医学界早已知道,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需要吸收更多的葡萄糖才能维持其生长。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若限制体内谷氨酰胺的含量,就可以使肿瘤细胞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从而抑制它的生长。以下不能从题意中得出的是( )A. 增加葡萄糖的摄入可使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高于正常体细胞B. 切断肿瘤细胞的“糖路”,可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目的C. 糖类是包括癌细胞在内的所有人体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D. 谷氨酰胺可能是用于合成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载体蛋白【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选项A,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少于正常体细胞;选项B,根据题干“肿瘤细胞需要吸收更多的葡萄糖”,可知切断糖
16、路,会导致癌细胞因供能不足而死亡;选项C,糖类是为细胞供能的主要能源物质;选项D,限制谷氨酰胺的含量会导致癌细胞不能正常吸收葡萄糖,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由此推测该氨基酸是合成葡萄糖载体蛋白的原料。9. 小鼠(2N=40)胚胎期某细胞发生图示异常分裂(未绘出的染色体均正常),其中A为抑癌基因,a为A的突变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0条B. A基因的作用是负责调节正常的细胞周期C. 子细胞aa在适宜条件下可能无限增殖D. 染色体异常分离与纺锤体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形成两个细胞,其中一个细
17、胞染色体缺失一条,另一个细胞是3条染色体,随机丢失一条后,形成的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因此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该分裂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可以达到80条,A错误;B、A是抑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B错误;C、子细胞aa,抑癌基因已经突变,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能无限增殖,C正确;D、由于染色体是由纺锤体牵引而向两极的,因此染色体异常分离与纺锤体形成有关,D错误。故选C。【点睛】10. 分别将含有32P和35S的T2噬菌体与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混合,经过保温、搅拌、离心,再将沉淀出的大肠杆菌继续在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并对其释放出的子代T
18、2噬菌体进行检测。下列对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 选择噬菌体做该实验是因为其结构中头部只含DNA,尾部只含蛋白质B. 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标记,需进行两次细胞培养C. 子代T2噬菌体中小部分含35S,大部分含有32PD. 使用32P标记后,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与其保温时间成正相关【答案】B【解析】【详解】A、选择噬菌体做该实验是因为其结构成分简单,只含DNA和蛋白质,没有其他化合物干扰,可以直接探究DNA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A错。B、噬菌体为病毒,无法独立在培养基生存增殖,必须分别用含有32P和35S的培养基培育出分别用含有32P和35S的细菌,在分别用含有32P和35S的细菌
19、培育出分别用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B正确。C、亲代噬菌体含35S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不参加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故子代噬菌体检测不到35S,C错。D、保温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32P标记的DNA大部分没有进入细菌,保温时间过长,含32P标记的子代噬菌体裂解细菌释放,二者离心后再上清液,导致上清液放射性较高,D错。故选B。11. 如图表示人体干细胞发生的变化过程。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a、b、c均代表细胞分化过程B. 图中各细胞中蛋白质种类相同C. b、c过程产生的细胞一般都具有细胞周期D. a、b、c过程产生的各细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
20、详解】A、b和c代表细胞分化过程,而a表示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过程,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a、b和c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不同,B错误;C、b和c过程产生的细胞均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b、c过程产生的细胞一般都不具有细胞周期,C错误;D、a表示有丝分裂,其产生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b和c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中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但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12. 下图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四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b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B. 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程C. 以C18O2
21、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光照下,测得含18O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dD. 以H218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呼吸作用下,测得含18O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b【答案】C【解析】【分析】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A为叶绿体,B为线粒体。a、f箭头分别表示二氧化碳的进和出细胞的过程,b、e箭头表示氧气出和进细胞的过程;c箭头表示氧气从叶绿体进入线粒体的过程,d箭头表示二氧化碳从线粒体进入叶绿体的过程。【详解】a箭头表示二氧化碳的进入细胞的过程,b箭头表示氧气出细胞的过程,A错误;e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f表示二氧化碳出细胞的过程,B错误;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18O出现
22、在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中。含18O的葡萄糖进入线粒体中,被氧化分解为CO2和水,18O出现在CO2中。且在较强光照下,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故含18O的CO2主要进入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即图中d箭头表示的过程,C正确;以H218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18O出现在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中。在较强呼吸作用下,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故含18O的O2主要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即图中c箭头表示的过程,D错误。故选C。【点睛】熟记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发生的场所,准确判断af表示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 如图为某一植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假设条件中能使图中结
23、果成立的是()A. 横坐标是CO2浓度,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B. 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C. 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D. 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纵坐标的含义是净光合速率,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在横坐标以下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在横坐标以上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与横坐标相交的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详解】A、若横坐标是CO2浓度,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则根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出较高温度下和较低温度下呼吸速率的大小,同理,也无法判断出
24、较低和较高温度下光合速率的大小,所以无法判断甲和乙的关系,A错误;B、若横坐标是温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都会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错误;C、若横坐标是光波长,则净光合曲线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与图中甲乙曲线变化不符,C错误;D、若横坐标是光照强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明确纵坐标的含义,确定图中曲线不同段的生理意义,结合横坐标的不同含义进行分析答题。14. 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小室内温度、光照强度
25、恒定且适宜,定时测定CO2含量。25分钟后,甲、乙装置内均达到平衡且乙装置内CO2含量较低。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025min期间,净光合速率平均值甲植物小于乙植物B. 甲,乙装置内CO2含量达到相对稳定的原因是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C. 025min期间,甲、乙两植物的呼吸速率相同且一直保持不变D. 若将甲、乙两种植物放在上述同一密闭装置中,一段时间后甲植物可能先死亡【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密闭小室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是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共同决定,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密闭小室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
26、吸作用强度,密闭小室中二氧化碳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密闭小室中二氧化碳浓度相对稳定。【详解】A、由题意知,相同时间内,密闭小室乙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说明乙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甲,A正确;B、甲、乙植物的密闭小室中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说明甲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B正确;C、由题意不能判断判断甲、乙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大小,且以为氧气含量的变化,呼吸作用的速率也是变化的,C错误;D、由于二氧化碳达到平衡时,乙装置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说明乙植物二氧化碳的补偿点低,因此将甲、乙两种植物放在上述同一密闭装置中,一段时间后甲植物可能先死亡,D正确。故选C。15. 对甲丁图的描
27、述中,正确的是( )A. 图甲是生活在适宜环境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部分过程图解,A、B、C表示化合物,a、b表示生理过程,则C能为a、b过程提供还原剂,但不能提供能量B. 图乙曲线表示水稻叶片多云天气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如果该图表示在晴天时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则b点应向左移动C. 图丙中,外部环境因素处于适宜的条件下,如果A、B曲线分别代表喜阴和喜阳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那么曲线B应代表喜阳植物D. 图丁表示用相同培养液在相同光下分别培养小球藻,则一定时间内B试管中小球藻繁殖速度加快、而C试管中小球藻繁殖速度逐渐减慢【答案】D【解析】【分析】甲图中表示的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过程,暗反应过程包括CO
28、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因而甲图中A表示的为C5、B表示的为C3、C表示的为H。乙图表示的为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ab段表示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也在升高,此时限制因素为CO2浓度,b点后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升高,此时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温度等,丙图表示的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a代表A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b代表A植物光补偿点、c代表A植物的最大光合速率、d代表A植物光饱和点时的光照强度,丁图表示的酵母菌和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CO2可为小球藻提供原料,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无CO2,C中小
29、球藻无法生存。【详解】A、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知,A是C5,B是C3,C是NADPH,a是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b是C3的还原过程,a过程不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NADPH可为C3的还原过程供氢和供能,A错误;B、若乙图表示晴天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则与多云天气时比较光照强度增加,所需CO2的浓度也增强,因此b点应该往右移动,B错误;C、阳生植物达到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阴生植物高,故A代表阳生植物,B代表阴生植物,C错误;D、A装置中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释放二氧化碳,能为小球藻的繁殖提供CO2,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C中CO2的浓度逐渐减小,因此一定时间内B试管中小
30、球藻繁殖速度加快、而C试管中小球藻繁殖速度逐渐减慢,D正确。故选D。16. 如图为显微镜下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基因重组可发生在()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在相差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其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基因重组有2种类型,一是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另一种是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
31、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在相差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需要结合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结合图解准确判断各选项。17. 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植物的代谢情况,绘制了如甲、乙、丙所示的三幅图,其中乙表示夏季晴天,玉米放在密闭玻璃罩内一昼夜 CO2浓度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两倍的点为两曲线的交点B. 乙图中,玉米在一天24小时内有机物的积累量为正值C. 丙图中,m 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基质移向
32、类囊体膜D.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有乙图中虚线与实线的交点和丙图中的m点【答案】D【解析】甲图中,两曲线的交点代表净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两倍,A项正确;乙图中,密闭装置在一天24小时内CO2浓度降低,说明玉米有机物的积累量为正值,B项正确;丙图中,m 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基质移向类囊体膜,C项正确;乙图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代表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项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两条曲线代表的含义:虚线代表CO2的吸收量,代表表观光合速率,实线代表呼吸速率。18. 细胞干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诱
33、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的成果。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药物转运等。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B. 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中的核D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C. 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D. 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
34、择性表达。据此解题。【详解】A、根据题中资料可知,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A正确;B、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中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它们所含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但核DNA完全相同,B错误; C、hiHep细胞具有许多肝细胞的特征,故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C正确;D、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时并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B。19. 大棚中种植的植物其光合作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有()M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O点
35、时,限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时,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当补充光照,绿光灯效果最好Q点光照强度时,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曲线体现的是光照强度与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P点之前几条曲线汇聚在一起受光照强度的影响,PQ段既受光照强度限制也受二氧化碳浓度限制,Q点后受二氧化碳浓度限制。【详解】M点时,没有光照,因此植物只有呼吸作用,合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错误。O点时,虽然几条曲线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同,但光合速率相同,因此不是二氧化碳的缘故,主要受光照强度限制,正确。植物吸收绿光最少,因此若
36、想提高作物产量可以适当补充光照,不能用绿光灯,错误。Q点光照强度时,因为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光合速率不同,因此可以适当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正确。综上分析,正确组合是B. ,A、C、D错误。【点睛】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呼吸作用场所除了线粒体还有细胞质基质。20. 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面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 H经转移到葡萄糖,该转变过程表示光合作用B. H经转移到水中的过程需要氧气参与C. H经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D. 产生的H和产生的H全部来自于水【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分别表示水的光解、暗反应阶段和合成多糖,三碳化合物表示无
37、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三碳化合物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三碳化合物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详解】A、H经过转移到葡萄糖中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H要还原C3形成葡萄糖,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A正确;B、H经转移到水中的过程是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产生水,B正确;C、过程是无氧呼吸过程,一般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该转变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D、H经产生的H来自于葡萄糖和水,经产生的H全部来自水,D错误。故选D。【点睛】21. 某研究小组为研究水稻幼苗的光合速率,将水稻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透明容器中,设置15恒温为实验温度,持续两昼夜(白天为自然光照)测定密闭温室内CO2
38、浓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点水稻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B. b、d两点的光合速率基本相等C. 实验过程的前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大于后24小时D. c点时适当增加温室内CO2浓度,光合速率基本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某研究小组测定密闭温室内CO2浓度变化结果,曲线中的拐点a时与c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据此分析。【详解】A、a点时CO2浓度达到最大值,此时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消耗CO2速率与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相等,所以产生ATP 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B、与b点相比,bc段二氧化碳浓度还在下降,说明b点时光合速率大
39、于呼吸速率,cd段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说明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在呼吸速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d点的光合速率较低,B错误;C、实验过程的前24小时温室内二氧化碳含量不变,后24小时温室内二氧化碳含量有所下降,说明前者平均光照强度小于后者,C错误;D、c点对应的条件下,由于前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不变,后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有所降低,说明前者平均光照强度小于后者,故c点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不是二氧化碳浓度,所以若适当增加温室内CO2浓度(其他环境因素不变),由于光照条件不变,光合速率也不变,D正确。故选D。22.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材料和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用同时被32P、35S标记的
40、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用马铃薯块茎作材料,验证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能产生CO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相同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
41、(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详解】用分别被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错
42、误;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此用马铃薯块茎作材料,不能验证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能产生CO2,错误;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不同,前者是8%,后者是15%,错误;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效率,而不是速率,错误。故选B。【点睛】23. 下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图丙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43、A. 图甲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B. 图甲过程为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其中在线粒体中发生C6H12O6C3CO2C. 图乙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12千勒克司时,限制该植株光合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D. 图丙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5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图形分析及计算能力。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区别项目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物质变化无机物有机物有机物无机物能量变化光能化学能(储能)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放能)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
44、物,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场所叶绿体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条件只在光下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详解】图甲过程是水的光解和糖类的合成,所以进行的场所分别是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A正确。图甲过程为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其中在线粒体中发生C3CO2,B错误。分析图乙可知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12千勒克司时,限制该植株光合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横坐标光照强度,C正确。图丙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25mol,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05,前者是后者的5倍,D正确。24. 脑缺氧、心缺血、急性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都是由细胞坏死引起的。近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
45、家淮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表明,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能够将细胞凋亡转换成细胞坏死,通过调控这个酶的合成,就可以调控细胞的死亡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从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坏死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一些细胞的坏死对人体也有益处,比如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死亡C. 抑制RIP3的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急性胰腺炎有治疗防御的作用D. 在人体的癌细胞中,也可能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细胞调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题意可知RIP3能够将细胞凋亡转换成细胞坏死,说明细胞坏死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
46、表达,故A正确。B、细胞调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积极作用;细胞坏死则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故B 错误。C、急性胰腺炎是由细胞坏死引起的,RIP3能够将细胞凋亡转换成细胞坏死,所以抑制RIP3的活性即可抑制细胞坏死,故C正确。D、人体内的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癌变后形成的,所以癌细胞内也可能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故D正确。故选B。25. 如图表示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下列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中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
47、作用强度相等的点只有FB. 图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10C. 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为60D. 图中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2倍的点只有H【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本试题关键要明确图形中曲线的含义。“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表示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量”表示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F点净光合作用为0,说明在F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详解】A、只要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0,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中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只有F,A正确;B、图中植物有机物积累
48、量就是用图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表示,所以净光合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10,B正确;C、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为温度为30时,故为30(净光合作用强度)+30(呼吸作用强度)=60,C正确;D、图中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2倍的点有H、J点,D错误。故选D。26. 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象及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细胞甲、乙、丙、丁均来自该动物的同一器官,此器官是睾丸B. 睾丸(精巢)丙曲线图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FG段,曲线AG段对应细胞甲、乙、丙C. 细胞甲、乙、丙、丁中,染色体数和
49、核DNA分子数的比值是1:1的有甲、乙,具有4个染色体组的有甲、丙D. CD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对应于甲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1、图中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图,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2、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乙中ABCDE属于有丝分裂;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FGHI属于减数分裂。【详解】A、观察题图可知甲乙是有丝分裂,乙丙丁属于减数分裂,且丙的细胞质分配是均匀的,所以此器官是睾丸(精巢),A正确;B、对曲线进行解读可知,图中甲为有丝分裂后
50、期图,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图,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ABCDE属于有丝分裂,FGHI属于减数分裂,所以细胞甲、乙、丙都在AG段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FG段,B正确;C、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值是1:1,说明着丝点已经分裂,无染色单体,甲、乙、丙、丁中符合条件的是甲、乙;由题图可知甲含4个染色体组,乙、丙具有2个染色体组,丁中只有1个染色体组,C错误;D、曲线中ABCDE属于有丝分裂,CD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对应于甲细胞,D正确。故选C。【点睛】27. 某实验室进行如图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51、 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B. 小鼠的纤维母细胞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高C. 过程b是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D. 上述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诱导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将诱导基因导入小鼠的纤维母细胞,使之成为诱导干细胞;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即诱导干细胞分化形成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详解】A. 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A错误;B. 纤维母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全能性低,而诱导形成的干细胞能分化成多种细胞,全能性较高,B错误;C. 过程b为细胞分化,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
52、性差异的过程,C正确;D. 神经细胞一般不具有分裂能力,故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8. 如图所示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经a、b形成和属于细胞增殖B. 与细胞核DNA相同,蛋白质种类存在差异C.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对人体有积极的意义D. 与相比,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和b分别是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c表示细胞分化,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详解
53、】A、由图可知,由经a、b形成和过程中细胞数量增加了,属于细胞增殖,A正确;B、与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两者所含核DNA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同,B正确;C、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属于正常的生命活动,均对人体有积极的意义,C正确;D、与相比,的体积增大,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减弱,D错误。故选D。29. 如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正确的是( ) A. 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 出现此细胞中现象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C. 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卵细胞D. 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
54、有四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A、该图也有可能是第一极体,A错误;B、因为该个体基因型是AA,故a基因应是基因突变产生的,B错误;C、此细胞可能会形成2种精子或者是一种卵细胞,C错误;D、图示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含有1个染色体组,故此动物正常体细胞应有两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可以形成4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D。30. 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 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B. 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
55、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C. 受精时,雌雄配子相互识别和相互融合的原理不同D. 受精前卵细胞代谢异常活跃,受精后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答案】C【解析】【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详解】A、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的,因此每个卵细胞从初级卵母细胞中继承的细胞质大于初级卵母细胞的1/4,A错误;B、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机会相等,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
56、离,随机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B错误;C、受精时,雌雄配子相互识别和相互融合的原理不同,前者是糖蛋白的识别,后者是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D、与未受精的卵细胞相比,受精卵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快,D错误。故选C。31. 为研究人类男性不育症的原因,科学家用特异基因被敲除的小鼠做实验,研究特定的基因对精子形成的影响。如图是对Rictor基因被敲除的小鼠和正常小鼠睾丸曲细精管中的细胞进行的DNA含量测定的结果(精原细胞DNA含量为2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NA含量为2C和1C的细胞分别对应精原细胞和精子B. 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下降C. DNA含量由2C
57、到4C的变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D. 据图推测Rictor基因主要保证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正常鼠中DNA含量为c的细胞数较多,而基因被敲除的小鼠体内DNA含量为C的细胞所占比例减小,DNA含量为2C和4C的细胞所占比例增加。【详解】A、DNA含量为2C的细胞对应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1C的细胞对应精细胞和精子,A错误;B、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体内DNA为4C的细胞比例增加,说明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增多,B错误;C、DNA含量由2C到4C的变化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此时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结果显示,Rictor基因敲除鼠中1C的细胞显著下降,说
58、明敲除鼠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2C-C,即减数第二次分裂不能进行,可见Rictor基因主要保证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进行,D正确。故选D。32. 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中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选项放射性S元素P元素A全部无全部32S全部31PB全部有全部35S多数32P,少数31PC少数有全部32S少数32P,多数31PD全部有全部35S少数32P,多数31P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病毒侵染细胞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只有核酸注入细胞,由图
59、可知,病毒先在含32P的宿主细胞1中培养(其DNA被32P标记),然后转移到含35S的宿主细胞2中培养。病毒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所用的原料有宿主细胞的31P(不具放射性),也有自身核酸(含32P),故子代病毒的核酸大多含31P,少数含32P;病毒合成的蛋白质外壳所用的原料都是宿主细胞2的,故全被35S标记。故选D。33. 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如图曲线表示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情 况,请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05min 时,密闭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B. 第 10 分钟时小麦叶肉细胞中合成 ATP 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C. 第 1
60、5 分钟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 假设小麦的呼吸速率一直保持不变,则在 515 min 内小麦的实际平均光合作用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 4108mol/min【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在05min之间,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O2量,同时也可以计算出呼吸速率;5min之后,给予光照,此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量,由此可以计算净光合速率,而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此分析。【详解】A. 据图分析,前5分钟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密闭容器内氧气量减少原因是呼吸作用消
61、耗氧气,A正确;B. 第10分钟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ATP,所以小麦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B正确;C. 第15分钟时,容器内的氧气量达到最大值,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最低值,此时光合速率会等于呼吸速率,C正确;D. 据图可知,05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mol/5min0.2107mol/min,从第5到第15分钟,可以求出净光合速率为4108mol/min,那么实际光合速率就为6108mol/min,D错误。34. 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本实验可用苏
62、丹红代替醋酸洋红染液为染色体染色B. 观察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C. 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D. 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95%的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详解】A、染色体或染色质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一般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进行染色,不能用苏丹红代替,A错误;B、观察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核内染色体的着丝点整
63、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C、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包括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压片)观察,C正确;D、质量分数为15%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酒精混合液主要起解离作用,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D错误。故选C。【点睛】35. 如图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图中“亲代噬菌体大肠杆菌”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分别来自锥形瓶和试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锥形瓶内的培养液要加入含32P的无机盐来培养大肠杆菌B. 若A中的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低C. 过程若不充分,将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D. 噬菌体接种在含32P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其体内的D
64、NA会被标记上32P【答案】B【解析】【分析】用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并搅拌、离心后,根据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可判断进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成分。【详解】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由于噬菌体已被标记,所以其内不需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A错误;B、图中A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搅拌离心后出现在上清液中,所以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低,B正确;C、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过程若不充分,将会导致外壳不能与细菌分离,但不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增大,C错误;D、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而不能接种
65、在含32P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D错误。故选B。36. 下图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XY型)细胞分裂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若图1、2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B. 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中BC段的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或1个Y染色体C. 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图3所示细胞均在BC段D. 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1: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
66、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AB段表示分裂间期;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E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分析图3: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若图1、2均表示有丝分裂,则图1中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其中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中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含有1条Y染色体,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数目为0或1,B正确;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图3所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在图1的DE段,在
67、图2的BC段,C错误;D、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图1中CD段发生着丝点分裂,而图2中CD段表示细胞质分裂,D错误故选B【点睛】37.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一定量的金鱼藻和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代表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B. 在光下,如果有气泡产生,可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C.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可以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实验D. 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用一套装置慢慢向光源靠近,观察气泡产生速率的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总量小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总量
68、,因为有一部分的氧气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生氧气的量不一定相同,因为光合作用会受到光照强度等外界因素影响;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用一套装置慢慢向光源靠近,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的变化是不正确的,因为产生的氧气是一个累加的过程,应该用多套相同的装置其他条件相同,只是距离光源的位置不同。【详解】A、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代表了净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即光合作用氧气产生量和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差值,A错误;B、如果在光照在光补偿点以下,金鱼藻可放出CO2,B错误;C、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因此可以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实验,C正确;D
69、、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应该选用多套装置设置不同的距离,并且气泡太少,故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不现实,D错误。故选C。38.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简(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单位时间内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为检测指标,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速率(mg/h)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中释放速率(mg/h)0.500.751.001.502.253.003.50A. 昼夜不停地进行光照,在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B. 昼夜不停地进行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
70、适温度是30C. 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 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答案】C【解析】【分析】表中“光照下吸收速率(mg/h)”代表的是净光合速率,“黑暗中释放速率(mg/h)”代表的是呼吸速率。【详解】A、由表可知,在昼夜不停地进行光照的条件下,只要净光合速率大于0,植物就可以生长,所以在5时该植物能生长,A错误;B、昼夜不停地进行光照,净光合速率越大,植物生长越快,故在25时该植物生长最快,B错误;C、有机物积累量=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黑暗条件下消耗的有机物量,
71、故每天光照12h、黑暗12h,在2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多,C正确;D、每天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倍,D错误。故选C。39.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有3条性染色体的红绿色盲男孩。某同学结合下图分析该男孩的病因,其中判断合理的是A. 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B. 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丙有关C. 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XYD. 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其父亲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丙分别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
72、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且都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图乙、丁分别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且都有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同一极;【详解】A、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其基因型为XbXbY,说明该男孩的XbXb来自母亲,是由于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Xb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同一极,产生了基因型为XbXb的异常卵细胞,因此该男孩患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A正确;B、
73、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其基因型为XbYY,两条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说明父亲的精原细胞在形成精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Y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而形成了YY的异常精子,所以该男孩患病最可能与图乙有关,B错误;C、综上分析,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则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YY,C错误;D、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则其父亲可能发生基因突变,XB突变为Xb,且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离,最终产生了基因型为XbY的精子,D错误。故选A【点睛】40.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若正常分裂的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是初级精母细胞
74、洋葱根尖细胞内有12对同源染色体,则其分裂时可形成12个四分体基因型为Aa的正常分裂的细胞内,基因A和A正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则该细胞一定处于有丝后期32P标记的细胞在含31P的培养液中进行有丝分裂,则在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半染色体含有32P标记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12条染色体,则正常情况下体细胞中至少有6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基因组成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AaX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aXB、Y、YA. 1项B. 2项C. 3项D. 4项【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若正常分裂的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是初级精母细胞,可能是处于有丝分
75、裂后期的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正确;洋葱根尖细胞内有12对同源染色体,但其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则其分裂时不可能形成四分体,错误;基因型为Aa的正常分裂的细胞内,若细胞内基因A与A正在分别移向两极,说明着丝点已分裂,分开的子染色体正在向两极移动,可能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错误;32P标记的细胞在培养液中进行有丝分裂,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所有染色体都含有32P标记,错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在M后期有12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则正常情况下体细胞中至少有6种形态的染色体,正确;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AA
76、aXB的精子,说明含有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所以产生了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所以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了两个基因型为Y的精子;而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AA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精细胞中,所以形成了基因型为AAaXB和aXB的精子,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故选C。【点睛】二、简答题41. 对农作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1)由甲图可推
77、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_(写出两种),甲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_。(2)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CF段,叶绿体内ADP含量最高的地方是_,叶绿体内O2的含量将_,一昼夜内植株是否显示生长现象?并说明理由_。(3)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ba所代表的是_。(4)装置丁(如图)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无
78、关变量有_(写出两种)。【答案】 (1). 光照、CO2浓度 (2). 合理密植 (3). 叶绿体基质 (4). 逐渐升高 (5). 生长;因为一昼夜内大棚内的CO2浓度有所下降,说明光合产生的有机物有积累 (6). 12h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7). 单位时间上浮叶片的数量 (8). 温度、清水的量、CO2的含量等【解析】【分析】图甲中,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P点比,限制Q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CO2浓度。图乙中,B点和F点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BF之间二氧化碳浓度之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
79、作用强度;比较图中的A点和E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因此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图丙中,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装置丁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应该是反映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是叶片上浮速率或一定时间内圆叶片浮起的数量。【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限制Q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CO2浓度。所以甲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2)CF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ATP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产生ADP,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所以叶绿体基质
80、中的ADP含量最高。由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所以叶绿体内的氧气含量逐渐升高。一昼夜中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最初状态,所以植物体内有机物有积累,植株能表现为生长现象。(3)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但同时它们都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原重量+总光合作用制造量-呼吸消耗量,a=叶片原重量-呼吸消耗量,因此b-a=总光合作用制造量,即表示12小时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4)实验的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单位时间内上浮叶片的数量,无关变量是温度、清水的量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合作用过程
81、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4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甲图表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图乙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 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的含量。据甲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的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的过程是_(写标号),能使ADP含量增多的过程主要是_(写标号)。(2)图甲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生成的物质和消耗的物质可互为供给利用的除了葡萄糖外,还有_。(3)将一盆在阳光下正常生长的植物迅速移入暗室,X物质含量短时
82、间发生的变化是_,与此同时在的过程中,会明显减弱的过程有_(写标号)。据乙图回答下列问题:(4)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植株的CO2 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5)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光合作用。(6)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
83、,则支持上述推测。【答案】 (1). (2). (3). 氧气、水和二氧化碳 (4). 上升 (5). (6). 下降 (7). 28 (8). 淀粉和蔗糖 (9). 输出量 (10). 抑制 (11). 未遮光的 (12). 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图甲中,表示光反应中水的光解,表示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二阶段,X物质是C3,Y物质是丙酮酸。图乙中,随着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不断下降,而叶片中淀粉的含量和蔗糖的含量均有所增加,并且淀粉的增加幅度更大。【详
84、解】(1)甲图的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的过程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其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中ATP 分解为ADP,使ADP含量升高。(2)图甲中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供给光合作用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葡萄糖和氧气可供细胞呼吸利用,故生成的物质和消耗的物质可互为供给利用的除了葡萄糖外,还有氧气、水和二氧化碳。(3)将一盆在阳光下正常生长的植物迅速移入暗室,暗室缺的是光照,导致光反应下降,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弱,消耗的三碳化合物减少,暗反应也随之减弱,所以三碳化合物X的含量
85、上升;在的过程中,会明显减弱的过程有。(4)根据图1可以看出,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提高,二氧化碳固定的速率下降,使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对照组没有去除棉铃即去除棉铃的百分率为0,此时植物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为28。(5)由图2可知,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逐渐提高,叶片干重百分比逐渐升高,淀粉和蔗糖含量增加。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含量虽然降低,但最终净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量提高,说明叶片和棉铃的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减少,即输出量降低。根据图1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图2则说明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所以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6)为
86、了验证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具体做法是:去除掉棉铃以后并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未遮光的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则支持上述推测。【点睛】本题涉及知识较为综合,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以及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非常恰当地运用了背景材料探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好地考查了课标中的主干知识和考生的生物学科素养。43. 实验小组观察了某种动物(2N=4,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分裂过程绘制了以下三
87、图,甲图中abcde表示该种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乙图表示某个该种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BCDEFG表示细胞,表示过程;丙图表示该动物生殖发育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a细胞对应于图丙中的_(填序号)时段,该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图甲中b细胞的名称是_。该时期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是_。(2)图甲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像有_(填字母)。若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甲中_(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3)乙图中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则C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4)在图丙中,到染色体组数加倍的原因是_。【
88、答案】 (1). (2). 基因突变 (3). 初级精母细胞 (4).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 abce (6). ac (7). AAbb (8). 受精作用【解析】【分析】分析甲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析乙图:A为初级卵母细胞,B为次级卵母细胞,C为第一极体,D为卵细胞,E、F、G为第二极体。分析丙图:表示减
89、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详解】(1)图甲中a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丙中的。该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图甲中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均等分裂,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该时期染色体的主要行为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图甲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像有abce。人的生发层细胞可以发生有丝分裂,图甲中ac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3)乙图中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图乙中D细胞是B细胞分裂而来,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故B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C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4)图丙分隔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到染色体组数加倍的原因是受精
90、作用。【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等,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同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4. 下面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豌豆一个细胞周期(G1、S、G2为分裂间期的不同时期,M为分裂期)中DNA含量变化、培养液中不同碱基利用速率的曲线和豌豆生活史。已知豌豆体细胞中含有7对染色体,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用显微镜观察豌豆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若在一个视野中有50个细胞,则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大约有_个。(2)乙图中,a、b两条曲线的峰值分别出现在甲
91、图中的_期。(3)丙图中,能发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是_过程,d过程精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_功能。(4)若将豌豆分生区细胞7对染色体DNA全部用3H标记,在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连续完成两次有丝分裂后,一个子细胞中最多有_条含放射性的染色体。【答案】 (1). 5 (2). G1、S (3). c (4). 信息交流 (5). 14【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图甲表示豌豆一个细胞周期(G1、S、G2、M分别为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中DNA含量变化;分析乙图:图乙表示培养液中不同碱基利用速率的曲线,其中U是合成RNA的原料,因此其a曲线代表RNA合成速率,而T是合成DNA的原料,因此
92、b曲线代表DNA合成速率;分析丙图:图丙表示豌豆的生活史,其中a和b表示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c表示减数分裂;d表示受精作用。【详解】(1)根据图甲横坐标中的数据可知,分裂期(M)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为1/10。用显微镜观察豌豆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若在一个视野中有50个细胞,则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大约有501/10=5个。(2)G1期进行蛋白质的合成,RNA的合成量较大,故a曲线的峰值出现在G1期;S期进行DNA复制对碱基T需求量较大,故b曲线的峰值出现在S期。(3)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同源染色体分开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重组,该过程发
93、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丙图中的c过程;d为受精作用过程,该过程精卵细胞的融合体现了相邻的两个细胞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进行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4)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豌豆细胞中含有7对染色体,即14条染色体,则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也含有14条染色体。若将豌豆分生区细胞7对染色体DNA全部用3H标记,即被标记的DNA链有28条,在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及有丝分裂结果可知,其连续完成两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中最多有14条含放射性的染色体。【点睛】解答本题,学生首先要对分裂间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间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然后还要理解好
94、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实质,从而推出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时期;最后通过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分析出含放射性的染色体数量情况。45. 如图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增殖分化的部分过程,a-k表示不同细胞,-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交叉互换)(1)图中b细胞是_细胞;该种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_条。-中处于一个细胞周期的是_(填数字标号)。(2)j和k细胞遗传信息相同,但二者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却有较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3)细胞分化、细胞癌变和细胞衰老的共同特点是_(填标号)。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变化 新陈代谢速度减慢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95、4)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利用海拉细胞系可研究病毒致癌因子的致癌机理,现有的研究表明病毒之所以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是因为它们含有_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答案】 (1). 精原细胞 (2). 8条 (3). (4).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 (6).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7). 原癌基因 【解析】【分析】1、图中b细胞经过过程后产生的f细胞变形成精子,c细胞发生了联会,说明过程发生的是减数分裂;a细胞经过过程产生了形态大小相同的a和i细胞,说明过程发生的是有丝分裂;i细胞经过过程产生了不同形态的j、k细胞,说
96、明i细胞发生的是细胞分化。2、据图分析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发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则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会加倍,则该生物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3、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的时期。只有连续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因此中处于一个细胞周期的是。4、j和k细胞都来源于i细胞,遗传信息相同,但二者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却有较大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细胞癌变和细胞衰老的共同特点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详解】(1)
97、图中b细胞经过过程后形成精子,说明b细胞为精原细胞;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为8条;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因此一中处于一个细胞周期的是。(2)j和k细胞是由同一个细胞分化形成的,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细胞分化、细胞癌变和细胞衰老的共同特点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4)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变成癌细胞。病毒之所以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是因为它们含有原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
98、减数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有关知识,能正确识别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是审题的关键。46. 下列是对实验室微生物的培养开展探究活动的2个案例:案例:探究土壤微生物中是否含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1)土壤中能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一种复合酶,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2)目前,研究者多利用以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应先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接种在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3)制备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_。(用下列字母排序)a倒平板 b计算 c溶化 d称量 e灭菌Aabcde Beb
99、dca Cbdcae Dbdcea(4)为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_染料,形成_色复合物,若产生_ , 则证明有纤维素分解菌存在。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填图中序号)。案例:酿酒厂常用酸性脲酶去除酒精类饮品中的尿素,以改善酒精类饮品的品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5)从土壤中筛选酸性脲酶生产菌,其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葡萄糖、尿素、琼脂等,从功能上分析,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该培养基的氮源是_。 (6)筛选和纯化酸性脲酶生产菌常用的两种接种方法是_和_。配制浓度梯度为10-1 的系列稀释液时,需用移液管将lmL菌液移入盛有_mL蒸馏水的试管中。 (7)对同一浓度的酸性脲酶生产菌稀释
100、液,分别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若不存在实验误操作,则前者的数量_(多于等于小于)后者。【答案】 (1). Cl酶、Cx酶、葡萄糖苷酶 (2). 纤维素 (3). 固体 (4). 能够使适应这种营养调节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5). D (6). 刚果红 (7). 红 (8). 透明圈 (9). (10). 选择 (11). 尿素 (12). 平板划线法 (13). 稀释涂布平板法 (14). 9 (15). 多于【解析】【分析】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原理:土壤中存在
101、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详解】(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要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应该用以纤维
102、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便与分离,选择培养的目的是能够使适应这种营养调节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浓缩”所需的微生物)能够使适应这种营养调节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浓缩”所需的微生物)。(3)制备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融化灭菌倒平板,D正确。故选D。(4)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即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透明圈大菌落小的微生物分解能力强,故为菌落。(5)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葡萄糖、尿素、琼脂等,从功能上分析,尿素是唯一的氮源,所以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氮源为尿素。(6)在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配制浓度梯度为10-1的系列稀释液时,溶液总量为10mL,需用移液管将1mL菌液移入盛9mL蒸馏水的试管中。(7)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有些菌落连接在一起,结果可能会偏小,因此分别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若不存在实验误操作,则前者的数量多于后者。【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纤维素分解菌以及尿素分解菌分离的相关利用,意在强化学生对特定微生物分离的有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4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