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469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汉代儒学1.下表反映出汉初( )皇帝相关记载高祖时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文帝时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建议改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侯的实力。景帝时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2.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

2、其它思想 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 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3.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A.存在无为、有为之争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D.采用儒家思想治国4.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

3、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5.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此后西汉形成了据春秋经文断狱的风气。春秋所体现的“原心(主观动机)定罪”“论心定罪”的原则被视为圣人之道,为断狱的最高准则。这说明( )A.儒家的论述取代了法律条文B.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C.古代法律制度开始建立起来D.心学理论成为司法基本原则6.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这( )A.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B.直接导致唐后

4、期政局动荡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7.下表是汉代朝廷通过合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汉代集议所引理据考时期议题理据内容汉文帝民政议可以佐百姓之急灾异阴阳不调,日月薄蚀,年谷不登,大遭旱蝗饥馑之害,滴见天地,灾及万民汉武帝礼法议尊宝鼎祥瑞今鼎至甘泉,以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汉光武帝人事议郡守不宜频更灾异六年有日食之异据此可以判断汉代( )A.民间迷信思想的盛行B.“天人感应”观念普遍流行C.皇权政治的神秘色彩D.政事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8.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

5、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种思想( )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B.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9.隋文帝曾多次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这表明当时( )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C.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D.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10.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上承魏晋,出现了新的趋向,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思想“新的趋向”主要是指( )A.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 B.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6、C.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份 D.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11.儒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后被称为“六经”。 古代政府推崇六经.开始提升儒学地位可能出现于( )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12.有学者指出,两汉的儒家,虽然推崇孔子,同时也受阴阳家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们的学说充满宗教的迷信色彩。他们都认为天降的祥瑞或灾异,全是受人事的影响,尤其是与人君的贤愚勤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说明汉代儒学( )A.融合其他学说影响政治B.吸收佛道教义更新体系C.天人感应说被君主采纳D.研究领域扩充至自然界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

7、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2)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4.秦汉时期,随着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思想也逐渐走向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丞相李斯曰:“异时诸候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

8、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 秦汉在事功、疆域和物质文明上为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奠定了稳固基础秦汉思想在构成中国文化心理结构方面也起了几乎同样的作用。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指出材料一中李斯和董仲舒在治国思想上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学者主张的理解。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研治儒

9、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可知汉初为加强皇权及中央集权,借儒家思想施行相关措施,故C项正确。A项,题干并未强调儒学动摇黄老学说,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思想的活跃局面,排除D项,儒家独尊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排除。2.答案:C解析:选C“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反映了西汉统治者对于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态度和政策,即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因此选C项。3.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历史材料信息。辕固,齐人,研究诗经,景帝时为博士,是儒家“有为”思想的倡导者。窦太后喜老子,好道家“无为”思想。二人关于老子一书认识的对立,实际上反映出的是汉景帝时期“有为”与“无为”两种思潮的斗争。结

10、合所学知识,汉初立国不久,由于“匈奴之患”和秦末战乱,社会各阶层“人心思定”,统治者采用的是道家“无为而治”理论。但儒学(还有法家)的“有为”思想与道家“无为”思想仍时有争论,说明汉景帝时期存在无为、有为之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4.答案:A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应对社会问题,故A项正确;B项是这一变化的影响,故B项错误;黄老之学的过时,主要原因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但不是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5.答案:B解析:汉代以来的“引经决狱”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影响到司法决

11、断,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故B项正确;“引经决狱”是用儒家思想解释法律条文。不是取代,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心学理论出现于南宋,故D项错误。6.答案:D7.答案:C解析:祥瑞、灾异往往被统治者赋予神秘色彩,认为它们是上天对人君施政的肯定或谴告,其主要政治功能在于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服务,故选C;材料是“汉代朝廷通过合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反映不出民间迷信思想问题,排除A;灾异、祥瑞是“天人感应”的反映,但看不出“普遍”流行,排除B;自然现象被统治者赋予神秘色彩为皇权服务,不是政事受自然环境影响,排除D。8.答案:D

12、解析:题干中董仲舒强调“爱及四夷”适应了大一统的时代需要,故选D项;民本思想产生于春秋晚期的孔子,排除A项;董仲舒儒家仁爱的思想出发,只是将“爱”的范围扩大了,排除B项;董仲舒作为儒学大家强调三纲五常,突出宗法伦理,排除C项。9.答案:D解析:据材料,隋文帝提倡儒学,而隋书所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与隋文帝提倡儒学的主旨不一致,说明当时佛道影响力较强。儒学发展面临困境,故选D项;据所学,复兴儒学是士大夫的一种追求,但是并不能得出是士大夫的首要任务,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三教合一的趋势,排除B 项;C项与材料隋文帝提倡儒学的主张相矛盾,排除。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

13、三教合一湖流。唐武宗时期出现过灭佛运动,故A项错误;道教在隋唐时期未取得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儒学发展遭遇危机,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潮流,此后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故C项正确;自从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后,其一直是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故D 项错误。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经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被汉武帝采纳.成为此后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学成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儒学地位进一步提高,故D项正确。春秋、战国、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成为统治思想排除A、B、C 三项。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14、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两汉儒家受到阴阳家思想影响,提出“天人感应”学说,体现了儒学融合其他学派思想影响政治,故A项正确;B项是理学思想的特点,西汉时期道教还未产生,佛教尚未普及,排除B项;天人感应说是否被君主采纳,从材料中无法判断,C项错误;D项对材料主旨理解错误,可排除。13.答案:(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2)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解析:(1)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

15、集权提供理论依据。(2)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14.答案:(1)不同之处:李斯主张以法家治国;董仲舒主张以儒家治国,并且为儒学提供了自然法则依据。相同目的:为统治者加强思想专制服务。(2)理解:学者肯定了秦汉两朝在建功立业、奠定中国疆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发展方面的贡献;尤其赞赏秦汉的思想统一为构建中国的文化心理结构所作的贡献;思想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家国情怀的构建。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治国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1)第一小问,李斯与董仲舒的言论并不难懂,前者是秦朝丞相,主张“以法治国”;后者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独尊儒术”。第二小问,无论哪一种思想占主导,都是为了进行文化专制,巩固封建统治。(2)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对秦汉的诸多方面都进行了肯定的评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答出秦汉在统一思想方面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