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本题共计20小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1. 关于孔子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提出“仁”的学说B. 提出“民贵君轻”C. 维护周礼 D. 倡导“为政以德”【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主张维护周礼,倡导“为政以德”,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故B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ACD是孔子的思想,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2. 春秋后期至战国之季,诸子勃兴,蔚为壮观。时代的歌手们,或“以道鸣”,或“以术鸣”,或“以辞鸣”,汇成了一曲雄壮的交响乐。这一曲
2、交响乐中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 人与自然的和谐B. 社会现实C. 人与社会的和谐D. 人的价值【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尽管观点各异,相互争论和诘难,但其都各自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强调社会现实的变革符合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关注社会现实是各家共同关注的焦点,故B项正确;ACD三项各家也都有涉及,但不是所有学派共同关注的焦点,应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百家争鸣中各派主张的比较,得出共同点。3. 老子第八章中指出:上善之人就如同水,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同万物相争,处在人人都厌恶的地方,所以它同道最接近。据此,老子强调A. “道”是万物的本源B. 人要学会顺其自
3、然C. 世界万物不断运动D. 统治者要实施仁政【答案】B【解析】【详解】“上善之人就如同水,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同万物相争,处在人人都厌恶的地方,所以它同道最接近”,这说明老子在强调人要学会顺其自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万物的本源,故A项错误;世界万物不断运动是唯物主义思想,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孟子主张统治者要实施仁政,故D项错误。4. 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采取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措施,充分体现了( )A. 道家“无为而治”B. 儒家的“为政以德”C. 法家的“依法治国”D. 墨家的“兼爱”“非攻”【答案】A【解析
4、】【详解】根据“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可得出汉初通过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经济,这属于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故A项正确;BCD项都不是汉初所用的思想,排除。5.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那么,汉代儒学对传统儒学的发展体现在( )A. 重视伦理道德B. 统治者应推行仁政而非暴政C. 维护尊卑等级秩序D. 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以公羊春秋为基础,兼采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诸家思想而成,D项正确;先秦儒学和汉代儒学同样具有对伦理道德的重
5、视,强调仁政和注重尊卑等级秩序等内容,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6.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材料对应的是以下哪种思想主张A. 存天理,灭人欲B. 天人感应C. 君权神授D. 君舟民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根据题意内容可知,材料中将自然异象与皇权统治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存天理,灭人欲”是指人的欲望问题,“君权神授”是指君主权力的来源,“君舟民水”是指君主和人民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和自然异象无关,故排除A、C、D项,故选B。【点睛】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儒教神学术语。中
6、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7. 宋代士人在热情参政的同时,又非常注重自我人格修养的完善,积极追求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这反映出,宋代士人A. 追求道家的精神自由B. 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C. 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D. 追求心外无物的理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学影响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宋代的士人非常注重自我人格修养的完善,积极追求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这主要是由于理学注重人的思想和道德人格修养的培养的结果,B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理学的影响
7、,理学属于儒学,A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排除;D项是心学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选B。8. 王守仁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这样说的依据是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 天下惟理C. 天下惟器D.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答案】A【解析】据材料“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属于心学代表人物,主张“心外无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王阳明没有天下惟理的思想,故B项错误;天下惟器,属于唯物主义,不符合王阳明思
8、想,故C项错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也属于唯物主义,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学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这反映了心学的特点,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9. 明代学者李贽以“贬尊抑圣”的方式对封建君主提出了严厉批评,在他眼里,无论是君主还是圣人,都是一般人。这反映了他A. 倡导实现民主政治B. 要求废除君主制度C. 具有朴素的平等观D. 坚持工商皆本主张【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无论是君主还是圣人,都是一般人”体现了人与人都是一样的平等观, C项正确。李贽并不是倡导实现民主政治,
9、A错误;要求废除君主制度不符合李贽思想,B错误;坚持工商皆本主张是黄宗羲等思想,D错误。10.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指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以为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故“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黄宗羲A. 痛恨君主专制B. 反对儒家学说C. 鼓吹君主集权D. 倡导君主立宪【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以为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故“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这反映黄宗羲痛恨君主专制。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10、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 黄宗羲11. 经史学专家周予同在从顾炎武到章炳麟一文中说:(顾炎武)反对理学,是因为理学的空疏无物;他推崇东汉是因为东汉经学的节义;他考辨古音古事,是为了明道救世;他提出“博学于文”却又与“行己有耻”并重。这强调了顾炎武A. 提出知行合一B. 反对伦理纲常C. 主张经世致用D. 注重道德修养【答案】C【解析】【详解】顾炎武因为理学“空疏无物”而对其持反对态度,其“考辨古音古事,是为了明道救世”可知顾主张经世致用,故选C;A是王阳明的主张,B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2. 普罗泰格拉说:“我不能断定神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据此
11、可知,普罗泰格拉A. 崇尚自然哲学B. 追求美德之善C. 强调人的价值D. 向往世俗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第二是人生短暂”等信息可知,普罗泰格拉否定神、肯定人,强调人的价值,故答案为C项;普罗泰格拉研究人和人类社会,排除A项;苏格拉底追求美德,排除B项;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向往世俗生活,排除D项。13. 在苏格拉底看来,如果没有知识,人就会听任主观的武断,或者会被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意见所左右,又或者会被传统习惯所左右,因此,人就不会追求善,而跌入恶的深渊。这表明苏格拉底()A. 强调人的价值B. 提出“认识你自己”C. 否定传统权威D. 主张“美德
12、即知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如果没有知识,人就会听任主观的武断”“因此,人就不会追求善,而跌入恶的深渊”可得出,苏格拉底强调人要有知识,要追求善,结合所学可知,这与他的“美德即知识”的主张有关,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人的价值,而是强调人要有知识与美德,排除A;BC项都与主旨无关,排除。14. 1517年,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这标志着()A. 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B. 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C. 启蒙运动进入了高潮D. 生物进化论的正式创立【答案】B【解析】【详解】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B项正确;ACD项与马丁路德无关,排除。15. 启蒙思想
13、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A. 认识B. 理性C. 分析D. 思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B项正确;认识、分析和思考都是理性的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ACD三项错误。16. 18世纪时,欧洲不少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出版了哲学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这些思想家“多面手”的表现A. 展现了文艺复兴的盛况B. 旨在倡导资产阶级革命C. 彰显了宗教改革的成果D. 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思想家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所以他们“多面手”的表现不是展现文艺复兴
14、的盛况,故排除A项;这些思想家“多面手”的表现旨在宣扬启蒙思想,而不是倡导资产阶级革命,故排除B项;这些思想家宣扬的是启蒙思想,不是彰显宗教改革的成果,故排除C项;根据“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思想家“多面手”的表现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故选D项。17. “他认为,财产私有制,以及在私有制下的文明社会剥夺了人的天赋人权。”文中的“他”是A. 洛克B. 伏尔泰C. 卢梭D. 孟德斯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卢梭主张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认为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但是他不主张废除私有财产,结合材料可知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
15、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的准确把握。18. 在伏尔泰看来,理想的制度是:“有一个如传教士笔下的康熙皇帝般宽厚仁达、严于律己的君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描述的政治制度是A. 君主专制B. 民主共和制C. 君主立宪制D 公民直接民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伏尔泰的描述可知,这种制度保留了君主,但君主却“无力为非作歹”,即君主的权力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贵族重臣、城市代表们又有权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由此可知,这种制度是君主立宪制,故排除A,C
16、符合题意;既然保留君主作为国家元首,就不是民主共和制,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直接参政议政,故D不符合题意。19. 梦溪笔谈这样描述一项发明:“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为神速。”这项发明是( )A. 造纸术B. 活字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为神速。”可以看出其强调印刷的速度快,结合所学可得出是活字印刷术,B项正确;ACD项与印刷速度无关,排除。20.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
17、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A. 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B. 受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启示C. 融合了自然与社会法则D.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受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积极探索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思想的影响,故A错误;材料“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说明自然与社会法则并存,不能体现触合自然与社会法则,C错误;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启蒙思想家,故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
18、是“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联系所学启蒙运动的背景分析解答。二、 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50分) 2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19、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四 古
20、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了什么措施?(3)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的核心思想什么?他又提出怎样的认识论?(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答案】(1)核心思想:“仁”、“礼”。(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
21、:逐步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或独尊地位)。改革:设立太学。(3)核心思想: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4)主要观点: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解析】【详解】第(1)问,“核心思想”,依据材料一“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概括得出:“仁”、“礼”。第(2)问,“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二信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概括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依据材料信息“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逐步确立儒学的正统地
22、位角度回答。“措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表彰六经、设立太学等。第(3)问,“核心思想”,依据材料三信息“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指出朱熹的核心思想是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依据材料信息“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得出:格物致知。第(4)问,“主要观点”,依据材料四信息“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
23、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概括得出: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等。“经济因素”,依据所学知识从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角度分析。22.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兴起于欧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个时候的欧洲正好处在工场手工业最发达的时候。经济一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就壮大了。愚昧是产生专制的唯一土壤,而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能够扫荡愚昧,也就能扫荡专制。社会契约论一经发表,就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卢梭的观点有很激进的地方,他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自由之花要不断地用暴君的鲜血浇灌,才能长得茁壮”这种话,所以法国大革命时有些过火、
24、过激的行为,就跟卢梭的这种宣传鼓动有很大的关系。袁腾飞讲世界史材料二 孟德斯鸠把法视为事物内在规律的体现,完全抛开了神权和特权。他明确提出“一切存在都有它们的法”,上帝有上帝的法,物质世界有物质世界的法,人类也有自己的法,立法的基础就是人的理性。既然人类的法是人的理性的体现,那它的本质就应该是维护人的权利。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概括其对人文精神的新发展。(2)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的思想主张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根据材料二,分析孟德斯鸠的法律主张及目的。【答案】(1)背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取得新
25、的进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发展:强调理性;反对专制制度;提倡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2)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影响: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过激行为。(3)主张:法律是事物的内在规律;法律是以人的理性为基础;法律的本质是维护人的权利。目的:用法律为武器反抗封建特权和天主教神权;维护资产阶级的基本权利。【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信息“这个时候的欧洲正好处在工场手工业最发达的时候”得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由“经济一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就壮大了”得出: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由“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能够扫荡愚昧,也就能
26、扫荡专制”得出: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取得新的进步;依据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英法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等角度补充。“新发展”,依据材料一信息“自由之花要不断地用暴君的鲜血浇灌,才能长得茁壮”得出:反对专制制度;依据所学知识从强调理性、提倡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等方面补充。(2)“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一信息“社会契约论一经发表,就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自由之花要不断地用暴君的鲜血浇灌,才能长得茁壮”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暴力革命等。“影响”,依据材料一信息“社会契约论一经发表,就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所以法国大革命时有些过火、过激的行为,就跟卢梭的这种宣传鼓动有很大的关系”概括得出: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过激行为。(3)“法律主张”,根据材料二信息“孟德斯鸠把法视为事物内在规律的体现,完全抛开了神权和特权”得出:法律是事物的内在规律;由“人类也有自己的法,立法的基础就是人的理性”得出:法律是以人的理性为基础;由“既然人类的法是人的理性的体现,那它的本质就应该是维护人的权利”得出:法律的本质是维护人的权利。“目的”,依据所学知识从反抗封建特权和天主教神权、维护资产阶级的基本权利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