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302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5年高考大市调研一模二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15湖北孝感一模16)北宋建立不久,宋太宗对宰相说:“井田之制实为经国之要道贫富不均,王化何由而行!”这段话反映出北宋初期()A社会秩序安定 B土地兼并缓解C租佃关系发展 D井田制度得到恢复【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租佃制 【解析】“贫富不均,王化何由而行”,反映出当时土地兼并导致社会贫富不均,秩序不安定,故A项错误;土地兼并没有缓解,故B项错误;随着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宋太宗对井田表现出无限的羡慕,并不能说明井田制度得到恢复,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湖北荆州一模13)晋书苏峻

2、传载:“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峻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于是豪杰所在屯聚,而峻最强。”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均田制度遭到破坏 B豪强地主经济的扩张C重农抑商政策收效甚微 D政府社会控制力量缺失【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 【解析】均田制出现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与材料时间晋代不符,故A项错误;“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的根本原因是苏峻等豪强地主势力的扩张,故B项正确;豪强地主经济的扩张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政府社会控制力量缺失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非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湖北天门高三4月调研25)25(宋神宗)土

3、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A增加财政收入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C增加粮食产量D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租佃制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增加财政收入的内容,故A项错误;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不是政府的本意,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发展农业生产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信息可知,政府通过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开垦荒地和发展农业生产,故D项正确。【答案】

4、D4(2015湖北孝感一模25)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周时主要农具是来、耘,“三人拓(赌)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癣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倾,收皆亩一锤,于是关中为沃野”。李性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果百五十石。”中华文明史(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考点】(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1)第一小问战国时期“关中为沃野”“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可见农业生产得到发展;第二小问依据新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确立,以及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分析。【答案】(1)现象

5、:反映了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2分)原因:水利工程的兴修;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运动,封建生产方式(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分)手工业的发展1(2015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25)25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君(杨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专业性生产 【解

6、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的唐代不符,故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中叶以后,故B项错误;从材料“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京口绫衫缎”等信息表明,不同区域生产不同的手工产品,故C项正确;家庭手工业基本不入市场,与材料大多货物来自民间这一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商业的发展1(2015湖北孝感一模17)17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这反映出当时()A浙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B苏州米价低于其它地区C江西与湖广之间米粮贸易兴盛 D农作物的种植出现商品化和专业化【考点】古代中国

7、商业的发展清代农产品商品化 【解析】材料中无法推测出“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的原因是浙西农业生产能力的下降,故A项错误;材料中也没有反映出各地米价的对比,故B项错误;这一现象反映的是浙西与江西、湖广之间米粮贸易的兴盛,故C项错误;江西、湖广出现农作物的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趋势,产量大幅度提高,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湖北孝感一模18)18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减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A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的社会地

8、位不高C儒家反对商业活动 D新兴商人日益活跃【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春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汉武帝时期才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士大夫从商受到斥责,直接反映出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与题意“从侧面反映”不符合,故B项错误;鲁国大夫从商受到斥责,与儒家反对商业活动无关,故C项错误;尽管商业环境不佳,但仍然吸引士大夫从商,新兴商人日益活跃,故D项正确。【答案】D3(2015湖北荆州一模5)5康熙在巡游苏州时感言:“俯瞰虎丘之背,田畴林木,望若错锦,苏民仍列酒坊茶肆各安生业,管弦竞奏,觉有升平景象,然徒事纷奢,罔知务本,未若东北风俗之朴实耳。”康熙此言的要旨是()A论说清朝统治的历史正

9、统 B倡导满汉文化的和谐互补 C惩戒江南文人和富商大贾 D矫正江南奢靡的生活习俗【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代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然徒事纷奢,罔知务本”,在满汉矛盾仍然存在的背景下,康熙以“重农抑商”论说清朝统治的历史正统,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满汉文化的对立,故B项错误;康熙认为江南文人和富商大贾不应该放弃本业农业,但不是此言要旨,故C项错误;“徒事纷奢”,反对江南奢靡的生活习俗,但不是此言要旨,故D项错误。【答案】A4(2015湖北荆州一模12)12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一张木牍记载:“口口(年)三月辛卯中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

10、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二。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病,不行者罚日卅。”这张侍约可以说明()A民间贩运突破政府法律规定 B诚信意识和商业道德的建立C货币支出成为贸易主要手段 D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契约方式【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汉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材料主要是讲述汉代民间商贩出现合伙经营的契约方式,并没有反映出民间贩运突破政府法律规定,故A项错误;材料侍约内容是贩运者之间的约定,不涉及商业经营,故B项错误;材料侍约货币准备是沟通贩运的前提,没有反映出货币支付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贩运者之间的约定体现出经营契约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5(2015湖北荆州一模15)15宋太

11、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 B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C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 D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宋朝禁止铸造佛像、浮图及人物,有利于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并没有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故B项错误;灭佛有利于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但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故D项正确。【答案】D6(2015湖北荆州一

12、模16)16明朝冯梦龙醒世恒言记江南民谣:“做天莫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时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干。”诗句反映了()A手工业生产的雇佣关系 B经济作物种植得到重视C江南农业精耕细作状况 D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 【解析】材料中没有反映出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农民种麻采桑,经济作物种植得到重视,故B项正确;诗句主要反映江南经济作物的种植,而非粮食作物,与精耕细作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江南经济的区域分工,故D项错误。【答案】B7(2015湖北襄阳高三1月调研26)26管子轻重乙篇:“桓公问于管子曰:衡有数乎?管子对曰:

13、衡无数也。衡者使物一高一下,不得常固。桓公曰:然则衡数不可调耶?管子对曰:不可调。调则澄,澄则常,常则高下不二,高下不二则万物不可得而使用。”(【注】衡:市场供求均衡价格)下列关于管子的经济思想理解准确的是() A“衡“围绕着商品的“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政府干预经济不利于经济发展 C“衡”不是僵死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 D这一经济思想提出标志着中国古代商业经营思想的高度成熟【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提到“衡”在围绕商品“价值”波动,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出政府可以利用市场供求均衡价格的上下波动,这是属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材料中观点

14、认为市场供求均衡价格是经常上下变动的,故C项正确;春秋时期,我国商业经济初步发展,商业经营思想的高度成熟其评价过高,不符合历史事实,故D项错误。【答案】C8(2015湖北武昌高三1月调研26)26李攸李朝事实录云:“益州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之营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每岁丝蚕米麦将熟时,又印交子一两番,捷如铸钱,收买蓄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交子的印刷及管理比较规范 B钞币的流通地域仅限于四川 C商品经济发达带来钞币的产生 D地方豪商协商并由官府印制钞币【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纸币出现)【解析】提取材料关键字“交子”可判断本题的载

15、体为宋代的纸币交子,提取信息“同用一色之营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可见印制繁琐和管理规范,“每岁丝蚕米麦将熟时,又印交子一两番,捷如铸钱,收买蓄积”可见印制有一定的时间,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交子的流通地域,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交子产生的原因,故C项错误;由官府印制钞币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9(2015湖北宜昌高三一调25)25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这表明()A重义轻利开始改变 B商人地位普遍提高C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D重农

16、抑商名存实亡【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人地位提高 【解析】义利观为传统道德的一对范畴,只要有商品经济存在,趋利的现象就会存在,重利轻义的现象早已有之,故A项错误;在传统社会中就地位而言,儒高商低,而弃儒就贾且士人出身商贾之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说明贾人地位普遍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商人地位提高,不足以说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商人地位提高与政府加大抑商力度并存,而非重农抑商名存实亡,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5湖北武汉5月模拟27)27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统计表(单位:万两)分类1686年1753年1812年全国关税总额12204596

17、4810运河诸关税额61615051400沿海诸关税额18210321775长江诸关税额37311461347上表主要表明()A近代的关税总额不断增长 B全国商品流通以运河流通为主C沿海与长江航运后来居上 D海禁政策推动内河航运的发展【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代前期的航运 【解析】题干中所显示的为16861812年期间的关税变化,这一时期中国还未进入近代,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图表信息显示17531812年期间运河关税税额减少,沿海和长江关税税额增加,说明全国商品流通逐渐以沿海、长江流通为主,故B项错误;题干中图表信息显示16861812年期间运河关税税额的演变趋势是先增长和下降,沿海和长江关

18、税税额的演变趋势是持续增长,说明沿海与长江航运逐渐超过运河,故C项正确;图表信息显示运河关税税率是先增长后下降,说明内河航运发展受到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5湖北武昌高三5月调研25)25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金银甚至铜钱的流通,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金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至成弘年间,民间契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白银大量流入推动白银货币化 B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 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初商品经

19、济发展(白银货币化) 【解析】明初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民间,影响到政府的经济政策,最终政府通过颁布法律确立了白银货币化,故A项正确;贵重金属被政府禁止流通,而非短缺,导致宝钞贬值,故B项错误;民间推动是白银货币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故C项错误;货币改革是白银货币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5湖北宜昌三模26)26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希腊有妇女穿丝织衣服,出生于公元前4年的罗马悲剧作家塞内卡批评妇女穿丝绸衣服是“向公众展示身体”,公元79年因观察维苏威火山爆发窒息而死的老普林尼批评男人穿丝绸衣服“丧失男性气概”。公元555年受查士

20、丁尼大帝派遣的两名在中国传播景教的教士成功地将中国的蚕蛹偷运回到君士坦丁堡,从此罗马终于有了自己的蚕丝业。由此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是()A古欧洲内需 B中国的强盛 C中间商牟利 D张骞通西域【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 【解析】从公元4世纪开始,古欧洲就消费了中国的丝绸,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是古欧洲的内在需求,丝绸是奢侈品,更是地位的象征,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强盛,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间商牟利,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张骞通西域,故D项错误。【答案】A13(2015湖北黄冈二模25)25图8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经济发展具有

21、鲜明的地方特色 B商品经济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C金属冶铸水平的地区差异很大 D经济发展不平衡【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使用不同货币,货币使用与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无关,故A项错误;货币使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结果,不能说明商品经济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故B项错误;货币有铜、金银,还有绢帛,不能反映金属冶铸水平地区的差异,故C项错误;从图片可以看出,西部、东北许多地区没有使用货币,货币主要集中在中部、东部,说明经济发展不平衡,故D项正确。【答案】D14(2015湖北荆州一模26)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 晋商崛起于明,兴盛于清初,从清中叶开始转向衰落。

22、晋商用会馆的维系和精神上崇奉关圣的方式,组成以地域乡人为纽带的商帮集团。“合伙”是晋商普遍的经营方式,伙计不出资,但作为企业经营者,享受分红权利。晋商用乡不用亲,招收学徒必须有担保人,担保人对被保人的一切行为负责。晋商实行票号密押制度,“山右巨商,所立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晋商利用明政府施行开中法的机遇,凭借政府特许的贸易垄断权获利丰厚。晋商经商致富后将大量资本投向土地,还家盖房置地的现象较为普遍。晋商经营方式一般采用东伙合作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经营者随意改变经营项目而不向出资者声明的侵权行为,在身股制下,票号内部易产生论资排辈现象。晋商票号实行无限责任的股份公司经营方式和总

23、经理负责制,一旦票号被挤兑倒闭,出资者也就随之倾家荡产。 摘自刘建生主编明清晋商制度变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晋商兴盛和衰败的制度原因。(8分)【考点】(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晋商)【解析】(2)第一小问,兴盛的原因包括:“合伙”经营,伙计不出资,享受分红权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晋商用乡不用亲,建立起严格的约束机制和管理制度;晋商实行票号密押制度,建立严密的近代金融体制;晋商利用明政府施行开中法的机遇,凭借政府特许的贸易垄断权获利丰厚,实行垄断经营致富。第二小问衰败的原因包括:经营者随意改变经营项目而不向出资者声明的侵权行为,内部制度没有实行进一步优化;

24、票号内部易产生论资排辈,封建家族制打压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以及失去统治者支持和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答案】(2)兴盛原因:通过建立股份制的资本运营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扩大企业资本和实力;通过尊崇传统义利观和道德观,建立起严格的约束机制和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严密的近代金融体制,拥有了很好的信誉度;通过建立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组织,弘扬家族式的忠诚意识和乡人观念,激发群体力量和竞争实力;通过利用政府特许的贸易制度,实行垄断经营致富。(4分,回答2点)衰败原因:官商结合下的垄断贸易,因失去封建最高统治者的政治依托而衰败;合伙制下产权不明,内部制度没有实行进一步优化;封建家族制打压人才成长和企

25、业发展;传统重农抑商意识制约企业发展等。(4分,回答2点)15(2015湖北天门高三4月调研40)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商业。商朝出现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工商食官”制度的逐步瓦解,各地涌现出许多商品市场,私营商业应运而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西汉“开关梁,驰山泽之禁”,使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宋元时期,古代商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坊市不分,“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明清时期,社

26、会上经商风气浓厚,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许多商业新名词 ,如商帮,票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商业得以发展的条件有哪些?以明清商业为例简述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14分)【考点】(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条件,依据材料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可以得出国家政局稳定有利于商业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便利商品流通,货币的统一和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中央政府相对开明

27、的经济政策保障了商业的运行环境等。第二小问表现,由材料一“商帮,票号”可知,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出现了地域性商人团体;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等。【答案】(1)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国家政局稳定有利于商业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便利商品流通;货币的统一和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中央政府相对开明的经济政策保障了商业的运行环境。(任四点8分)表现: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出现了地域性商人团体。(任三点6分)16(2015湖北武昌高三5月调研40)40(25分)阅读材料

28、,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汉朝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候官对其进行管理。武帝时有外国使者前来进献后,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碧琉璃、奇石、异物。唐朝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对朝贡使团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当时往来的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两宋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

29、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外商货物。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6分)【考点】(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范围、机构管理、贸易商品、贸易性质等方面分析。贸易范围在不断

30、扩大;到两宋政府设置更多的机构管理,同时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更趋规范严密、法制化;到两宋“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贸易的商品逐渐以生活用品为主;同时从贸易性质看,“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第二小问原因,从中国古代政治稳定、经济重心南移、手工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繁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等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从路线看,后代路线比前代更加发达,到达的区域更广;从管理来看,越来越规范严密、法制化;从货物品种上看,品种日益丰富,由以奢侈品为主到以生活用品为主;从贸易性质上看,由朝贡贸易到私营贸易为主(12分,每点3分)原因: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手工业

31、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政府的重视;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任意4点4分,每点1分)17(2015湖北黄冈一模40)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

32、,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何一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城市发展的特点及背景。(10分)【考点】(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城市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和政府的态度等方面概括即可【答

33、案】(2)特点:近代新兴工业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突出。(4分)原因:衰:近代以来交通优势的丧失;上海崛起;传统经济衰退与新式经济发展缓慢等。(5分)兴:工业革命的推动;蒸汽机的推广使用;工厂制的建立;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断扩大等。(6分)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2015湖北荆州一模25)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了所谓“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结果是马戛尔尼行单膝下跪礼。英使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商在宁波等处贸易等要

34、求,遭到清廷的全部拒绝。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法国人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写道:“英国人认为他们的权利,在于根据西方制订的规则让中国向国际贸易开放。马戛尔尼的一切做法都在否认中国文化的有效性。拒绝叩头,讨厌盘膝而坐,见到日常生活的场景傲慢地感到可笑,这些意味着:认为不能有几种文明,只有一种文明,即西方的文明。” 摘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礼仪之争”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朝贡外交)【解析】(1)“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体现的是封建朝贡外交理念,“英使以维护对等

35、之独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反映的是近代平等外交理念,“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反映出封闭的农业文明对开放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排斥。【答案】(1)问题:一方面反映的是封建朝贡外交理念与近代平等外交理念之间的矛盾(2分);另一方面反映的是封闭的农业文明与开放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之间的矛盾(2分)。2(2015湖北武汉5月模拟40)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责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

36、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代朝贡体制主要涉及朝贡国对清廷的称臣纳贡和清廷对朝贡国的册封赏赐两方面内容。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加以评价。(12分)【考点】(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朝贡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解析】(1)第一小问基本内容,根据材料一中“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责之后

37、,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的信息,可知其内容为以中国为核心形成与周边国家、地区及部分西方国家之间的朝贡关系,根据材料一中“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的信息,可知其内容为通过礼仪来体现中国“天朝上国”地位的,根据材料一中“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的信息,可知其内容为以朝贡贸易作为维护朝贡制度的手段,根据材料一中“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信息,说明其内容为包括了官方和私人性质的朝贡贸易;第二

38、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一中“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等信息,可说明朝贡贸易体现了清朝时期自以为是“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根据材料一中“将厚来薄往的传统理念应用于朝贡贸易”的信息,可说明朝贡贸易体现出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据材料一中“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信息,可说明朝贡贸易强化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答案】(1)内容:清代朝贡制度丰要涉及以中国为核心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包含了部分西方国家;朝贡制度的核心是通过礼仪体现中国“天朝上国”的地位;“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是维护朝贡制度的主要手段;朝贡贸易兼有官方和私人性质。(8分)评价: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强化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逐渐脱离世界潮流。(4分,任意两个要点即可)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