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史的复习要点 1要从单元知识、单元知识结构和单元知识综合方面抓好单元复习。要求能准确掌握单元历史发展的主线及其相关的主体知识。2要从前因与后果、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具体与抽象的辯证关系,抓好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求能初步运用辯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其发展的规律。3要从对比、综合、分析、评价、说明论证方面抓好阐释历史、解决问题的技能训练,要求能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阐释历史的规范。关于单元历史发展的主线及其相关的主体知识。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 1、禹子启由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建立夏朝,建都阳城,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
2、西南部。夏朝的建立,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商是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发兵讨桀灭夏,定都亳,后来,盘庚迁都殷。商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周是商的属国。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周是地域空前广大的国家。2、西周的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周天子土地制度。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西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等国。3、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由于生产力有显著的提高,此时的社会经济、交通、城市建设都有较大的发展。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不断融合。特别是通过改革和变法,确立了封建赋税
3、制度、土地所有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相关的法律制度,从而使社会顺利地跨入新的封建社会时期。5、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社会经济出现了飞跃发展的态势。本单元的知识切入点是生产力的变化商、西周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木、石、骨、蚌、少量青铜粪肥、草木灰、绿肥青铜铸造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业 漆器制造交通工具 商业 城市兴起铁制农具牛耕使用灌溉技术水利建设商业繁荣城市发达冶铸业漆工艺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考工记春秋战国中心城市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政治的改良和变法生产的发展科技文化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高井田制分封制“相地而衰征”“初税亩”县制中央集
4、权制“百家爭鸣”诗、散文、艺术天文、物理、医学衣、食、住、行 第二单元 秦汉 1、秦始皇确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官僚制度、行政机构和秦律,从制度上保证了封建皇权的专制,这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皇权的强化或是弱化,都直接影响了当时政局的治乱和经济发展的兴衰。2、秦朝的统一和巩固统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两汉初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一方面重整封建统治秩序,另方面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在较长时期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南方的越族地区除珠江流域稍好之外,其他地区尚处于未开发
5、的状态。3、秦汉时期的民族交往常以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开发,设立管治的机构为重要形式。此时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时战、时和,但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民族间的战争客观上推动了双方的接触和交流,加速民族融合;而民族的融合和交流,使北方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传入边疆地区,带动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进步。4、秦汉时的对外交往处于初始阶段。主要反映在丝路的开辟,政府间的往来,中国对外商业贸易得以开始发展。5、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秦汉文化具有反映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四大特点。秦汉文化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知识切入点是国家的大一统秦朝实现全国统一巩
6、固统一政治措施经济措施文化措施两汉并行郡县制和封国制加强中央集权刺史制度解决王国问题察举制度编户制度加强对西域、西南夷、百越的管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综合国力增强发展了对友好外关系促进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反映了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社会特点。2、东晋南朝时,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迅速发展并占有重要地位。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我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成就巨大。这时期的文学艺术等都反映了民族融合的社会特点。
7、知识切入点是经济发展经济类型江南经济中原经济士族庄园经济各民族经济长江流域岭南闽江流域三吴地区迅速发展恢复发展曹魏、北魏过度发展占重要地位开发和发展西北嘉峪关河西走廊辽东地区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寺院 经济产生严重消极作用统治者劝课农桑北方人口南迁民族融合工具和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农业、丝织业、冶炼、制瓷、造纸、商业作用社会趋于安定、促进统一推动科技文化的发展第四单元 隋唐 1、隋的统一,使社会安定下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融合。隋文帝和唐初统治者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实行革新和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2、唐朝前期经济的繁荣,主要反映在农业
8、、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三个方面,而城市的发展则是商业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3、唐代统治者推行“怀柔”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唐的疆域空前广大。4、唐是当时世界上势力强大的帝国。唐政府对外交往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加上对外水、陆交通发达,唐与亚洲、欧洲各国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5、隋唐时,中国科技和文学艺术取得了新的成就,尤其是唐文化全面辉煌,泽被深远是“中华文化圈”的源流,对亚洲文明的发展和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深远的影响。知识切入点是革新和全盛隋唐制度的革新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相权被一分为三 皇权加强 提高了工作效率 标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
9、熟 分工合作 相互牵制和监督 选的官一制大度进步历朝沿用影响深远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完善发展 武则天 唐玄宗 抑制门阀广揽人才提高素质加强集权稳定政局府兵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隋文帝改革府兵制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 唐太宗调整、健全府兵制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唐玄宗实行募兵制 随着均田制的破坏 武则天至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有利于生产发展 导致军阀的形成 募兵制 加重军费负担 缓和了社会矛盾发展了生产保障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轻徭薄赋 扩大税源保证税收放松对人丁的控制隋唐的全盛国家统一政治改革 经济改革 军事改革 多民族国家巩固 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文化空前繁荣 发展对外 友好关系
10、 影响后世 封建社会全盛 在东亚形成中国文化圈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第五单元 宋元1、唐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宋太祖总结唐后期以来的教训,把地方的政权、财权、兵权收归中央,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北宋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缓解财政危机的作用。宋元的改革和变法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制。2、我国南方经济自西晋末年起,逞现上升的趋势发展。唐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宋元时期,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北宋东京的繁华、南宋的海外贸易反映了宋代商业发达的状况。3、两宋时,各民族政权的并立,出现长期不间断的战争,但也有出现和平安定的时候,民族间
11、有频繁的经济交往。各族人民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其实,民族间的纷争可视为民族融合的前奏,而各民族间的相互学习,经济、文化交往,共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4、宋元时,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为海外贸易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统治者重视和采取鼓励政策;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居世界前列;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成为促进海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5、宋元时期,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不断融合,对外贸易和对外交通便利,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些都为宋元文化高度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础雄厚和起点高。这是宋元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
12、6、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在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其特点是学习风气活跃。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应运而生。同样,宋元城市文化的产生、发展、繁荣,客观反映了宋元商业经济的发展。知识切入点是继续革新和继续发展 宋太祖加强 中央集权的措施 集中军权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发展科 举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扩大政权基础,维护国家统一 整顿吏治“厚农桑”“减徭役”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理财、军事、教育方面的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的局面 改革不到一年被废止 元世祖加强 中央集权的措施 健全统治机构 实行行省制度 巩固全国的统一 继续发展统一的多民族
13、国家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全国经济的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前代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科技文化有突出成就,在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对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第六单元 明清1、朱元璋及其后继人进行的政权建设,先从地方开始,继而在中央实行机构改革,使皇帝成为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封建专制统治的独裁者;特别是组建特务机构,采用八股取士制,使自秦始皇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已经强化到空前的程度。这些措施一方面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关系,使国家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另一方面又阻滞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2、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商品经济
14、繁荣的重要条件。商品经济发展空前活跃 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产生的次要的、非主流的经济。它对封建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瓦解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起了刺激的作用。3、在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总是相互依存的。民族友好交往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之间虽有过战争,但它毕竟是兄弟民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在封建社会里,这种民族矛盾斗争的实质是阶级矛盾斗争。一般而言,任何民族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战的战争都是进步的,同样的为反抗剥削和压迫而进行的战争都是正义的。4、明代中后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色彩的进
15、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要是反对维护封建制度的孔孟之道,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由于封建王朝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由于推行“闭关”政策,使中国民主思想与世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潮流脱节,所以这种进步思想未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一定的影响。16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在中国传教布道的同时也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文化知识,客观上促进了西方科技知识的传入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知识切入点是明清的强盛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官制明太祖制定大明律 加强特务统治实行八股取士清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多民族国家
16、进一步发展明 营建、迁都北京 清 建立全国统治 中央政权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封建经济进一步繁荣明清调整生产关系明 推行一条鞭法清 更名田和地丁银制度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发展 对外关系的新进展明清的文化承古萌新明 郑和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戚继光抗倭斗争胜利清 郑成功打败荷兰,收复台湾康熙帝抗俄斗争胜利明清西方传教士东来,中西文化交流频繁清实行闭关政策,限制对外贸易集大成的科技著作和大型图书问世市民文学的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西学东渐由盛转衰封建专制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未能与时俱进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进
17、一步繁盛对外关系的新进展明清的文化承古萌新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调整生关系民族融合封建专制制度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国际社会的进步发展 关于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 1。要有创新思维 不拘泥于某些传统的结论,探索新的结论是一种创新思维。贴近史实,接近科学,是治史之道,也是一种学风。实事求是要求具体分析,避免绝对化。2。要把握生产力的思维途径 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是认识与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生产力中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科学技术的因素,其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历史条件、生产环境、政策行为的制约。历史上任何顺应历史潮流的制度和政策、改革和变法
18、、文明和进步大都是对生产力的某种程度的解放。3。要学会常用的历史思维方法 常用的历史思维方法是指宏观认识和微观研究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前因与后果、个别与一般、局部与整体、主观与客观、具体与抽象、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的辯证关系。宏观认识和微观研究结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关于阐释历史、解决问题的技能训练 1。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2。掌握阐释历史、解决问题的思路。3。懂得对比、综合、分析、评价、说明论证题的答题规范。认真审题 03高考28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
19、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材料二1890年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利 益线”。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4分)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2、明治政府对中国和朝鲜实行的军国主义政策被称为“大陆政策”,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利益线”论对“大陆政策”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5分)以侵略中国为
20、中心,把侵略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第一步;为侵略提供了借口。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出现“脱亚入欧论”和提出“大陆政策”的社会经济原因。(5)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由于国内封建残余严重等原因,更加需要国外市场;这一目的难以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更多依靠军事手段。03年高考30题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13分).答案要点:(13分)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新的阶级。出
21、现了新式学堂。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答题的思路 1。下列战役中,具有争取国家独立性质的是A纳西比战役B色当战役*C.萨拉托加战役D.凡尔登战役 2。用焦炭作燃料冶炼金属,始于A。战国B。西汉 C。北宋*D。明朝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材料二,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 材料三,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楫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吴越之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
22、 其 相 率 而 为 俭,则 遂 末 者 归 农矣。蒹葭堂杂著摘抄 材料四,“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10分)答案:拜金、重商和倡奢。冲击传统等级观念,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助长统治阶级的腐朽倾向(或激化阶级矛盾)。4。20世纪中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笫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冷战初期(19461955年),美国是如何逐步确立并巩固其霸主地位的。(15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于1917年参战,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大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美国经济实力进
23、一步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为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主力之一;掌握了原子弹;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雅尔塔体系为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首屈一指。冷战初期,在西欧各国实力下降的情况下。美国通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巩固了霸主地位。答题规范简述题 简述我国古代水稻种植情况的发展变化,并说明其原因。2000年 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人己种植水稻。南朝时期,水稻栽培种植技术有了提高。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不断推广种植。南宋时,水田增加,苏湖地区的稻米产量很大。明
24、代南方种植双季稻、三季稻。原因:兴修水利;政府提倡推广;中外经济交流;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的提高。试述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政府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主要措施及其根据和意义。2001年参考答案政策:允许并鼓励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措施:在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打击投机倒把。根据: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占全国经济的60%以上。意义:促进了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1949年至1953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并概括指出它们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什么条件。2002
25、年(在政治领域)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全国大陆解放和统一,镇反运动完成,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政治条件。在经济领域土地改革胜利完成,工商业得到合理调整,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全国财政实现统一,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生产力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经济条件。分析题 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得到很大发展,试从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2002年 参考答案经济方面: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北方,泉州等海外贸易港口繁荣,制瓷业、丝织业发达,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为海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国内商业活跃。科技
26、方面: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广泛使用,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技术条件。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3分)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说明题 18世纪末世界上只有荷、英、美、法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而半个世纪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试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原因和两条途径。(2000年广东卷)原因:19世纪前期,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扩展到法、美、德等国,使资本主义力量大为增强。(5分
27、)途径:资本主义力量增强促成德、意、日、俄等一系列国家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4分)资本主义各国加强殖民扩张,在掠夺的同时也冲击了当地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4分)比较题 19世纪初期发生了拿破仑战争,20世纪初期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比较这两次战争在范围和性质方面的不同之处;指出两次战争后,各自形成了什么国际关系体系,其共同点是什么?2002年 不同之处:前者基本上是欧洲范围的战争,后者是世界性战争;前者的性质经历了从以反干涉为主到谋取霸权为主的转变;后者自始至终都是帝国主义战争。国际关系体系及共同点:拿破仑战争是维也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28、共同点是大国主宰国际事务。评价题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始,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简要说明民主革命时期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践效果。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4.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专题知识 政治方面:侧重于国家的统一、政治改革和政治制度;经济方面:侧重于赋税制度、经济中心的形成和转移、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民族方面:侧重于民族的交往和融合、重要的制度;外交方面:侧重于中外交往、中外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文化方面:侧重于学术思想、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代的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