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囚绿记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文章抒情线索,学习象征手法,理解文章内涵。2.过程和方法目标:启发引导学生把握文脉,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思想和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理解不屈的民族精神,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赏析句子的方法,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2.教学难点:理解绿的象征(以物征事)意义,升华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人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暗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我们就随着作家陆蠡寻找他生命中的那一抹绿色。二、初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及情感线索整体感知1、正音(同学们在预习文章时读音有疑问
2、吗?)2、解题。(1)集中注意力,快速有效阅读;(2)本文的题目是囚绿,绿指什么?作者如何囚绿?为什么是囚绿?明确:常春藤;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我过于抑郁的心情。三、研读文本。1、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用和囚绿相同形式的短语概括。寻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填空法)2、概括囚绿前常青藤的特点?生命力蓬勃,旺盛,无拘无束。3、找出文中囚绿后描写常青藤的语句。.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
3、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了柔绿,变成了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4、概括囚绿后常青藤的特点?柔软而蓬勃,向阳,固执。三、精读课文,赏析文章的重要句子,学会赏析的方法,分析“绿”的特点感受“绿”之美 小组合作探究:找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者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赏析。 (提示:赏析句子可以从表现手法、事物特点、思想情感等角度进行。) 赏析示例: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此句先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对绿
4、色的喜爱,并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绿色丰富的内涵。注意引导学生赏析描写常春藤被囚之前与被囚之后的句子,以便分析“绿”的特点,学习象征及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手法。 四、知人论世 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常春藤这位“绿友”活泼可爱,充满朝气;而囚禁后成了“病孩子”,但即使这样,它仍然十分固执永不屈服。如此强烈的反差,如此鲜明的对比,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常春藤”吗?1、感知作者,深化主旨。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
5、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联系作者简介,试从文中找出有关本文写作时代背景的句子。2、卢沟桥事变意味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文章中作者也由“囚绿”变成了“囚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什么人?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中国人。运用象征手法,以常春藤被囚后虽柔弱而蓬勃、向阳、固执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 五、小结文章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抒发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颂扬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达了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之情。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
6、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六、拓展“绿”之精神展示图片。 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遗憾的是,有的没有能够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枯萎了!就以一些作家艺术家为例吧 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 自由发言。有司马迁、张海迪、史铁生、海伦凯勒、保尔柯察金、苏轼、李白等。结束语(生齐读):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七、作业。他就是南山下紧挨着篱笆的一株菊花,迎着山风,和着秋雨,欣欣然的开放。纵然秋意深沉,他不忘初心,他就是陶渊明。要求:仿写两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