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七)(考查范围:单元七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冷战”是一个多因素的产物。影响“冷战”形成的因素包括()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差异美苏双方互感“安全威胁”英国等欧洲国家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A BC D2下表是美国于某段时间援助欧洲各国每人的美元金额。对此表格最合理的解释是()国别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奥地利金额(美元)29337277104A.欧洲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经济残破,美国给予贷款援助B美国援助欧洲各国与社会主义势力的兴起与发展相关C此援助帮助欧洲国家复兴,助长了德、意、日等轴心国的势力D美国经济援助欧
2、洲是希望完全以经济手段来解决战后问题31946年2月22日,乔治凯南致美国国务院电文:“在那里(指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这篇电文意在提示美国政府()A继续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B应该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C国家利益受到了苏联的威胁 D应该与苏联加强经济、文化交流4“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它”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有()A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复苏B稳定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C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D导致了两大军
3、事政治集团形成5观察下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第一世界的真相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欧关系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6下表为“198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国际因素是()时间1980年1993年日本9 20139 066美国4 81327 660苏联492A.中国多边外交政策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并进一步发展C两极对峙格局瓦解D中国综合国力提升7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
4、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A表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B会引起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C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成为各国的追求D反映了各国因利益和实力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8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B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C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9下表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20
5、世纪5070年代经济数据”,对其解读错误的是()国家或地区美国欧共体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占世界GDP比重1955年36.33%1976年24.9%3.9%4.5%2.2%4.9%17.5%6.8%5.8%2.8%3.1%21.7%2.2%8.1%A.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政治经济大国B19551977年间美国经济总体增速缓于日本C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发生了动摇D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10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不再反对英法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开启美日“友好外交的新纪元”。下列因
6、素中,促使这一时期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对美遏制的加强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和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多极化C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联合国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11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说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材料中“新的力量”是指()西欧的联合日本的重新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国际恐怖主义猖獗A BC D12“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
7、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0分)正在蔓延的“欧债危机”,对欧盟领导人的智慧产生了严峻的考验。而法、德两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整个欧洲的神经。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摘自世界史(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8、欧洲政治家们担忧“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要原因。(8分)材料二“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这在地图上是可以看到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2)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依据材料,简述这一核心的主要内容。(6分)材料三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2004年)195
9、1年法、德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法、德六国在罗马签署协定,决定实施共同农业政策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一次扩大1974年欧洲理事会成立(续表)1979年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1981年希腊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二次扩大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成员国,欧共体第三次扩大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成为成员国,欧盟第四次扩大2002年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等
10、十国加入欧盟,欧盟第五次扩大(3)根据材料,指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进程中的两大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的第五次扩大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这次扩大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重大变化?(6分)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摘编自木子编冷战风云材料二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竟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至于人均GDP增
11、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本,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63%。摘编自高峰二十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材料三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10米高海啸,并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据英国媒体报道,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官员伊丽莎白比亚尔斯3月11日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像往常一样提供援助,30支国际救援队时刻保持警惕、关注情况变化,准备在必要时伸出援手。”摘编自网易新闻材料四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2011年7月1日晚上发表讲话录音,呼吁北约立即停止对利比亚的空袭,否则,利比亚军队会向地中海和欧洲发动“蝗虫和蜜蜂般的进攻”。(1)根据材料
12、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表现。(7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7分)(3)在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6分)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七)1C解析 本题考查“冷战”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双方产生对抗,出现了“冷战”。属于“冷战”的结束。2B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材料反映的是援助欧洲各国每人的美元金额,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
13、欧洲复兴计划。欧洲复兴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3C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从材料看虽然战后初期美国没有经济利益在苏联,但苏联的存在是美国未来发展的障碍,认为美国会受到苏联的威胁,故选C项。4A解析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从材料的“冷战”“遏制”“制造商、出口商”等即可知为马歇尔计划,选A。5C解析 本题考查“冷战”格局。图中的“第一世界”是指美苏两极。由材料信息可知,图中人物表面上尽管“缓和”,但缓和的背后是暗藏祸心,都希望争取“优势”。这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冷战”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俄罗斯都不是第一世界,排除A
14、、B、D。6C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演变。从图表信息可知,1993年,中国与日本和美国的贸易额迅速增长,与苏联则没有贸易。此情景直接与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对峙格局瓦解有关。A与材料信息无关,B表述错误,D并非“直接因素”。7D解析 本题考查对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关系格局的理解。从题干看,之所以出现“伙伴关系”“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主要是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调整,故选D。A项错在“已经形成”;B项错在“实质性变化”;C项“成为各国的追求”太绝对。 8C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结合教材应是保证自身安全,提高整体地位,发展经济,减轻来自美苏的威胁。9A解析 20世纪
15、7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开始谋求政治大国。10B解析 分析材料联系所学,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危机、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和多个政治力量的兴起,美国开始调整对外政策。判断各选项,本题选B项。11A解析 本题考查对世界格局变化的理解。关键信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即1970年,即20世纪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符合,而是在世纪之交出现的。12A解析 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材料表明,“一方面”说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实力的超群,企图称霸世界;“另一方面”说明美国的霸权政策将遭到他国的反对而失败,这说明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选择A项。1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抗
16、为核心的两极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组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2)核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内容:欧洲联合必须以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3)趋势: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单一的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双重性组织发展。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变化: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 第(1)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政治家们担忧“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要原因,实际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所面临的严峻的形势,根据所
17、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对材料二的分析、理解回答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及主要内容。第(3)问根据表格所列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回答一体化中的趋势,可以了解到经济一体化程度和政治一体化不断提高。第五次扩大的背景,联系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被纳入,可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角度回答。第五次扩大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主要指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4(1)欧洲“冷战”:北约与华约对抗;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对峙;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分立;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或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亚洲“热战”: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原因:经济多极化推动了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演
18、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政治关系变化推动了多极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中苏关系恶化);国家利益冲突,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发展都反对单边力量控制世界,使相互尊重、合作发展成为国际共识,第三世界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兴起。(3)经济: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国家经济实力。政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坚持不结盟的多边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发展现代军事技术,增强国防实力。思想文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解析 第(1)问考查了两极格局下“冷战”的表现,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即可,“冷战”主要表现在北约与华约对抗;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对峙;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分立;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等。在亚洲出现局部的“热战”,主要有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2)问考查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主要从经济多极化推动了政治多极化;政治关系变化推动了多极化;单边力量不得人心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中国如何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根据所学酌情回答即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