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270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解析》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牙曼牙中学高三(下)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时说:“试想,(教皇)保罗二世今天宣布上帝不存在,明天的基督教世界将是什么模样?”他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A. 戈尔巴乔夫宣告苏联解体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B. 信仰可以不同,但绝对不能怀疑C. 必须坚持西方基督文明才能拯救这个世界D. 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才导致解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对马克思主义存在怀疑。所以答案选B。考点

2、: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2.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太平天国军民每隔七天要做礼拜,由长官和书手站在正中,众人分别站立两旁,诵赞美诗;一人朗诵黄表奏章,众人跪拜,读完后,焚化黄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太平天国是基督教化的运动B. 传播基督教是太平天国重要内容C. 宗教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外衣D. 传教士为太平天国制造舆论声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研究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宏大的农民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借着传播拜上帝教的名义而发动起来的。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

3、革命太平天国运动特点3.如图是l857年至l905年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数量增长示意图。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 国内市场狭小阻碍了德国生产与资本的集中B. 国家统一是德国卡特尔数量增长的直接原因C.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德国大企业时代到来D. 半专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德国垄断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857年至1905年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数量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或者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复杂,或者由于需要大型的生产设备,只有大批量生产才能赢利,所以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垄断组织正是适应这一要

4、求而出现的。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的表述与题干中l857年至l905年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不符;B选项错误,德国是1871年才完成统一的;D选项错误,垄断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A. 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 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C. 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 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答案】B【解析】试

5、题分析:依据所学中共二大已经确立了民主革命的目标和纲领,所以A不正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已经逐渐克服教条主义,都是在井冈山的斗争时期,材料无从体现,所以C、D不正确;依据材料“从莫斯科回来的同志轻视理论”,以及1928年在苏联境内召开的中共六大,主要是为了总结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可以得出大革命深受共产国际影响这一结论,所以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5.列宁认为:革命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因此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在苏维埃内部开展

6、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俄国已经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当时苏维埃内部存在派系斗争当时俄国存在和平夺权的可能性列宁主张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可以判断这个是四月提纲,是在十月革命后,故排除含有的A、B、D三项,故本题选C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进程6.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

7、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A. 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 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C. 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D.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1930年,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结合八七会议和工农武装割据史实可知,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故C项正确。当时还中共已经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故A项错误

8、。李立三的主张属于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学生需全面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当时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7.科学一旦发挥作用,就会使生产力发生革命性变化。19世纪下半叶,引发生产力发生革命性变化的科学成果是A. 牛顿经典力学体

9、系B. 达尔文进化论C.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D. 爱因斯坦相对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科学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尤其是题干给出了时间提示:19世纪下半叶,牛顿经典力学产生于17世纪末,达尔文进化论虽然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但它是一部生物学著作,没有引发生产力革命性变化,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于20世纪初,只有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提出后,19世纪下半叶,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答案为C。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各个选项所涉及史实的掌握和对其影响的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8.2011年4月上海华联等超市销售“

10、染色馒头”事件一经曝光,上海市长韩正要求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这件事情彻底查处。韩正在批示中提出:“每个环节都必须查实,依法严惩,严肃问责,及时向社会公布。”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 始终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D.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染色馒头”是关注民众饮食健康问题,韩正批示进行严查正是“三个代表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故D项正确。先进文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先进生产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社会发展方向不符合材料人民利益主旨,故C项错误。9.据

11、网络统计,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次。进入21世纪后,这些情感浓厚的词汇很少使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却大量频繁的使用。上述词语使用频率对比变化说明了A. 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交往逐渐平等B. 加入WTO,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差距C. 全球化日益加深人们对世界认识趋于理性D. 发展中国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正不断深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次,是因为中国在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挑战居多,国人

12、有种民族情绪高于融入全球化的现象,后来这类词汇很少使用,变得容易接受,这也是符合历史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在国人逐渐接受和融入全球化过程中,变得更为理智,认识也更深入,故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影响10. 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 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 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 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 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所述“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应该是苏俄实

13、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允许把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应该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所以符合题意的应该是A项,当时的苏俄、中国都实行了开放政策。在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期间,美国对苏俄是敌视的态度,故B项错误;苏俄和中国引进外资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考点定位】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影响。11.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重返联合国 中美

14、关系正常化 参加万隆会议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B. C. D. 【答案】A【解析】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1979年,以中美建交为标志;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答案为A。12.造成下表现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中国关税收入总额及在中央政府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情况收入比重1913年1697万元21%1928年17914万元41%1929年27554万元51%A. 中国基本实现关税自主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 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D.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图表信息可知,从1913到1929年,关税总额及收入

15、比重增加,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相关所学可知,此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33 年国民政府施行新税则,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C选项错误,此时期中国综合国力并未大幅提升;D选项错误,关税总额及收入比重增加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无关,此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未不断提高。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一个王朝都比较重视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和监督,这一点在唐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唐律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各种贪赃受贿犯罪行为的概念、具体内容、定罪和量刑都作了详

16、细规定。在多数情况下,官员与一般百姓犯同样的罪,对官员的处罚要比百姓重,主管官员与一般官员犯同样的罪,对前者的处罚要重于后者。同时,唐代统治者在伦理道德上强调贯磐儒家纲常礼教原则,作为官吏为百从政的标准;在政治上限制官吏滥用特权;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俸禄,严格禁止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在法律上将惩罚、监察、考核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预防。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隋唐卷材料二 从l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出现了一个公共官员最严重的腐败时期。大量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官员都想得到用权力来交换填满钱袋的机会,强大的私人利益集团能够轻而易举地收买公共官员。这些大公司的老板不惜重金贿赂官员、收

17、买政客,将政府玩弄于股掌之间。更为不利的是,公众对这些腐败现象并不特别地反感。历史学家莫里森说:“对于许多人来说,正派似乎离开了公共生活。”1883年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使美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以“能力与功绩”作为录用与衡量官员标准的法律依据。l913年宪法第l7条修正案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国会参议员由各州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改变了过去国会参议员由各州的州议员选举产生的旧制。1890年国会又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联邦政府正式承担起管制托拉斯的责任。而对美国社会弊端的批判,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正如霍夫斯塔特等人所言,“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能逃过黑幕揭发者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周琪美国

18、的政治腐败和反腐败(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惩治官吏腐败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20年代后期到1883年美国政治腐败的原因,并归纳其解决措施。【答案】(1)主要特点:制定相关法律作为惩治职务犯罪的主要依据;(2分)对违法官吏实行严厉惩治;(2分)运用综合手段进行预防(2分,若答出具体的内容,如从官吏从政标准、经济上给予俸禄、法律上惩罚、监察、考核相结合等,也可给分)(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某些官员和富商之间的勾结;道德标准的败坏。(6分)措施:改革文官制度、选举制度;经济上限制垄断行为;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解析

19、】试题分析:(1)主要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所以由材料一中的“唐律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各种贪赃受贿犯罪行为的概念、具体内容、定罪和量刑都作了详细规定”、“官员与一般百姓犯同样的罪,对官员的处罚要比百姓重,主管官员与一般官员犯同样的罪,对前者的处罚要重于后者”、“将惩罚、监察、考核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预防”等信息可以得出结论。(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所以由材料二中的“强大的私人利益集团能够轻而易举地收买公共官员。这些大公司的老板不惜重金贿赂官员、收买政客,将政府玩弄于股掌之间”、“公众对这些腐败现象并不特别地反感”可以得出部分原

20、因,再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正好是工业革命进行及完成之后,所以应该还因为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措施:需要结合材料二来概括,根据材料二中的“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国会又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确立了以“能力与功绩”作为录用与衡量官员标准的法律依据”、“在全国范围内,国会参议员由各州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改变了过去国会参议员由各州的州议员选举产生的旧制”、“联邦政府正式承担起管制托拉斯的责任”、“对美国社会弊端的批判,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等信息可以得出答案。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官员的腐败问题及治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美国官员腐败问题及其治理。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年份日英美法德19211929年301743947119301937年9927073903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

22、观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汁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

23、因。(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答案】(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

24、和压制。(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与西欧经济发展的不同趋势,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2)B段时期中国仍然处于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思想文化专制等政策;而此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25、进行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因此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应当联系史实,从当时各自的社会状况来回答。(3)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从材料中的“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可以看出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对照材料三的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走势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并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

26、制等方面来回答。(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应当联系所学,从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和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来回答。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材性智愚不同。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骨,恶衣菲食,终不肯取债于人。故其家常有赢余,而不至狼狈也。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自悔。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而贫民常假贷富民以自存,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贵以保其生也。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材料二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

27、,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廿二史札记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实际原因是什么?(2)结合史实简要分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答案】(1)“材性智愚不同”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负担沉重。(2)王安石变法是进步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社会危机。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腐朽,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于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材性智愚不同”可知材料一认为造成贫富不均的原因是材性智愚不同。实际原因:根据材料出处,可知司马光所处的宋代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负担沉重。(2)分析:材料二的

28、观点彻底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北宋灭亡是王安石变法导致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根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是进步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社会危机。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腐朽,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于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希特勒的崛起代表世界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如果没有希特勒,基础薄弱的凡尔赛国际秩序原可用和平或至少不致酿成巨祸的方式推翻之所以会演变成一场充满杀戮与毁灭的人间悲剧,全都是一个恶魔般的人造成的。长于煽动人心的鬼才使希特勒一飞冲天登上德国领导人的宝座,此后这一直是他维持权威的法宝。他凭借草莽英雄的本能,以及对心理

29、弱点奇准无比的掌握,排除异己,让他们始终抬不起头来,最后只有纷纷求饶,甘愿受他的宰制。在国际上他则毫不留情地利用民主国家对凡尔赛和约自知理亏的心理。基辛格大外交(1)据材料一指出,三幅地图各反映了哪些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这些局部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在材料二中,基辛格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的打破归结于希特勒个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答案】(1)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共同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德、意、日为转嫁经济危机,大力对外侵略扩张;德、意、日企图重新瓜分世界,蓄谋已久的侵略计划导致发动战争;被侵略国家国力较弱,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英、法

30、、美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和苏联的避战自保政策,刺激了侵略气焰。(2)不同意。一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是不稳固的。主要因素有:该体系是战胜国间暂时相互妥协的产物,分赃不均使得这种“和平秩序”潜伏着深刻危机;对战败国的掠夺性惩罚,埋下了复仇的种子;重新瓜分殖民地,进一步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间的矛盾,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不断冲击着“和平秩序”;大国的“绥靖政策”刺激了德国打破“和平秩序”的野心;大危机的出现加速了“和平秩序”的崩溃;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加剧。“和平秩序”打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希特勒正是借助了上述因素,进行了欺骗性宣传,最终打破这种“和平秩序”。因此,仅归结为希特勒个人显然是不正确的。【解析】【详解】(1)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幅地图分别反映的是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和中国的反法西斯斗争。结合所学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德意日蓄谋已久、被侵略国家的国力及战略位置、英法美苏等大国的纵容和不干涉等方面分析这些局部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2)材料中基辛格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打破归结于希特勒个人是不正确的。因为一战后形成的和平局面是不稳定的,充斥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希特勒上台只是加速了矛盾的爆发,可以结合一战以后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具体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