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230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法治、讲人权、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运动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五四运动(C)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广泛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其最突出的就是代表理性的科学思想和强调民权的民主思想,即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精髓,故答案选C项;A、B、D三项虽表述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2五四的前夜,学生

2、方面有两大倾向:一是哲学文学方面,以新潮为代表,一是政治社会的方面,以国民杂志为代表;前者渐趋向国故的整理,从事于根本的改造运动;后者渐趋向于实际的社会革命运动。前者隐然以胡适之为首领,后者隐然以陈独秀为首领。文中的“社会革命运动”指的是(C)A对国故的整理 B宣传马克思主义C组织工人,创建中共 D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解析:A项是胡适之等人的“根本的改造运动”,排除;B项说法不全面,陈独秀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为创建中共作准备,排除;根据材料中的“后者隐然以陈独秀为首领”,联系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开展的“社会革命运动”是组织工人,创建中国共产党,C项正确;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3

3、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B)A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誓不两立的斗争精神 B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觉悟C展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主力军模范作用D展示了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的光辉形象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材料信息“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同情,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五四运动的斗争精神和青年学生的主力军作用,故A、C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学生,不是工人阶级,故D项错误。41919年5月31日,申报刊登了一个社

4、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由材料可知(A)A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B参加巴黎和会引起广泛不满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推翻北洋政府成为民众共识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分析材料信息可知,1919年5月31日申报所刊登的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反映了省内各界人士及全国人民反对北京政府压制学生爱国运动的卖国行为,表明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故选A。材料反映社会各界反对北洋政府任用内奸、镇压学生运动的卖国行为,故B、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此通电发表于五四运动期间,此

5、时五四运动尚未取得初步胜利,故C项错误。5下面为某校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制作的资料卡片。通过研读卡片,他们从中能得出的关于五四运动的正确结论是 (D)6月8日,沪海道尹沈宝昌给北京政府的急电:“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进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6月27日,全国学联和上海各界人士以签约时间将届,纷纷集于沪西公共体育场,召开了拒签和约的万人大会除山东、北京、上海外,其他许多地区也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拒签和约的斗争。摘录于彭明著五四运动史A以学生为主力 B得到政府支持 C上海首先发起 D民众广泛参与解析:由材料“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进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可知,并不是以学生为主

6、力,是民众广泛参与的,所以答案选D项,排除A项;由材料并不能得出政府态度,所以排除B项;五四运动开始于北京,后来才转到上海,排除C项。6有学者写道:“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B)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解析: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人的价值、人的权力

7、之所以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原因在于近代中国面临的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即侧重于救亡忽视了个体的启蒙,故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工业化程度不同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不如B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国情,故排除C项。7为了换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正式将土地税划归给各省管理,放弃了在对创造国民总产值65%的农业部门的任何财政权力,中央财政总收入主要依靠关税、盐税、统税等城市税收和工商税收。这一做法可能使(D)A中央集权面临着新的挑战B城市经济重要性明显高于农村C农民税务负担将大大减轻D中国失去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解析:材料“放弃了在对创造国民总产值65%的农业

8、部门的任何财政权力”说明中央政府对中国农业失去控制,在世界重视农业发展的浪潮中,失去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故D正确。A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中国还没实现城市化,仍是农业国,排除B。中央政府不再征收农业税,并不意味着农民税务负担将大大减轻,排除C。81928 年 10 月公布的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规定:“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政,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它反映出国民党(A)A强化了对国家行政权力的控制B加强了对政党权力的约束C力图实现党政权力的相互制约D效法欧美实行民主政治解析:A项,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国民党可以取代国民政府,强化了国民党对国家行政权力的控制。B项,材料不是

9、强调对政党权力的约束,而是强调对行政权力的约束。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党政权力的相互制约,主要体现的是国民党对行政权力的制约。D项,材料体现不出效法欧美的民主政治,在欧美民主政治之下党不能代替政府行政。故选A。91926年7月,国民政府在北伐宣言中称:“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该宣言(C)A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B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C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D开始把矛头指向帝国主义解析:根据“1926年7月”“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为革命势力之仇敌”可知,

10、北伐宣言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C正确;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A错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B错误;D中“开始”表述错误,排除。101922年6月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深切地认识到不能“单独依靠兵力”,而要依靠党的力量,而当时的国民党党员构成“非常复杂”,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国民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无一不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孙中山痛感有彻底改造的必要。对此他的革命实践主要是(B)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解析:根据“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无一不存在着

11、严重的缺陷,孙中山痛感有彻底改造的必要”,结合所学,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认识到国民党存在诸多问题,决定改组国民党,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心工作是改组国民党,吸收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召开是国共合作的标志,B项正确;A项与设问信息“革命实践”不符,排除;D项是B项的具体事件,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11920年代初,苏联(共产国际)派马林会见孙中山,他理解中共当时仅有党员数百人,而国民党有徒众数十万,但组织松散容易操控,认为双方有合作基础。为此,马林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建议(C)A游说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B争取国民党员加入中国共产党C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

12、加入国民党D国共两党地位对等进行合作解析:根据材料“1920年代初”“中共当时仅有党员数百人,而国民党有徒众数十万”“双方有合作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林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建议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共两党的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他理解中共当时仅有党员数百人,而国民党有徒众数十万”说明B、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21925年,华北五所大学分别就辩题“中国宜用武力统一”举办辩论会,其中四所大学正方获胜。当时有评论称:“正方主张中国宜用武力统一的理由,和一般老百姓希望某一派得胜的思想不谋而合。”据此可知,当时(A)A北伐战争已具备一定民意条件B学生辩

13、论扩大了革命群众基础C军阀割据仍是民族革命的障碍D专制和大一统观念仍占据主导解析:A项正确,材料是大革命时期强调武力统一的要求,说明当时北伐战争进行武力统一有一定的民意基础。B项错误,辩论没有扩大群众基础,只是反映客观事实。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军阀割据仍是民主革命的障碍。D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专制的特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通过阅读触摸历史、通过思考亲近历史,这是我们理解历史的必经之途。阅读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四运动过程简表时间事件5月4日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军警镇

14、压,捕去学生32人5月7日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捕学生5月8日北京政府再次颁布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5月9日南京、无锡等地及巴黎华人开国耻纪念大会。苏州、嘉兴等地发生学生游行。武汉学商两界集会,商议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办法5月23日北京警察厅查封学生联合会刊物五七日刊5月25日北京政府严令制止散发传单、集众游行、演讲6月3日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170余人;4日,又被捕700余人6月4日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6月10日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批准曹汝霖

15、、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6月28日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节选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材料二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注:此处五四运动的概念取广义,大致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成立”)材料三“五四”的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回顾中国这90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时刻,标志着“五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少与

16、“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我们今天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性质。(8分)(2)材料二从什么角度评价五四运动?结合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相关史实,简述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1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4分)答案:(1)性质:五四运动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爱国)运动。(2)思想解放。理由: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打倒了传统权威,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方各种社会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了

17、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3)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解析:(1)从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五四运动的性质。(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很容易看出是从思想解放角度评价;第二小问,注意从思想角度,结合20世纪第二个十年思想界情况回答。(3)从材料“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概括即可。14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

18、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国民革命军军歌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材料三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同赫尔利的谈话(1)根据材料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6分)(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

19、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2分)(3)从国共合作与对抗的史实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8分)答案:(1)目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后果:导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趁机逐步扩大侵华规模,民族危机加深。(2)事件:卢沟桥事变。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3)认识: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解析:(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来破裂了,导致了国共十年对战,日本趁机扩大对华的侵略,加深中华民族危机。(2)材料二主要是卢沟桥事变,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3)关于两党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