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7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师大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202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7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师大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7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师大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7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师大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7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师大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作业(七)(建议用时:20分钟)1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D19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B限制袁世凯权力C换取帝国主义支持 D逼迫清朝皇帝退位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希望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达到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目的,故选A项;限制袁世凯权力是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度,B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D两项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根本目的无关,排除。3有学者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

2、。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的,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的一致意见。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成为社会共识B仅凭暴力不能使革命胜利C对袁妥协是革命党人的正确选择D妥协与斗争都是革命方式D材料中的“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说明妥协也是孙中山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方式之一,故选D项;材料无法说明推翻清朝统治成为社会共识,A项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根据史实可知,对袁妥协不能说是革命党人的正确选择,C项排除。4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

3、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其中“辛亥革命的事业”是()A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反帝反封建的任务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一任务,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都是这一任务的延续,在解放战争之后建立了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最终形成,故选B项;A、C、D三项在辛亥革命时已经达成了,排除。5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专制制度向现代民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了辛亥革命()A完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B.促进了社会性质的

4、转变C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C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但是之后中国又处于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下,民主政治任务没有完成,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B项错误;根据材料“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专制制度向现代民主制度的转变”可知,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任务,D项错误。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到,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推翻了封建帝制C

5、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D实现了民族独立C材料信息“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等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C项的表述最全面,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A项与材料的描述不相关,排除;B项本身属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但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D项说法本身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排除。7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B责任内阁制设立的直接目

6、的是约束袁世凯,防止其专制独裁,根本目的是维护共和政体。而袁世凯将之改成总统制,目的是要实行独裁专制。这一变化说明民主政治实现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需要与专制进行激烈的斗争。8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A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D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D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民众对国家观念的重视,只是辛亥革命对思想观念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民国时期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改良社会风俗无关,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变化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C

7、项错误;民国时期民众供奉的牌位中出现国家观念,说明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形成,故D项正确。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偶然与必然张鸣认为:“起义前一个月,革命党人在汉口试验炸弹不慎爆炸,暴露了据点。清政府拿到了他们丢下的革命党人名册、武器,湖广总督瑞澂抓了20多个人。之后就有传言说瑞澂要按图索骥把所有革命党都抓了,当时新军军营里有不少革命党,包括一些跟革命党有过交往的人,大家都人心惶惶其实瑞澂未必打算追查,但谣言四起,形成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武昌起义其实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金冲及则认为历史的发展绝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总由当时的客观大趋势所决定,这就是必然性。

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解析这一类题目,最好是结合两种观点,将之综合起来考虑。如果只答出一个方面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偶然性在材料中说得比较清楚,而必然性只是说“客观大趋势所决定”,则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时代背景。答案答案一:(考生将辛亥革命爆发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思考。)观点:是偶然的。理由:革命党人试爆炸弹不慎爆炸;清廷大搜捕的谣言盛行,人人自危。(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答案二:(考生能将辛亥革命爆发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具体要点: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政党成立;清政府卖国的反动本质进一步暴露;保路运动等收回利权斗争兴起等。(答出四点即可)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