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森林水滴秦牧我很喜欢在森林中漫步。近十年来,我到过好些地方的森林。小兴安岭、庐山、武夷山、三清山,以及广东封开、龙门等处的森林,我这儿并不想写游记,无意一一描绘它们的细部景色。我想说的,是在那一片深绿,或者墨绿、碧绿、苹果绿、嫩绿赫然构成层次的山野,你要是登上森林瞭望哨,在山风呼啸中,看群树摆动,仿佛海洋在翻腾一样;那壮观的景色使人顿然忘却世俗许多的纷扰琐碎的事情,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欢愉。在森林里的浓荫下行走,呼吸着比蜜水还甜的新鲜空气,端详着一株株树的英姿,令人不禁想起了国外一位学人讲的这样意思的话:“诗是我辈俗人的作品,大自然的杰作是树,一
2、株树要比一首诗美丽得多!”你看,它们有的是疏朗的,有的是繁密的,有的亭亭如盖,有的屈曲多姿,各式各样的树显示了各式各样的美。有的树主干上光光洁洁,有的树主干上起了瘿结,附着了攀缘植物和悬挂植物,它们一路开着花,居然直达树梢。在林荫下漫步,有时森林水滴滴了下来,也许是沿着你的面颊流淌,也许是从背脊直下,沁人心脾,每当此际,我总是一点也不忙着把它拭去,而是任由它悄然坠下,享受着一种生活于大自然中难得的情趣。森林是宁静的,但也是喧闹的。有时一只啄木鸟在头顶上笃笃笃地啄着树干,有时一只金花鼠惊鸿一瞥地跳跃而过,有时成群长尾山雀在空旷处振翮飞翔,它们都使人感到生机盎然。森林里几乎到处都有小生物,它们都在
3、忙忙碌碌经营着生活,花式品种纷繁到难以胜计。表面上看,好似一片宁静的山林,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真叫人捉摸不透,它不是一览无余,而是内涵深厚,它像一部你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这也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原因。有人告诉我,在张家界林区,当一行旅游者因食物供应不上而挨饿的时候,他们碰上一个森林老人,老人问明原委,叮嘱大伙不必忧心,他马上可以协助解决,他返身走进林里,才一会儿工夫,就捧着一竹篮花花绿绿的鸟蛋出来了。当旅游者面有难色,表示不惯吃生鸟蛋的时候,老人嘻嘻地笑着,连声说:“有办法!有办法!”再度走入森林里,不一会儿,手捧着煮熟的热腾腾的鸟蛋出来了,原来那森林里什么地方有鸟蛋,什么地方有一眼滚烫的温泉,他全
4、知道。森林之所以吸引人,也在于这本自然的大书,它的人和物,都太丰富多彩了。我曾经这样反躬自问,为什么到森林去,能引起这种深沉的喜悦?一种复杂感情的涌现,有时不是几句话能够解释得了的。它空气清新,使人脱离尘嚣,它既有一种莽莽苍苍的粗犷之美,在它的细部方面,又有一种纤纤细细的灵巧之美。它像一部博大精深的巨书似的,展现在人眼前,使我们一时完全忘却了琐碎扰人的烦忧,事情大概就是这样的吧。但是细细一想,情形既是如此,又不完全是如此。我们到森林去,所以引起一种绻恋低回的感情,又是因为在理性上,我们知道森林和人类生活存在密切关系,如果没有森林,没有树木,这世界将变得多么的寂寞和悲哀!由于森林遭受严重砍伐,引
5、起水土流失,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的事情,在国内大量地方是屡见不鲜的。一看到童山濯濯的景象,你就会知道那里的村落沉浸在不幸之中了。这且不去说它,就是大片大片,一望无际的大森林,不论从世界范围来说,还是从中国范围来说,它们的总面积都存在不断缩减的趋势。中国森林面积在国土中的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比例。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它也还在逐渐减少之中,我到有“中国林都”之称的伊春去,到森林覆盖面积雄踞中国前列的福建去,当年都听到人们谈论造林速度比不上砍伐速度,森林面积在缩小中的话题,虽然也有造林比较迅速的省区,但是两相抵除之后,全国仍然是一个降低的趋势,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一个隐忧。伐木丁丁的声音,并非是全可赞美的。
6、那里面也有破坏安宁生活的刀斧之声呢!这样一想,我终于比较能够分析走进大森林时所以感到喜悦的缘由,原来,除了欣赏宁静,赞美雄浑,领略深厚之外,也还有一种庆幸的心情:“这里还有这么大一片森林!”“没有看到受破坏的景象,真让人高兴!”这样一想,又觉得在快乐中是夹杂着一点忧伤了。就正像在观赏红叶时候那样。但愿在不太久的将来,能够看到中国的森林的总面积逐渐上升的喜讯,这在中国是可以称为“特大喜讯”的。那时,我们到森林去徜徉,就会只有欢乐,而不夹杂点忧伤了。就像一片健康的绿叶,只有翡翠的颜色,而没有病斑一样。人们!但愿对树木,对森林,也都有一份理性的爱,而不是一味只知道胡乱砍伐吧!有没有这点爱,可能也是一
7、个文明人和一个愚昧自私者的分野。19893.北京(本文选自秦牧全集,有删改)1.标题“森林水滴”与本文的主题有什么联系?试作简述。答:解析:根据对本文内容及主旨的感知与理解,作者对森林是赞美和喜爱的,从森林和人类的关系角度,作者希望人类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从“水滴”可以联想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答题时,可从标题有利于揭示文章主题,引起读者的思考等角度组织答案。答案:“森林水滴”是作者在林荫下漫步的真实体验,它反映了作者喜爱森林,享受其中情趣的感情。引人产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联想,使读者认同作者对于森林和人类生活存在密切关系的思考,认同其回报森林、爱护森林的主张。作者希望本文像森林中
8、自然产生的水滴,沁入读者心脾,感染读者。(或:作者自谦本文是自己感恩森林厚爱而回报的水滴,希望它也能沁入读者心脾,感染读者。)二、(2016济宁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题。寻找疏勒河庐野我从千里外的繁华地,仆仆风尘地来到河西走廊。人道是,牧马秋风塞北,是最迷人的时节,尾随大雪而来的我,显然错过了良辰。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倒觉得冬日里的西域,听风赏雪是诗也是画呢。当我站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足下坚冰如铁,听飞石格打有声,看风行处千里无障,心头不免惘然:广袤雄阔的雪原上,哪里有我梦中的羌笛胡笳,哪里有我思之若渴的疏勒河啊!我踯躅在空荡荡的荒滩上,四处寻觅它栖身的地方,用温热的脚板,叩动它的
9、心室,触摸它的肌肤,走入它沉沉的梦境。眼前沙草枯折,飞鸟息绝,了无半分探察的凭藉。哦,疏勒河,男儿心头一条雄性的河流,你的声名就像盛世的汉唐一般辉煌,你的形迹令人想起怀素的草书、公孙娘的舞剑,还有帝王锦袍上跃跃欲动的大龙!可是你为何像羞涩的小丫头怯怯地躲藏起来,为何在旷野回荡着的呼唤中不吭不响?遥远的西天,横卧着冷面的冰山,那里不染纤尘,万籁消音,与眼前喧闹的世界有大不同。旋转的阳光下,透明的山体如绢如素,高洁的气质令观者自惭形秽。久久地凝视,竟觉得这座晶莹剔透的庞然之物,莫不是已被凝固了的大河!它高悬于苍穹之下,呈引弓待发之势,随时轰然倾泻、涌流,将千里荒滩滋润一番。朔风里,雪雾一团团地弥漫
10、开来,寒烟遮住苍凉的远山。视线里,三五黑点倏然往复,欢跃之至,羊乎?狼乎?好一群喜寒嗜雪的精灵!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天地间,佛与兽轮番演替,此长彼消,相生相克,自成一种气象。有了这般尤物,想见厚厚积雪重覆下的河流,必定不竭不亡,随天地而生,伴日月而行,有着十二分的雄浑、十二分的姿色。我漫无方向地在雪原上游走,默默地呼唤着河的芳名,心地虔敬地和它交谈:疏勒河呵,你不必为自身的弱小而难过,你是千年丝绸古道上声名赫赫的大河啊!戍关将士在你的怀抱里濯洗征衣,边塞诗人在你的光影里饮酒颂月,拓荒大军在你的吟唱中屯垦耕耘。岁岁年年,星沉日起,你随着季节而荣枯
11、,因时代而盛衰,以坚韧的内力支撑着生命的远途跋涉!难道你今天疲惫了,衰老了,在这冬日的大雪中昏昏睡去了?黄昏中,我在雪地里见到一座孤零零的石碑。碑上,讲述了一个走失了的英雄的故事。这个年轻的女人,我很陌生,那段故事也谈不上传奇。石碑坐西向东,东方有她家乡的望日莲与青纱帐吧我不知道,她在悄然离别这个世界时是否无忧无恨,倘若有忧,是来不及圆成一生中最温馨的梦吧;倘若有恨,是来不及向爱恋的人一吐情肠吧,如同这隐去形迹、蓄丰涵美的汤汤流水。天地空旷,小小石碑愈显得清冷,它的身后,是远处地质勘探队的一片温暖的灯火,独处荒原,舍闹取静,这是它的不凡之处啊,我想到了质朴的疏勒河,想到了它不喜卖弄的品性,开化
12、即流,封冻则止,也是这般情形。虽然我无缘一睹它的芳容,但它的魂灵分明已在我的心头永驻。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入夜,我梦中的疏勒河,在一串早春的鸟啼下萌动苏醒了,它呼喊着,挣脱坚冰的束缚,劲猛地夺路而走,把爱的乳汁洒向贫瘠的荒野。灿灿夕阳下,满河波光,梵音响动继而,我幡然警醒,耳边一阵苍凉的歌声正穿透在夜空,像宿鸟一样徘徊。远处的帐篷里,牧人们在寒冷的冬夜,煨在粪火旁饮酒,深情地唱着一匹走失的马。所有的男人都喝了好多好多的烈酒,所有陪伴着的女人都显得格外柔情。月光下,大地安宁如斯,积雪下那条古老的河流圣婴一样地睡熟了。2.根据段内容,简要概括“自有
13、我的趣味所在”中“趣味”的内容。答: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可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进行整合。答案:在冬日的西域听风赏雪。寻找梦中的羌笛胡笳,寻找思之若渴的疏勒河。3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答: (2)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答:解析:理解第(1)句话,要抓住“宠儿”一词,是疏勒河养育了“它们”,无论美丑,疏勒河给予一样的爱和包容。理解第(2)句话,要抓住“走失了的女人”和没有看到的“疏勒河”的共同点,这也是“感动”的原因。答案:(1)疏勒河胸怀博大,用宽广无私
14、的爱养育西域的所有生灵。(2)因为这个走失的女人和疏勒河一样含蓄质朴,不喜张扬,有着顽强坚守的内力,这些品格打动了“我”。4请简析第段的作用。答:解析:分析段落作用,要注意从内容上、结构上、表达的情感上等角度进行分析。文章的第段,是写景段。可以从引出下文、渲染气氛等角度分析。答案:从内容上,具体描绘西域的冬日风光,渲染氛围;从结构上,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我”寻找疏勒河的过程;从写法上,抒写“我”的惘然之情,构成文意上的转折,点题,为下文做铺垫。5现实和想象的交织是文章的显著特点,请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概括文中“现实”和“想象”的内容,并探究这样写的作用。答: 解析:所谓“现实”,即文章写到的眼前景物;所谓“想象”,即作者联想到的有关疏勒河的历史。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用概括的文字表述即可。作用可以从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分析。答案:现实:白雪、朔风、冰山等展现的西域的自然风光;石碑、灯火、牧人等代表的西域的人文风景。想象:疏勒河的悠久历史和故事;疏勒河苏醒时的景象。作用:虚实相映,突出西域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创设阔大的意境;增添疏勒河厚重的历史感;丰富文章内涵,增添文章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