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4051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记一记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知识结构填一填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答题术语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2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广播影视逐渐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3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互联网作为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辨一辨1.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作为四大传媒各自的特点是什么?(1)报纸:权威性高,保存性强,传阅率高,适合深度背景分析,受众面相对

2、集中。(2)广播:接收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方便,可以随时接收信息;而因其只涉及声音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3)电视:受众面广,不受时空限制,视听合一,动态感强。(4)网络:时效性强,参与性强,不受时空限制。2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3)近代政治运动及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3如何全面认识互联网的作用?(1)积极: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

3、了变化。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2)消极:不良网站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使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也有不少网民沉迷于虚拟世界中,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往。辨析体会研一研1.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史料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藉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

4、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根据史料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提示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加重)。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报刊的功能史料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聋发聩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史料说明报刊具有哪些功能?提示具有社会评论,宣传教育和启迪民智的功能。3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史料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根据史料反映的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5、提示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成本低廉;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4互联网的影响史料结合史料中的漫画分析网络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提示网上信息量大,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淫秽色情、诈骗等负面信息便会乘机而入,影响社会,特别是对好奇心强而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影响。练一练119世纪70年代初有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A传单 B信件C报纸 D电报答案:C2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

6、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A都创办于19世纪末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答案:C3电视节目奔跑吧,兄弟吸引了众多观众。这体现的电视功能是()A娱乐大众 B播报时政C普及法治 D再现历史答案:A41998年,时代杂志预测: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我们: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这说明互联网()A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答案:C知识点一大众报业的繁荣1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

7、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 B传播商业信息C宣传政治主张 D娱乐大众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上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由于各地言语不通给经商带来不便,所以创办此报是为工商各界服务而传播信息。此题应该选择B项。答案:B2梁启超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梁启超认为“报馆之责任”在于()传播信息开启民智引导舆论控制政府A BC D解析:材料中梁启超用形象且生动的排比句罗列出报馆应起到的作用是传播信息、开启民智、引

8、导舆论等,正确。报馆只是新闻部门,不可能控制政府,故不选。答案:A3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A该报使用白话文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解析:根据材料中“本报当用白话”可知,A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中“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可知,这明显是清政府的立场,故B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中“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可知,C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

9、料中“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知,该报没有同情革命,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知识点二广播影视的普及和互联网4.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解析:1905年,我国诞生了第一部国产影片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故选B。答案:B5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微博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

10、超过1 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A受众面广,渗透性强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C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D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解析:“粉丝”此处意为追随者或受众,“粉丝”数量多,说明受众面广,也说明网络渗透性强。B、C、D三项不是题干材料所要说明的问题。答案:A6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对“第四媒介”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是()A方便了人们的生活B节约了人们的时间C信任度和安全感低D是一柄双刃剑解析:第一幅图片体现了互联网的购物功能,其节约了人们的时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幅图片体现了互联网存在着信任度和安全感低的问题。综合两幅图片可知,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11、,D项正确。答案:D综合考查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沙发土豆,指的是那些拿着遥控器,蜷在沙发上,跟着电视节目转的人,什么事都不干,只会在沙发上看电视,时间长了,人就像土豆一样胖胖圆圆的。这说明()A中国的电视事业发达B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C电视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D电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解析:题干材料简单明了,反映的是电视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故选C项。答案:C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至1905年5月,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共有报纸约240种,上海出过119种。在上海出过的报纸中,中国人办报72种,外商报纸34种,教会报纸5种,但仍在公开发行的只有31种。据大公报(天津)之最近报界调

12、查表(1905年)整理材料二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类别篇数比例列强在中国21547.4%经济/财政/商务8719.2%总论(变法维新主张)194.2%潘光哲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引者注:时务报1896年创刊于上海,1898年停刊,梁启超任总主笔。(1)概括材料一中上海报业发展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刊载上述几类译稿的背景。解析:第(1)问需认真分析材料一,依据材料信息从办报的数量、办报者、办报的主体、报纸发展情况等方面分析归纳。第(2)问可从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情况分析。答案:(1)上海办报数量居

13、全国首位;办报者多元;国人自办占主体;大部分报纸没有持续下去。(2)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或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实业救国”“设厂自救”的呼声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的逐步展开。基础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维新派在宣传维新思想时使用的新方式是()A“公车上书” B出版新学伪经考C创办时务报 D进行变法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题意,本题考查的是西方文明影响下的维新运动。“公车上书”是举子联名上书的政治运动,著书出版是传

14、统出版活动,不属于“新方式”,A、B项错误;报刊是西方文明影响下的产物,C项正确;D项是维新人士的政治实践。答案:C22019湖南衡阳十校联考“自有申报以来,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阅之者尚多,销路至今未减。”这可说明 ()A申报在国内最畅销B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提高C报纸主要面向下层民众D申报内容通俗易懂解析:材料没有其他报纸与申报国内销量的比较,无法得出申报在国内最畅销的结论,故A项错误;B项非材料主旨;申报的发行是面向整个社会的,不会特别面向下层民众,故C项错误;“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下层民众能读乐读申报,说明申报内容通俗易懂,故D项正确。答案:D3190

15、7年,清政府创办的政治官报发布“如官办银行钱局、工艺陈列各所、铁路矿务各公司及农工商部注册各实业,均进馆代登广告,酌照东西各国官报办法办理”的启事。由此可以看出()A报刊业的发展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大B报刊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化C官办报刊已涉足广告业务D广告成为报刊的主要收入来源解析:根据材料“酌照东西各国官报办法办理”得出报刊业一定程度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展示了政治官报可代登广告,表明广告能够为官报盈利,而非不再强调官报的基本身份,故B项错误;材料“如官办银行钱局均进馆代登广告”体现了官报涉足广告业务以盈利的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广告收入在报刊收入中的情况,故D项错误。答案:C

16、41919年的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解析:回顾所学知识可知报刊的社会功能较多,可以传播时事新闻,可以进行舆论监督,也可以通达民情,而材料中“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正是其传播功能的体现,B项符合题意;A项错在“声像俱备”;C、D两项中的社会功能与题干无关,故选B项。答案:B5梁启超把报纸的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宣传维新变法,创办了一批报刊,如中外纪闻强学

17、报等,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这表明()A报纸具有政治宣传的功能B近代新闻观念逐渐形成C报纸受到社会各阶层欢迎D看报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解析:报纸具有政治宣传的功能与材料“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宣传维新变法,创办了一批报刊,如中外纪闻强学报等,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相符,故A正确;近代新闻观念逐渐形成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报纸受到社会各阶层欢迎明显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看报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与“创办了一批报刊,如中外纪闻强学报等,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6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

18、、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A爱国主义 B传播科学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解析:解答本题有两个提示:一是这些期刊的名字,如曙光、进步青年、救国、自由等,这体现了五四运动时期刊物的爱国精神;第二个提示是“精神的主旋律”,由此判断为爱国主义。答案:A7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无声电影首映成功。它就是()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传播媒介的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无声电影为定军山。答案:B8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身临其境,

19、亲眼得见一样”。当时这种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A电视 B广播C电影 D互联网解析:电视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广播虽然产生比较早,但是其并不能“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故B项错误;19世纪末电影产生,20世纪初电影在中国诞生,也可以产生如上所述的效果,故C项正确;互联网出现于1969年,全球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拍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战董存瑞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A教化价值 B娱乐价值C商业价值

20、 D艺术价值解析:材料“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表达了电影对人们教育的一面,与娱乐、商业、艺术无太大关联,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答案:A102019宿迁高一考试有人总结某种大众传媒的特点:第一,信息较为详细,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第四,信息成本低廉,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这种传媒是()A报纸 B电影C电视 D互联网解析:报纸的信息不具有可选择性,故A项错误;电影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故B项错误;电视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故C项错误;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详细、系统,具有可选择性,可保留性,成本低,故D项正确。答案:D1

21、1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相关规定于2018年6月19日起生效,并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这主要说明()A沉迷于网络会给人们身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B网络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C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造成传统产业的衰落D信息技术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失去活力解析:本题考查互联网的影响。沉迷于网络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故有必要将上网成瘾列为一种精神疾病,故A正确;网络并不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故B错误;信息化社会的传统产业不一定衰落,C错误;信息技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D错误。答案:A12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

22、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A互联网将逐渐取代其他大众传媒B中国从2005年开始接入互联网C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D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取代其他大众传媒的说法错误,A项错误;中国从1994年开始接入互联网,B项错误;C项表述错误;从材料中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发展可以看出,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观察下列关于互联网的漫画,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图一和图二说明互联网对人们产生了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6分)(2)图三和图四反映了关于互联网的什么现象?(6分)(3)

23、从以上四幅漫画反映的现象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6分)解析:第(1)问根据图一和图二中“网校科举考试”“网上购物”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图三和图四中“淫秽色情”“网络游戏”等信息,从总体和具体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在前两题的基础上,从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角度进行回答。答案:(1)互联网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如网上学习;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如网上购物,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6分)(2)反映了互联网的消极影响: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6分)(3)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青少年要自觉抵制网

24、络的不良影响等。(6分)能力达标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环球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览,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在澳门创办的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宣传变

25、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什么阶层。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6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6分)解析:本题考查报刊创办者、原因、内容、意义。以材料为依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第(1)问注意材料一中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第(2)问要围绕维新派创办报刊作答。第(3)问应注意概括指出国人自办报刊的意义。答案:(1)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政治上,列强侵略,民族觉醒,探索救亡道路;经济上,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上,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10分)(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6分)(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启蒙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媒以及整个文化事业得到迅猛发展。(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