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956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选修,含解析)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分为100分。第卷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汉初除分封诸侯王与秦有别外,不过是由一批新的军事封君地主的统治代替秦朝的官僚勋贵和军功地主而已。”对材料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A. 汉初君臣共治比秦朝做的更好B. 汉初统治者基本否定秦朝政制C. 汉初统治者对宗法观念的恢复D. 汉初政治与秦朝的历史传承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汉承秦制,汉代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最初有利于巩固统治,与秦朝推行郡县制有共通之处,因此“由一批新的军事封君地主的统治代替秦朝的官僚勋贵和军功地主而已”体现的是汉初政治

2、与秦朝的历史传承性,D项正确;汉初没有君臣共治,排除A项;汉承秦制,因此B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排除C项。2.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汉代记述出处赵过“用耦犁,二牛三人。”汉书食货志二牛曳引,前有一人拉着牛辔导牛,后面一人扶犁耕作。王莽“新朝”牛耕画像石二牛驾犁,一人扶柄耕作,但无牛环牛辔和牵牛人。东汉牛耕壁画A. 普遍使用耦犁耕作B. 铁制生产工具推广C. 犁耕技术不断提高D. 铁犁牛耕普及全国【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汉代的犁耕法从西汉的“二牛三人”,王莽“新朝”的“二牛二人”到东汉时的“二牛一人”犁耕法,说明犁耕技术不断提高,故选C

3、;在新朝和东汉时期不是使用耦犁,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铁制工具推广,B错误;材料不能显现铁犁牛耕普及全国,D错误。3.一位外国学者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这一“努力”A.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B. 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转型C. 适应了救亡图存时代要求D. 产生了近代特征的洋务企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王朝”“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涉及的19世纪60年代人物的努力指的是洋务运动,在这一运动中,引进西方技术

4、,产生了近代特征的洋务企业,D正确;洋务派是地主阶级,排除A;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并未完成转型,排除B;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这不符合时代要求,排除C。4.民国时期有人评论说:“当时,约法之起草者以国体改号共和,于是其所取法之国非美则法。彼二国国情风俗合于我否?不问也!彼二国之得失,不问也!总求思所以束缚袁氏之法,总求袁氏就总统之后为监印官,为木偶而已。”该评论以为临时约法A. 引入了西方政治的先进理念B. 因人设法且未考虑其可行性C. 有效地限制了袁世凯的专权D. 表达了对孙中山的理解同情【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的评论认为临时约法名号是共和,借鉴美国和法国,但是并未考

5、虑到美国、法国和我国国情是否相符,而且法律制定围绕的是如何通过法律来限制袁世凯,由此可见,该评论认为临时约法代带有浓厚的因人设法弊端,并未考虑法律的可行性,B正确;A项对临时约法评价以肯定为主,与题干主旨相反,排除;根据材料“为木偶而已”可知,临时约法并未有效限制袁世凯,排除C;题干评论的是临时约法而非孙中山,排除D。5.下表列举了甲午战争前中国三类新式企业的资本构成(单位:万元),由此可知,下列企业属于表中丙类的是类别国家资本外债资本买办、官僚的资本一般商人资本甲931140乙1088587526526丙280560A. 开平煤矿B. 发昌机器厂C. 轮船招商局D. 福州船政局【答案】B【解

6、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甲企业以国家资本为主,不允许买办和一般商人投资,联系所学可知为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用工业;乙虽是国家资本为主,但是允许买办官僚等投资,说明是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丙企业没有国家资本和外债资本,只有买办官僚和一般商人的资本,说明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选B;AC属于乙类,排除;D属于甲类,排除。6.下侧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军事斗争的地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国民革命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B. 武汉会战阻止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C. 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坚持抗战D.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逐步占领战略要地【答案】C【解析】【详解】从图片中的枣阳、

7、宜城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在相持阶段开展的枣宜会战,是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坚持抗战,故C项正确;A项是指国民大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中的抗战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枣宜会战,而不是武汉会战,更不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内容,排除BD项。7.“一个关键因素是把新政权与过去联系起来,借此大力寻求正统性的最广泛的基础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这一现象表明()A. 抗战时期中共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B. 新中国初期沿用了统一战线的策略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D.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答案】B【解

8、析】【详解】根据“借此大力寻求正统性的最广泛的基础”“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等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仍然团结无党派人士和民主人士,这沿用了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策略,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与人大制度的建立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建国初期的内容,而不是新时期,排除D项。8.在合作化以来的20多年中,农民群众创造的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形式,集中的有三次,一次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之前,一次是1959年“反右倾”斗争之前,一次是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之前,但这些经营形式都曾几起几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这些形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B. 这些形式不适应生产力状况C. 这些

9、尝试均突破了极左束缚D. 这些大胆的尝试没有再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农民群众创造的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等经营形式几起几伏,其在每一次打压之后都再一次出现,说明这些形式有较为顽强的生命力,A正确;题干所列的形式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B;这些尝试多在极左思潮之前出现,被极左思潮打压之后消沉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说明其并未突破极左束缚,排除C;D不符合史实,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属于这种形式,排除。9.中美关系经历了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对和解进行重新研讨,到70年代初两国关系的初步突破,再到70年代末全面外交关系的建立的历程。对这一历史进程理解正确的是

10、()A. 毛泽东和邓小平对这一进程起了极大推动作用B. 中美关系和解不利于确立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C. 中美建交结束了两国长达五十多年的敌对状态D. 对美开放有利于巩固当时的中苏同盟互助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1979年中美建交的关键人物是邓小平,故A项正确;中美关系和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中美建交结束了两国长达三十多年的敌对状态,排除C项;当时中苏关系恶化,排除D项。10.中国科技界在六七十年代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跨越性成就,但我国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并不高,甚至某些先前发展较好的学科如地质学科,

11、在解放后反而没有得到正常发展而拉大了与国际前沿的距离。导致上述困难局面的原因不包括()A. 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冲击B. 知识分子政策上的重大失误C. 冷战导致与国际科技界疏离D. “科教兴国”战略被迫中断【答案】D【解析】【详解】“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发展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11.到了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 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

12、传播B. 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C. 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D. 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和豆类等物种传到亚洲、欧洲等地,从而改善当地人民的饮食结构,故选C;玉米等是美洲,不是欧洲的,A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工业化问题,B错误;材料体现物种传播给亚欧人饮食带来的变化,没有体现亚欧贸易问题,排除D。12.“美国记者约翰里德(1887-1920)作为布尔什维克夺权的见证人,认识到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将其称为震惊世界的十天列宁和他的支持者为摧毁俄国社会的传统模式和价值,为挑战各地自由社会组织做好了准备。”材

13、料中的“这一事件”()A. 迫使沙皇退位B. 推翻临时政府C. 和平取得政权D. 重建自由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列宁和他的支持者为摧毁俄国社会的传统模式和价值,为挑战各地自由社会组织做好了准备”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正确;迫使沙皇退位的是二月革命,A错误;俄国十月革命是武装起义,不是和平方式,C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重建了自由秩序,D错误。故选B。13.“每个国家都看到,联盟加强了自身的稳定、繁荣和安全,并承认各自主权的损失并没有原来担心的那么严重。然而,对于设计中的欧盟宪法存在强大的反对意见,因为

14、宪法将创制一个更紧密的政治联合体。”这表明A. 成员国加入欧盟利大于弊B. 成员国合作超越民族主义C. 欧盟成员国没有主权损失D. 欧洲政治一体化存困境【答案】D【解析】【详解】欧盟各国看到了欧盟带来的利益,但是其仍然反对通过欧盟宪法创制一个更紧密的政治联合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盟各国担心更强大的欧盟成立会大大超越主权国家,难以维护本国利益,说明欧洲政治一体化存在困境,D正确;成员国之所以反对欧盟宪法,原因就在于其担心自己利益受损,由此可知,成员国并不认为加入欧盟利大于弊,排除A;成员国反对欧盟宪法正是出于民族国家利益的考量,说明合作并未超越民族主义,依然受到其影响,排除B;根据“承认各自主

15、权的损失并没有原来担心的那么严重”可知,C 错误。14.2019年9月美国联邦储备局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特朗普政府与中国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争端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冲击了美国和全球经济,估计到明年初,全球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将因此缩减约1%。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A. 世界经济休戚相关B. 经济区域集团化受挫C. 中美经济缺少互补D. 亚太经合组织尚脆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冲击了美国和全球经济,预计全球和美国GDP都将缩减1%,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都是相互影响的,故选A;材料没有提到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有关问题,排除BD;中因为中美经济互补

16、性强,美国需要中国的产品,中国需要美国的技术,中美争端才导致美国和世界经济的下降,C错误。15.2019年11月13日,由美国国会民主党人主导、针对总统特朗普弹劾调查迎来首场公开听证会,标志着弹劾调查进入新阶段。这直接表明美国总统权力A. 受到美国选民的制约B. 受到立法机关的制约C. 受到最高法院的制约D. 受到各州政府的制约【答案】B【解析】【详解】国会弹劾总统,说明总统的权力受到立法机关的限制,B正确;弹劾是国会发起的,而非选民发起,排除A;题干未提及最高法院对美国总统的限制,排除C;各州政府并不能直接弹劾总统,而且题干中也未提及各州政府,排除D。第卷二.非选择题16.宋代的商业实力雄厚

17、,推动了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宋首都开封的商业街区分布和长安、洛阳明显不同。城内潘楼街一带是金融中心,东京梦华录载其地“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处,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城内还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等。开封城饭馆、酒楼非常多,全城有大酒楼72处,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饮食店和招待客商的邸店,这些都要说明商业活动和流动人口的增加。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材料二 宋代的国家制度和汉唐的制度有很大差别朝廷

18、不完全依靠田赋地税作为国家的收入。政府征收的榷税和皇室直接经营工商业所取得的收入,大约是传统农业税的一倍,这乃是宋代政府的主要财源。宋朝武备不振,便向北方的强敌缴纳岁币,以换取和平。贡献给辽、金的大量丝帛,不是由民赋征收而来,而是靠商业支撑,以此作为国家生存的本钱。不仅中央政府经营商业,各处地方政府也掌握着大小不一的商业资源,以维持其运作。因此,宋朝以经济力量支撑国家统治的方式,堪称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模式。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封商业街区的特点。(2)据材料二,对宋朝以经济力量支撑国家统治的“独特的模式”做出合理解释。【答案】(1)特点:金融交易发

19、达;设置专业交易市场;突破时间限制;出现娱乐场所;商业活动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市坊”融合。(2)解释:政府财源中传统农业税(田赋地税)比重下降;国家收入主要依靠商业税;商业支撑边境和平;政府掌控商业资源维持其运作。【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城内潘楼街一带是金融中心”得出金融交易发达;根据“城内还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等。”可得出设置专业交易市场、突破时间限制、出现娱乐场所;根据“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饮食店和招待客商的邸店,这些都要说明商业活动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可得出商业活动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市坊”融合。(2)解释:根据“朝

20、廷不完全依靠田赋地税作为国家的收入。政府征收的榷税和皇室直接经营工商业所取得的收入,大约是传统农业税的一倍,这乃是宋代政府的主要财源”可得出政府财源中传统农业税(田赋地税)比重下降、国家收入主要依靠商业税;根据“宋朝武备不振,便向北方的强敌缴纳岁币,以换取和平。”得出商业支撑边境和平;根据“不仅中央政府经营商业,各处地方政府也掌握着大小不一的商业资源,以维持其运作”得出政府掌控商业资源维持其运作。17.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把具有漫长历史的君主专制社会引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轨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首义起于武昌毫不奇怪,“九省通衢”的武汉开风气较先,群众爱国热情和进步思想也较浓

21、烈。武汉也向有革命传统,1904年有了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1907年又进一步成立文学社和共进会。革命需要长期准备和精细安排,文学社、共进会秘密经营多年,成功策反占半数以上的湖北新军,使新军成了武昌起义的主力,清王朝的军队竟然变成它自己的掘墓人。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材料二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尽

22、管以后的历史实际常常名不副实,“民国”并不真正属于人民人们毕竟不能低估君主专制主义的影响。在有形的皇权专制主义被推翻以后,无形的专制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却是难以克服的痼疾。杨天石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首义起于武昌”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辛亥革命的现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答案】(1)原因:群众基础较好;革命团体长期准备;湖北新军倾向革命;四川保路运动提供契机。(2)评分表论点辛亥革命体现了现代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论据现代性思想意识: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3、制度模式: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埋葬了专制皇权,建立了共和制度。经济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走向:终结了王朝轮回,把具有漫长历史的君主专制社会引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轨道,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局限名不副实:建立了“民国”,但并不真正属于人民。痼疾未除:终结了帝制,但专制未除(无形的专制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却难以克服)。论证立论完全错误,没有运用史实论证,或字数特别少。结合1个层次或仅有2个史实的普通论证。结合2个层次且4个以上史实进行论证,结构完整,论述清晰,表达流畅,语言准确。【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九省通衢”的武汉开风气较先,群众爱国热情和进步思想也较浓烈”得出

24、群众基础较好;根据“武汉也向有革命传统,1904年有了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革命需要长期准备和精细安排”得出革命团体长期准备;根据“使新军成了武昌起义的主力”得出湖北新军倾向革命;再结合所学可得出四川保路运动提供契机。(2)本题可根据材料“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等信息,从辛亥革命对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角度概括其积极作用。也可以根据“人们毕竟不能低估君主专制主义的影响。在有形的皇权专制主义被推翻以后,无形的专制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却是难以克服的痼疾。”等信息分析其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存在的局限性。一分为二地看待辛亥革命对中国的代化进程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25、要求。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材料二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

26、而且不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当时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哪些启示?【答案】(1)问题贵族掌握政权;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选举腐败。(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人民持续不断地斗争;统治者的让步与妥协。成效:扩大中等阶级选举权;有利于其他阶

27、级参与政权,推动代议制发展。(3)启示:注重制度创新;改革应适时、适度;妥协的智慧;和平渐进的政治制度变革。【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等信息结合所学从贵族掌握政权、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选举腐败等方面概括得出英国当时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2)依据材料二中“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等信息结合19世纪英国的时代背景所学从工业革命的推动、人民持续不断地斗争、统治者的让步与妥协等方面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依据材料二中“从改

28、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扩大中等阶级选举权、有利于其他阶级参与政权,推动代议制发展等方面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成效。(3)依据材料二中“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注重制度创新、改革应适时,适度、妥协的智慧、和平渐进的政治制度变革等方面作答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得的启示。19.冷战后经济全

29、球化迅猛发展,对民族国家产生很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的问题日益突出。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及一些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民族国家在申请加入或想得到援助时,就不得不接受其苛刻的条件。面对急于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动辄以阻碍资金和技术的流入为要挟,迫使东道国政府为其在当地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创造便利。当前新的有生命力的技术大多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掌握,技术侵略、技术殖民、技术霸权等政治欺压现象也会相应而生。材料二 全球经济一体化把世界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必然使跨越国界的政治、

30、经济、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全球性问题不是某一国家所能单独应付、处置和解决的,而必须要依靠全球性的努力。各主权国家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协调政策立场,采取共同对策,才能取得共同繁荣和发展。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中,为了保障经济的良性运行和有效地调解国际经济冲突,各国的经济活动必须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和惯例行动,于是各国在自愿基础上自主地让渡和限制部分主权成为必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戴轶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矛盾析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民族国家面临的问题及表现。(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主要观点及举措。(3)综合上述材料并

3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给民族国家的启示。【答案】(1)问题: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甚至受损。表现:国际组织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冲击。(2)观点:应对全球性问题,要依靠全球性的努力。举措:各主权国家相互合作;各国应遵循国际约定;适度让渡和限制部分主权。(3)启示:经济全球化利弊共存;民族国家树立新型的主权观;致力建设新型全球化。【解析】【详解】(1)问题:根据材料“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的问题日益突出”可知,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甚至受损。表现:根据材料“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及一些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可知,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

32、大;根据材料“面对急于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动辄以阻碍资金和技术的流入为要挟,迫使东道国政府为其在当地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创造便利”可知,跨国公司会影响国家主权;根据材料“当前新的有生命力的技术大多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掌握,技术侵略、技术殖民、技术霸权等政治欺压现象也会相应而生”可知,信息技术被主要工业化国家垄断,会冲击国家主权安全。(2)观点:根据材料“全球性问题不是某一国家所能单独应付、处置和解决的,而必须要依靠全球性的努力”可知,应对全球性问题,要依靠全球性的努力。举措:根据材料“各主权国家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协调政策立场,采取共同对策,才能取得共同繁荣和发展”可知,各主权国家相

33、互合作;根据材料“各国的经济活动必须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和惯例行动”可知,各国应遵循国际约定;根据材料“各国在自愿基础上自主地让渡和限制部分主权成为必要”可知,主权国家应当适度让渡和限制部分主权。(3)启示:开放性试题,从经济全球化利弊共存、新型主权观、构建新型全全球化、人类命运的共同体等角度回答即可。20.古代中国不同朝代的帝王对待儒学的不同态度值得关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注:指儒家六经之学)从此缺矣。陈之王也(注:陈胜称王),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东汉】班固汉书儒林传材料二 (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幸曲阜,诣先师庙,行三跪九拜之礼。【

34、清】蒋良骐东华录十三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秦始皇与康熙对待儒学的态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上述两种不同的态度对其统治各自带来什么影响?(2)有观点认为康熙帝对汉族尊奉的孔子像行拜跪之礼,是为了“消除满汉之间的界限”,你是怎么看待这一观点的?【答案】(1)态度:秦始皇轻视、打压儒学;康熙帝则尊崇儒学。影响:秦始皇重法轻儒,不修德政,急政暴措,秦朝历二世即亡;康熙帝尊崇儒学对“康乾盛世”起了推动作用(2)评价:康熙帝对孔子像行拜跪之礼,表面上是为了“消除满汉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想通过他对孔子和儒学的认同来争取汉人对清政府统治的认同,进而维护和稳固清政府的统治。【解析】【详解】(1)态度:根据材料“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可知,秦始皇轻视、打压儒学;根据材料“幸曲阜,诣先师庙,行三跪九拜之礼”可知,康熙帝则尊崇儒学。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重法轻儒,不修德政,急政暴措,秦朝历二世即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尊崇儒学对“康乾盛世”起了推动作用。(2)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的举措首先出发点是维护统治,从这一点切入可知,康熙帝对孔子像行拜跪之礼,表面上是为了“消除满汉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想通过他对孔子和儒学的认同来争取汉人对清政府统治的认同,进而维护和稳固清政府的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