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934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D)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C经济发展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面对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的局面,人民奉行节约、奉献精神,A、C正确;经过三大改造,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计划经济,B正确;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济建设遭遇挫折,由于缺乏建

2、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又急于求成,出现失误,D错误。因此答案为D。2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C)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在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宣传画只能说明当时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但不能推断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程度,故B项错误;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从铁犁牛耕到机械生产,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故C项正确;“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是在1953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3杨继绳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

3、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对此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C)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 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所以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复存在,故C项正确。4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

4、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D)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是发展生产力,不是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和平办法,故A项错误;“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内容,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这里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三大改造,把资产阶级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5、,故D项正确。5毛泽东在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曾指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该讲话的发表(D)A确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B为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C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D有利于指导三大改造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说明是三大改造完成后,“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说明形式比较灵活,体现了从当时实际出发,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故D项正确。62019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9周年,深圳曾创造了我国改革

6、史上的多个“第一”,如“炒鱿鱼”、打破“铁饭碗”。“铁饭碗”(下图所示)形成于(A)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B“大跃进”运动发起时C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时 D改革开放的初期解析:“铁饭碗”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形式,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故选A;“大跃进”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故B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时,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形成,故C错误;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故D错误。7某校开展“创作历史漫画”的活动,小王同学创作了流行“生吃”和“烧烤”漫画(如下图)。下列对此漫画理解错误的是(C)A它描绘的历史运动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B讽刺

7、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现象C揭示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D关注了经济建设中的民生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片信息看,人们把各种铁制工具用来炼钢,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情景,不是关于人民公社体制的问题,故C项的说法错误。A、B、D三项均正确。8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9月,人民日报根据决议精神发表了“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的社论;到11月,就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人民公社。这一运动(C)A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

8、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发展缓慢,故C项正确,D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不利于工业化的实现,A错误;B项是“大跃进”运动的影响,不符合题意,应排除。9下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解读错误的是(D)A它记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历史B该生产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C它与中共“八大”的思想相背离D它客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解析:根据题干荒山欠我万担粮和图片信息可知此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这是重大失误而非成就,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均正确,不符合题

9、意,排除。10上海从1959年开始,出现了如下表所示的用工单位退工情况。这表明当时(C)合计正式职工家庭妇女1959年上半年6.55万3.39万3.16万1961年第三季度10.1万6.6万3.5万(含少量临时工)1962年上半年20.48万15.4万5.08万A.妇女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 B基层行为与宏观经济政策相悖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艰巨 D技术革命是影响调整的主要因素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社会地位没有下降,故A项错误;19591961年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60年冬,国民经济开始调整,从用工单位退工情况看,调整任务艰巨,并不是“基层行为与宏观经济政策相悖”,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与技

10、术革命无关,故D项错误。11下表反映出19501980年中国城镇化的特点是(C)19501980年中国主要年份城镇人口比重表年份总人口(万人)市镇人口(万人)百分比世界平均百分比195055 1966 16911.228.8196066 20713 07319.733.9197082 99214 42417.437.5198098 70519 14019.438.2A.政策导向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人口增长C城市人口的比重增长不大且不稳定D城市人口的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推动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故A项错误;19501980

11、年中国主要发展工业,而非第三产业,故B项错误;19501980年中国城市人口百分比一直低于20%说明增长不大,忽高忽低说明增长不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19501980年中国城市人口百分比数据远低于世界平均百分比,故D项错误。12中共中央在某时期一份文件中规定: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人口,减轻农民负担,充实农业劳动力。这些政策(C)A体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解析:根据材料文件的规定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时期,这些

12、政策是对当时“左”倾错误的纠正,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材料二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195319571958196219631965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材料三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

13、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8分)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19581962年变化:流入重工业和农业的资

14、金都增加了。原因:“大跃进”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人民公社化运动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19631965年变化: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经济困难,党和政府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比例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对重工业的投资,发展农业。(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10分)原因: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对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投入过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

15、能力。第一小问“变化”需要学生从材料的图表中分析归纳,第二小问“原因”联系“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等相关史实分析归纳即可,第三小问“重大影响”联系“一五”计划的影响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分时期作答,可以把每个时期的变化与原因一起作答。如“19581962年”变化可以结合资金流动情况概括为增加,原因在于经济建设的实践推动。“19631965年”变化可以根据工业和农业情况直接概括为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原因应该结合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造成的危害及相应的经济调整方针及国民经济比例调整来作答。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运用

16、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紧扣“二五计划期间”等关键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二五”计划的时间段内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再结合其消极影响来分析归纳即可。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比较图一、图二,请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6分)示例一信息:洋务运动时期工业化布局集中在沿海沿江,尤其以通商口岸地区为最;新中国工业布局扩展至内地,尤其以东北地区为最。说明:近代中国沿海沿江最先受到外来侵略,西方工业文明对其影响较早且程度较深。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注重整体工业布局。(从国内外形势分析亦可)示例二信息:洋务运动时期工业基础薄弱,尤其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说明:近代中国工业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分布不平衡。新中国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在苏联帮助下大力发展重工业。示例三信息:洋务运动时期交通运输业基础薄弱。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交通干线不断向边疆伸展。说明:洋务运动时期交通运输业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新中国加强对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发展。解析:根据图一中“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等工厂分布情况提取信息,结合造成这样分布的原因进行说明;根据图二中相关工厂的分布情况来提取新中国时期的工业布局信息,结合造成这一布局的原因进行说明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