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x)狩猎(shu)剔除(t) 揣度(du)B国粹(su) 栖息(q)着数(zho) 囊括(nng)C孱头(cn) 蹩进(bi)雏形(zhu) 残羹冷炙(zh)D广袤(mo) 楔形(qi)作弊(b) 赋予(y)解析:选AB项,“粹”应读cu;C项,“雏”应读ch;D项,“楔”应读xi。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慰藉苇草和蔼礼上往来B畜牲 幼稚 缘由 枯燥无味C赢弱 树荫 更迭 咄咄逼人D辩别 厮打 惋惜 节外生枝解析:选BA项,上尚; C
2、项,赢羸;D项,辩辨。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_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_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字母_凭空产生的,_经过了两千年的孕育发展后诞生的。A鉴于囊括不是/而是B鉴于包括不是/而是C由于包括不仅是/而且是D由于囊括不仅是/而且是解析:选A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由于: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常与“全部”搭配。“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关系。4下列句子中标
3、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B面对外来的东西,我们有些青年人糊涂了,是应该拿来呢?还是应该一把火烧毁呢?C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D“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解析:选AB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项,两个顿号改为逗号。D项,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前。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B
4、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解析:选CA项,有歧义,“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B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D项,中途易辙,导致主宾搭配不当。二、阅读鉴赏(40分)(一)课内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
5、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6作者为什么要把人比喻成苇草?(5分)答:_参考答案:为了突出“思想”的重要性。没有思想,人是脆弱的苇草;有了思想,人就成了高贵、有尊严的人。7为什么说“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5分)答:_参考答案:因为人知道自己死亡,以及宇
6、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8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4分)答:_参考答案:人像一根苇草一样脆弱,但人高于苇草甚至整个宇宙的地方在于人有思想。如果没有思想,人就跟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一样。因此人的尊严就在于思想。9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请就修辞手法、写作技巧写一段赏析文字。(6分)答:_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人比喻成会思想的苇草,形象地指出人与其他事物的最大区别。作者又运用对比的手法,拿宇宙与人对比,显示出人在时间、空间上的渺小,但由于人有思想,可以囊括整个宇宙,有力地证明了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这样让人意识到思想对人
7、的重要意义,促使人们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怎样生活。(二)课外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帕斯卡尔的芦苇地赵丰在所有的植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芦苇。我曾想,如果有一片芦苇地,我也许会把生命匍匐在其中。我之所以喜欢芦苇,是源于年轻时喜欢过帕斯卡尔思想录中的一句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在帕斯卡尔看来,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用一串串对精神的记录证明,他是一根最有尊严的苇草。我常常想着帕斯卡尔说出这番话的表情。幻觉里,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芦苇,它生长在临水的河边,茎秆中空,叶子翠绿,在风里歌唱,并开出美丽的芦花,帕斯卡
8、尔在其中行走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那是属于他的精神家园,由他开垦、播种、耕耘,并最终收获的芦苇地。那是人们用肉眼无法触及的芦苇地。他可以放心地、尽情地、赤裸地在其中想象、呐喊。在一个雨后有阳光的秋日,朋友约我去钓鱼。他引领着我向沣河的上游奔去,在一片挖过沙的河滩,我见到了一片面积很小的芦苇,但足以令我喜出望外。我举着钓竿只有几分钟,就放弃了,先是坐着,后来就躺在那片芦苇中了。我感谢这个多雨的秋天,给了北方这片土地一片芦苇,让我有了一个驰骋思想的空间。秋天的芦苇一片苍茫。灰白的芦花开始到处飘荡,翩翩若雪。握住一片芦花时,自然,我想到了帕斯卡尔,他说:“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他的思想中没有规范的体
9、系和严谨的学说,他是个任思绪流淌而不做聚集和汇总的人,宛若一片自由的芦花。他的毫无拘束的思想火花奔放不羁,直抵生命的最深层次。躺累了,我便起身站在一个高处,对这片芦苇进行俯视。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成熟的芦苇如满头华发的老人,脱去轻飘,归于凝重,静谧中有一种庄严和安详。我想芦苇如果有眼睛,也一定是充满阳光般的睿智,那是超越了一切悲喜苦痛的旷达。其实这里是一片河滩,更多的是荒草、沙子、水面,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在水面贴着滑翔的鸟。它们翅膀扇动着,发出不可一世的鸣叫。它其实是没有思想的。任何一个思想家,都会在广阔之处表现得沉默。那正是一种成熟。就像面前的芦苇,该张
10、扬时便张扬,该安静时就安静,似乎自己智慧地把握着生命的节奏。芦苇的境界,人是不容易达到的。沣河岸上的这片芦苇地,我设想它是属于帕斯卡尔的。朋友在收竿,西山的晚霞送走了遥落的太阳,秋风下,金黄色的芦苇在水面荡漾,一片片云朵围拢着又散去,舞动成晚霞样的遐想。朋友钓了许多鱼。他说,我在乎的是钓鱼时的感觉,没有工作,没有应酬,没有烦恼,就只有我自己的思想。在这片属于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我惊喜地发现,我的这位朋友居然拥有了帕斯卡尔般的境界。当他陷于那个小城,那间只有十几个平方米的办公室时,他是陷入思想的荒芜的。当人们热衷于建立体系和规范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从事着一件作茧自缚的工作。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帕斯卡尔
11、那样,在广阔的芦苇地里收获灵感呢?帕斯卡尔关注的是生命和生命中昂扬的激情,他呼唤:“人必须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得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在说出这番话后,他将自己置于芦苇地的深处,任冬日的晚风吹着。那个夜晚,帕斯卡尔的灵魂破土而出,他找到了皈依。他从此开始了修道式的生活,他收留穷人住在自己的寓所,帮助不知名的流浪少女,他效仿耶稣“我热爱贫穷是因为他热爱它”1662年,他39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上帝却领走了他。“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永恒的嘱咐。(选自福建文学,有删节)10联系全文,简析开头一段的作用。(4分)答:_参考答案:领起全文内容,奠定全文感情
12、基调,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精神家园的强烈的追求。11在文章第段,作者为什么说“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4分)答:_参考答案:面积虽小,但给人驰骋思想的空间很大;面积虽小,但景致意蕴深厚,给人的感悟很多。12在文章第段,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表达在芦苇地的见闻和感悟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_参考答案:作者采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对比、比拟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在芦苇地的见闻和感悟。通过对没有思想、不可一世的水鸟的形象的刻画,将水鸟、芦苇等拟人化,在对比中鲜明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呼唤:在生活节奏加快、物欲至上的今天,人们应该从种
13、种虚浮、功利的欲望中解脱出来,净化自己的灵魂,像帕斯卡尔那样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智慧地把握着生命的节奏,以此净化、升华我们的灵魂。13结合文本,探究在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蕴含了他的哪些思想。(6分)答:_参考答案:人是渺小与伟大、卑微与崇高的统一体;人因为能思想而高于自然,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人自我认识越深刻,就越接近于真实的人。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14每年五月的第二个周日为“母亲节”,为了宣传动员,同学们想了两个上联,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对出下联。(4分)亲恩才知恩重如山倍温馨生当长成反哺千回母亲叮嘱(1)母爱深似海,岂止怀胎十月;_ (2)幼时不晓事,妈妈唠
14、叨总逆耳;_参考答案:(示例)(1)亲恩重如山,生当反哺千回(2)长成才知恩,母亲叮嘱倍温馨(注意:内容意思一致,句式吻合)15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以“脚”和“耳”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画波浪线句相同。(5分)生命是美丽的,真正的美丽!生命有时并不完美,正如我们有眼可以洞察世界,但难免面对污秽与悲惋; _;_;有鼻能闻到花香的清馨,但也难免有浊气涌入我们尝过甘露,也曾饱受苦果的折磨,但我们无法不去赞美生命的美丽。参考答案:有脚可以前行,但难免会步入歧途有耳能欣赏天籁之声,却也无法回避呻吟与呐喊16“别人家的孩子”是个无处不在的“奇特生物”,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有被父母拿来和
15、“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的痛苦经历。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你对家长的这种做法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要求:语言简明、连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6分)答:_参考答案:(示例一)家长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挑剔自己的孩子的做法,对孩子的发展并不好。每个人都需要一种被认可感,如果家长一味以别人家孩子之长度自己家孩子之短,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讲,无疑是冷水浇头,本来的一腔热情也可能会瞬间冷却,这难道不是一种打击吗?(示例二)家长的做法能够理解但不值得提倡。家长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想要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好,给自己长脸;另一方面,想发现孩子的不足,借此给孩子压力,以此形成竞争氛围。其实出发点是好的,但
16、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孩子就会像是桀骜的小兽,容易有逆反心理。四、写作表达(50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声名远播的成就并非来自于他们所学的专业,而常常是他们专业之外的作为。鲁迅和郭沫若,本来是去日本学医的,最后却都成了一代文学巨匠。余秋雨本来是搞戏剧教育和艺术理论的,但让他闻名于世的并不是学术专著,而是文史散文。黄渤自小喜欢唱歌,高中毕业后组建了一个“蓝色风沙”乐队,可倾心付出近十年的音乐事业却一直没有起色。无意间他被宁浩相中,疯狂的石头让他在银屏上“疯狂”起来,终于登上了第46届金马奖影帝的宝座。要求:选择一个角
17、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略 (B卷能力素养提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鉴赏(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的初义,原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对译,现在也常用来指称同种文字之间的古文今译。只是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同种文字的古文今译,主要用来克服古今异言的文字障碍,只含古今的时间因素;不同语种之间的对译,则是兼含地域因素的。周礼秋官司寇有这么一段文字:“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辞言传之。”象胥是负责与周边蛮、
18、夷、闽、貉、戎、狄之类藩国交往事务的官。他们要负责传达王所说的话使周边藩国明白,以此密切王和藩国的关系。如果有使者来到王国,就要做好有关礼仪的协调和语言的翻译工作。礼记王制说:“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寄”“象”“狄鞮”“译”就是周时负责翻译东南西北四方民族语言的翻译官名,也可作翻译术语用。四者合称的“象寄译鞮”也是用来指翻译的,或者称为“象寄”“象鞮”“象译”“译象”“译鞮”。其中,以“象”和“译”的使用面最广,为周时通称翻译意思的主要术语。既特指对南方和北方民族语言的翻译,也常用来通称翻译。和“象胥”一样,翻译官也有称“译
19、胥”的,后来多称“译官”。“译”原是“易”之音训,唐朝经学家贾公彦疏周礼注疏说:“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所以“译”就是指语言转换变易的活动。然就文献记载而言,目前所见最早的“翻译”用例,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先沙门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译。”那时也有单用“翻”的。如北周庾信奉和法筳应诏诗的“佛影胡人记,经文汉语翻”。第一个翻译佛经的,是古印度高僧迦叶摩腾。他于汉明帝永平十年与另一位僧人竺法兰,应邀以白马驮经来到洛阳,次年就在白马寺合译了佛说四十二章经,这是汉译佛经之始。这以后又有大约一百多位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学者,从事佛经翻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来自龟兹的鸠摩罗
20、什,他翻译了法华经金刚经等重要经典。一些本土西行求法的僧人,也有从事佛经翻译的,如法显和玄奘。法显西行求法历时十几年,在七十几岁时带回大批经典,从此潜心佛经翻译。玄奘西天取经历时十几年,于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后也专事翻译,共翻译了佛经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成为佛经翻译史上的集大成者。所以 “翻译”一词的形成,与古印度佛教关系密切。早期我国翻译的主要内容,就是佛经。直至晚明西学东渐时,才开始转向欧洲的天文、几何和医学等新科技方面的翻译。“五四”以后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也是与翻译密不可分的。(摘自辛羽说说“翻译”,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翻译既指不同语言文字之
21、间的互译,也指为了理解的需要,把同种文字的古文翻译成今文。B不同语言文字间的对译,只需要考虑地域的因素,时间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计。C象胥是周代的外交官,主要负责处理与周边蛮、夷等少数民族藩国的事务。D“寄”“象”“狄鞮”“译”和“象寄”“象鞮”“象译”“译象”“译鞮”一样,都可作翻译的官名或翻译术语使用。解析:选B原文说“不同语种之间的对译,则是兼含地域因素的”,句中的“兼”字表明包含地域和时间的因素。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周礼秋官司寇所说的“与其辞言传之”,就是现在所说的“翻译”的意思。B我国古代的翻译官肩负着语言翻译、传达王命、了解各民族思想愿望、改善民族关系等多重职
22、责。C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至少在我国周代就已存在,但“翻译”这个词语则是到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才出现。D唐朝经学家贾公彦疏周礼注疏说“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可以看出,“译”和“易”是同义词。解析:选C从第三段提供的信息看,C项中“翻译这个词语则是到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我国才出现”与原文“目前所见最早的翻译用例,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一句的意思不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针对四方不同的民族,周代政府专门设置了相应的翻译机构和官员,其目的是促进民族间的沟通了解,友好往来。B汉明帝之前,表示翻译含义的词汇比较多,佛教传入中国后,表示翻译含义的词语逐步固定和规范。C
23、自从印度高僧翻译出佛说四十二章经以后,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也开启了西行学习佛法的历程,回国后更是把佛经翻译的事业推向了高峰。D晚明时期,欧洲天文、几何和医学等新的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翻译的方向和内容也由佛经转向欧洲先进的新科技领域。解析:选C“回国后更是把佛经翻译的事业推向了高峰”的说法在原文中无依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25分)感恩大漠飞雪,山路蜿蜒,景致似曾熟悉,小车上他感慨万千,多年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衣锦还乡。他感念乡亲的恩,当年,乡亲对他的恩情历历在目。他同时也想起了继母,不知她见了今天的他会作何感想?一抹轻蔑的笑从他脸上掠过。继母进门一年,父亲去世。父亲下葬后不久,继
24、母一改往日的温柔,倘若犯了错,继母会拿最恶毒的语言咒骂他。逃学事件后,继母对他更是百般责难了。因为迟到,他逃学了,班主任告上了门,继母不问原因就狠狠地揍了他。“你那死鬼爹蹬腿了,你跟我没有关系了。你要是不听话,就别想在这个家待下去!”继母规定除上学外,他还得洗衣做饭,周末下地干活。洗衣做饭,对一个才十岁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最害怕衣服上的污渍,他力气小,一遍遍搓洗也难洗干净。冬天时,他的手裂了口子,洗衣服时钻心的疼,继母扔给他一双胶皮手套。他个子矮,站在小板凳上才能切菜煮饭。最初,他常常手忙脚乱,有时不小心伤到手,有时煮糊了饭。继母喋喋不休地数落他,特别生气时还会拧他的耳朵:“煮个饭
25、都不会,你还能干什么,等着饿死好了!”他觉出继母的狠毒,他常常想他死去的妈妈。夜里,他躲在被子里诅咒继母:坏心肠的臭女人,吃饭闪舌头,走路遭狗咬。继母的大嗓门常招来邻居二叔,每次二叔都将他牵回自己的家,处理伤口,还特地给他煮荷包蛋。看着碗里的荷包蛋,他扑在二叔怀里痛痛快快地哭,“二叔,呜呜呜”二叔拍着他的后背,他在二叔的安抚下停止抽泣。他不敢逃学,因为她说过,要是逃学就让他退学,他想她是能说到做到的,她怎么会愿意为他尽义务呢?父亲去世后,他的学费是村长大伯、二叔、三婆几家轮流给的。村长大伯说:“春娃子,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他真想跪着给村长大伯叩头说一声谢谢。“读书”“有出息”像一条无形的鞭
26、子鞭策着他,从父亲去世的第二年起,他年年都是三好学生。每逢春节,三婆都会给他做新衣。“三婆,你对我真好!”三婆摸着他的头:“春娃子,快快长大。”是啊,他要快快长大。这样,三婆就不用为他操心了。他在乡亲的关怀中长大,他跟继母较着劲,他学会了洗衣做饭。他要证明给那个女人看,让她惭愧。高中三年,他是学校的尖子生。大学通知书送达的时候,乡亲们前来贺喜。继母捧着通知书,他想继母即使不当众夸他,态度也一定会有所改变。然而,他失望了。继母脸上的表情很复杂,唯独看不出喜悦。继母放下通知书,嗫嚅了半晌,淡淡说了句:“我供不起。”开学前,乡亲们给他凑够了学费。临行前,他给送行的乡亲深深鞠了一躬,“谢谢,谢谢!”报
27、恩的念头在心里扎下了根。寒暑假的时候,他也偶尔回家,继母看上去比过去老迈,对他却依旧很冷淡。“读大学没啥好稀奇的,能养活自己才最重要。”笑话,他一个堂堂的大学生,怎么就不能养活自己了?已经成年的他,再也不能忍受继母的轻视了。小车开进了小山村,小山村沸腾了。“春娃子回来了,春娃子回来了!”村长大伯、二叔、三婆都迎了出来。“大伯、二叔、三婆,你们好!”“好好!”他吩咐司机从后备厢里拿出礼物送到几位老人的家。“你说你客气个啥?”“应该的!我吃过你们的饭,穿过你们的衣,花过你们的钱。没有你们,就没有我春娃子的今天,表点心意还不应该吗?”“春娃子,你真正要感谢的人是你妈,这些年她太不容易了!”三婆抹着泪
28、。他轻轻一笑,“她有什么不容易的?”他跟她不是血缘至亲,记忆里,父亲去世后,她就没认真地管过他。“春娃子,你要这么说你妈,我们可不答应。”二叔说。“你妈是天底下最好的妈,为了你,她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委屈。”三婆给他讲了继母的秘密。父亲去世后,娘家人接她回去,她拒绝了,她说你娘死得早,你又没有了爹,再不能没有她了。有男人上门求亲,她拒绝了,她说当娘的不能委屈自己的儿子。她担心你怕吃苦不好好读书,就狠心逼你。你上大学前的学费都是你妈出的,乡亲们凑的大学学费,你妈也都给还上了。好几次我都想告诉你,可你妈她不让,她说只要春娃子好我就满足了。听完三婆的讲述,他愕然。(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艺术
29、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他”对乡亲的深情回忆,感恩乡亲的主题贯穿全文。B小说通过“他”对继母“诅咒轻蔑愕然”这一心路历程的描写,塑造了继母的形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C小说通过正面描写继母的语言、神态等,刻画出继母这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D小时候,冬天“他”洗衣服时,手裂了口子,继母扔给“他”一双胶皮手套,是为了让“他”洗更多的衣服,做更多的家务。E小说以双线结构的形式,在强烈的对比反差中,表现了母爱的深沉和无私。解析:A项,还有对继母的回忆,主题应该是歌颂母爱的深沉、伟大、无私以及人性的善良。C项,“正面描写”错,本文是通过“他”的回忆和三婆的叙述
30、侧面描写继母这一形象的。D项,继母扔胶皮手套给“他”是心疼“他”,爱护“他”,而不是要“他”做更多的家务。参考答案: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5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继母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小说对人物的具体描述,比如语言、动作、心理等;二是这些描写体现的人物情感、态度、性格特征等。这篇小说主要描写了继母对孩子的教育以及继母的为人方面的内容。比如她粗暴、对孩子的管理十分严格,相关的内容有她恶劣的脾气以及要“他”洗衣服、下地干活等;比如她善良、有责任心,相关的内容有为了“他”不再嫁人,给“他”交学费等。参考答案:本文塑造
31、了一个善良、有责任心,对子女教育要求严格、甚至有些粗暴,不善言辞的农村继母形象。(分析略)(概括出性格特点的一个方面并分析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言之有理即可)6小说的结尾很有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6分)答:_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结尾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与前文的关系和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问,这篇文章,结尾写了“他”一直厌恶的继母原来是特别爱“他”的,这样写就使情节十分曲折,体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留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等。第二问,妙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小说表达的作用;二是给读者的感受,如启发读者思考等。参考答案:特点
3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答“欧亨利式的结尾”也可)。(2分)这样写的妙处是:增加了小说的魅力,牢牢吸引住了读者;(2分)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能动性,启迪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该怎样感恩?我们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等等,从而收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2分)7小说描写了一位继母对儿子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你赞同还是反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答:_解析:回答问题要注意分析继母的教育方式的优缺点,即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方面的积极或消极作用。拟写答案时,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观点,即赞同或不赞同
33、继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然后根据具体内容谈理由。比如不赞同继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从继母的教育方式本身的错误、对孩子的影响方面分析,如继母对孩子的咒骂和冷淡会给孩子带来误解,对孩子的简单粗暴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暴力倾向等。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示例一)赞同。严师出高徒,对成长中的孩子严格要求,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一味地溺爱对孩子有害;小说中“他”犯了错,继母会拿最恶毒的语言咒骂“他”。因为迟到,“他”逃学了,班主任告上了门,继母狠狠地揍了“他”,是为了让“他”深刻意识到逃学的严重后果,这是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继母规定除上学外,“他”还得洗衣做饭,周末下地干活,是为了让“他”迟早懂得生活的艰
34、辛,学会自立自强;后来“他”学会了洗衣做饭,高中三年,“他”是学校的尖子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并取得了成就,衣锦还乡,“他”要感念乡亲的恩。这些都证明继母教育方式的成功。(示例二)反对。这种教育方式过于沉重,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小说中“他”多年诅咒轻蔑误解继母就是明证;这种教育方式单一粗暴,会给孩子的性格带来暴力倾向;这种教育方式结果不确定,有可能诱发其他不良后果,小说中要不是三婆的一番话,“他”可能一辈子都会沉浸在对继母的怨恨误解的消极情绪中,继母的好心不一定有好报。(观点明确,论述有理,即可酌情给分,8分)二、语言文字运用(26分)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
35、组是(3分)()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那他终究要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A自食其果玩火自焚作茧自缚B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C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D作茧自缚 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解析:选C作茧自缚: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
36、害了自己;自作自受。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中国房地产将呈现中速增长常态,进入白银时代,政策和市场都将迎来根本变化,人们期待2015年被看作中国房地产的“转型元年”。B当今时代的主角应是勇于实现梦想的年轻人,政府为他们解开了束缚手脚的政策,投资人和创业服务机构给他们备足了“弹药”。C在本报对104国道沧县段黑加油点乱象报道后,引起了沧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沧县政府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集中整治行动。D2015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
37、解析:选DA项,句式杂糅,“2015年被看作中国房地产的转型元年”和“人们期待2015年是中国房地产的转型元年”保留其一。B项,搭配不当,“解开政策”搭配不当,把“解开”改成“取消”或把“政策”改成“绳索”。C项,主语残缺,“引起”没有主语,应删去“在后”中的“在”和“后”,并在“报道”前加“的”。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仁爱友善思想。在甲骨文中,“友”字的造型是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意为二手协同或以手相助。我国古人强调“仁者爱人”,_,_,_。_,_,_。在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过程中,应科学继承这些传统优秀道德资源,并
38、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民胞物与”视为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在此基础上,古人还发展出了丰富的道德实践理论“责友以善”“以友辅仁”的友善观主张“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论包括“反求诸己”“推己及人”的忠恕论主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人际交往论ABC D解析:选A作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由文段最后一句话可知,其前紧接的应是道德实践理论。观察选项所给六句话,讲道德实践理论的为句,其中句为总说,为对其的解说,即。由此可得出答案。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这一理念
39、被无数的教育家肯定。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就非常强调_,道家教育理念也注重_。教育应该考虑受教育者的性格和年龄特征,对他们区别对待,凡超出他们所理解范围的东西就不要让他们去学习了。解析:这道题考查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等,二是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家教育理念的理解等。从空格前的“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和空格后的“考虑受教育者区别对待”等可以看出,空格的内容应该与因材施教、顺应自然等有关。参考答案:因材施教(或分门别类或个性教育)(2分,只要写出孔子有关教育的思想就给1分)顺应自然(或尊重自然或效法自然)(有“自然”二字给2分,回答完整给3分)1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概括分析小施特劳斯
40、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不少于两点,每点不超过30字。(6分)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小施特劳斯从小就喜欢音乐,他7岁开始作曲,19岁成立乐队到各地巡演,很快就拥有了和父亲相当的知名度。家人都为他骄傲,可他自己却开心不起来。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创作都是在模仿父亲的音乐,所以人们才喜爱,即使做得再好也是父亲的追随者。因此,小施特劳斯决定找到自己的方向,努力超越父亲。最终,小施特劳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伟大的作曲家。答:_解析: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筛选有关小施特劳斯成功的相关内容,即为何小施特劳斯成功了,如他从小喜欢音乐、敢于创新、有奋斗目标等。参考答案:从小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从童年开始从事
41、音乐活动。不满足于现状,勇于超越和创新,努力寻找突破自我的方向。受老施特劳斯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6分)13欣赏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5分) (1)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不超过45个字。(3分)答:_(2)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不超过15个字。(2分)答:_解析:解答第(1)问,应仔细观察漫画,该漫画画面内容较为简单,用简洁的语言将画面内容描述下来即可。解答第(2)问,结合(1)问中对内容的描述,经分析可知,漫画主要强调了约束的重要作用。参考答案:(1)天空中飘着白云,一只风筝线绳完好,高高地飞在空中,一只风筝线绳已断
42、,正在向下坠落。(内容完整,语言简洁即可得3分)(2)必要的约束也是一种保护。(或:追求绝对的自由只会使人堕落。)(大意对即可得2分,有其他启示,言之有理亦可)三、写作表达(60分)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你不喜欢的每一天不是你的费尔南多佩索阿你不喜欢的每一天不是你的: 你仅仅度过了它。 无论你过着什么样的 没有喜悦的生活, 你都没有生活。 你无须去爱, 或者去饮酒或者微笑。 阳光倒映在水坑里 就足够了, 如果它令你愉悦。 幸福的人,把他们的欢乐 放在微小的事物里, 永远也不会剥夺 属于每一天的、天然的财富。这首诗所主张的生活态度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感受和思考?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不
43、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首诗主要表述的内容是要喜悦地面对生活,因为你不喜欢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我们知道生活总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怨恨和痛苦都于事无补,会让我们陷于更深的困境。所以说,我们要乐观地面对每一天的生活,不管遇到的是顺境还是逆境、是光明还是黑暗,我们都应保持生活的热情,愉悦地发现平淡、细小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注入活力,寻找人生的意义。以下立意可供参考:注重寻找幸福,把握当下,乐观热情地生活,人生是为了自己而活,每一个幸福都值得品味,不要辜负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天都值得赞美等。话题三对话文
44、明 捧与挖鲁迅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压下来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东西。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
45、安之一道。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作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
46、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点评:本文题为“捧与挖”,在行文过程中主要着笔于“捧”,不厌其烦地论述,举例简洁,分析透彻。着眼其危害,让
47、人对于“捧”有清晰的认识。用笔不求平均,繁简得当。“悦”读心得:_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
48、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
49、、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毫无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但我从不用那些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
50、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点评:这篇散文,像潺潺流水,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像悠扬的小夜曲,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作者道出了天下为人父母者久郁于心而
51、又无以表于外的心声,在两代人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细细品味,余香满口,美不胜收。“悦”读心得:_苦难的价值周国平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当然,苦难不同于主动的冒险,冒险有一种挑战的快感,而我们忍受苦难总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也是完全消极的吗?痛苦不同,其间的区别远远超过欢乐与痛苦的不同。对于一个视人生感受为最宝贵财富的人来说,欢乐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账本上没有支出。这种人尽管敏感,却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在他眼里,现实生活中的祸福得失已经降为次要的东西,命运的打击因心灵的收获而得到了补偿。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赌场上输掉的,却在
52、他描写赌徒心理的小说中极其辉煌地赢了回来。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于言真正的欢乐。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烦恼的人,不足于言真正的痛苦。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炼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素质大致规定了一个人承受苦难的限度,在此限度内,苦难的锤炼或可助人成材,超出此则会把人击碎。这个限度对幸运同样适用。素质好的人既能承受大苦难,也能承受大幸运,素质差的人则可能兼毁于两者。苦难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暴者更暴,柔者更柔,智者更智,愚者更愚。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
53、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之中。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也成为一个精神事件,就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因此苦难与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领悟悲剧也须有深刻的心灵,人生的险难关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浅。有的人一生接连遭到不幸,却未尝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风顺的人也可能经历过巨大的内心悲剧。(有删改)点评:苦难是每个人都想拒绝的,但作者却将苦难看作生活的必需品,不但如此,他还将其上升到了价值层面,从而使该文充满了哲理性。除此以外,本文还富有思辨性,表面上看是在谈苦难,实际上是在谈人生。“悦”读心得: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