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826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历史月考试题(测试范围必修一、二)2017.12一选择题(40*1.5=60分)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A. 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B. 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C. 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D. 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答案】A【解析】周克商后,殷人势力依然很强大

2、。殷商遗民怀着“亡国之痛”与其原先在东方的属国相互勾结,威胁西周的统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殷商遗民问题,成王和周公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加以创新,实行分封制。商故朝的都城为河南安阳,统治区域主要是黄河中下游,西周分封的主要区域为以前商朝的控制区域及其附属国,故A正确。B应为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变。C的史实仅能得出秦朝没有实行分封制,汉代、西晋、明代都曾实行过分封制,C错误。民主制指的是人民当家作主,D项史实只能推论出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性,D错误。2. 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其核心内容是兄终弟

3、及或父子相传它与分封制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A. B. C. D. 【答案】D【解析】西周的宗法制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它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说法错误,排除含有或的ABC项。3. 宋代开封府官员赵孚上奏,认为庄宅买卖中屡屡出现诉讼纠纷缘由在于“衷私妄写文契”,建议朝廷下令“集庄宅行人,众定割移,典卖文契各一本,立为榜样。违者论如法”。该建议得到宋太宗的批准。宋徽宗崇宁三年干脆下令“印卖田宅契书,并从官

4、司印卖”。这表明宋代A. 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B. 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C. 力图对物业交易进行国家干预D. 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排除B;材料说明由于庄宅买卖中屡屡出现诉讼纠纷,政府下令进行规范干预,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4.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

5、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A. 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B. 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C. 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D. 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只适合我国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我国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古希腊和近代英国分权的目的是保证民主发对专制的出现。中国唐代分权指的是分散相权,C只适合古代希腊和近代英国,排除。结合所学可知,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因此选择D。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唐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三省六部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影响;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洛克的分权思想君主立宪

6、制。5. 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应该是第三讲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制度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的诞生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完备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色皇权专制的再度强化与体制弊端A. 燔诗书而明法令B. 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C. 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D. 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做本题要以时间为线索,空缺的部分应该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即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燔诗书而明法令属于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的诞生,选项A不符

7、合题意,排除;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属于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完备,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属于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近几年新课标高考经常将图表、图片、表格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既活跃了命题形式,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此类题型做题基本技巧需要注意:一是要看图表、图片、表格所反映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是要看图表、图片、表格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是图表、图片、表格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数字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6.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

8、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A. 科举制度地主经济B. 专制皇权商品经济C. 官僚政治地主经济D. 封建割据商品经济【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地主经济7.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在宋明以后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但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对三纲的解释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明朝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市民文化开始兴起C. 思想界对理学的批判D. 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阐释的是思想文化方面

9、内容,没有对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进行描述,故A项排除;市民文化开始兴起于宋朝,与题干时间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封神演义中对三纲的解释”是对传统三纲五常思想的冲击,即对理学的批判,故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明清思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民主启蒙思想,故D项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理学的批判8. 北宋末年庄季裕的鸡肋编载: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非舟楫不可到,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二年(1132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宋代A. 民众生活受气候的影响大B. 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紧密C.

10、 舟楫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D. 农业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答案】B【解析】题干主要表现的是因气候寒冷,米船不能至,而本地小民又没有种植粮食,所以饿死了,但受气候影响并非实质问题;小民的日常生活与商贩联系紧密,粮食等日常糊口之物只能购买。而小民自己则进行柑橘、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这些作物主要是供给市场的,反映出民众生活与市场紧密相连,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洞庭二山在太湖中,所以只能靠舟楫,但并不是说宋代主要交通工具为舟楫,故C项错误。山中小民多种柑橘、桑麻,而不种粮食,这说明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但并没有体现其分工明确的专业化特征,故D项错误。点睛:注意理解题干的意思。题干大意为,平江府

11、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不靠船是不能到达的,。地方共几百里,多种着柑橘树、桑麻,平时吃穿糊口的东西,都要靠商贩运来。绍兴二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湖水结冰,运粮的船不能航行,到不了山下,山里的小民很多都饿死了。9. 唐朝时任命官职须经中书、门下两省。唐中宗曾多次不经两省而直接任命官职,但装置诏敕(任命状)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用朱笔,而用墨笔,当时人称为“斜封墨敕”,讥称这些官职为“斜封官”。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唐中宗时三省的权力被皇帝剥夺皇帝具有超越三省的实际权力三省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三省六部制度名存实亡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2、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运行方式。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唐中宗改用斜封及用墨笔,都体现了三省六部制这一机制对皇帝的制约,而不能说明中书省和门下省权高于皇帝,或具有民主性质。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10. 明会要载:“(先是)都察院请差御史巡盐不下阁票拟,(皇帝)批答稍误。刑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细,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疏入,即加批如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B. 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下降C. 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D.

13、 皇帝批答需先经内阁票拟【答案】D【解析】材料“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反映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所以D项符合要求;上述材料也反映了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上升,所以B项说法跟史实不符;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过于夸大阁臣票拟权利;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表达错误。11. 据唐会要记载:“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该史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 夜市已被政府禁绝B. 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C. 市已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D. 都城汴京夜市的繁华景象【答案】B【解析】试

14、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夜市的出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材料中“令禁断”体现出政府管理违背经济发展的要求,B项正确。A项表达不准确。C项无法体现。唐朝都城为长安,北宋都城为汴京,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市的发展12.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 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B. 制瓷业开始兴起C. 为了谋生,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 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答案】A【解析】由“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可

15、知当时已经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故本题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东汉早已有制瓷业;C 项从材料无法体现;明朝中后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居于主导,但不是占领了整个市场,D项表述错误。13.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A. 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B. 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C. 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 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分析史料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北宋时水师在海上辨别方向时,晚上依靠星星,白天

16、则依靠太阳,只有在阴雨天气时才用到指南针,据此可知指南针在当时水师辨别方向时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综合科判断出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的发展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B项“迷信”的表述与题意无关,C项的“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材料中无体现,D项中“各国”的表述不合题意,题干中只是“中国”。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指南针14. 古罗马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A. 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B. 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C. 保护奴隶交

17、易的正常进行D. 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信息“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体现的是一种契约关系,讲求在交易过程中的诚信意识,这是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又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罗马公民相互间的关系有什么调整,故A项排除;B、C项与设问要求“主要现实意义”不符。15. 1829年,道光帝谕军机大臣等:“朕闻外洋夷钱,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诸名,在内地行使自闽、广、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

18、易,无一不用洋钱。”这表明当时A. 洋钱流入中国始于道光年间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 鸦片走私导致大量白银外流D. 清政府缺乏主权货币观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中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缺少货币主权的概念,故D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鸦片走私,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6.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

19、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A. 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 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 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 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等信息说明南京条约迎合了英国工业品自由进入中国市场的需要,体现了贸易自由化的要求,A项正确;“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按例交纳”反映了中国针对英国而制定了关税税则,不能说明失去关税自主权,B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并非立即出现出超现象,C项错误;材料

20、所述的英国对华贸易未体现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项排除。所以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7. 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这说明A. 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B. 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C. 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 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材料中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的十八星旗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

21、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反映了排满色彩,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代表了中华民族,这体现了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在材料未体现,应排除。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8.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 扩大了统治基础C.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 实现了选贤任能【答案】B【解析】A项与题干要求不符合,雅典梭伦改革的内容不是选拔官吏的政策。C项明显不符合中国的科举制,它是专制的产物,不是民主政治。D项与雅典的内容不相符。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

22、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都扩大了统治基础,故B项正确。故答案选择B项。19.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 地域决定政治B. 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C. 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D. 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答案】B【解析】A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不准确;B项正确,中国西周时期和古希腊罗马时期都是奴隶制时期,所采取的的这些制度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的。故选B。C项明显错误;D项材料并未体现。点睛:中国西周时期和古希腊罗马时期有相似之处。希腊是小邦林立,中国则是通过分封形成了一

23、个一个的诸侯国。希腊和中国的这些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适应当地环境,维护自己的统治为目的的。二者既有相似性,又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是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希腊没有。20. 著名买办郑观应认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这反映了A. 买办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B. 民族意识被引入经济发展之中C. 洋务运动强调学习资本主义D. 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说明当时

24、民主意识危机严重,故B项正确;A没有提及;C中没有体现洋务思想;D中是19世纪末期。考点:近代中国政治列强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名师点睛】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个重点: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要掌握重点概念,如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1.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道:“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

25、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A. 国民革命调动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B. 土地革命调动了各个阶层人民的积极性C. 抗日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 抗日战争促使了中国文化中心的转移【答案】C【解析】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可知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大批人口被迫迁往西南等大后方。国民革命时期是由南向北主动进行北伐,土地革命是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而非各阶层人民积极性,排除AB;D虽有道理,但是材料中“心理统一”和“认同感”是指加强了中国各个阶层的团结,共同致力于抗日战争,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不是材料的核心思想,故选C。22.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

26、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A. 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B. 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D.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依据材料“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可知,当时的实业兴办与争夺利权相关;

27、当时正处于日俄战争时期,故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带有爱国主义性质。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原因而不是动力,故排除B;C是一战期间发展的原因,故排除;D是辛亥革命后,故排除。所以应选A。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原因23.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而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后世的史学家们,有些人肯定了英国的做法,而有些人则肯定了法国的做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A. 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而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B. 采用道德标准者肯定了英国,采用生产力标准者则肯定了法国C. 虽处于不同的历史

28、时期,都对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D. 前者站在新贵族立场上看问题,后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史观。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是为了适应英国的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则是从革命的需要的角度去做的,即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道德标准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未对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后者站在革命的需要的角度而非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

29、题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历史史观24. 法国1875年宪法的一条修正补充条款:“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国1875年宪法为主要蓝本,同时根据当时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特殊需要加以改造而成。两部宪法都A. 因人修订宪法内容B. 结束了本国的君主专制C. 是本国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D. 阻止了本国的帝制复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比较能力。从材料“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根据当时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特殊需要加以改造而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部法律都是因人而

30、定的,故A项正确;临时约法不符合BD项;1875年宪法不符合C项;所以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25. 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欧一些国家地租提高了四五倍。1633年在贵族巴洛的领地上有57户公簿持有农,耕种领地的2/3以上;另有7名租地的农场主,租用土地不足1/3,但是所交地租却占领地地租总收入的二分之一。16年后在同一块领地上,租地的农场主增至十人,租用了领地的42%,所交的地租占地租总收入的67%;另外58%的土地由46户农民耕种,所交地租为地租总收入的29%。这种现象是哪一个国家的农

31、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 西班牙式的小农经济B. 荷兰式农村商业经济C. 英国式的农场经济D. 法国式的富农经济【答案】C【解析】由“1633年在贵族巴洛的领地上有57户公簿持有农,耕种领地的2/3以上;另有7名租地的农场主,租用土地不足1/3,但是所交地租却占领地地租总收入的二分之一。16年后在同一块领地上,租地的农场主增至十人,租用了领地的42%,所交的地租占地租总收入的67%;另外58%的土地由46户农民耕种,所交地租为地租总收入的29%。”可以分析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比封建的个体经济显示出优越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圈地运动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大到农村,促进农村资本主义的产生即大农场经济

32、,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中的“小农经济”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不符,不选;B项不选,当时荷兰没有确立农村资本主义;D项仍然属于封建农业经济,不符合题意。26.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A.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 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C. 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D. 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领事裁判权”反映了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与近代西方的司法制

33、度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司法制度的改革,已向国际司法制度接轨,故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适应列强侵略需要不能说是时代需要;C项“由人治走向法治”夸大了这一规定的作用;D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所以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领事裁判权27. “自津浦通车,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沪,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铁路发展有利于观念革新B. 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C. 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D. 电信事业发展得益于铁

34、路交通【答案】A【解析】据材料“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铁路发展有利于信息传播、观念革新,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津浦通车,无法说明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电信事业发展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28.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期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A. 正

35、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B. 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 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 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依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可知,B错误,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依据“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可知这是对当时中国的国情的错误理解,故A错误,因此也就不可能催生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故C错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应该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可材料的信息是坚持城市中心论,故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

36、,故选D29.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中共在历史发展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员人数的变化。据表可推理的是时间1921.71927.41927.819341937年初人数575.7万1万多30多万4万多A. 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B. 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 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D. 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表格信息可知第一次增长是在1921719274,这一阶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第二次增长的时间是布的时间是19

37、278193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故B项正确;第一次下降时间是1927419278,原因在于国民党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故C项错误;第二次下降时间是19341937年初,原因在于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失败,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领导中国革命30. 1940年10月蒋介石接见英国驻华大使时说,英美素以殖民地看待中国,实为最大错误,中国拥有大量陆军,可补充英美在远东陆军的不足。中国有资格和英美“平等合作”。蒋介石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 争取与英美同等的军事地位B. 向英美展示中国陆军强大的战斗力C. 希望英美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D. 争

38、取英美对中国抗日的援助【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31.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撒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宜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A.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B.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C.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D.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的“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国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

39、国”,说明美国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图谋。台湾方面的回应体现台湾当局反对美国的政策,坚持“一个中国”,故答案为C项。A项与材料相悖,排除;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32. 美国学者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说:“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评论是针对A. 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B. 实施马歇尔计划C.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D. 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B【解析】材料中“人道主义动机”即援助,“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即经济手段控制欧洲,“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即对苏联的冷战,所以评论针对的是马歇尔计划,B项正确;A、D项

40、反映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与题意不符;C项是军事方面冷战措施。33.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 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1928年这一时间信息分析可知,当时中共六大认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不足以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必须要联结“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

41、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革命道路,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的解读与分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928年”。34. 19771979年间,中国领导人以及各类代表团的出访活动呈现迅速增长势头,该出访潮在殊历史时期发挥的特殊历史作用主要是A. 服务于资金技术引进的需要B. 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C. 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 开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视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根据题目中时间“1977-19

42、79 年”这一时期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时期,领导人积极出访其主要作用是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故 B 项正确;这一时期的外交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资金,这只是开展外交活动作用的一个方面,故 A 项错误;1972 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 C 项错误;D 项不是主要作用。35. 1979年初,邓小平在美访问期间,会见了大多数美国内阁部长、议员、州长、市长,以及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对媒体人士也来者不拒,对记者的提问均予以答复。邓小平这些做法旨在A. 传递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B. 表达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赞赏C. 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D. 肯定美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43、【答案】C【解析】中国在新中国之初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邓小平接见“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不可能是为了传递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赞赏,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肯定美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的信息,故D项错误;1979年,邓小平接见了大多数美国政府官员、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以及媒体人士,其主要目的在于宣传中国不久前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故C项正确。36. 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

44、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A. 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B.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对外成就,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表述中国在新时期致力于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这主要是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中美建设性战略关系不是地区性国际组织,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联合国的行为要求,排除C项;D项中的“周边国家”表述错误。37. 2016年6月24日,习近平出席上海

45、合作组织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会上中方倡议继续弘扬“上海精神”,就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团结互信,深化安全、务实、人文、组织建设等各领域合作提出倡议和主张,与各方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实现新一轮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B.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性反恐政治合作组织D. 为了国家安全中国积极与欧亚国家结成政治联盟【答案】A【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联合国的作用,排除B项;在上合组织内的合作,不仅仅只是反恐方面,排除C项;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国家政

46、治联盟,排除D项。38.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它是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 土地革命B. “一五”计划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 人民公社【答案】D【解析】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苏联在农业上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但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农业产量的下降。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类似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故选D。A项错误,当时是在50年代初期,尚未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谈不上向共产主义过渡;B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苏联的帮助下进行的,取得了

47、很大的成就;C项错误,三大改造的任务是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进入到社会主义阶段,而不是迈向共产主义。;39. 19世纪英国交通运输业革新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提供运输的意义,这里所说的经济价值是A. 带动了钢铁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B. 有利于工业社会经济形态的建立C. 标志着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D. 打破了农村的封闭和城乡隔离状态【答案】B【解析】抓住题目的限制词“经济价值”,工业革命推动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这就是英国交通运输业革新带来的最大经济价值,故B项为最佳答案;A项和C项都是交通运输业革新带来的直接经济价值,其重要性远远低于B项,故排除;D与材料主旨不符合。40. 我比以前更清

48、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 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B. 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C. 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D. 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答案】C【解析】 由材料信息“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可判断出,这是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对中国的评价,故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时还没有印度支那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苏联,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涉及亚非问题,不是印度支那问题,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

49、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排除。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印度支那”,由此判定这是日内瓦会议。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41. 建构历史时空知识体系,是应对高考历史考题的必需准备。历史时空的知识体系建构,不仅仅是同一时空下历史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联知识、概括提炼时代特征、发现历史线索或发展规律。据此,以18、19世纪中外历史时空为例,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1)列举18、19世纪发生的重大历史史实(事件、现象等)。要求:外国15个,中国9个(2)在前面所列历史史实中,选出有关联的3个历史史实,并说明其相互关系。示例: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扩张,世界逐渐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

50、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注:照抄示例不得分)(3)据所列史实分别概括指出18、19世纪时期中外历史的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概括指出18、19世纪历史发展线索或规律。【答案】(1)示例:中国:京剧、红楼梦、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洋务运动外国: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宪法、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达尔文物种起源(2)示例: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扩张,世界逐渐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3)示例: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强化;自然经济主导,局部开始瓦解;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欧美:政治革命时代,或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发展定型

51、;欧美工业革命;欧美殖民扩张瓜分世界等(4)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不需面面俱到。由前3问顺承而来的逻辑,题意应是:概括指出18、19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线索或规律。应中外关联。人类文明一体化、同一性、相互影响增强;工业文明取代农耕文明等。欧美资本主义文明向全球扩张,或资本主义取代封建文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涵盖全球等。【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8、19世纪发生的重大历史史实可以列举的太多,需要注意时间、国别的限定,然后可依据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思想文化方面等分类举例即可。(2)本问要注意“相互关系”这个特定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还要从第一问的史实中去寻找史实。(

52、3)18、19世纪时期中外历史的时代特征是一道从史实中去寻找阶段特征的试题,考查的是从史实中提炼阶段特征类的试题。(3)18、19世纪时期中外历史的时代特征要注意既包括中国又包括外国,要注意中外关联即可,既要概括中国的史实又要概括外国的史实,此类问题建立在熟练掌握历史事实基础之上的试题。42. 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转型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

53、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的转型时期。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

54、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材料三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二)思想先行。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1)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不同点;依据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作者为什么说美国共和政体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

55、收和创造性转化”?(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试以改革开放前后的史实予以说明。【答案】(1)不同点: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任意2点表现: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中国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耕作方式由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推动了我国历史的第一次民族融合; 从思想文化看,“百家争鸣”的出现

56、,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2)表现:雅典和罗马共和国疆域狭小,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美国疆域辽阔,实行代议制民主;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美国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3)内涵:体制转型指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发展转型指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举例: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析】由“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可以概括出从血缘社

57、会到地缘社会;由“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结合所学可以从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和从分权到集权角度概括。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和社会性质等角度回答转型后的表现。由“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可以分析出美国由于疆域辽阔,不实行直接民主,实行代议制民主;由“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

58、念的实现”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没有像英国那样实行君主制,而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由“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结合所学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两个方面回答。第二问“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结合所学从真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推动两个史实进行阐述即可。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

59、展在后。”然而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者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摘自历史教学2012年第2期评材料中关于“

60、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讨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一:掠夺在先,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态度:我同意“掠夺在先,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的观点。论证:(1)黑奴贸易给欧洲带来巨额财富,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扩张与掠夺,给欧洲带去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料,促使欧洲经济产生重大变革。(3)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4)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殖民扩张,为欧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与原料产地。总之,西方的掠夺使大量的财富流入西方,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所以我同意“掠

61、夺在先,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的观点。观点二: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态度:我同意“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的观点。论证:(1)政治: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治思想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英国17世纪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促进了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2)经济: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荷兰、英国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促进海外贸易发展。(3)科技:文艺复兴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4)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是西方崛起的精神因素。总之,西方由于自身的内部发展,为掠夺奠定了基础,所以我同意“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的观点。【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国家崛起的评价,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根据材料选出观点,然后从政治、经济、科技和思想进行阐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叙述清楚,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得出相应的结论,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一定的综合素质和夯实的基础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